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全文完整)
来源: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2-12-30 15:25:03 点击: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1 教学要点 一、研读3—5段并归纳第一大部分内容。 二、研读6、7段。 三、讲清“寓情于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情况: ⑴1、检查背诵1、2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1
教学要点
一、研读3—5段并归纳第一大部分内容。
二、研读6、7段。
三、讲清“寓情于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情况:
⑴ 1、 检查背诵1、2段。
⑵ 2、 这两段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
二、研读3—5段。
1 指导朗读3—5段,要求有层次感。
2 补充如下注释:
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装。
痛恨:痛心,遗憾,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所以:表原因连词,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计日而待:时间不长,屈指可数。
良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良诚实之人。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阙:通“缺”,缺点。
3 结合注释,弄清语意,思考3、4、5各段意思。
4 分析并讨论: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⑴这句话是诸葛亮希望后主刘禅干什么?
⑵这样做有什么重大意义?
⒌这三小节作者又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亲贤远佞)
三、小结第一部分。
四、研读第二部分。
1 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层次感。
2 补充如下注释:
躬耕,亲自耕种。躬,身体,此处是名词作状语。
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庶,读shù,连词,表希望。
驱驰:本义是策马前进,此处引申为奔走效劳。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托付,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托付的事情。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3 翻译6、7段(以叙事为主,可直译)
4 思考,回答问题: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学生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5 归纳大意:借分析句子含义,讲“寓情于叙”。
6 背诵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业。
⒈课后默写3-7段内容。
⒉ 完成“辨析·比较”题三、四。
⒊预习第三部分。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扩展阅读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扩展1)
——《家》第二课时教案3篇
《家》第二课时教案1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学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下的3个生字。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编写小诗。
课时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编写小诗。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美丽的小诗,一起读题——5、家
2、这些词语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1)出示:
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祖国
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
(2)开火车读(注意检查“鱼儿”“种子”“我们”要读轻声,“祖国”的“祖”是*舌音。)
(3)这一次我们开火车竖着读,每个小朋友读一组。你发现了什么?
(每组词语都是一一对应的。上排的都是一个地方,是小诗里写到的家;下排是每个“家”里对应住着的谁。)
(4)男女生上下配合着读。
3、让我们把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来读一读。请小朋友们轻轻把书翻到83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这首小诗,你喜欢谁的家,就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发现上下两排词语是对应的内容,在复习词语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一句
1、小朋友,你喜欢谁的家啊?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一)蓝天是白云的家
学生交流:我喜欢白云的家。(板贴“白云”图)
(1)我们来看,白云的家在哪里?(板贴“蓝天”图)你觉得蓝天怎么样?
(2)白云在这蓝蓝的天上会做些什么?(生自由想象:飘来飘去、散步……)
(3)如果你是白云,你会有怎样的感觉?(我感觉很快乐,自由自在的。)
(4)(出示句子)哪朵小白云来读好这句话?(老师听出这朵小白云是很快乐的,它正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哪朵小白云也想来读?(老师听出这朵小白云无拘无束,十分悠闲。)
(5)谁还能配上自己的动作来读一读?(你表演得真棒!)
(4)喜欢这个家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带着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读一读。
(二)树林是小鸟的家
生交流:我喜欢小鸟的家。(板贴“小鸟”图)
(1)小朋友,小鸟的家在哪里呀?(树林)这里的树怎么样?(高大、绿油油、郁郁葱葱)
(2)看,我们把很多树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就叫做——树林。(板贴“树林”图)
(3)想想鸟儿会在树林里干什么?(飞来飞去、捉虫子、做游戏……)
(4)播放鸟叫声音:听,小鸟的叫声怎么样?(好听、清脆、唧唧喳喳……)
(5)白天,小鸟可以在树林里唱歌、飞来飞去、捉虫子;晚上,小鸟还会在树林里——(睡觉)
(6)(走到学生中间)小鸟小鸟,住在这样的家里,你有什么感觉?(我感觉很舒服。|我感觉很安全。|我感觉很快乐……)
(7)那你喜欢树林这个家吗?你能把这份快乐读出来吗?
(8)带着动作读出小鸟对家的喜爱之情,谁来试一试?
(9)这样舒适的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是谁的家?(松鼠、兔子、狐狸、猫头鹰……)
练习说话:“树林是( )的家。”
(10)树林是这么多小动物的家,我们一定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林呀!
