2023年《新教育之梦我教育理想》读书笔记3篇
来源:主题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6 20:50:06 点击: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1 细心品味《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新教育之梦我教育理想》读书笔记3篇,供大家参考。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1
细心品味《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我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教师要不断学习,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水源,使学生酣畅淋漓地学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我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刻关心他们,同时我还要做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教育祖国的未来,意义重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一些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2
偶然间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本书是作者关于教育的宏观思考及对于理想之教育的蓝图描绘。书中,作者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
读过之后,让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不禁掩卷深思。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1996年,“第三届国际数学和科学调查”对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50万名学生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新加坡学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均名列第一,并且遥遥领先。然而新加坡*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高分是一柄双刃剑。新加坡副*李显龙专门发表讲话说,我们需要重新检验我们评估学生的方式,仅仅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并作为国家教育质量的标准是片面的。而我国现在的智育弊端也是如此。
我也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唯知识论”、“唯分数论”的畸形智育依然泛滥,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还以学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估的主要标准,现在浙江省提倡小学低段不参加期末考试,用以乐考游考的方式代替以往的笔试,*了孩子的压力,对低段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对低段的老师来说也可以抛弃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不恐惧学习,可往往很多学校,很多地方还是做不到放弃笔试成绩,依然会要那一份成绩单,让乐考成了形式,应付而已,又失去了乐考本身的意义;很多孩子的家长也摆脱不了“唯分数论”,期末考试结束总要问一问自己孩子考了多少分,完全不知现在孩子的需求。
由此,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的机器和考试的机器,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常常也会成为“唯分数论”的代言人,变得急功近利,时常会以分数来论英雄,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身心的健全。
希望自己以后能培养出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
虽然做了近20年的小学教师,真正对小学教育研究却很少。暑期无事,借一本《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安抚一颗躁动的心。
人们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只要地位,德育是教育的灵魂。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甚至,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歹越大。所以,要求大家建设‘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的人格。“
应试教育搞了几十年,改革来改革去,还是没有找到出路。家长要成绩,要面子,要看到孩子考上大学;领导要政绩,要面子,要晋升,要老师提高分数;老师要成绩,要面子,更要奖金。于是乎,怎么才能出成绩?语数外挤占音体美劳品的课,加班加点再补课。如今,课改十几年了,品德课哪位老师把它像语数外那么抓过?更多的是,学生从来就没有上过品德课。我关心地问过一个高三学生,你们有体育课吗?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除了语数外理化什么都没有,每天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学生的品格来自哪里?只能来自于电脑网络、游戏和社会,他们习得了太多太多的自私、冷漠和暴力。
领导迎合家长、领导的要求,把孩子送进大学;老师迎合领导的要求,提高成绩分数,把学生送进更高学府;孩子迎合老师的要求,把自己送进只有知识,没有道德的未来。这样的课改,这样的教育,造就了青少年这样的品德。
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孩子考上好大学,将来有一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个人目标其实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太多人选择的是不负责任地拔苗助长走捷径,省心省力。选择的是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重知识不重品格。一个有知识、有能力但缺乏良好道德品格的人,他的知识能力越高就越危险。一个没有良好道德品格的人。他怎么能过上好的生活,怎么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定位要准确,要合理,要长远。理想的德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在书本上,空洞地说教,更要重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我们可以开展跨年级的班级之间的友谊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参加公益活动。德育,应该真实有效,杜绝*。
理想的德育,应该让学生读好书,与书为友。读书,是孩子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日常教学里,引导学生多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建立“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是我们领导、教师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理想的德育,应该循序渐进,层次递进。品德课不是唱唱“队歌”“*”那么简单、形式。有多少学生连基本的`个人品德公共道德都没有?随手扔垃圾、乱涂乱画、出口脏话、欺凌弱小、小偷小摸、破坏公物、顶撞父母------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爱,怎么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德育内容;从深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德育内容也应该有不同的程度。
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家庭是德育的最早的阵地,从娃娃抓起。父母应该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对孩子产生影响。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学校还应该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抵制和消除不良信息影响,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德育的升华是人类不断向文明进化的载体,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圣神使命和共同责任。大家都知道“别让孩子输在知识的起跑线上”,但是,我们更不能让孩子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成长为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篇扩展阅读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篇(扩展1)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3篇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1
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更多的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2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教师”的理解仅限于韩愈的《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仅仅是一个简单地为学生解决学业上疑难杂症的教书匠而已。在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后,我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第一次接触新教育的时候,觉得这就是一场有目地、有规划、有预谋,从上到下开启的盛大的“传销活动”。它的目地就是给长年艰辛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洗脑,让大家在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同时,自我麻痹,自我安慰。带着疑惑的态度,抱着虔诚的心,在读了这本书后,方知自己的肤浅和无知。
新教育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伟大工程。它需要用一代人的努力去影响另一代人。以前是自己眼界狭隘,固步自封,急于求成,不知进取。新教育追求一种精神高度,旨在培养卓越教师,更关注普通教师。它告诉我们,要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富有创新精神,勇于不断挑战自我,乐于不断充实自我,与一群怀揣着教育梦想的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们,共同创造出一间间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篇篇师生随笔,共同在晨诵、午读、暮省中唤起生命的美好与神奇。
敬爱的老师们――我亲爱的教育同仁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同心同德,与爱同行,以梦为伴,一起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过一种幸福且完整的教育生活。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迎着晨曦中喷薄而出的第一缕阳光,让我们一起挖掘教师职业中弥漫的那种书香美。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当你觉得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而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真正的快乐。
这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间豁然开朗。我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观,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期待;我要摒弃以前的职业倦怠感,给自己一身满满的正能量;我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给自己一种蓬勃向上的工作方式。这样,我就有了一千个当教师的理由,一万个爱学生的理由。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3
寒假期间从网上买了一本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截止今天仔细读完,读后使我感触很深,它的引言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十七个年头了,虽说没有多大的建树,但也时常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总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道德情操高尚、心胸宽广、有正义感充满爱心”,使每一个人能够幸福的生活每一天,过自己认为幸福的生活!
