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5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4-30 18:35:09 点击:

篇一:论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二、名著阅读

  13.填空。

  (1)《论语》是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体裁)著作,共20篇,与《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家、___家、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

  政治

  教育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

  试题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2)(3)(4)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罔”“殆”“择”等字词的书写

  14.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字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家、___家。

  (2)《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及其弟子的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答案】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

  《大学》

  《中庸》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三、文言文阅读

  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6)不逾矩(___________)

  ....

  (7)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

  ..(9)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

  (10)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

  ..【答案】(1)从(2)多次反省(3)学过的知识(4)迷惑(5)指15岁

  。“有

  ”通“又”(6)越过,超过(7)忍受(8)喜欢,爱好(9)

  吃饭(10)忠实,坚守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注意通假字词,“有”通“又”。古今异义词,“故”指学过的知识。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①②③④⑤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祖父琼,为太尉,以日食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对未⑥⑦⑧⑨知所况。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⑩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

  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燎:燃烧。?炬:火把。?祈:乞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兆:预兆,征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

  谓:_____________.(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_____________.(3)从夕达旦

  旦:_____________.(4)是为大雨之兆

  是:_____________.17.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刿论战》)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19.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20.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案】

  16.

  称

  为什么

  早晨

  这

  17.C18.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⑵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19.赛龙舟、包粽子

  20.刘峻好学

  【解析】

  【分析】

  参考译文:

  屈原在初五投江去世,楚国人用船只从水中打捞出,称作赛舟。另外,初五在江水中投放粽子来祭祀屈原,担心被蛟龙夺取,所以赛龙舟来追赶它。

  后汉的黄琬,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黄琼把他听到的日食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刘峻家境贫寒,酷爱读书,常常点燃火把,从晚上读到早晨。有时睡着了,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奇异的书,一定去祈求别人借给他。

  齐国有一种鸟,常屈一只脚,在大殿的前面飞舞。齐侯向孔子请教,孔子说:

  这种鸟角商羊。儿童有歌谣唱:‘天将大雨,商羊鼓舞’这是大雨的预兆。”后来果然这样。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旦”是“早晨”的意思。

  17.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项中“于”意思为“比”,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对”是“回答”的意思,“及”是“等到”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节日习俗的了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有自己不同的习俗,仔细阅读四个选项,辨析作答。仔细阅读文段一,从“竞渡”“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可以看出,这是端午节的两个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20.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写题目的能力。记叙文类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特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仔细阅读第三篇短文,可以看出,写的是刘峻勤奋好学的故事,可以拟题为“刘峻好学”。

  类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师旷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2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____)

  安敢戏其君乎(____)臣闻之(___)善哉(____)

  ....2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2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答案】

  21.晚戏弄、开玩笑听说(讲得)好

  22.B23.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②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日中之光”2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信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25.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闻”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听说”。

  22.考查对“之”字用法的理解。B项是结构助词“的”,其余三项都是代词。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安”“戏”“孰与”等字词的翻译。

  “日中之光”2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和“秉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说明了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25.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是有关系的,在年少时,读的书多,也能记得牢;而晚年再学习,相对来说会力不从心,记忆力也不如年轻时了,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读书上了。

  【点睛】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

  “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师旷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理解

  “学而时习之,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三人行,”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6.翻译句子。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7.下列句子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指音乐,用音乐来欢迎志同道合的人。

  B.“为人谋”是指为朋友做事。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学和思都是不对的。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说人要讲道义。

  28.孔子阐述了怎样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29.说说这几则论语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答案】

  26.七十岁的时候达能做到按自己心中所想的去做事。但不超越礼法。

  27.D28.孔子倡导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两者不可偏废其中一项。

  29.体现了端正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品德的思想。还体现了自主意识,强调人的独立性。

  【解析】

  26.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逾”“矩”是此题中的关键字,一定要解释准确。

  27.D项正确。A项中的“乐”是指高兴。B项中的“人”指的是君主。C项强调学思结合。

  28.《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认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29.《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篇二:论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

  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答案:

  12.①“其道”是指正当的方法,即仁义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他说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都厌恶贫穷困顿,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体现孔子坚守信念,不违于仁的思想。

  ②第一种解读: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贫穷困顿),(君子)就不会去摆脱。第二种解读:如果用正当的方法却处于贫贱之中,就不用去摆脱它(而甘于贫贱)。

  《论语》阅读答案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根据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

  弘毅: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选出都是表示学习态度的一组

  []

  A、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B、学思结合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

  C、知之为知之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D、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三人行必有我师

  6、《论语十则》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不知而不愠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2、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旧的知识;可以凭借。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就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5、C

  6、“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认识理解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

  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案:

  1、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2分)(意思对即可)

  2、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

  《论语》阅读答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人不知而不愠()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谋:__________信:__________罔:__________知:__________诲: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xǐngchuányùn

  2.打算、谋事;真诚、诚实;迷惑;通“智”,聪明;教导、教诲;

  3.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应该经常复习吗?②选取他们好的方面向他们学习,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4.D

