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5篇
来源:振兴乡镇 发布时间:2022-09-07 11:05:05 点击:
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5篇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21—52025年) 为全面推进XX市乡村生态振兴,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2021 —5 2025 年)为全面推进 XX 市乡村生态振兴,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根据《XX 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共 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XX 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结合 XX 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安徽、视察 XX 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并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好皖西大别山优良生态,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强化农业农村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建设生活环境整洁
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二、工作目标
(一)乡村人居环境美丽宜居。到 2021 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13%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85%,厕所后续管护机制基本覆盖。到 2025 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28%,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健全,持续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各项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并规范运行,农民健康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二)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保护和节约利用农业资源,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规范化使用,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到 2021 年底,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 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1%以上。到 2025 年底,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 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 2021 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8.87 平方公里。新增完成废弃关闭矿山治理 93.129公顷。完成人工造林 4 万亩,封山育林 3.4 万亩,退化林修复
13.854 万亩,森林抚育 143 万亩。
到 2025 年底,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418 平方公里;完成废弃关闭矿山治理 169.79 公顷。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稳步提升,单位森林蓄积量不低于全省平均值。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组织开展问题摸排,制订整改措施,按要求推进整改。2021 年完成 31597 户常住农户厕所改造。统筹推进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到 2025 年底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持续提升。(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到 2021 年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管理机制。到 2025 年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健全。(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农业
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生态环境局)
3.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县区为主体,到 2021年底,新增完成 61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 41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到 2023 年底,完成126 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到 2025 年底,完成 308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分类分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乡村振兴局)
4.深入推进村庄清洁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五清一改”,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多措并举示范带动,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
5.强化村庄规划建设。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出台《XX市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 年)》,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试点。(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住建局)
6.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完成 2020 年度 141 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并通过验收,2021 年度 99 个省级中心村完成建设任务80%以上。到 2025 年底,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
乡村。(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乡村振兴局)
7.积极推进农村交通路网建设。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总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工程。严格按照部省出台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全面建成全域公交网络体系。(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
(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8.积极开展农业节水行动。加快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措施的集成与融合,强化灌溉试验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到 2021 年底,全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55万亩。“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9 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水利局)
9.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宣传培训。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减量化行动。到 2021 年底,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较基期实现负增长,利用率持续提高;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利用率均达到 40%以上。到 2025 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 3%。(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0.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启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计划。扎实做好农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到 2021 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2%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 81%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1%以上。到 2025 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 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1.加强渔业资源管护。大力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深入持续抓好电捕鱼等违法行为专项治理。优化调整禁渔区及禁渔期范围和时间,落实全面禁捕各项措施。(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
12.提升耕地保护与质量。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保证建设占用耕地及时保质保量补充到位。积极稳妥推进耕地轮作试点,加强轮作耕地管理,加大轮作耕地保护和改造力度,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多措并举保护提升耕地产能。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 2021 年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 42 万亩。
“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 115 万