教育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协调发展。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理想的教育不应该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
教育更应该是全程的教育,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教师应当体会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教师应当是使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引路人,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做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需要虚心学习,勤于反思,注重积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参照他人中认识自己,在认同他人中改变自己,在怀疑他人中成为自己。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那一种形式能产生特色效果就有生命力,就能为我们用来更好的因材施教,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每个人都有理想,更应该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并努力使梦想成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从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吧!在《我的教育理想》的第八章——“我心中理想的校长”中,从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理想的校长应具备的理想素质。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校长,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办人民满意的名校),至少要有更高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要想做一个称职的校长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精通学校的各项业务管理,还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那么要做一个出色的校长也莫过于学习,学习,不断学习!借新教育实验师生共读写的大潮,努力学习!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篇(扩展2)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3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1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2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激发了内心的教育热情和共鸣,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动力。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为什么临到作文考试的时候有些人紧咬笔杆写不出半个字?有些人却行云流水,一蹴而就。中学时期就有这种深深的体会。*时的作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作文临场的时候经常是套用满分作文的开头结尾,而中间却胡乱一通。现在自己从事了教师一职,看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之后又如点醒梦中人。阅读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让课堂上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教师应当发挥起指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这一重要角色,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
3、共写随笔
如果前面是读的话,那么这里就是写。“师生共写随笔”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以随笔这种形式,并且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产生读书写作的气氛,感染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我认为,共写随笔不仅让写作成了一件极其简单有意义的事,而且更是一场师生自我思想反复斟酌与提升的过程,它将成为对一个人成长非常有益的工具。读书写作需要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更是促进了师生共写随笔的发展。
4、爱的教育
爱是什么?爱是非常抽象的,是缥缈的感觉,是情感上的愉悦。它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自觉创造*的人格。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文字化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者要尽可能的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中的人,不管他在成绩上表现的多么没有希望或者是无可救药,但他在其他方面,他的心灵里总会存在点滴的优点。心灵的沟通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教育者不应该吝惜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爱能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对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育者,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3
虽然做了近20年的小学教师,真正对小学教育研究却很少。暑期无事,借一本《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安抚一颗躁动的心。
人们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只要地位,德育是教育的灵魂。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甚至,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歹越大。所以,要求大家建设‘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的人格。“
然而,当今社会,有多少青少年学生人格扭曲,不分善恶,道德沦丧。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觉得是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应试教育搞了几十年,改革来改革去,还是没有找到出路。家长要成绩,要面子,要看到孩子考上大学;领导要政绩,要面子,要晋升,要老师提高分数;老师要成绩,要面子,更要奖金。于是乎,怎么才能出成绩?语数外挤占音体美劳品的课,加班加点再补课。如今,课改十几年了,品德课哪位老师把它像语数外那么抓过?更多的是,学生从来就没有上过品德课。我关心地问过一个高三学生,你们有体育课吗?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除了语数外理化什么都没有。学生的品格来自哪里?只能来自于电脑网络、游戏和社会,他们习得了太多太多的自私、冷漠和暴力。
领导迎合家长、领导的要求,把孩子送进大学;老师迎合领导的要求,提高成绩分数,把学生送进更高学府;孩子迎合老师的要求,把自己送进只有知识,没有道德的未来。这样的课改,这样的教育,造就了青少年这样的品德。
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孩子考上好大学,将来有一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个人目标其实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太多人选择的是不负责任地拔苗助长走捷径,省心省力。选择的是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重知识不重品格。一个有知识、有能力但缺乏良好道德品格的人,他的知识能力越高就越危险。一个没有良好道德品格的人。他怎么能过上好的生活,怎么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定位要准确,要合理,要长远。理想的德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在书本上,空洞地说教,更要重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我们可以开展跨年级的班级之间的友谊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参加公益活动。德育,应该真实有效,杜绝*。
理想的德育,应该让学生读好书,与书为友。读书,是孩子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日常教学里,引导学生多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建立“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是我们领导、教师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理想的德育,应该循序渐进,层次递进。品德课不是唱唱“队歌”“*”那么简单、形式。有多少学生连基本的个人品德公共道德都没有?随手扔垃圾、乱涂乱画、出口脏话、欺凌弱小、小偷小摸、破坏公物、顶撞父母——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爱,怎么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德育内容;从深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德育内容也应该有不同的程度。
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家庭是德育的最早的阵地,从娃娃抓起。父母应该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对孩子产生影响。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学校还应该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抵制和消除不良信息影响,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德育的升华是人类不断向文明进化的载体,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圣神使命和共同责任。大家都知道“别让孩子输在知识的起跑线上”,但是,我们更不能让孩子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成长为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篇(扩展3)
——《新教育之梦》优秀读书笔记3篇
《新教育之梦》优秀读书笔记1
空闲之余,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新教育实验创始人,他的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新教育之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为我们教师寻找到了一条突破自我专业发展的道路,也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们班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城里,但大多数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和奶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缺乏有效地监管教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班主任心育艺术》这本书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很有帮助,于是就好好地揣摩、研究经典案例。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凡。管理一个班级,要想把这个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要求学生做到的除了自己做到以外,必须想方设法让每一名学生最后都达到要求,并进一步养成习惯,然后再做第二件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最后,把班里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班级管理也就到位了。在*常的班级工作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发挥学生的作用,培养得力班干部,创建各种*台,给更多的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王雪琦、钱润、朱宇等许多的同学比以前更有胆量,更能时刻以身作则,时刻为班级着想,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多表扬,少批评,抓两头,带中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荣誉,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梦想。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是师生关系;课下,我们又是朋友关系。我们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孩子们有快乐愿与老师一起分享,有了烦恼主动向老师倾述,因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是最值得信赖的人,老师可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放假了,总能收到孩子们一句句问候与祝福的短信,那个时候的心情真是无比激动。作为一名老师,我虽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能得到孩子们的牵挂与信任,孩子们在你的教育影响下有了大的进步,有什么比这还让人幸福的呢?