(三)小河是鱼儿的家
生交流:我喜欢鱼儿的家。(板贴“鱼儿”图)
(1)(出示小河图片)看,我们来到了鱼儿的家,大家看到了什么?(河水清清的、很干净,很美……)(板贴“小河”图)
(2)(出示句子)谁来把鱼儿的家介绍给大家?(指名读)小鱼小鱼,你会在这么美丽的家里做什么呀?(游来游去、做游戏、捉迷藏、在水草里钻来钻去……)
(3)你们在这个可爱、温暖的家里多开心啊,老师看到每条小鱼的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4)出示生字:儿。“鱼儿”的“儿”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它是这样写的(师述笔顺)。谁来说说,要把这个字在田字格中写漂亮,要注意什么?(指名说)老师板书,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四)泥土是种子的家
生交流:我喜欢种子的家。(板贴“种子”图)
(1)春天来了,春姑娘唤醒了大地,瞧,睡在泥土里的小种子也醒了,它踢踢腿,伸伸臂,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慢慢地长大了……小种子为什么会长那么快?(泥土提供给种子生长需要的营养)(板贴“泥土”图)
(2)是呀,小种子会对泥土说些什么呀?(想象说话,表达对泥土的感激)
(3)你能读好这一行吗?
(4)这么温馨的家,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齐读)
(5)出示生字:土、子。“泥土”的“土”和“种子”的“子”也是本课的生字。
①“土”是这样写的(师述笔顺)。认真观察观察,谁来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横短,下横长,一竖写在竖中线上。)老师板书,学生书空,再书上描红。
②“子”是这样写的.(师述笔顺)。写“子”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呢?(横撇短,竖钩长,竖钩稍微弯一点,一横写在竖钩上部,横要写长。)老师板书,学生书空,再书上描红。
2、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诗的第一句,认识了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让我们把第一句连起来读一读。(齐读第一句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声音、做动作朗读、想象说话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感受世界的和谐,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出美感。
三、学习第二句
1、师述: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家,这个温暖的家是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现在,我们都是善耕实验学校一(8)班的小学生,那么善耕实验学校就是我们的家,一(8)班就是我们的家。(板贴:“小朋友”图)
2、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就是我们的——祖国。(板贴*地图)
(1)小朋友,什么叫祖国?(自己的国家)
(2)我们祖国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3)我们的祖国可大了,它像一只大公鸡神采飞扬,而且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有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有一望无际的沙漠,有辽阔的草原,有巍峨的高山、气势磅礴的瀑布,有蔚蓝的海洋,还有世界珍稀动物——大熊猫,以及无数值得我们骄傲的风光和物产。
(4)小朋友,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么样?(我们的祖国很伟大,很美丽……)你能读好“祖国”这个词语吗?(读出自豪、骄傲语气)
(5)在这么美丽的祖国,我们小朋友是怎样生活的呢?(出示学生生活、活动的图片)
(6)是啊,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幸福地生活着,健康地成长着,就像是——美丽的花朵。所以小诗里写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7)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课文
1、小朋友们,课文学完了,我们知道了蓝天是白云的家,白云爱蓝天……我们都爱我们的家。
2、让我们把这首小诗连起来读一读。
3、今天大家学得特别认真,很多小朋友已经把这些动人诗句记在心里,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诵读,一边做动作。
4、拓展:
你也想学着书上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吗?谁来试一试?
(1)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观察,模仿诗句:( )是( )的家。(2)出示填空,尝试连起来模仿课文编一首小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理解蓝天是白云的家,白云爱蓝天,树林是小鸟的家,小鸟爱树林……让学生懂得祖国是我们的家,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仿写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练写生字
1、提醒写字姿势,强调三个“一”。
2、在《习字册》上书写“儿”“土”“子”。
3、投影反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5、家
蓝天白云
树林小鸟
小河鱼儿
泥土种子
祖国我们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
2、把自己编写的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丝毫没有生硬灌输、机械训练的迹象。教师自始至终都能先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展示读书成果,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得到有效的尊重,学生学习状态积极,氛围浓厚。总的说来,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我感觉到,在对课堂生成性知识的引导上做的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入思考。自己还需要在探索听读识字的有效性、课堂学课文与识字与写字的合理安排上下功夫。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扩展2)
——《景阳冈 第二课时》教案3篇
《景阳冈 第二课时》教案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课前板书:景阳冈生齐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5-7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无所畏惧、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
(2)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他不相信店家说的话。)
(3)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真的有虎)
(4)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课件出示:
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
(这样写说明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3.齐声读第二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8-11自然段)。
2.思考讨论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四、阅读第四部分。
1.快速浏览描写武松下冈的语句。
2.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3.武松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他是怎么做的`?