亩,改造提升 58 万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推进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融合应用。持续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气象监测预报业务现代化能力。加强对市域内特色作物的针对性精细化服务,提高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关键农时农事气象服务,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关键农时季节及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向涉农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优质农业气象服务,做好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牵头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14.构建大别山生态屏障。严守林业生态保护红线,不断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和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力。组织实施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在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城东西湖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到 2021 年底全市湿地保护率不低于 58.5%。围绕增色添美、更新改造、补植抚育、融合调整、扩面增绿“五大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重点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
建设,提升城郊绿地和乡村绿化水平。全面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防灾体系建设,提升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构建皖西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牵头单位: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5.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深入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以四旁四边绿化为抓手,大力实施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工程,全面推进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快国家储备林及用材林基地建设。到 2021 年底,完成人工造林 4万亩,封山育林 3.4 万亩,退化林修复 13.854 万亩,森林抚育143 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 8 个、森林村庄 105 个。到 2025年底,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单位森林蓄积量不低于全省平均值,湿地保护率不低于 58. 59%。(牵头单位: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6.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科学选址水源地,开展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淠河、沣河、杭埠河、丰乐河水污染综合治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
17.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以我市境内国家级、省级、市级水
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确需治理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 2021 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8.87 平方公里。到 2025 年底,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8 平方公里。(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
18.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综合措施实施整村推进和全面整治,按照增加耕地规模、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到2025年底,可用于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达到8万亩,增减挂钩 10 万亩。推进完成霍邱县冯井镇和霍山县但家庙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等)
19.强化矿山生态修复。加快全市废弃矿山治理,持续推进在建与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到 2021 年底,新增完成 17 个废弃矿山年度治理任务,实施治理面积 93.129 公顷。到 2025年底,全市新增完成废弃关闭矿山 37 个,新增治理面积 169.79公顷;全市绿色矿山达标率 40%,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
20.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人口多、
财产损失大,特别是威胁城镇、居住密集区、村镇学校等地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科学制定搬迁避让计划,优先搬迁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安置可行性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上受威胁群众。(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完成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安排布署的其它有关乡村生态振兴的工作。
(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任组长,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有: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气象局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主要协调指导、全面推进全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
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确保乡村生态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财政保障。坚持把生态环保投入放在重要位置优先保障,统筹各类涉农资金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县区政府要统筹安排相关渠道资金,用于乡村生态振兴。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三)完善用地政策。逐步提高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乡村生态振兴的比例。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支持乡村生态建设。
(四)强化项目推动。在项目安排上优先支持纳入 PPP 项目库的乡村生态振兴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行。鼓励采取整县打包或城乡一体的模式,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推动基层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的理念、政策、路径和成果,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典型事迹和技术模式,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动员相关单位、社会组织等捐资捐物或结对帮扶,努力营造全民支持、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加强督查考核。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加强对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检查指导,强化工作跟踪调度,定期进行调度和通报。并将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纳入市乡村振兴工作目标绩效考核。
篇二: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2022 年 乡 镇 “ 三农 ” 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 方案2022 年,xx 镇“三农”工作将紧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取得新进展。现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基本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工作举措
(一)筑牢农业发展基础,确保粮食生产及重要农产品供给 1.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完成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任务,确保
种植面积稳定在 xx 万亩,产量达到 xx 吨。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产业化为抓手,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绿色生产;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确保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 x%以内。推进 xx 亩以上水稻规模经营户上网填报农事信息,上图率、填报率不低于市、区下达的任务指标。推广优良水稻品种,确保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xx%以上,促进水稻高质量发展。
