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规划(最终总结)【精选推荐】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0-14 10:40:0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和规划(最终总结)【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自动化部 2011 年度工作总结及 2012 年规划 2011 年电力自动化部工作总结 2011 年作为自动化的开局之年, 紧紧围绕 《2011 年董事会工作报告》 和《汉冶公司工作报告》, 在主管副总的安排和指导下, 有条不稳的进行管理创新和工作方法的改变, 努力打造服务一线、 保生产稳定和项目建设三大工作重心, 着力夯实自动化设备基础管理, 提高汉冶公司自动化人员技能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使得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自动化部员工工作积极主动, 技能持续长进,团队意识逐渐增强, 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不断做设备方面的持续改进,创新工作开展得力, 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 依然保证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项目有序开展的好成绩。
一、 团队建设方面 人员是工作前提, 完善自动化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部门成立之初最迫切的工作, 因此在自动化部成立之初, 就从生产一线抽调了熟悉电气设备及工艺流程的老人员, 以团队稳定为基础, 通过选拔与有针对性的培养, 练就了一只自动化劲旅, 在 PLC 程序编写、 监控系统制作和传动装置设置与调试方面都有对应的精兵强将。
现在这支队伍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较大自动化项目的计划与方案编写、 原理图绘制、 设备安装和调试及后期维护等全套工作。
同时紧密结合自动化部的工作职责及目标定位, 以保证公司自动化设备100%发挥的设备功能, 尽可能少的减少自动化设备非计划停机为契机,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及其他激励约束机制, 使自动化部和各分厂团结一致, 形成一个共同体, 形成一支实干型、 具有权威性的自动化团队。
第三, 利用学习沙钢和标准化贯彻实施的有利时机, 不仅为机构设置理清
了思路, 建立了一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的标准化作业团队, 同时贯标也提高了员工工资, 成为管理最基础最有力的手段, 也是保证工作质量的有力方法, 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形成了一支能干事、 敢干事、 勇于承担的团队。
二、 创新及疑难问题处理方面 对不足的地方通过改进达到完善, 对完善的地方通过改进达到更加彻底、稳固和顺畅, 进而更好的服务生产, 这是自动化部创新的根本目的。
处理疑难问题, 保证一线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是自动化部不可推卸的责任, 通过对自动化部人员创新工作和排除疑难问题的大力推动和培养, 每个员工把创新和排除疑难问题作为做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并一直做持续性改进。
在 2011 年自动化部成立后仅 5 个月中, 就自动化项目方面共创新立项 10余项, 其主要有:
1)
根据公司工艺要求, 电力自动化部依据自动化人员的能力, 毅然承接了自动烧钢、 自动压下和自动数据采集等三个项目自主公关和开发工作,
并计划于 2012 年 4 月份之前完成三个项目技术研究和上线工作;
2)
主动承接 4 号加热炉的基础自动化和电气传动的设计、 施工、 调试工作;
3)
2011 年 7 月, 承担 ACC 电气系统搬迁、 改造、 部分功能恢复等工作;
4)
2011 年 12 月, 主动承担水冷模铸自动化系统(PLC 和 WINCC 监控画面)的设计、 施工、 调试工作;
5)
协助完成成飞项目中电气、 自动化部分的施工、 改造、 调试任务 这些项目为公司的实施为公司节约了大批资源, 创造了很大效益, 同时是公司内部人员参与设计、 开发、 调试的项目, 规避了前期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维护难度和设备问题处理时间都有所降低。
在部门成立之初, 就把处理生产设备疑难问题, 保生产稳定作为自动化部的第一要务, 因此在此方面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绩, 排查、 解决自动化瓶颈问题和突发自动化设备故障 50 余项, 其中加班加点排除炼钢厂 3#炉自动化设备中通讯中断、 转炉的 PLC 程序、 氧枪电气传动、 3#机去毛刺机的疑难问题, 协助轧钢分厂排除主轧机交交变频器、 定尺剪、 加热炉出钢机等设备隐患成为自动化部年度工作的亮点, 同时也为自动化部赢得了信任与支持, 为汉冶公司各项生产指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积极推进新项目建设, 提升公司管理、 产能及信息化水平方面 1.
加强计量工作, 达到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 1. 1 制定各种称量器具点巡检维护标准, 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定时进行点巡检工作, 使称量器具的完好率达到 100%;
1. 2 排查损坏的称量器具, 对损坏的称量器具及时查找损坏的原因, 并协助分厂予以修复, 保证生产使用。
1. 3 对协助各分厂内的称量器具进行定期校验, 并下发督察通报, 保证称量器具的校验率为 100%, 准确率达到 99%。
1. 2 利用废钢坯制作校称用 5 吨砝码总计 90 吨。
2.