(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
五、总结全文。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3.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景阳冈
老虎:扑掀剪(凶猛)
武松:闪闪闪(机智、勇敢)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给每个小故事列小标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学习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感受武松形象。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学习本部分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武松打虎的动作,在旁边写感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闪”“揪”“按”等动词。再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扩展3)
——《景阳冈 第二课时》教案
《景阳冈 第二课时》教案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课前板书:景阳冈生齐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5-7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无所畏惧、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
(2)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他不相信店家说的话。)
(3)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真的有虎)
(4)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课件出示:
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
(这样写说明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3.齐声读第二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8-11自然段)。
2.思考讨论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四、阅读第四部分。
1.快速浏览描写武松下冈的语句。
2.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3.武松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他是怎么做的`?
(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
五、总结全文。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3.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景阳冈
老虎:扑掀剪(凶猛)
武松:闪闪闪(机智、勇敢)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给每个小故事列小标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学习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感受武松形象。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学习本部分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武松打虎的动作,在旁边写感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闪”“揪”“按”等动词。再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扩展4)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案3篇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案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偏旁“白字旁”和“小字头”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会认3个字。
3.会写练习2中的6个字。
4.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教学重点:
1.认识2个偏旁,学会6个生字。
2.积累词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教学难点:
正确指导学生书写“尖”和“看”字。
教学过程:
一、配乐背诵全文。
二、识字教学: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和会认字。
2.同桌同学互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
3.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
4.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二)学习生字的字形:
1.认识新偏旁“白字旁”和“小字头”。
2.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结构,结合词语和课文内容了解字义。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比比谁记忆字形最巧妙?组的词语最多。
4.小组汇报:
的:左右结构,左边是白字旁,右边是“勺”字,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组词:红的、尖尖的。
尖:上下结构,上面是“大”字。凡是上面小,下面大的,这种形状称为“尖“。让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尖的?(笔尖:针尖……)
只:上下结构,上面是“口”字,下面像“八”字,注意“撇”改成“点”。还可以用“叶”字,换一部分记忆“只”的形。组词:只有只要……
看: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有些像“手”字,被包部分是“目”字。让学生抬起左手放到脑门上向远处张望就是“看”字。在做动作中记住了“看”的字形。组词:看见看书……
见:独体字。用数笔画方法记忆。认字多的学生可以用“贝”字记,最后一笔“点”改成“竖弯钩”就是“见”字。组词:看见见到……
星:上下结构,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上面是日字头,下面是“生”字,笔画是生。组词:星星、星空、说句:晴朗的夜空,我看见无数颗星星。.
三、写字教学:
1.请学生描红,(课后练习2)边描边记住生字的笔顺和字形结构。
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字的重点笔画位置,照着范字把每个字独立书写一遍,写完后与范字进行比较。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星、看)
4.实物投影出示带田格的“星”字和“看”字,大家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观察后说一说。
5.教师范写“星”字和“看”字。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星”字和“看”字。学生改完后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评改!
6.实物投影出示带田格的“尖、只、见、的”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重点笔画位置,然后说一说。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尖”字,上面“小”字头的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只”字最后一笔是“点”。
7.学生在书上写“尖、只、见、的”四个字。写后进行同桌同学评改!
8.小组内评选书写大王和书写进步奖。
四、巩固练习:
1.大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教师巡视纠正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于书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帮助辅导。
2.抄写词语。
星星五星只有看见听看见尖尖的
3.课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1)读读左边的短语。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蓝蓝的”、“闪闪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座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4.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五、小结:
儿歌中的小女孩在晴朗的夜晚看见弯弯的月亮,那么可爱,像只小小的船,于是她就想自己坐在小船上,想了很多。刚才你们也到了这美丽的夜空中去遨游,夜空中有很多奥秘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板书: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及2个部首“小字头、门字框”,理解“小小、弯弯、闪闪的、只”等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与欣赏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1、3。
A层: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体会夜空的美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及背诵全文。
B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
C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破句,不漏字,不加字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1.为什么月儿象小船。
2.“只”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具:生字卡片(6套),填空板(6套)投影片,磁带(《一闪一闪亮晶晶》《小小的船》)手电筒(6个)
教时: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课(出示课题并齐读)小小的船的部分生字词语和带读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出示:1)只(手持字卡)
见: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体认读音节)
儿:这个字怎么读。
2)里:“里”字的第五笔是什么?(强调先横后竖)
坐:你是怎么记住的?