2.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蔬菜规模化面积不低于 xx 亩,产量(含食用菌)不低于 xx 吨。按照实施方案加强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管理,执行绿叶菜创建面积,全面推动绿叶菜生产。推进蔬菜绿色生产,开展生产基地绿色防控示范建设。进行农残例行监测,农残抽检合格率不低于 xx%。推进水产绿色养殖,区域内水产绿色养殖合格占比达 xx%以上,完成水产绿色养殖 xx 亩下达任务。积极发展思瑶番茄,涵卿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结合实际对辖区内绿色食品生产主体、规模化生产主体用药开展快速检测。
3.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 年持续稳定稻谷补贴政策,实现粮食作物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支持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多种粮、种好粮,开展订单农业、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二)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4.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养护维保工作。多渠道增加投入,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
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研究制定增加农田基础设施管护面积的规划,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
5.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镇区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
6.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全面实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推进种质资源库(圃、场)建设。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开展种业宣传。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巩固提升产业成果,聚焦乡村振兴发展 7.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示范村区域联动建设,按照“一区一带、一区一片”要求,确定连片发展区域,加强风貌、产业功能、公共服务配置的整体策划,注重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推进示范村区域联动建设。持续深化百家村等已建示范村建设成果,推进 xx 集团、xx 项目建设,注重农旅结合,增强辐射带动
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和做法,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推进规划、用地和各级财政资金等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优质主体集聚,引导社会主体和资本投向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数比上年增加 2-3 个。
8.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达 xx%以上。强化农药实名销售,加强农药管理,规范农药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农药销售实名制,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农药销售电子台帐信息完整率不低于xx%,创建 xx 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推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明确辖区绿色生产基地创建任务,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做好“二品一标”宣传工作。加快推进绿色田园“三年行动计划”,2022 年完成首批项目提升。
9.稳妥推进乡村治理。以创建“上海市乡村治理清单制试点乡镇”为契机,着力探索实施清单制管理,助力乡村治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制定 2022 年度优化工程任务清单,“一口下达”市级补助资金,实施工程进展半月调度制度,确保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严格监督检查,开展镇镇接龙检查、暗访测评,加强问题反馈和整改。持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架空杆线序化,加大美丽庭院“小三园”覆盖力度,提升村容风貌水平。启动 2022年度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力争成功创建秦阳村美丽乡
村示范村。
(四)持续强化科技驱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0.赋能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配合完成“上海金山数字三农云平台”镇级建设内容。做好本镇农业生产信息直报平台地块基础数据维护及平台使用指导等相关工作,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1.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力培育农民知识素养和技能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动,增强超大城市乡村发展动力提供人才支撑。全年确保培育高素质农民 xx 名。
12.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积极申报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培育 1-2 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制定精品路线组织方案,完善相关硬件和服务设施,打造休闲农业文化品牌。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依法履行宅基地管理职责,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农户建房秩序。依法依规做好农户承包权证变更,推进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做好土地流转公开市场平台转换、落实“先付后租、风险 保障金”流转工作机制。
14.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
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事项备案、审计工作及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指导村经济合作社 6 月底前完成收益分配;农村集体净资产增长率不少于 x%;引导农村集体产权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流转交易。
15.深化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实施困难农户精准帮扶,完成生活困难农户年度动态调整工作,认定生活困难农户数 xx 户,xx 人,并开展实施具体精准帮扶措施。加强移民后期帮扶工作,配合区农业农村委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造血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落地实施并产生收益。做实移民户包户联系制度,按照实际情况形成方案,包户联系制度纳入对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内容。
(六)有序推进水环境治理,改善镇域水体环境 16.制定 2022 年度整改计划,杜绝河道侵占。依托水利专项逐年逐条河道进行清理,防止渔网渔簖的设置。将村域内的渔网渔簖进行全面清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开展,直至渔网渔簖彻底消除。建立镇、村河道日常保洁和管护工作。形成镇、村、组、第三方四级护水护河巡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与整改。制止处置针对污水直排、垃圾乱倒、河岸违法搭建等问题,确保河岸环境持续改善。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细化镇级重点任务挂图作战 1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对照区级规划和任务表,制定《2022 年度 xx 镇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任务要求和工作举措,细化月度任务目标,每月按
工作进度有序推进。各单位要对标区级考核要求,将任务压实到人,确保每条任务有专人跟进,对照任务清单,分解月度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每月跟进任务完成情况。
18.提升任务完成质量。乡村振兴挂图作战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各项重点任务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部门要把狠抓落实作为第一要务,在推进过程中敢作为、勇担当,发挥比学赶超的精神,全面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部门要根据重点任务月度等级评定结果,对照实际工作推进和开展情况,找短板、找差距,积极采取措施,在月度工作推进中争先创优。
19.挖掘报送典型案例。在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挂图作战过程中,各单位要做好亮点工作的培育和典型案例的挖掘,及时提炼总结,形成经验材料。积极对接争取区、市和央媒平台力量资源,做好宣传工作,展现各单位落实乡村振兴任务的生动实践。
三、保障体系
(一)建立“三农”工作领导体系。健全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口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三农”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统筹推动“三农”各项任务落实,各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加强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三农”工作考核机制。出台“三农”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完善专项考核评价体系,适当提高“三农”工作考核在镇党委、政府综合考核中的分值比重。统筹制定
年度任务清单、考核清单、督查清单,以考核促落实,营造“党委政府推动、职能部门联动、具体涉及部门行动”的良好氛围。
(三)营造做好“三农”工作宣传氛围。大力宣传“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身“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发挥农民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组织共建美好家园。