《新教育之梦》优秀读书笔记2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优秀读书笔记3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新教育之梦》用整整一本书来讲述作者的教育理想。分别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这十个方面来阐述:
理想的德育,应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适当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
理想的智育,应当充满民主精神,激发创造,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与社会沟通,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
理想的体育,应当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怀,树立公正、公*的观念,促使学生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学生打开世界体育之窗,并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联合起来。
理想的美育,应当是一种“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创造美育”。
理想的劳技教育,应当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促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走出校门,加强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联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构建“大劳育”的教育体系。
理想的学校,应当是一所有特色、有品位的学校,应当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远大理想的校长,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理想的教师,应当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
理想的校长,应当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珍惜学校的名誉,具有独特办学风格,胸怀广阔,能促进学校发展,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为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并能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理想的学生,应当品行端正、富有理想,积极进取、敢于创新,自信自强、乐观向上,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善于与人合作、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理想的父母,应当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挖掘孩子的潜能,以*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有着和谐家庭关系,永不对孩子失望,善于学习,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教育。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惠济征稿”,我看到了书上上很多老师的文章,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篇(扩展4)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5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
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
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
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教师,作为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啊!细想一下,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
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2
最近,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与提高,下面仅从几点加以交流:
一、德育方面
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标过大,没有持之以恒,导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将德育目标细化、生活化。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日常出现问题,制定班规、班训。比如说: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气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等等,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随着年龄的整张循序渐进地设置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德育目标的体系。
2、让学生与书本为乐。
建设班级图书角,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的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到生活的,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学培养。
二、智育方面
1、继续注重培养孩子能力。
《教育参考》2001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很庆幸自己从教十年以来,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孩子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暂时成绩,但绝会为孩子今后的德育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探讨,*等对话,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成功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趣,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来的教育教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去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3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花开处,梦想成真。”“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捧读着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我有深深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怀着一颗对教育理想的赤诚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强调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面对社会教师所应该担负的责任,有社会担当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积极的生存心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社会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所以,“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书中,朱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者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只是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反战,读后感《《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花开处,梦想成真》。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4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新教育之梦》说换位思考。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等对话太少。
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理想教师,就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5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
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
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篇(扩展5)
——教育专著优秀的读书笔记5篇
教育专著优秀的读书笔记1
第一,做一个有进取心的老师
大海的浩瀚来自所有流入大海的河流。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有事业心的老师,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历史上第一次,教育为未知的未来服务。师生之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第一次,老师因为经验丰富,不得不扔掉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画面,因为我们害怕看到它。这个时候老师一桶水(《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不够的。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如其来的新花样和新想法,我们常常感叹:如今的学生,我们常常感到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你应该在心里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习是成为与时俱进的教师的必由之路: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常心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浮躁;从错误中学习,从合作中学习,从探究中学习。
第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有一个就是包容。《*教师缺什么》里有这么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在有收获之前,是容忍种子的;大海包容河流,拥有浩瀚;天空宽容云,云过才看;生活只有包容遗憾,才有未来。宽容就是认识到孩子的差异和未完成的状态。教育要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的快乐;教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意味着他们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老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就是科学的对待教育过程。就像陶行知老师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冰冷的眼睛里有牛顿,你冷笑里有爱迪生。”
这样对待工作,这样对待生活。活着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失望。同事相处,朋友见面,难免会有一些误会。但是,如果你能以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人生的智者。
假期里安安静静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意识到作为一个老师,尤其应该多读一些教育类书籍。愿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这句话我之前没有深刻理解过,最近理解的更深刻了。看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深深感受到自己和名师的差距。和以前一样,只看到名师的荣耀,知道名师那么有名,却很少关注他们是怎么成为名师的。他们很少关注自己某一方面的意图。现在对名师是怎么做出来的有点了解了。想想你自己,你和名师如此不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好像看到了教育史上的灯塔——苏霍姆林斯基。我这么说是因为爱永远是大师生命教育工作的主线,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受启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
第一卷的文章《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已》提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同时给出了一个实例。师傅让学生坚持每天用雪擦身体。当初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勇气每天用雪擦身体,但他从来没有采取强制命令的做法。他要求每个孩子都坦白自己是否真的做过。对于真正做不到的孩子,可以让同学教育孩子做别人有意识能做的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面对困难的自我约束和勇气。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即使没有严肃的批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学生也可以在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的情况下遵循正确的规则。
看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避免过多的说教,大量运用教育智慧,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信任,让孩子从心底里教育自己,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育专著优秀的读书笔记2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教育专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育专著。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感触之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感触之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感触之三: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感触之四:做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学生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学生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文明的灿烂辉煌!”