2.创情景:小朋友们的记性真是不错,上节课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了,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指名C层回答)
漫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
2.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
1)将两个生字的读音读正确。(读一读)(2号做组长)
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
3.交流:
1)出示“闪,尖”,请小老师指导读音。(B层)
闪: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尖:三拼音,介母是i
连读词儿:闪闪的两头尖(齐读)
2)指名小组读课文——A层评价,交流:小小的船儿指什么?(C层答)(月儿)
3)儿歌有几句话?(C层答)请两个小朋友分句读(B层)
想:每句话各说了什么?(A层)
第一句话:月儿像小船。
第二句话:“我”在小船里只看见星星和蓝天。
三.阅读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儿歌中的小
小的的船儿是月儿。小女孩乘着月儿看见了星星与蓝天,现在请每组1号组长带领小朋友再读儿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答案正确地贴好,看哪组又快又好。
1.各小组填空,自学。
2.交流:(B层读一读填写的内容)
________的月儿_______的船,
________的船儿___________。
我真在______________船里坐,
____看见_________星星_______天。
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师问——生答)
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
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怎么样的星星,怎么样的天?
谁也来像老师那样问,请小朋友回答?(生问——生答)(A层)
3.请每组讨论一下,对所填的词有哪些不理解的?(先小组——全班)
可能问:1)小小的是什么意思?(B层回答)
2)弯弯的是什么意思?(实物演示:用弯与弯弯的形状进行比较,引出弯弯是指很弯)
3)“两头尖”是什么意思?(投影演示削尖的铅笔,直观认识尖,形状是上小下大,两头尖,请小朋友站起来看看座位的形状,引出很弯)
1)什么叫“闪闪的”?(可提供手电筒,请学生动手操作。(A层做)其他小朋友协助,看看“闪闪的星星是怎样的?
交流:(C层演示——B层总结:闪闪的就是一亮一暗)
2)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
比较: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讨论)
(B层交流:除了星星蓝天外什么也看不见了)
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陶醉在其中了。)(A层回答)
1.小结;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现在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
(B、C层尝试读——A层评价——A层范读——B或以实物演示,C层模仿——全班一起读一读)
1.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孙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过孙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为什么会把弯弯的月儿当成小船呢?(B、C层——A层答)
2.真感谢小朋友,原来是这样,月儿的形状像小船,可以把它当成小船,那么你认为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A层范说——BC层模仿)
小结: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说了那么多。我呀要奖励你们,请你们乘着“月儿”听首歌,如果你们也会唱,跟着它一起唱好吗?(跟唱小小的船)(实际为背诵)
3.小女孩在蓝蓝的天空上看见了星星,1)那么(出示投影)你在蓝蓝的天空上看见什么?(C层回答——B层——A
层自由说)
2)自由找朋友:天上有那样的景色,那么海里呢?(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也做个问问答答的游戏)(出示投影举两句句子)(指明交流2对)
四.学习部首及字形
1.这首儿歌里有两个生字,这两个字都有个新部首(出示部首)(轻轻读一读拼音)叫什么?(B层——C层——全班)
小——写“小字头”要注意什么?(A层)(去钩)
1.领小朋友很快地学习闪、尖,说说你们是怎么记的?(C层交流)
2.指导书写:尖先自己在书上描一描,告诉大家写时你发现了什么——写在小黑板上。(B层、A层)(请周围老师指导)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6课小小的船。又认识了两个部首,掌握了两个生字,还理解了这首儿歌的意思,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天际之旅,看见了美丽的夜空。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长大后,也能到宇宙中探索宇宙的奥秘。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案3
设计理念:
一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表现为好奇、好动、好游戏,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所以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找朋友”复习字音、猜字谜复习字形这两个环节,吸引孩子们到课堂上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在愉快的情境中达到愉快复习和再现生字的目的,使本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小小的船》这首儿歌是美的,那么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美的。在教学的儿歌的过程中我主要想通过三个方面引着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一是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去撞击孩子的心灵,去激发他们潜在的、纯真的感情。二是将孩子的想象领到一个美的天地中。通过创设多种对话情境,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让画面在他们的头脑中浮想,让旋律在他们耳畔响起,让意境在他们的心中生成,激发孩子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三是引导孩子们用美读去抒*感。以“读”为主,通过各种方式朗读,让学生专注、倾听文本,充分感知、咀嚼、回味文本,在美读中与文本对话,提升精神与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与其教师细致地分析讲解,不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书写生字前先让孩子们观察在田字格中怎样写好“白”和“田”两个字,然后手、耳、目并用,跟着教师的范写加深印象,“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接着再让孩子们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最后进行评价、修改,这不但是巩固了所学的字,而且也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练习书写。同时也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放在重要位置上。