篇三: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录一、项目基本情况 ..................................3 3(一)政策背景 ................................ 3(二)项目背景 ................................ 9(三)项目概况 ............................... 16(四)项目主管部门 ........................... 17(五)项目立项和建设的相关批复文件 ........... 18(六)项目开工和建设时间 ..................... 18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18(一)经济效益分析 ........................... 18(二)社会效益分析 ........................... 20三、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及绩效目标情况 ............... 21(一)事前绩效评估 ........................... 21(二)绩效目标的设定 ......................... 25(三)绩效监控和评价 ......................... 26四、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 27(一)编制依据 ............................... 27(二)项目总投资估算 ......................... 28(三)项目融资计划 ........................... 38(四)建设期资金平衡方案 ..................... 40五、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方案 ................... 41(一)项目运作模式 ........................... 41(二)项目运营收益 ........................... 45(三)财务费用 ............................... 512(四)运营成本 ............................... 51(五)相关税费 ............................... 55(六)资金平衡测算 ........................... 55(七)会计报表 ............................... 64六、项目压力测试与评价 ........................... 73(一)压力测试 ............................... 73(二)总体评价 ............................... 73七、项目风险提示 ................................. 73(一)影响项目风险因素 ....................... 74(二)潜在风险应对措施 ....................... 77八、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 81(一)严格执行债券资金专款专用 ............... 82(二)信息披露计划 ........................... 8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 2022 年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 号)精神,按照《财政部关于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的通知》《财预〔2017〕89 号》文件,结合昌吉市 2022 年乡村振兴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基本情况(一)
政策背景1 1. . 国家政策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 年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 5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
4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1 年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 21 世纪以来第 18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 月 25 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2021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会是这些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区域发展工作以及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重点。结合脱贫攻坚的完成情况和乡村振兴新的目标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紧在完成脱贫攻坚规划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关键是抓好县、乡、村,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好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突出短板,
5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厕所革命”,结合各地实际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大力提升农房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
6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2 2. . 地方政策背景(1)《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中提出:促进一体多元文化繁荣与和谐美好社区建设。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文化建设;照现代化和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相统一的要求,规划建设新农村和新城镇。加强和谐美好社区建设,引导和鼓励各民族群众共同居住同一社区,促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谐相处。(2)“新疆全面推进新农村村庄绿化建设”新疆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建设已经从一般号召到试点探索、典型引路,发展到目前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支持、全面推进的阶段。该规划范围包括 14 个地州市 82 个县市区、743个乡镇,涵盖 7761 个行政村,建设规模 146.5 万亩。“新疆全面推进新农村村庄绿化建设”提出将:按照“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速推进新农村村庄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宅边、
7路边、渠边、村边绿化,重点加强村庄外围防护林、村内公共绿地、农民庭院和街巷绿化,使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村内街巷绿化率达到 100%,种植不少于一行的行道树;庭院绿化率达到 100%,四旁植树和庭院内绿化率不低于 30%;村庄周围环村防护林程度达到 100%。街巷绿化要乔灌草结合,增加园林景观树种和珍稀树种的比重;庭院绿化要选择经济价值高的林果树种和优质用材树种,为农民培育绿色银行,把庭院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 年 11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该《规划》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新疆的关键之举。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问题特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提升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推动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夯实基层基础、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的战略举措。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在基层,薄
8弱环节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执政基础,维护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打好反恐维稳“组合拳”,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增强广大农民安全感。新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对确保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特殊重要性。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新疆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新疆的和谐稳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区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指出:要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工作目标、突出战略重点、坚持基本原则,确保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实现顺利转换。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
9监测预警帮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衔接。(二)项目背景1. 社会背景分析(1)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目前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就是“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过快乐日子”。主要包括乡村道路硬化、卫生设施、垃圾处理、饮用水及基本文化设施等。这是农民对农村环境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要求。所以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继续解决和改善的问题主要有:生产和生活难以分开的问题。这里主要是指人畜分离,多少年来,人们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难以彻底改变,必须从思想上解决。农村卫生厕所情况:全市农村实际居住 25844 户,非卫生厕所 21220 户,无厕所 1212 户,卫生厕所 3412 户;2020年底有无害化卫生厕所 3409 座,其中沼气池式 157 座、双瓮漏斗式 457 座、完整进入下水道系统 1625 座、小型污水