  5.关于学习方法的;感受要将学与思紧密联系起来。(言之有理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5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⑦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8.解释下面加线词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

  说:

  (2)温故而知新

  故: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19.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4个。(4分)

  21.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贵州省六盘水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8.(1)说——悦,愉快,高兴。(1分)

  (2)旧(知识)(1分)

  (3)有害(1分)

  (4)刚强、勇敢(1分)

  19.(1)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2分)

  (2)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他人。(2分)

  20.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写出四个即可,4分)

  21.抄写句子无错误(1分),言之有理即可。(2分)

  《论语》阅读答案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足三百字的__,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__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语境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

  【答案】

  1、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__开篇是“冉有、子路见于孔子”,中间说话只有“冉有”,这最后的批评是针对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把子路提在前面。)

  2、运用类比的手法。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就如同看守虎兕龟玉的人,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论语》阅读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13分)

  《论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为政》)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5分)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学而不厌

  【小题2】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从选文中摘出两个现在仍然在用的成语。(2分)

  【小题4】第二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体会

  (2分)

  答案

  【小题1】真诚、诚实;教诲,教导;迷惑;教给,举出;满足

  【小题1】①敏捷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②略

  【小题1】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学而不厌(写出两个就行)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会在文言文中积累现在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成语。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

  ②、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③,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④,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注释】①讪:毁谤。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③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④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3分)

  (2)结合以上选段,联系现实谈谈当代青年应当有什么样的“勇”,200字左右。(9分)

  参考答案:

  20、(1)①孔子主张的“勇”,要符合礼,要用礼来约束。②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来规范。君子没有“义”

  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③孔子主张“勇”要智勇兼备,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2)可从下面角度来谈:

  A、要智勇双全,反对蛮干、乱干,暴虎冯河式的勇是愚蠢的。B、勇,要符合礼义,要用礼义来规范。C、现代青年要勇于担当D、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的“勇”,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耍狠”的行为。只考虑个人利益,不管他人感受的勇,是我们要反对的。

  《论语》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②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请根据材料①,说说君子和小人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区别?(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参考答案】君子用人出于公心,量才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1分)小人用人出于利己,用人也疑,贪欲无穷,所以会求全责备。(1分)

  (2)请结合材料①②,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和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参考答案】君子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1分)坚持原则、心怀坦荡。(1分)大丈夫标准: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1分)要有坚持这种志向的气节操守。(1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容易和他相处共事,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②孟子说:“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啊!”

  《论语》阅读答案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写在原文上)

  【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生气、发怒。(2)真诚、诚实。(3)迷惑。(4)凋谢

  【小题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小题3】人不知而不愠

  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4】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小题5】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愠”,动词,生气、发怒。(2)“信”,一词多义,真诚、诚实。(3)“罔”,副词,迷惑。(4)“凋”,动词,凋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故”(学过的,旧的)、“为”(做)、“师”(老师)

  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默写时要注意“愠”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__内容的背诵默写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一字不差地进行补充,平时的学生中,对要求背诵的课文要认真背诵,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能虽要求背诵的__进行默写。

  【小题4】试题分析:“温故知新”、“见贤思齐”都是从__演化来的成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能力。

  点评:本题较容易,没有什么难度,对学过的知识要善于总结、归纳和积累,并学以致用。

  【小题5】试题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针对这种观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无论你持那种观点,解答时要先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__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具体阐明理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__和材料的内容说出具体的理由。

  《论语》阅读答案1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兵

  兵

  ④民信之矣

  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9.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答案]6.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信用7.

  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9.[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论语》阅读答案1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

  (4)传不习乎()

  2、下面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

  B、为人某而不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不亦乐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选段中写出3至5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入初中是一种全新生活的开始,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复习

  (2)生气,发怒

  (3)多次反省

  (4)老师传授的知识。

  2、D

  3、(1)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地方。(如果有就要改正。)

  (2)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重大的责任而且路程遥远。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重道远择善而从

  5、自己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待人接物的正确方法,要学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比如:珍惜安静的求学环境。喧闹的教室不是你想要的,也不要为别人创设这样的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13阅读《论语》的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⑴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⑵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理仁》)

  ⑶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3.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

  24.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答案不超过50字)(3分)

  答案

  23.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2分)。

  24.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1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14《论语》中的这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⑴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1分)

  ⑵孔子称赞南宫适的理由是什么?批判冉有与季路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4.⑴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⑵①南宫适懂得治理国家必须使百姓安居乐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更懂得穷兵黩武、以武力而有天下者都不得善终的道理。君子治国尚德。

  ②冉有与季路非但没有尽到做家臣的责任,反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与孔子倡导的以德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

  《论语》阅读答案15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2分)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1)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计较过去的仇怨。(每点1分)

  (2)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因为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孔、孟的理由各2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篇三:论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长春版《论语》八则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论语课外阅读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家。〔1分〕