拓展环节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引向课外,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学习、阅读、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像并说说“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运用“坐在月亮上,我看见了……”的句式说话。
3、会写“白”和“田”两个字。
4、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白”和“田”两个字。
2、难点: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发挥想象,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音节卡片、词语卡片。
一、创设情境,复习生字。
1.做游戏复习字音。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小的船》(同时指先板书好的课题学生齐读),我们先来叫出这几张拼音卡片的名字吧(抽读、齐读)。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朋友们喜欢的“找朋友”游戏,因为这些拼音卡片的朋友生字宝宝淘气得很,他们自个儿溜出去玩,结果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们到哪儿去了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说不定他就跑到你那儿来了(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快速分发生字卡片)。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如果发现生字宝宝跑到你的座位上玩了,就带着它到黑板前帮他找朋友好吗?(有卡片的同学“找朋友”)。他们都找正确了吗?齐读生字。
孩子们读得真准,那去掉音节能读好吗?(去掉拼音读生字)开火车读。
2、猜字谜复习字形。
师:小朋友们找朋友找得又快又准,不知猜字谜的本领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来猜一猜吧!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字谜的答案就躲在黑板上这些生字宝宝中间呢!师:一人站在门里面。生:闪。师:八张嘴。生:只。师:两人背靠在土堆上。生:坐。师:一手放在眼睛上。生:看。师:小朋友本领可真高。
这些淘气的生字宝宝呀,被小朋友们找回了家,又藏到课文里去了。不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还认识它们。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取书翻到76页,自己试着读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喏,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多读几次。
2、指名读课文。
师: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抽2读人读)
三、情境引领,读好课文。
1.教师范读。
师:这首儿歌呀,是叶圣陶爷爷专门给小朋友写的。(出示第二张灯片,同时点击《小小的船》伴奏)你想啊,蓝蓝的夜空中,风儿在吹,月儿在摇,星星在闪,美丽的小姑娘坐在月亮船上,就像坐在小摇篮里,真舒服呀,真快乐呀!听老师读一读这篇课文。请注意老师是不是把字音读准确了,“月儿”和“船儿”是怎么读的?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首儿歌读好呀?
师:那咱们自个儿把这首儿歌再好好地读一读。读好了,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再交换读一读,听一听,比比看谁读得更好。
2.指导朗读。
师: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练习读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读“月儿”、“船儿”这两个词没读好,“儿”字是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请听老师读(突出口型的示范),(指名试读、集体读)。
师:谁最勇敢,最先来把儿歌读给全班的小朋友听?(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师:孩子们表现得真不错,一个个都很能干,老师喜欢你们!
师:(动画:月亮慢慢地爬上夜空,配乐:虫鸣,蛙叫。)小朋友们,在一个晴天的夜晚,弯弯的月儿(板书:画弯月儿)慢慢地挂上了蓝天。你们听,虫儿在鸣叫,小青蛙也在歌唱呢。想想看,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呀?(出示第三张灯片——点击:弯弯的月儿像 )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像笑脸,像豆角,像电话……
师:孩子们的想像真丰富!让弯弯的月儿变成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叶圣陶爷爷也觉得弯弯的月儿特别像小船,那我们再看一看,弯弯的月儿什么地方像小船呀?(出示第三张:小船与月儿比较)
师:是呀!你们看,(出示第四张灯片——动画:月亮在夜空中飘荡)这弯弯的月儿多像小小的船啦!如果让我们坐上这小小的月亮船(播放歌曲:小小的船),飞出教室,飞上白云朵朵的蓝天,在这美丽的云海中飘呀,荡呀,你会看见些什么呢?看见好多小星星朝我们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画星星)!快跟小星星打招呼呀!(生自由说话)你觉得闪闪的星星像什么呢?多可爱的小星星呀,你喜欢这样的美景吗?那就让我们和着美妙的音乐美美地读读这首儿歌吧!(自由练读、齐读全文)
3.引导背诵。
师:小朋友读这首儿歌真好听,你们愿意把它背下来吗?请先自己试着背一背吧!也可以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背。为了记得牢,大家还可以做上自己想做的动作(生试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听?(抽2——3人背)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做上自己想做的动作,一起背诵这首儿歌,不会背的可以偷偷地看一看(播放第四张中的音乐《小小的船》伴奏)。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师:孩子们真会学习!这节课小朋友的收获真不小,不但读会了儿歌,还帮一些生字宝宝找到了家,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这些生字宝宝呢,到时候,别忘了跟它们打招呼呀!今天,还有两个生字要我们来写一写。看一看,他们是谁?(出示“白、田”)