10处理系统 1170 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占实际居住户 13.2%,59个行政村建有公共厕所 89 个。垃圾收集处理情况:目前,由环卫统一清运垃圾全面治理的行政村 16 个。村上自行清运处理,生活垃圾治理不彻底的行政村 43 个。共配备垃圾箱 254 个、果皮箱 580 个;配备保洁人员 175 个。生活污水处理情况。目前,全市共有 6 个村庄生活污水接入城市主管网,6 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有小型污水处理。2019年新建 8 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得到管控的村庄占全市村庄数量的 11%。村庄绿化情况。全市村庄绿化树种以红叶海棠、榆树、苹果、大小叶白蜡为主,目前对 49 个行政村 165 个片区和10 条主干道两旁实施了绿化,实施了庭院内原则上不少于10 棵树工程。基本实现了“村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荫、四旁有树木”的村庄绿化格局。(2)部分乡镇基本情况三工镇:位于昌吉市政府西南 9 公里处,行政辖区面积125.3 平方公里,辖 7 个行政村、32 个片区,辖区常住人口6319 户 21845 人,其中男 10750 人,女 11095 人;其中汉族15112 人,占 69.2%;回族 5669 人,占 26%;维吾尔族 561人,占 2.5%;哈萨克族 137 人,占 0.6%,少数民族人数占
11全镇总人口的 30.8%。全镇现有 61 个党组织,其中镇党委 1个、村级党委 3 个、党总支 7 个(村级党总支 4 个,机关总支 1 个,学校总支 1 个,新型组织党总支 1 个),党支部 50个(村片区党支部 35 个,机关党支部 4 个,学校党支部 2个,新型组织党支部 1 个(新成立印象戈壁酒庄党支部),住村访惠聚工作队党支部 7 个,寺管会党支部 1 个)。全镇现有党员 913 人,其中男 643、女 270,少数民族 121 人,占 13.25%;其中:维吾尔族 12 人,占 0.99%;哈萨克族 5人,占 0.413%;回族 96 人,占 79.3%。35 岁以下 138 人,占 15.15%;35 岁—60 岁 556 人,占 60.89%;60 岁以上 219人,占 23.98%;现有农牧民党员 749 人,占 82.03%;访惠聚工作队党员 39 人。全镇共有耕地 17 万亩,人均耕地 7.96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葡萄。榆树沟镇:位于昌吉市西郊 13 公里,东距乌鲁木齐 49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 30 公里,西与呼图壁县接壤,是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一个农、工、牧相结合的乡镇。全镇面积 426.24 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 20 万亩,山区草场 162万亩,辖 21 个村,总人口 1.5 万人。榆树沟镇人民经过艰苦的努力,不断开拓进取,在农业、工业、二三产业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工业并举的经济发展之路。经济连年以 12%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
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4500 余元,被誉为全国知名乡镇。榆树沟镇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下辖 6个村委会:前进村、榆树沟村、四畦村、勇进村、曙光村、牧业村。榆树沟镇土地面积大,水资源丰富,亚洲中心...
篇四: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XX 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指导,全面贯彻和自治区“三农”工作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优质粮食、奶产业、肉牛肉羊、瓜菜制种、葡萄枸杞、绿色食品等重点特色产业,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精品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到 2025 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 万吨以上,重点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制种、葡萄枸杞、绿色食品等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绿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明显提升。
二、厚植乡村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做稳优质粮食产业。坚守粮食安全责任,加快品种优化更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总产,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盐碱地改良工程,持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培育壮大粮食合作社、家庭农场、综合服务站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实体,支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水平。提升粮食品质,加快培育强筋小麦、鲜食玉米等“优质专用粮食”和有机富硒大米、富硒面粉等“功能粮食”,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到 2025 年,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 106 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 50 万吨以上,将 XXXX 建成自治区优质粮食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三县区。以下均需县区落实,不再列出)
(四)做强奶产业。坚持种养加一体化发展,集中打造优质奶源基地。扩规模增产量,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着力打造河东现代奶业示范区,巩固发展河西奶牛养殖提升区。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推进智慧牧场建设,实现奶牛养殖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坚持“引、育、繁、推”相结合,鼓励奶牛养殖企业进口良种荷斯坦母牛,大力推广优质性控冻精、性控胚胎等
繁育技术,提升自繁扩群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伊利、蒙牛、君乐宝等乳业 20 强企业,建设乳品加工基地。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发挥“粮改饲”项目支撑作用,主推全株青贮玉米,因地制宜扩大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支撑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到 2025 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 20万头,年鲜奶总产量达到 110 万吨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科技局)
(五)做优肉牛肉羊产业。坚持自繁自育和周转育肥相结合,着力扩群增量、延长产业链、提升质量效益,把肉牛肉羊产业打造成为富民产业。加快优质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50·300”经营模式(养殖 50 头以上肉牛和300 只以上肉羊),实现小群多户、专业大户、规模养殖场同步发展,着力提高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能力。加大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力度,集成示范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良种繁育、高效育肥、全混合日粮饲养、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技术,着力提升养殖水平。加快推进宝丰羊产业小镇建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加工能力、拓展营销渠道、培育企业品牌,建立联农带农助农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 2025 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 20 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 200 万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科技局)
(六)做特瓜菜及制种产业。坚持设施与露地并重、产
加销一体化发展,推进供港菜、沙漠瓜菜、越夏番茄、设施瓜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加大瓜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主导产品持续供应能力。加快发展瓜菜制种产业,建设一批蔬菜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园区,逐步提升制种产业科技水平。扩大茄果类蔬菜和杂交制种面积,压减叶菜、架豆等常规制种面积,降低常规制种占比,提升制种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 2025 年,全市瓜菜种植面积达到 25 万亩、制种面积达到 20 万亩,将我市建成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科技局)
(七)做靓葡萄酒产业。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品牌发展,放大产区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培育精品酒庄,全力打造宁夏北翼优质葡萄种植、酿造、文化旅游经济带。高标准建设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开发利用贺兰山东麓山坡地,建设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加工基地。改变提升低产低效酿酒葡萄园,进一步提高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积极引进马瑟兰、西拉等优质新品种,大力推广露地越冬葡萄种植新技术。下功夫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引进葡萄深加工企业投资建设特色、精品酒庄。推动葡萄酒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整合葡萄酒酒庄、乡村旅游景点、贺兰山旅游资源,打造“山水相依、乡美村韵”为主题的葡萄酒+乡村旅游精