  10.解释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思而不学则殆〔

  〕

  〔2〕是知也〔

  〕

  11.学习能使人心情愉悦。在第一则语录中,孔子认为学习的欢乐主要表如今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吾日三省乎吾身〞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请你谈谈这么做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论语》八则中的每一则都蕴含深意,信任在老师的引导下,你肯定有所领悟。请依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将下联补充完好。〔3分〕

  上联:学思结合好处颇丰;

  下联:_________受益匪浅。

  10.〔1〕怀疑。

  〔2〕通“智〞智慧

  11.常常复习,并去实现所学;与志同道合的人切磋学问。

  12.围绕“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回答即可。

  13.示例:一日三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篇四:论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儒家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按时复习)之

  2.有朋自(从)远方来

  3.人不知(了解)而不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

  5.吾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

  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11.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作)师矣

  15.人不堪(忍受)其忧

  16.知(懂得)之者(代词,……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以……为乐趣)知者

  18.饭(吃)疏食(粗粮)饮水(冷水)

  19.曲肱(弯曲胳膊)而(承接连词)枕之

  20.不义(不正当的手段)而富且贵

  21.于(对于)我如浮云

  22.三人(泛指多个,几个)行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河边)曰

  25.逝(流逝)者如斯(这,指河水)夫

  26.不舍(舍弃)昼夜

  27.三军(军队的通称)可夺帅也

  28.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忠实,坚守)志

  30.切问(恳切地提问)而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

  (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六、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六、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三个)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七、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篇五:论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子曰:兴于《诗》,,成于乐。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4.子曰: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子曰:巧言乱德。,。

  6.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7.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

  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直而无礼则绞。”这句话缺少的部分是()

  A.天下有道则见B.勇而无礼则乱C.临之以庄则敬D.人而无礼则乱

  2.“能以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句话是()

  A.孔子评价颜回的B.曾子评价颜回的C.曾子评价子路的D.孔子评价子路的3.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程远大。”这句话的原句是()

  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

  A.忠厚的人B.年轻人C.学生D.后面的学生

  5.在论语中“过犹不及”本是孔子用来评价子张和子夏的,后来用来形容()

  A.事情做得过头比做得不够强。B.做事情要考虑中和之道。

  C.做事情不能过头。D.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

  6.《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有德行的有()(多选)

  A.颜回B.闵子骞C.冉伯牛D.仲弓

  7.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

  A.仁者爱人B.刚毅木讷C.温文尔雅D.克己复礼

  8.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多选)

  A.不忧不惧B.成人之美C.笃信好学D.守死善道

  9.下列句子和治理国家有关的句子是()

  A.立不中门,行不履阈B.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

  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D.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0.“无说措手足”就是()的意思。

  A.不慌不忙B.措手不及C.手足无措D.猝不及防

  11.“言必信”的下一句是()

  A.必有邻B.未知生C.不尤人D.行必果

  12.“小人长戚戚”的上一句是()

  A.君子坦荡荡B.三思而后行C.君子求诸己D.君子耻而言

  13.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A.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4.《孔子游春》中孔子的志向原句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愿无伐善,无施劳D.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

  1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B.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6.“益者三友”中“三友”指的是()

  A.友直,友谅,友多闻B.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C.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D.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

  17.在《论语》这本书中()这些称呼指的都是孔子。(多选)

  A.夫子B.子C.曾子D.子贡

  18.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多选)

  A.有教无类B.死而后已C.温故知新D.成人之美

  1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20.下列句子中,和学习相关的句子有()(多选)

  A.学犹不及,犹恐失之。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0分)

  1.孔子认为尧舜禹都是崇高的天子,舜和禹为一心百姓着想,而尧能够恩惠天下。()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意思是学习不怕赶不上,更不怕遗忘。

  ()

  .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是颜回感叹孔子理论高深,教学有方的。

  ()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是说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5.“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寝不尸,居不客。”这句话是说我们做事要符合礼制,讲究礼仪。

  ()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了做领导要品行端正。()

  8.“欲速则不达”告诉我们做事要追求速度。

  ()

  9.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回“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

  10.《论语》并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

  四、连线题(10分)

  博学而笃信

  不知为不知

  智者乐水

  非道弘人

  知之为知之

  切问而近思

  学而不厌

  勿施于人

  君子喻于义

  入则事父兄

  不在其位

  仁者乐山

  贫而无怨难

  小人喻于利

  人能弘道

  诲人不倦

  出则事公卿

  富而无骄易

  己所不欲

  不谋其政

  《论语》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立于礼2.其言也善3.逝者如斯夫4.仁者不忧

  5.小不忍,则乱大谋6.非礼勿听,非礼勿动7.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二、选择题。

  1.B2.B3.C4.B5.D6.ABCD7.D8.AB9.D10.C11.D12.A13.C14.A15.C16.A17.AB18.ABCD19.C20.ABCD三、判断题。

  1.√2.×

  3.√4.√5.√6.√7.√8.×

  9.√10.√

  四、连线题(略)

  .

  .

推荐访问:论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 课外阅读 答案
上一篇: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制度3篇
下一篇:预防疾病国旗下讲话稿8篇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