师:我们先来写“白”字。(播放课件:“白”字的书空)。请细心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里是怎么写的?说一说,怎样把“白”字写好呢?(生描述)(再次播放课件)请小朋友们跟着书空。下面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跟着写一边记一记,师范写。
师:我们接着要写的`是 “田”字(播放课件),再仔细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又是怎么写的?请书空。说一说,怎样把“田”字写好呢?它有和“白”字特别像的地方,你发现了吗?(两个字都有个“口”字。 “口”字要写得上宽下窄。)(师范写)
师:现在,我们摆好写字的姿势(引背写字姿势儿歌),在书上先按笔顺描一描,再把“白”字写三个,“田”写两个。(学生描、写,老师巡视、指导、矫正不当的姿势。)
师:写好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前边的字,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写得对不对、
好不好?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抽1——2人展示;组织评价。)
师:再看看自己写的字,还有哪里没写好,请改一改,再在田字格里把“白”字写两遍,把“田”字写一遍(自由修改、书写)。
五、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叫《嫦娥奔月》。孩子们,老师还想告诉大家,从古到今,有好多好多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和古诗呢!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去请教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或者自己去读一些注音读物!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小朋友喜欢月亮,月亮也很喜欢我们,它总是默默地看着我们,看着我们快乐的学习,看着我们快乐地游戏,看着我们快乐地生活,她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扩展5)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3篇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森林的宝贵作用,懂得不爱护森林人类带来的危害;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2.体会森林的重要性,产生热爱森林、保护环境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心愿。
1.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样心愿呢?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它们的心愿你知道是什么吗?(指名说,相机板书: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3.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指名说,师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指导朗读。)
4.你们把小云雀的话记得这么清楚,小云雀知道了一定会高兴的。如果你们能把它说的话读好,那小云雀会更高兴的,谁有信心读好?
(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5.这不仅仅是小云雀的心愿,也是云雀妈妈的心愿。(齐读)
过渡: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在云雀妈妈的眼里,森林究竟是什么样儿?
二、精读课文,夸赞森林。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9-12自然段。用“——”划出相关句子;
2.学生边读边思考,师巡问指导;
3.反馈、交流。(板书:大水库、空调器);
(1)体会森林是个大水库;
a.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森林是“大水库”呢?
b.用一句话告诉我?(指答,理解蓄水)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介绍了森林是怎样的蓄水的?(指读)
c.云雀妈妈说话可有条理了,咱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吧。(出示:大树蓄水图,了解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
d.对照图片,你会像云雀妈妈这样有条理地讲清楚是怎样蓄水的吗?最好能用上“因为……所以……(指名复述)”
e.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比较不同)
小结:森林是个大水库,它能蓄水保土。(板书:蓄水保土)所以人们常说“山上多种树,等于修个水库”。难怪小云雀会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齐读)
过渡:我们再去云雀的家里作作客吧!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云雀家给人的感觉。(凉快)为什么这么凉快呢?
(2)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a.空调器有什么作用?(调节温度)哦,原来森林还可以像空调器一样调节温度。(相机板书:调节温度)
b.谁来说说它是怎样调节温度的?(指读)
c.你喜欢这个大自然的空调器吗?(读出喜欢的感觉,男女生互读)
小结:多么舒适的环境呀!难怪小云雀会说:森林…..太重要了!
(3)补充森林的其它作用
a.除了刚才我们学的,森林还有哪些作用?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师出示)
b.你可以用“可以…也可以….”的名式,来夸夸我们的森林宝库吗?
(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可以——也可以——。)
小结:森林的作用可真多呀!难怪小云雀会说:“森….了!”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美丽的森林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吗?我们随着小云雀一起去看看吧。
三、品读感悟,以学促情。
1.小声地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出示阅读要求:用“。。。”找出它们去了哪,用“——”划出它们见到了什么?用“~~~~”找出原因。)
2.反馈。
a.说说你眼中的沙漠。(飞沙走石、不毛之地、黄沙漫天)
b.出示句子:一阵…..睁不开眼。
c.用一个词来告诉我们造成今天这个现状的原因。“乱砍滥伐”理解词语。
d.出示图片,直观感受。师用“因为…所以…”说出原因。(板书:防风固沙)用心疼的语气齐读这段话。
小结:面对这荒凉的沙漠,我们也想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过渡:我们已不忍心再看,快飞过去吧,咦,我们那冬暖夏凉的绿色家园呢?