品路线。到 2025 年,全市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 3.52 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 2000 吨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文旅广电局、市场监管局)
(八)做精枸杞产业。实施基地稳杞、科技兴杞、龙头强杞、文化活杞工程,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枸杞生产基地,开发利用盐碱地,推广示范枸杞新品种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快建设富硒枸杞基地。培育枸杞产业经营主体,发展公司+合作社+枸杞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区域公用品牌,推进枸杞产业转型升级。创建一批枸杞特色村镇和示范园区,建设枸杞体验店、文化馆、枸杞园直播展示等新业态、新产品,推进枸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 2025 年,全市确保新增枸杞种植面积 3.2 亩。(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林草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广电局)
(九)做大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建设绿色农产品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自治区全域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培育加工主体,以粮油、畜禽肉、瓜菜、葡萄酒等绿色食品加工为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变升级,开发高端产品。加快绿色食品专业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和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推进 XXXX 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拓展市场流通,大力培育
供应链企业,完善仓储保鲜流通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创建外销窗口、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绿色食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到 2025 年,全市绿色食品业总产值达到 150 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 7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
(十)做活乡村旅游业。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计划,重点提升惠农大地天香景区、大武口龙泉村、黄渠桥美食小镇等特色旅游村镇、美丽休闲乡村,着力培育一批美丽精品农庄、葡萄酒庄、乡村民宿和康养基地,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支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推动剪纸、砖雕、刺绣等非遗产品转化利用,打造一批旅游必购、易购、便携、特色的“伴手礼”。到 2025 年,培育五星级休闲农庄 6 家,4A 级旅游景区 3 个,乡村游客接待量达到300 万人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文旅广电局)
(十一)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立足 XXXX 资源禀赋,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让特色更鲜明,优势更突出。着力打造以平罗县红崖子乡、高仁乡为重点的河东现代奶业示范区,以平罗县宝丰镇、灵沙乡和惠农区礼和乡等民族乡(镇)为重点的优质肉牛肉羊养殖基地,沿 109 国道两侧蔬菜产业带和河东沙漠瓜菜基地,以平罗县头闸、黄渠桥、高
庄、渠口、陶乐等乡(镇)为核心的制种产业基地,以燕窝池村、外西河村、东永固村、上宝闸村为核心的优质枸杞产业示范区,沿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产业带,以惠农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平罗县轻工园区、绿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园区、通伏大米加工园和大武口区轻工园区为重点的自治区级绿色食品产业先行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十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加大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设施力度,大力发展智能化、高端农机装备,积极推进“智慧农机”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积极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合作交流,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实施农科教、产学研融通创新工程,积极引进培育农业高层次人才,制定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推动园区、企业和区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盐地农业”“富硒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
(十三)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特色产业地方标准,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平台建设推广和试点示范,支持新型经营主
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品管理和产地检测,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到 2025 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 98%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 80%。(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
(十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严防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着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实施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和打捆收储加工项目,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建立农用残膜回收再利用机制,积极开展地膜替代、减量使用和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提标改变力度,全面推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 2025 年,残膜回收率达到 80%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 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8%。(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
(十五)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以地理标志为重点的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大力培育一批质量好、叫得响、影响大的农产品品牌。充分挖掘我市富硒资源优势,持续培育“珍硒 XXXX”区域公用品牌,加快
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创建“富硒农业示范基地”。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经营主体打造自主品牌,积极培育壮大“惠农枸杞”“平罗沙漠西瓜”等地理标志品牌,“沙湖雪面粉”“塞上春蔬菜”“昊帅大米”等产品品牌。加大品牌线上线下推广和营销力度,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借助“国际农交会”“宁夏种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加大农产品对外推介、展销和外销窗口建设力度。(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新融合 (十六)发展多种融合业态。构建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加工园区集中,因地制宜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超直供、连锁经营、统配送等现代营销模式,推动农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田头市场和外销窗口。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为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大数据服务“三农”的水平,着力推进农村电商全域化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在大型电商平台建设“地方特产馆”“特色产品专区”,大力发展线上营销、直播带货等现代营销平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
(十七)培育多元融合主体。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变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服务、电子商务等业务。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引导农民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支持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的高效种养业,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实施农业服务组织培育行动,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带动农民参与融合发展,实现稳定增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商务局)