教育专著优秀的读书笔记3
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雄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开花的含羞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雄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常的东西,现在显示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教育专著优秀的读书笔记4
一部最近很火的有声读物《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幸拜读了一下,略有些感悟。作为一个教师的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第56号教室是美国洛杉矶霍伯特小学的一间极为简陋的甚至会经常漏水的教室,这个班级高达九成的学生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凡的学生却在一位充满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高居全美标准化成绩前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非凡成就。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雷夫·艾斯奎斯先生。
读这本书时,总让我联想起之前看过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窗》写的是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在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创办的巴学园里度过了无比幸福的小学生活。我觉得第56号教室的先生和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
一、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
老师说:“多数教室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让学生们玩信任的游戏,让学生明白:“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以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补救。”做个公*公正的人,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做个以身作则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不轻易发怒、火冒三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顾及他们的想法,为学生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老师凭借这些,取得学生的完全信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师生之间有了信任作纽带,一切教育问题都会很容易解决。
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在50个学生眼里,就是一位极为仁慈可信的父亲。被原来校园逼着退学的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就和小林校长絮叨了四个小时。而小林校长一次也没露出不耐烦的样子,向前探着身体,专注的听着,这第一次,就让小豆豆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她想,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小林校长总是对巴学园的学生说:“不能欺骗动物,动物很信任你们,如果你们欺骗它们,那它们太可怜了!”小豆豆恪守着这一点,对她的小狗洛基始终信任,哪怕洛基有时无心地伤害了她,她也对它的忠诚坚信不疑。对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小林校长对学生们的信任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他对学生们的爱,对学生们心灵的关注,对学生们的尊重。他让学生们不自觉地就把信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大育无痕,老师和小林校长内心汩汩流淌的爱,在学生心中浇灌出信任之花。
二、教给学生做人之道。
老师说,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他用道德发展的六阶段来教育他的学生,这六个阶段是:
一、我不想惹麻烦;
二、我想要奖赏;
三、我想取悦某人;
四、我要遵守规则;
五、我能体贴别人;
六、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一点,类似于我国提倡的‘慎独’)。
他以此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人生道德的最高阶段,事实上他的学生做到了。布兰达在路边帮助了一个受伤的陌生人,却一点也不声张;他班的小小莎士比亚队不论到哪里演出,留给人的印象都是谦逊有礼;观看有自己本班参加的比赛时,不论哪一方展现高超的技巧,都会大声喝彩…老师说:“第56号教室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在一个什么都有只欠仁慈的世界中怀有仁爱之心。”
与老师相比,小林校长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开运动会时,为了身有残疾的高桥君,他特意设计了适合这个学生的比赛项目,让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取得了很多项目的第一名,年年都是运动明星。这不仅教会了高桥君自信,使他再也不会为身体上的残疾而自卑;也教会了其他学生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巴学园规定,学生们可以在游泳池里快快活活的光着身体游泳,小林校长想让学生明白:“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这样,即使身体有障碍的学生,和大家在一起泼水玩时,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也不知不觉间消除了。
三、教给学生生活技能。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能更好的生活。雷夫老师和小林校长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生活即校园,校园即生活”,这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老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运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各样的生活技能。他想方设法买来许多实验器材,在被许多老师忽略的自然课上,认真地指导学生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他丰富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他们班的小小莎士比亚就是专门表演莎剧的,这种戏剧表演中还配有舞蹈、音乐,都是学生们精心设计的,这个表演队的水*近于专业,经常应邀到各地巡演。他还教学生打棒球,弹吉他,听摇滚乐。还教学生如何存钱及谨慎用钱。还教学生做面具,编线绳,制自画像。还教学生如何合理安排事情,如何整理物品……他所授的内容不胜枚举。而这些,都不是标准化测试的内容,老师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来,而且做得功绩卓然。真令人佩服!当然他并非全才,很多东西他原来一无所知,为了教给学生,他努力自学,查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最终他不仅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更使他的学生们受益无穷。这也是他的学生日后都大有作为的主要原因吧。
小林校长在巴学园开设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他教学生们游泳,教极富节奏感的韵律操,教吃饭散步的礼仪,请附近的农人做“老师”,到田间教学生们使用农具种庄稼。更有意思的是,带学生们去野炊,让大家带炊具、食材,几个人一组,一起做饭,捡柴的,烧火的,切菜的,烧饭的,各显其能,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极大锻炼,而且“乐亦无穷”。还有,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也是独具匠心,和生活息息相关。像钻鲤鱼肚子、找妈妈等项目都充满生活情趣,连比赛的奖品都是蔬菜:一根胡萝卜,一棵卷心菜……想想都觉得有意思,也令人感动!
