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06 18:15:05 点击: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3、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作业。  2、了解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用也许、似乎造句。  5、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3、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作业。

  2、了解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用也许、似乎造句。

  5、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用段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做到语句简洁、连贯。

  2、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难点:

  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情入境:

  1、导入:在数千年文明中,有这样的一个奇迹,它是秦始皇兵马俑。

  2、读课题,想读出什么感觉?

  3、用自豪的,充满惊叹的,历数沦桑的感情,用自己的声音,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找出重点:

  1、想看看兵马俑吗?欣赏作者用妙笔为我们铺开的介绍兵马俑的画卷。

  2、快速轻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兵马俑的?

  3、概括一下,写了什么?(板书:军阵神态)

  三、了解军阵,读出气势:

  1、考虑一下,四人小组读这段,可以根据角色怎样分配任务。

  2、指名小组读,为什么?(了解总分总结构)

  3、分别读前锋,主体,侧翼和后卫三句话,掌握精锐,强大,灵巧稳固的特点。

  4、根据军阵图分别指出这三类军士,并补充。

  5、能根据图猜测一下当时他们是如何打仗的吗?

  6、是的,秦军依靠这支军队获得无数胜利,读一读作者如何盛情赞美军阵的。

  7、补充内,快速阅读:

  1)介绍了几个俑坑?共有几个秦俑?

  2)兵马俑分为兵俑和马俑,这段提到几种兵俑?

  8、总结,好一个威武雄壮的兵马俑。

  四、揣摩神态,训练句式:

  1、导游指引下,读第四自然段。

  2、这些兵俑共有的特点是?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

  3、古代雕塑家将他们雕得像活的一样,作者又用高明方法把它们写活了,我们能把他们读活吗?

  4、介绍了哪几种,最喜欢哪个兵俑,划一划,读好它。

  1)老战士:

  A、老战士给你什么印象?哪儿看出来的?(说,读,比结合)

  B、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你由衷地感到一种敬佩,大家一起读一读。

  2)小战士

  A、喜欢小战士哪点?解释稚气,读出稚气。

  B、谁愿意做个年轻充满朝气的小战士,愿意读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3)战马:

  A、战马在做什么?战马有什么特点?(抓住竖耳瞪眼,膘肥体壮的特点)

  B、没读过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5、这三句描写的句子中,都有一个作用相当,意思相近的词,你发现了吗?

  6、出示似乎可能也许,表示什么?

  7、用上猜测的方法,能使静化为动,死变成活,欣赏一个片断描写。

  8、观察,并写句型。

  9、交流,汇报。

  10、由兵马俑的面相能联想到性格,谈吐,职业,这也是联想的高境界了,要这知道这些兵俑只是一些陶土烧制出来的而已,如今我们眼前能这样生动地展示出来,得归功于技艺高超的匠人,和妙笔生花的作家了。

  五、总结内容,再度激情:

  1、最后,介绍一个秦陵的略图。

  2、我们能相信,当秦陵完全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必然会再次令世界震惊!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2

  一、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安的骊山,看到了兵马俑博物馆,那是(读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建筑的壮观,(板书建筑壮观)想不想去亲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的参观者的地下军阵?

  二、读课文第二小节,感受威武雄壮的军阵

  好,在参观前,要是对这地下军阵有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参观时会有更深的体会,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是介绍地下军阵的?

  交流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又有什么你没发现的。

  交流:

  1、结构整体到部分到整体。

  2、观察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壮,临战气息浓厚。

  读一读,能不能让我们感受的紧张的临战气息。

  看了课文,想不想去实地参观一下?(播放影片)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阵容威武雄壮)

  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三、读第三小节,体会神态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感受到了紧张的临战气氛,让我们下到坑内,去看看兵俑和马俑。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见到了什么?

  交流:老战士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严肃。

  新兵束着头发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

  在这些兵俑和马俑中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之情。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俑和马俑之外,在博物馆还陈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能象课文那样生动地来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兵俑吗?

  准备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内,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这些兵俑,这是,你看,他,也许。

  尽管这些兵俑和马俑距离我们已经有2千多年了,但当他们出土时仍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板书神态栩栩如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学最后一小节,感受历史价值

  难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甚至有外国朋友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就不能说到过*。”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教材分析:

  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练的语言、合理的段落结构把兵马俑的军阵写得威武雄壮,把兵马俑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进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人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为学生创造*等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鼓励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读懂词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熏陶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第3、4自然段,完成作业。

  2、了解兵马俑威武雄壮的军阵和栩栩如生的神态。

  3、用“也许”、“似乎”造句。

  4、了解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四、学习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一万四千多*方米,现已挖出两千*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读文,提炼主线。

  1、请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课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读几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军阵、地位。)

  二、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

  三、选择研读,交流成果。

  1、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2、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

  3、随机交流。

  A、建筑: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武士俑7000战车100战马100)

  B、军阵: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a、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b、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

  2、读:a、自读。b、学生个别配乐读。C、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画军阵草图。

  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

  C、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b、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

  2、体味“神态各异”a、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b、交流读。c、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e、请同学加总起句读。

  D、历史:年代久远。

  E、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课后延伸,展示个性。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板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

  建筑极为壮观

  军阵威武雄壮

  兵俑世界第八奇栩栩如生神态各异

  历史年代久远

  地位重大之一

  注:浙江省义务六年制教育第十册第14课

  评析:

  一、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交流形式,充分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研究性阅读”,研读专题切实可行,学生乐于参与,专题辐射全篇,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研读过程当中,提高学生探究、阅读能力。

  三、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贯穿教案通篇。课始学生学习资料的预先搜索,课中学生资料的交流共享,课末学生题词留言。训练面大,操作性强,效果好。

推荐访问:兵马俑 教学设计 始皇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3篇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1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1年级
上一篇:端午节微信红包祝福语3篇(精选文档)
下一篇:竹子作文800字3篇(全文完整)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