五、汇聚乡村产业发展新合力 (十八)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级领导同志包抓乡村产业振兴、重点产业发展工作责任机制,形成主要领导统筹、包抓领导牵头、责任部门主管、县区委主干、相关部门配合,上下齐心协力抓乡村产业振兴的推进机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
(十九)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积极探索按市场化方式设...
篇五: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村振兴策略乡村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建
设
方
案 总体规划
建
设
方
案
目
录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 1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 1
(二)规划编制任务与依据 ................................... 5
二、XXX 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与综合评价 ................. 9
(一)乡村旅游资源禀赋状况 ................................. 9
(二)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 13
(三)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15
三、XXX 省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 23
(一)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23
(二)XXX 乡村旅游市场现状 ................................ 26
(三)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 49
(四)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 54
四、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与经验概述 ................ 66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 69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 74
(三)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85
五、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 90
(一)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与现状 .............................. 90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 93
(三)乡村旅游发展作用与效益 .............................. 99
六、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 ............... 108
(一)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思路 ............................. 108
(二)乡村旅游发展任务与目标 ............................. 116
(三)乡村旅游发展形象与塑造 ............................. 121
六、XXX 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 ............... 123
(一)乡村旅游总体布局 ................................... 123
(二)乡村旅游功能分区 ................................... 125
七、XXX 乡村旅游圈、带、群建设规划 ................. 136
(一)昆玉曲楚四大绕城乡村旅游圈 ......................... 136
(二)沿边、沿路、沿江三类乡村旅游带 ..................... 139
(三)依托热点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群 ..................... 143
八、XXX 乡村旅游特色村镇体系建设规划 ............... 149
(一)乡村旅游特色县打造工程 ............................. 149
(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打造工程(10+60+26)
............... 203
(三)乡村旅游特色村打造工程 ............................. 307
九、XXX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 330
(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330
(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 332
(二)三大旅游产品系列与二十大旅游产品 ................... 336
(三)六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355
(四)十大经典旅游节庆活动 ............................... 357
(五)XXX 区域性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 360
十、XXX 乡村自然环境保护规划 ....................... 374
(一)XXX 乡村自然环境概述 ............................... 374
(二)乡村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与评估 ......................... 376
(三)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与原则 ............................. 377
(四)保护目标 ........................................... 378
(五)分类保护规划 ....................................... 380
(六)环保管理、任务与措施 ............................... 386
十一、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 ....................... 390
(一)乡村文化遗产与保护原则 ............................. 390
(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措施 ............................. 39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396
(四)乡村文化保护区规划与遗产申报 ....................... 399
十二、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与参与规划 ................... 401
(一)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 ......................... 402
(二)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其实现 ........................... 413
(三)乡村旅游社区的建设与协调 ........................... 415
十三、XXX 省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规划 ................... 418
(一)XXX 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 418
(二)XXX 省乡村旅游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 ................. 420
(三)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 426
(四)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培训 ............................... 432
十四、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规划 ................... 443
(一)产业支撑体系 ....................................... 443
(二)配套服务体系 ....................................... 447
(三)基础保障体系 ....................................... 451
十五、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 455
(一)营销行动计划 ....................................... 455
(二)产品建设与品牌打造计划 ............................. 460
(三)社区参与计划 ....................................... 462
(四)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 463
(五)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 466
(六)招投资计划 ......................................... 467
附件 1 XXX 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县一览表 ............... 473
附件 2 XXX 省旅游小镇概况一览表 ..................... 508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1、规划编制背景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在国家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 XXX 省实施《XXX 省旅游产业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背景下编制的专项旅游规划。其目的是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 XXX 省乡村旅游升级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建设指导和政策建议。规划编制的具体背景如下。