想一想,学生们能够拥有如此多的生活技能,享受如此多的生活乐趣,生活该是多么美妙!学习该是多么快乐!
四、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我觉得,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倘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雷夫老师说:“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轨的方式。让学生长大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热爱阅读是基础。”他*时给学生们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阅读方法,开办读书会,让学生写每月读书心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整体素养有很大的提升。小林校长建的图书室,更是给巴学园的学生们提供了一处温馨的精神家园。图书室里摆满了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学生们爱读的书,“你们只要喜欢,什么时间去图书室都可以,借回家读也行。”小林校长说,“请多多读书。”从此学生们只要一有空,就往图书室跑,甚至连去厕所都怕耽误时间。
学生天生爱阅读,请我们保持他们的天性吧。热爱阅读的学生必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教育专著优秀的读书笔记5
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雄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开花的含羞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雄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常的东西,现在显示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篇(扩展6)
——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3篇
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1
孩子的攻击性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往往不会与同伴交往,不是招惹同学,就是出口伤人、动手打人,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
首先,在认识上要明确,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属于心理问题。过去在遇到学生的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我头脑首先显现的不是“这个孩子有心理问题,值得同情,要想办法矫正”,而是“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自私!一点亏都不吃,没有谦让精神,真让人烦”1学习心理学后,从理性上知道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不完全属于道德品质问题,因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冷静许多。
遇到学生攻击性行为,一开始,教师应该表示理解学生攻击性冲突行为,取得学生的信赖,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诚挚态度,改变消极和敌意的做法,愿意和教师合作。如果作到了这一点,与教师顶撞的学生很快就会改变蛮横的态度,这一点我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接着是了解事件的细节,见换学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增加理性语言,我把这个环节叫做“倾听”,蜻蜓是对学生的尊重,在听的过程中,要特别集注他主动承担责任的语言,在他说完后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引导在孩子诉说的过程中,允许孩子为自己辩解,这也是许多教师做不到的,甚至有的教师就不听孩子的结实,打架就得写“检查”,根本不解决学生的真正思想问题。
然后是探究学生对事件的看法,了解学生冲突的症结所在,指定矫正的目标。用心探究学生对事件的看法,矫正的目标会更有针对性。我是通过倾听学生诉说事件来判断冲突的症结,找到后,才能对症下药。
当我们了界了事情的缘由以后,和学生一起共同分析是事件引起的不良后果,对班级体,对个人,对对方,对家庭等,以引起学生的“后悔”、“惭愧”的情感,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办法,读书笔记大全《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
整个过程要维护学生的自尊,最后要鼓励学生面对现实,重新开始。当我们与学生谈话时,当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做自我批评时,我们在人格上是尊重学生的,对学生不能人格上的侮辱。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认识比较深刻时,教师要带领大家为他鼓掌,鼓励他“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怕起来”,继续前进。
例如,转化一个很调皮孩子的做法:
先观察这个孩子,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重要的是尊重他,关心他,唤起他做人的尊严;教育他时必须用道理说服他;即使他常常和同学发生矛盾,也从不孤立他啊,从不罚他不许出教室玩,总是强调“大家都是好孩子,就是有的同学缺点多一些,有些同学缺点少一些,缺点多的同学要注意改正,使自己做地更好”;
多表扬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一个孩子进步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方式对孩子的优良行为进行正强化。
“真实小故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很大
真实的具体的故事最能打动学生的心,如讲过去学生的真人真事,或者讲名人的故事,效果都不错。因为真实,所以可信,音问真实,所以合乎情理,因为真实,所以感人,只有使学生相信并且感动,我们的教育才有说服力。
在集体教育中,你的方法是“堵”的多还是“引”的多?
老师们在集体教育中,最好少说“不许”,多说“应该”。“不许”是“堵”,“应该”是“引”。
表扬学生的优良行为是强化,这是正强化: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是强化,是负强化。强化的结果都是使这种行为更增强。
班里无论发生什么事,在处理时,首先要表扬在这件事上表现好的同学。比如,同学中出现了打架的现象,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要问:“当时有人劝架吗?他们是谁?他们是着呢么做的?”在了解事情的机关难过时,让大家听谁能主动承担责任,让同学们发表看法,再让同学们谈论:这件事怎样处理会避免打架?“可以别人说,也可以自己当事人说,发现有的同学不推卸责任,主动承担责任的就要肯定。
学生记中队日记,要指导学生以表扬同学为主;让值日班长管理学生时,以表扬为主;总结班里的任何活动,都是以表扬为主,这样班集体的风气就树立起来来,学生的优良品德也容易形
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2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爱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后,我吸取了许多教学与经验,掌握了许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对我的班级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通过一个个班主任工作案例,传达着孙浦远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思想,传播着她从爱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一-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的试金石。
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读完了这本书,确实有这种感觉。正如孙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尚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想想这些话,是呀,完全是这样!以前从来没有认真去思考过班主任的重要性,只觉得做班主任很累,虽然有甜的"时候,但总觉得累多于甜,对于自己的很多行为并没有过多的思考,没有顾虑很多。在体会着孙老师的工作方式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孙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她深爱着学生,所以她能理解并宽容学生。
现在想想真是后悔、惭愧,也许我的不经意的一句话已经扼杀了一个幼小的心灵,一个行为已经给谁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教师的魅力来自人格,这点从孙蒲远老师的身上体现的是淋漓尽致: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小男孩,在课间怯生生地走到孙蒲远老师面前,递给她一样东西,说:“我自己做的,送给您”。孙老师一看,是个把画报撕碎又粘在一起的看不清楚模样的东西。孙老师想笑,但看着男孩那庄重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男孩眼睛一亮:对!
