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9篇
来源:振兴乡镇 发布时间:2023-10-17 19:32:04 点击: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9篇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1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2
这次乡村振兴培训学习走进浙江,主要以“见”为主,先后参观学习了嘉兴,桐庐等四个县的十多个村。这些村,区位各不相同,资源禀赋也各有差异;但它们同样都把乡村的特有之美建设得让我们叹为观止。一个个圆圆的乡村,无不洋溢着古老的情韵,转动着每一个希望的黎明。置身其中,作为同是一方山水的主人,怎能不触景生情,触景深思呢!怎么学人所长,借经诵佛,我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一。学方向。从各村看到的成果分析,他们首先是把“农村美”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把乡村原生态的基因作为培育乡村业态的主要要素。无论是乡村旅游还是特色民宿,都从一山一水,一枝一叶做起,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望山见水忆乡愁”的总基调,奏响美丽乡村这曲大气磅礴的山水田园之歌。
二。学抓手。从几天的考察学习情况来看,浙江普遍把“农耕文化”和“乡愁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入挖掘各自的乡土文化特色元素,让这些隅藏于绿水青山之中的亘古之魂,激发城里人的悠悠乡愁,从而凸显出城乡文化差异性的精神价值。从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来看,是先有农耕文化和乡村情结,而后才有城市文明。乡愁可以说是人类灵魂深处的精神家园。把农村建成现代文明的精神栖憩家园,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最强抓手。
三。学布局。山有高低,水有曲直,要因地而异,科学布局。浙江的经验就是因山就水,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能干起来的就先干,暂时干不了的就给“局”留白,一时绘就不了图景,那就多留几块净土,多留几处清泉,给未来的画留张干净的纸。再就是要有不断优化乡村原生态基因的布局理念,如“海绵河道”“会呼吸的路”“牛栏咖啡”“裸心谷民宿”这些无不体现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布局者们的高超智慧。
四。学恒心。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浙江也不例外。浙江的乡村振兴之路有的走了二十多年,才干成今天的样子。浙江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没有通天绳,只有脚下路。必须树立积土成丘,滴水成渊,建点连线,集片成景的耐心和韧劲。
学有所悟,学有所用,见贤思齐是本次学习的目的。月台村坐落于群山环抱的朝阳河畔,具有红色文化的纯正基因,具有良好生态的自然禀赋,我将带着本次学习的成果,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深谋实干,努力谋成事,干成事;不负这万紫千红的好春景,不负这百舸争流的新时代!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3
“ 撸起袖子”——做新时代先干敢干的“弄潮儿”。党员干部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凡事“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谋其责”,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勇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扛最重的责任,在攻坚克难中推进工作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甩开膀子”——做新时代能干会干的“领头雁”。新时代有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群众,脚沾泥土、心怀真情地关心群众疾苦,感受群众冷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并有的放矢地解决真问题,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党员干部要拿出“实干家”精神,在工作中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形成共同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切地参与到群众工作中,当好基层工作发展的“领头雁”。
“沉下身子”——做新时代真干苦干的“孺子牛”。党员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扑下身子,行而为之。把自己定位成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把务实的事业心融入到平日的工作中。
党员干部要身上多点“烟火气”,习惯于坐在小板凳上和群众唠家常,坚持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中解决好群众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持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提升各项工作质量水平。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干工作,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恪尽职守,永不懈怠。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4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5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6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青年应树立推动农村发展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应将农村发展与人生价值结合,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青年应发挥个人能力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人思想活跃、具备创新意识,能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鲜活力。近些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青年人纷纷选择回乡创业,依托家乡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和特色产业,带来了农村的新发展。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能力个性出众,回到家乡既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完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满足乡愁情怀,积极助力家乡建设。乡村产业振兴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首先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地方支柱产业。其次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人物我有”的差异产业引进,将地方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最后要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优品牌,以名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青年应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挖掘、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的理念融入产业的选择和定位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传统文化若是缺失继承人,将导致民风、民俗退化,缺乏独特性使乡村发展沦为千篇一律而难有吸引力。青年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应当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发挥个人能力,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是我国经济强起来的科学指引,在不断的发展中,新发展理念必不可少,在乡村振兴的旅程中,它不可或缺。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改革动力。改革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
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平衡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举措。必须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既要坚持城乡一盘棋,推进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协调发展,又要注重乡村自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唯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谈农村,更不能只靠乡村自身积累,而要跳出乡村看乡村,在开放中为乡村注入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8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贯彻中央和我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秉承初心,努力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好落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贯彻中央和我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在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基层党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先进品格,是党长期执政的动力源泉。初心不改,使命常新。在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党的初心与时代同频共振,圆满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厚植了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回顾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党在农村的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而展开。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列出了“三农”工作硬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省委提出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抓紧2020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回答好这一时代命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秉承初心,努力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
农村基层党建的职能和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更要适应新使命的要求,履行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赋予的多项新职能。比如,讨论和决定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中重大问题,如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等诸多新职能。履行好这些职能,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组织力是一项“顶天立地”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要结合各地的工作实际,围绕基层组织要实现的新职能,推进改革创新。“顶天”,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政治组织,要把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通过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实现对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的有效领导。“立地”,就是要推动党的组织扎根农村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在有效覆盖传统农村组织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方式,有机嵌入乡村已有的“两新组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党组织扎根乡村、扎根群众,就要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当前利益,通过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让农民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体。
农村基层党建的党员和干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要坚定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夯实基本队伍建设、基本活动建设、基本阵地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本保障建设,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保障。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主动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出现的新变化,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注重从青年农民、农民工中发展党员;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中储备选拔村级班子力量;注重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储备选拔乡镇班子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能力素质教育,在常规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基础上,提高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推动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升农民合作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本领。
通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使命任务,优化组织设置和职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亿万农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员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集篇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青年应树立推动农村发展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应将农村发展与人生价值结合,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青年应发挥个人能力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人思想活跃、具备创新意识,能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鲜活力。近些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青年人纷纷选择回乡创业,依托家乡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和特色产业,带来了农村的新发展。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能力个性出众,回到家乡既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完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满足乡愁情怀,积极助力家乡建设。乡村产业振兴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首先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地方支柱产业。其次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人物我有”的差异产业引进,将地方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最后要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优品牌,以名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青年应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挖掘、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的理念融入产业的选择和定位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传统文化若是缺失继承人,将导致民风、民俗退化,缺乏独特性使乡村发展沦为千篇一律而难有吸引力。青年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应当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发挥个人能力,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是我国经济强起来的科学指引,在不断的发展中,新发展理念必不可少,在乡村振兴的旅程中,它不可或缺。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改革动力。改革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
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平衡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举措。必须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既要坚持城乡一盘棋,推进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协调发展,又要注重乡村自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唯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谈农村,更不能只靠乡村自身积累,而要跳出乡村看乡村,在开放中为乡村注入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汇集 振兴 党员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党员乡村振兴研讨发言稿 乡村振兴党员发挥作用 党课乡村振兴心得 乡村振兴党员干部 农村党员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党员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党员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