(1)国家政策催生乡村旅游。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优势,国家旅游局 2006 年确定全国旅游主题年为“2006 中国乡村游”,2007 年开展了“2007 中国和谐城乡游”活动。此后,XXX 省旅游行业坚持服务农村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发挥旅游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推出大量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把 XXX 乡村旅游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因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动下,XXX 省乡村旅游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对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农村社会发展呼唤乡村旅游。全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条
件日趋成熟。首先,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技术和农民素质与劳动技能的提高,农村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其次,农村社会虽有明显进步,但仍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步伐,第三,为了求进步,谋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环境等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XXX 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使 XXX 农村的小农经济走向规范、成熟的服务产业发展道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向旅游服务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旅游业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2008 年 XXX 省的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663.3 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 51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1.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 250.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1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6%;接待国内游客 1.03 亿人次,同比增长 14.1%,首次登上 1 亿人次的新台阶;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 594.8 亿元,同比增长 20.2%;旅游业总收入超过 600 亿元,登上了 650 亿元的新台阶,XXX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在 XXX 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首先,XXX 省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精心确定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努力培育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名牌旅游产品,丽江、昆明已成为欧洲旅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其次,为了发展旅游业,XXX 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XXX 的航空、公路、铁路、通信、电力、城市建
设、景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第三,为了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XXX 省确定了创造热点,强化促销、招揽客源的市场开拓战略,通过举办大型会展、节庆活动,不断推出 XXX 旅游新亮点,创造新热点,提高了 XXX 旅游知名度和对海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这些都足以说明 XXX 省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 XXX 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规划编制意义 (1)将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中。XXX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明确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之间存在的方向引导、产业互动和资源利用等关系,使新农村建设目标成为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该规划是基于 XXX 省资源禀赋,在科学研究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编制的,将为乡村旅游地进行合理的定位,为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引导和规范,减少盲目开发、竞争无序等问题,使旅游开发步入正轨。
(2)充分挖掘广大乡村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和发展潜力。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必须注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鲜明的旅游资源特色表达。XXX 省各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异彩纷呈,乡村自然风光与民俗人文底蕴交响呼应,为开发乡村旅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至今还未形成独特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制约了全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水
平的提升。XXX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资源挖掘和市场细分,建设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专业性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功能、突出 XXX 乡村特色,形成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打造乡村旅游区的乡土品牌,从而达到提升 XXX 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3)统筹城乡发展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整合乡村资源,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既是乡村扶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部分乡村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给农村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城市富余资源能够有效转移到农村地区,增加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同时有助于合理配套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景观,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促进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创造更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4)促进农村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规划注重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并制定一系列实施措施,有利于延长乡村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促进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立足于原有环境基础,实行低强度开发,能够使农业资源直接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节省了转移成本,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资源的双重增值和循环利用效果,同时引导人们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消费理念,培养人们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加快建设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村容
整洁”的目标。
(二)规划编制任务与依据 1、规划编制任务 (1)规划性质。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属专项规划,是对整个 XXX 乡村旅游的系统规划。
(2)规划思路。按照上述规划性质,本规划的思路和任务是:
图 1.1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图 (3)规划时限。规划时限限定于 2010~2020 期间,重点规划2010~2015 年期间。
2、规划编制依据 (1)法律依据 选出一批有潜力、已具备一定开发条 选出一定数量的优先发对全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 对全省乡村旅游市场进确定全省乡村旅游发明确全省乡村旅游产提出全省乡村旅游发制定规划实施行动计制订全省乡村旅游发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82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第七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2 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4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第六届大会通过,1984年。
(2)国家标准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年;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 年;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推荐访问: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