3.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用刚才的学习方式,找一找它们来到哪儿?看到了什么?原因呢?然后小组交流。
(1)交流反馈;
(2)出示:洪水的情景;
(3)面对凶猛的洪水,人类显得那么无助,那么的渺小。此时,你仿佛听到了——,看到了——,河堤——,村庄——,人们失去了自己美好的家园,这是多么可怕的空难。生齐读第5自然段;
(4)小云雀看到这个景象,不由地挨近了妈妈,它恐惧地问:引读第6自然段;
(5)指读云雀妈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原因。
四、情感迁移,发出呼吁
1.面对眼前可怕的现实,小云雀深深感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面对贫瘠的沙漠,面对肆意的洪水,你想说些什么?(自由说,发出呼唤)
3.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和小云雀一起去植树。“一人种棵树,千人植片林。”让我们用森林来防风固沙,使沙漠变成绿洲;让我们用森林来蓄水保土,使江河之水静静流淌;让我们用森林来调节气温,使我们的家园永远和谐、美丽。
4.这不仅是云雀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更是全人类的心愿。让我们再一次将这美丽的、绿色的心愿深情地说出来吧。
(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5.(机动):让我们一起背诵《走,让我们去植树》。
6.布置作业。
写一则有关绿化方面的广告语,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大水库 沙漠变绿洲 防风固沙
蓄水保土
空调器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调节气温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扩展6)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翠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全文,体现本组学习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课合作学习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二、指导学习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三、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分工: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四、汇报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五、互相置疑(第二次合作学习)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六、自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自选一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专家点评:
1、注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2、三维目标的结合非常好。
3、在小组合作时,目标再细化一些效果会更好。
《翠鸟》教学反思
在本次合作式教学的教学策略研讨活动之中,我有幸作为一名作公开课教师,在感到荣幸之余,心中有无数的感慨和激动。
从没想过我的课会在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会上进行研讨,也从没想过能和北京的专家一起面对面对的一起交流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策略。不过,我一直在努力,朝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目标前进,我的努力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机会下得到了展示,在作课之后,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一个提升。
我所作的课是第六册语文第十三课《翠鸟》,应用合作式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翠鸟不同角度的喜爱,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自独自悟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展现翠鸟的外形美与机灵。教学思路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融入的不仅是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念,还有我乡教研员的思考和指导,虽然不算太成熟,但却大致有了合作式学习的基本思路。
在讲完课之后,当我还沉浸在整堂课的得与失的思考中时,北京来的沙莉老师上了《鲸》一课,同样是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一节课过后,之前我一直困扰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时效性,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学生真正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有了自己的看法并有了对课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更加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如果我能在学生合作之前,更加细化分工,也许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会效果更好。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能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2)我能说,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我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我会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果这样定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发言点,小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小组学习的时机要善于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更大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辩论或讨论。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三、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提出:“翠鸟像箭一样飞出去。”能否改成“翠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去”时,我如果激起学生的二次讨论就是最佳的小组合作时机。
三、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
小组合作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而我在这节公开课中,对这一点做的还甚少。
总之,这节课给我了不少的收获,而北京专家的指导更给了我质的帮助,如果没听沙莉老师的一节课,没聆听徐玲主任的一番话,我想这些经验也许我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但那可能是很长时间之后,毕竟没有这么鲜活与生动,这么深刻与及时。感谢进校,感谢专家,希望这样专家引领的机会多一些,使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有更大的进步。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2
上完《翠鸟》一课感受颇深,但归纳起来,大致可概括为“长文短教,主次分明;创设情景,内花表达;注重积累,多中求佳”具体表现在:
1、注重词语的积累比较:
刚开始上课,我就问学生:“刚才听老师讲课时,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翠鸟,你最喜欢它什么呀?”当学生说道羽毛鲜艳时,我又问“谁还喜欢它羽毛颜色?你还能换个词形容形容吗?”学生有的说“好看”、有的说“漂亮”、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色彩斑斓”、有的说“五光十色”、有的说“光彩夺目”……我又说:“你们的词汇真丰富。那书中用的是哪个词?(板书:羽毛鲜艳)这么多词,作者为什么要用鲜艳呢?”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使学生知道哪些词可以形容翠鸟羽毛颜色的漂亮,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了词语,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发散中,注重比较,寻求最佳。这也就是赵景瑞老师说的“在求同中求异,求异中求佳”。
2、注重结构上的"详略安排:
《翠鸟》一课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样子、二是捕鱼、三是住处。而这三方面内容中样子和捕鱼又是重点,样子和捕鱼相比,翠鸟的样子又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翠鸟羽毛颜色十分鲜艳?好,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翠鸟的颜色十分鲜艳部位特点
头部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⑴你能不能对照你所画的句子填上这表格?试试。
⑵谁来读读你所填的内容?大家看看他填的和你填的一样吗?