陶行知先生说过:“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是有汽车大五捐助一万元的慷慨。”孙蒲远老师是理解孩子的,她谢过男孩,并把那个机器人认真的夹在教科书里。
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3
近段时间读了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读完后,有些许感悟。
全书共分为八章,与其他书不同的是,本书的每章节中又都有若干个以问题为形式出现的子题目。如:你冤枉过孩子吗?为什么班主任在课间要尽量和孩子们一起玩?学生写作业磨蹭怎么办?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打坏分数等等。
班主任虽然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班主任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这是我读完《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的第一感受。诚如孙老师所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至高无上的,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气质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孙蒲远老师在书中用她自己细腻的爱抒写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作为教师,没有人不知道不爱学生的。但是,怎样去爱?怎样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孙老师告诉我们:
一、爱是关注
孙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记得班中的一个很乖巧的女孩。*时上课的时候很认真,一双大眼睛会很专注地注视着你。虽然成绩并不太尽人意,可是她懂事,努力了很多,成绩也稍有进步。快临近期末考了,我把她叫来谈话,表扬她的进步,并问她*时的作业爸爸妈妈有没有帮忙辅导下?谁知,她立刻眼泪汪汪了,哽咽着说道:“他们离婚了。”“啊?”我惊了一下。“三个月前就离了。”是女孩太乖巧还是我忽视了她?*时班级中孩子家里有点事,总写在脸上,肯定是我忽视了。只好稍加安慰了几句。爱是关注,在工作中,往往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忽视了孩子,包括最重要的那些细节上的关注。
二、爱是宽容
在孙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这也许没有什么惊奇的,但让我惊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时间长了还没回来的情况,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孙老师是一个多么宽容的老师呀,在她班里的学生真是感到幸福。孙老师的这种做法让人有些担心的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上课就去厕所的习惯?孙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没有这样,在孙老师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总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常常气极败坏、声色俱厉:“昨天上课迟到,今天怎么又来晚了,下午叫家长来吧!”不能容许学生的反复。再看看孙老师,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所以她的学生都愿意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我从中体会到若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而让学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就要向孙老师那样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真心对待这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三、爱是理解
一次,孙老师接过学生送来的一团看不出模样的用画报贴成的东西时,想笑,看着学生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对极了!”学生高兴地叫道。试想,如果老师随意一句:“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入木三分,“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孙蒲远老师是理解孩子的,她谢过男孩,并把那个机器人认真地夹在教科书里。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四、爱是尊重
当看到后进生小郭举手时,孙老师激动地对全班说:“郭某能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这暖暖的一句话里,有鼓励、有尊重,更让其他同学对小郭也十分尊重。结果这个孩子只在一个地方打了磕巴,没有念错一处!这个孩子爸爸原来几乎天天打他,家里几天就得买一把新扫帚,孙老师及时与他爸爸进行沟通,爸爸就没再打过他。一天,他突然问孙老师:“孙老师,你哪天过生日?”“你问这个干什么?”他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您对我太好了……我想长大了报答您……我有您这样的老师觉得很幸福……”孙老师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读完孙老师的书,我情不自禁地对书中调皮而又可爱的孩子露出了笑脸,也被孙老师的教育方法折服。反思自己,很多时候会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学生太调皮,静下心来,想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孩子,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思想;成绩的镣铐,应试的倾向扰乱了心智,所以学生的缺点在我眼中被放大。可孙老师的学生从没有见到老师时有畏惧的感觉。他们都愿意围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与老师交谈,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事情与老师分享。因为他们喜欢这样一个对他们宽容的老师。
孙老师是幸福的,她爱她的学生;孙老师的学生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这样爱他们的好老师。我想,之所以我不快乐,是因为我整天都埋头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的问题之中,这些使得我疲惫不堪。我要向孙老师学习,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孩子,为孩子们描绘出美好的未来,激励孩子们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我要做真正快乐的、研究型的教师,让学生每天都看到我真诚的微笑。孙蒲远老师就是是一个终生快乐的形象,这一切都源于爱。爱,使她苦中有乐;爱,使她不断学习;爱,使她多才多艺;爱,使她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正如孙老师在后记中写到的:“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我看到胆子小的孩子变得开朗了,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文质彬彬了,不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主动写作业了,情感淡漠的孩子变热情了……都会从内心产生由衷的喜悦。”教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教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篇(扩展7)
——新教育读书笔记 (菁选3篇)
新教育读书笔记1
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让我对现代科技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在这之前我只是很多次的听说ppt,看到别人做的ppt很是羡慕,因为要是上好一节优质的课程运用ppt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直没有机会去学习如何去做,想问别人又怕太麻烦,还好老师手把手的言传身教让我学会了这一技能。