⑶有和他不一样的吗?现在出现了两个答案,到底谁的对呢,谁来说一说?
⑷你们都和他填的一样吗?(每一部分的颜色各有特点,在颜色上点红点)很好,你们找的真准那。读读你的表格,你看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填表、读表,明确了课文的写法:先总写了翠鸟羽毛非常毛鲜艳,然后按照顺序又分写了头部、背部、腹部三部分羽毛颜色,每一部分都是抓住各自的特点围绕颜色鲜艳来写的。不仅如此还注重激发学生情感,通过比较句子、朗读句子使学生懂得翠鸟的头部还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部羽毛还像浅绿色外衣,腹部羽毛还像赤褐色衬衫,翠鸟的颜色真是太美了。而这些都是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这样使知识得到内化,使喜爱翠鸟之情得以充分表达。
在设计翠鸟捕鱼和住处时,我采用了略处理的方法。捕鱼处安排了向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自己的捕鱼本领。主要考虑应用在座各位老师的现场资源,使学生了解一下就行了;在住处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填表式的形式,也是一代而过。
这种结构上的详略安排,使教学内容主次分明了,使长文得到短教。
3、注重情景的创设:
在教学捕鱼和住所部分时,我注意为学生创设情景。比如在自学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安排的: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知道你们非常喜爱小翠鸟。现在咱们都来当当小翠鸟,用自己的话把你怎么捕鱼的介绍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听。介绍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用上那些捕鱼动作快的词句。现在先练练,呆会好介绍介绍给老师们听。
准备好了吗?快下去介绍吧。哎,我跟你们说句悄悄话,别忘了让他们给你指点指点,看你是不是一只了不起的叼鱼郎。
咱们这些小翠鸟们,把自己的本领介绍的真是有声有色。谁愿意在班上给大家介绍介绍?(评:你的本领真高)
刚才一位热心的翠鸟给我发了一个资料,我现在能看看吗? (放录象)
真是名不虚传。看到你们的本领,我特别想到你家去做客,行吗?
⑴行 为什么? 看他多热情好客呀。
⑵不行 为什么? 是不是不愿和我交朋友啊?
哦,我明白了,你们那么小巧玲珑,住的洞口又那么深,我这么膀大腰圆的,当然是进不去了。可你们知道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吗?猜猜。(失望)是的,我的心情就是这样,是不是只是这些?(出示课件)谁来读读?
4、选词填空:
希望愿望失望
到你家做客很不容易,我的()无法实现。我()了,只好在你飞来的时候,()你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对了,这就是我复杂的心情,我想你们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
呀,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小翠鸟们“拜拜”
在介绍自己的本领时,我整个采用了情景创设,让学生自己当小翠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本领。学生在班上介绍时,我还说:“看小翠鸟飞来了”这样学生们确实把自己当作了翠鸟,真的飞着走上来了。他们在介绍时当然是是很骄傲、很自豪。这样设计体现了课文内化,注重学生语言的表达,是适合语文综合发展的。
在体会“希望、愿望、失望”的不同用法时,我采用了选词填空的方法。填空前,我为学生设立了一个他们很有本领,让人羡慕;而我特别想和他们做朋友,到他们家去做客的情景。在学生回答能不能去他家做客的过程中,他家在哪,自然而然的让人知道了。继而我又创设了一个他们是那么高高在上,而我确实那么可怜兮兮的情景。从而让他们体验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后的失望和新的希望。这部分教学紧紧围绕“创设情景”展开。就在这节课的结束时,我还在说:小翠鸟们“拜拜”使情景教学一贯到底。
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方说,让学生到各位老师那里介绍自己的本领时,学生因为胆小、没有见过世面,出现了扭捏、扎堆、只到自己认识的老师那里介绍的现象。而我又没有及时改为组内介绍,只顾一味的鼓励学生大胆去介绍。这影响了学生内化课文的效果。今后在教学时应注意因势利导、见风驶舵,提高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另外在教学翠鸟羽毛鲜艳的环节时,读写结合联系的过于紧密,对于在读中感悟翠鸟羽毛的美稍显欠缺。今后应努力做到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情”,切记不把“情”字割断。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3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另一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最大的写作特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着重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推荐访问:出师表 课时 教案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3篇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1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