微博和博客我原先以为就是和qq一样聊天的,现在我才明白一直以来都说幼儿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这样的交流工具正是最好的方式啊!这门课程的内容对我来说完全是现学现用的。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融入到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及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神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记忆力,培养其观察、思考、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的教材单一、教学方式枯燥等现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面化和动感不足等缺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方便学生利用自学能力自由地追求和吸取自己想学的知识,使学生不断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新问题探究的信心,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常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资源共享。教师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资料、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再结合课堂教学的需求进行有效筛选,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方便、快捷地与同行进行沟通、资料共享、教学方法探讨和经验交流等
4、促进师生相互交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在工作中我可以利用ppt来制作课件,博客及微博与家长、同事、朋友交流,共享美好生活。
新教育读书笔记2
最近我细细品味了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这本书。什么是新教育实验?我觉得它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实验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和追求,特别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教育就是“行教育”,新教育一开始就自觉地把“行动”二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相对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新教育认为: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新教育重读书,重感悟,重意境,它提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读书应该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是有多么的重要。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第一个行动便是营造书香校园,那么什么才是书香校园?其实我的理解是“书声琅琅,翰墨飘香。”
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在我们的学校,每天清晨,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诵读诗歌,领略优美的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或一篇文章;中午,我们要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学校安排20分钟的读书时间,让孩子读他们喜欢的儿童读物;暮醒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利用晚上时间自己写点东西,学生可以写读*录卡,老师可以向学生家长写一封信或发个短信,甚至写个教育小故事。这些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比较难。但我想坚持下去,那将会是自己人生中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在教室里,我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今天你阅读了吗?”“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等警句时刻提醒着孩子们阅读。这学期,我和孩子们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共同地阅读了《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当我看到孩子们手捧新书,酣畅淋漓地阅读时,我顿悟了:新教育之旅的确心走起来很艰难,但是这条路值得我们走下去,我们也一定要走下去。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提到师生共写随笔。包括师生一起来写班级的趣事,写学校的活动,写师生的情谊,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这就达到了共写的目的。
书中,朱永新老师提到了孔子,的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的教育永远是不成熟的教育,永远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教育。一个人很可能是教了一年书,重复了三十年,重复了一辈子。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教了一年,就是一年,教了两年,就认真教了两年,他认真教了五年,就很可能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教师,而成就这个年轻人的必定就是读书和写作,因为真的就是“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另外,我的学生已经写了三年日记了,我觉得写日记是个好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能力,当然,还可以让孩子练就一手好字。
书中提到了新教育实验的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每一天早上常老师的新教育都是用一首诗开始的,有孩子过生日都是用一首诗送给他,而且她把的名字嵌在诗歌里面。每天中午孩子们都会共读《老鼠阿贝漂流记》,xx年9月21号她写了一张便签,其中的默默数言便把爸爸妈妈们也带进了读书的世界。这样一天又一天,五年时间常老师和班里的孩子共读了524本书,有人曾说新教育开100本书太多了,但是对我们常老师这个班级又是太少太少了。如果有人问:新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学生成绩?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新教育不能提高成绩早就被抛弃了。常老师五年时间所有的课都是全校第一,她还被评为新教育十佳教师。她说过:“孩子们走向哪里我不知道,但我会尽我的全力带他们走想走的路。心*气和不抱怨,我像一个农夫,静静的抵挡风雨,侍弄自己的农田,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常老师是我们年轻教师的榜样,我们也要想她那样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这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
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在新教育下,老师们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己“开出一朵生命的花”。为了祖国的花朵有新的教育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新教育读书笔记3
寒假里,我跟随读书会认真研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这本书,“人总得在活在当下的同时,借助精神力量去对抗现实的残酷……”,新教育,便给了我这样的力量。
新教育,让我遇见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还曾记得,每日清晨醒来,迎着第一缕朝阳,忍不住打开它,开始我一天的晨读;还曾记得,每日中午吃过午饭,柔柔的阳光温热灿烂,轻轻打开《新教育》,坐在自家的小院里,坐在一地暖暖的岁月静好里,去让心灵经历一场又一场的美好;还曾记得,每天晚上,当夜色阑珊,总要在这份宁静里,轻轻读几页书,写几行批注,临睡前,就将《新教育》压到枕头地下,枕着这份美好才能入眠……
我喜欢这样的日子,坐在一地的阳光里,与书相伴,在文字中享受淡淡的书香,新教育便给了我这样的光!在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里,从“新教育的儿童课程”里,我明白了把故事和游戏还给童年,让孩子们不再迷恋电视和网络,这是最合乎生命的学习;从“新教育”的“理想课堂”中,我懂得了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从“新教育”的“六大论”,即发展论、行动论、潜力论、个性论、崇高论、和谐论中,我懂得了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从“新教育”的“管理法则”中,我明白了一名小学教师的生命同样可以很伟大,同样可以很骄傲,同样可以写出自己的尊严,同样可以写进*教育的历史;从“新教育的教师发展”中,我懂得了从事教师事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和书写!我愿意,向着明亮那方出发,做一个这样的仰望星空摘星星的人!
朱永新老师在第十章《新教育的家教主张》中提出一系列切合新教育的家教观点:新教育需要新父母;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朱永新老师所说的让孩子读童书,这里的“读”不是识字教学,而是把阅读同幼儿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孩子们在读童书,也是在游戏,在制作,在创造,在生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得将新教育理念实施起来,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位孩子亲近书本,喜欢上阅读,我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一,开展《激情飞扬,遇见最美的课堂》的班本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读书,阅读,利用口、手、脑将所学知识更快地理解表达出来。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活、学习同伴,都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同时,由于陌生,也会随之产生恐惧与排斥。如何帮助孩子把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积极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为此我准备了很多故事和有意思的活动,让故事和活动浸润孩子。“荔枝电台”最开始是我送走的上一界孩子们的班级电台,就是利用软件“荔枝FM”*台让孩子们通过手机发声,它起源于一个单纯的想法——用声音记录和激发孩子们去读去写去创作的点滴,每个家庭将孩子的声音故事制作成节目上传班级群聊。它打破了课时的限制,将学校和家庭连接了起来,实现了孩子们每天听故事讲故事创作故事的愿望。
二,成功发起“伴读妈妈在行动”的亲子共读活动,提倡我班的家长们和孩子共读。向家长们宣传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的好处,发起亲子共读的读书活动,鼓励家长们把与孩子共读时的音频、视频等,上传各班班级微信群。
三,寒暑假期间,利用班级群指导学生坚持阅读。这个寒假,对于我们一二班的孩子来说,读童书,写拼音日记,是他们假期生活中最关键的一件事儿。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说:“阅读,是个并不难进入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开始读了。”儿童阅读靠的是对读本的兴趣,所以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一定要从兴趣入口。在课外阅读这块,我们班很多孩子一直坚持得不错,如奥晴、硕研、思彤、尚洲、欣怡、嘉奇、艺萌、森琛、浩宇、紫晨、冠程……放假回家以后,午托的孩子们也开始了阅读,如梦涵、静雯等同学,越来越多的孩纸加入班级共读的行列,如令佳、露予等。而写作,则是开启儿童心灵世界的另一扇窗。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所以我在这个假期要求孩子们学写拼音日记,就是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没东西可写时,可以写写每天所读的课外书也行。家长们在寒假里也不闲着,帮助并培养孩子循序渐进写日记的习惯,孩子们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每天读过的书的内容,或者是每天所发生的事儿。
四,在班内定期举行朗诵比赛、讲故事背诵、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感受多种形式的阅读魅力。并为获胜的孩子们颁发小奖状,合影留念并将照片通过班级群发送给家长们。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希望在这样的坚持不懈中,家长和孩子们都能遇见更棒的自己!
在《新教育》的第十一章“新教育的管理法则”中,朱永新老师说,“一多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老师在他自己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自己的榜样,都有自己的模型。这让我想起生命中那些美好的花儿!在“乡村教师访名校”去河师大学习的"那段日子,河师大艺术学院刘安娜老师、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呼宝珍老师……她们的课堂,让人如沐春风;她们的人格魅力,她们的个人修养,他们榜样的力量,无时无刻不令我热泪盈眶!当魅力温柔的安娜老师站在“省培计划”河师大新乡站的讲台上时,令台下所有的培训教师们感觉眼前一亮,她穿着一身红颜色的裙子,长长的头发及腰,清新脱俗,像是从《红楼梦》中走出来的故事人物一般。听安娜老师的课,不像其他人的讲座,呆板,沉闷,像是汩汩清泉从心间流过,像是暖暖春风拂过脸颊,舒服,清新……“有一种工作是我们成长的依附,当我们踏进这片土地,便注定了要百般努力、千般辛苦;在劳作中习得智慧、追寻幸福。至于结果,幸福啦,是我们多赚啦,不幸福,我们也没有赔!”“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即使自己不是天鹅,也要做一只蜘蛛,为教育生命结一张临凌空之网,为自己划一片生命的绿叶。”扶沟县教师进修学校呼宝珍老师这一个个精彩的个人语录,给现场的所有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刻的启发!对于我,更是来自生命、源自心灵的震撼。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苦力,你的全力以赴,更多的是习得智慧,做一名拥有智慧力的班主任。人生,真的应该有美好的相遇!才能让人疲惫不堪时,因为这些美好继续前行。
美国托尼马伦在获奖感言中有几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
芳华易逝,岁月不惊。我愿,在生命的长河中,用青春用激情用智慧用生命用倾注一生的信仰去走进孩子们的故事,去阅读孩子们的故事,并和他们一起编制故事,在新教育中绽放芳华!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3篇(扩展8)
——教育的错觉读书笔记
教育的错觉读书笔记1
《教育的错觉》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一齐细细品味的名著。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书,看了这些故事深深感到其中的爱!书中有关于孩子、家长、老师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和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和孩子一齐共同学习和成长。
它以日记的形式,透过看似*凡的人和事。作为一名家长,当我看到父亲教育儿子的细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自己期望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又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神,教育的错觉,教会孩子学习,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教育的错觉家长读后感。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爱能够使浪子回头,爱又能够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如同这首《明天会更好》的歌一样,只要有爱人间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温暖。
推荐访问:教育 之梦 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我教育理想》读书笔记3篇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1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