积极推进能源中心项目建设, 提升公司能源管控水平 在与金自天正、 济钢自动化、 宝信、 首自信等建设单位洽谈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完成项目初步招标工作, 等待公布招标结果。
在 2012 年建成能源管理中心。
建成后将提高汉冶特钢的能源管理水平, 节能效果明显。
3.
积极、 稳妥推进炼钢厂二级自动化项目, 重点提升炼钢信息化水平 在与多家建设单位技术交流的基础上, 招标确定由济钢自动化承建炼钢厂
二级过程自动化线。
现在已经进入到初步设计阶段, 2 个月后, 第一批数据上线。该项目完场后, 可精确计量每炉次的物料消耗以及温度、 成分、 吹氧量等过程数据, 可以为 MES 提供成本核算数据。
4.
积极参与 3350 线精轧机项目, 努力提升汉冶公司产能 目前已经完成主传动、 辅传动、 基础自动化和二级自动化项目的招标前的技术方案落实工作, 并选址主电室的位置, 确认高压电源进线方案。
目前后续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5.
积极筹备、 参与无人值守计量项目, 努力提高汉冶公司资源管控能力 建设无人值守计量系统, 可以实现优化物流运行流程, 减少作弊, 减少人员。
目前硬件安装完毕, 软件正在调试, 预计 3 月份进入试运行。
四、 工作中存在问题 作为一个新生部门, 成长的道路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定的障碍, 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严重不足:
人员是基础, 而目前电力自动化部自动化室仅有 7 名自动化电工和 3 名工程师, 严重制约着自动化部向专业化、 集成化、 信息化方面发展, 同时也使自动化部的职能无法全面发挥;
2)
信息化人才奇缺:
自动化部筹建之初是从生产一线抽调的自动化维护人员, 而新人员对现场设备及工艺流程不熟悉, 纵观钢铁行业,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向信息化方面的跨越, 因此信息化人才的缺少严重制约着汉冶公司快速向信息化大生产环节的跨越;
3)
技术人才技能评定工作未能有效开展:
技能评定工作是给技术人员的肯定, 是激励技术人员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4)
自动化技术人员的突出地位未能得到有效认可:
政治地位和工资水平未能向技术岗位倾斜, 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5)
自动化部城建项目的制度未能及时建立, 导致在项目过程中协调难度大,制度壁垒多, 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自动化部人员承担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2012 年工作规划 一、 2012 年自动化工作整体指导思想
高举公司一面旗帜, 树立完成部门工作任务一个思想, 以 “三非” 行动为载体, 实现公司自动化系统稳定、 计量精准、 信息化项目平稳推进为总体目标,以夯实基础管理、 完善设备缺陷改造和提升自动化、 信息化水平为手段, 突出服务生产一线, 提高专业技能, 形成一个有凝聚力、 向心力、 权威性的团队,打造一支能干事、 干实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队伍。
二、 2012 年自动化工作规划 经过半年时间的运行与磨合, 虽然还有问题存在, 但自动化部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已经逐步走上正轨, 2012 年我们将会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汉冶公司的生产、 建设上来, 保证汉冶公司各项生产指标的顺利完成, 为培养一批素质过硬、 专业能力过强, 能打胜仗、 敢于打胜仗的专业化队伍而努力。2012 年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
自动化部制度的逐步修订和完善;
2)
逐步解决各分厂自动化设备的缺陷和瓶颈问题;
3)
对炼钢二级自动化系统及 EMS 系统的引进和推广, 提升管理水平;
4)
对公司计量器具逐步完善, 并最终完成能源管理中心的建立, 提升公司能源管控能力;
5)
实现公司中小项目电气设备的自行设计、 安装和调试;
6)
参与公司重大项目的电气技术交流, 尽可能的减少电气设备缺陷;
7)
逐步开展并实施职称评定工作, 培养并稳定自己的技术骨干;
8)
按照公司项目进度逐步承接 3350 线三期项目建设中的矫直机、 分断剪、定尺剪等辅助设备的电气系统的设计、 安装、 调试工作; 配合参项各厂家力争早日竣工投产;
9)
关注新技术、 新工艺的信息, 提升汉冶特钢的整体装备水平;
10)
监管各分厂自动化设备的状况, 把设备作业率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汉冶特钢自动化部
2012 年 2 月 11 日
推荐访问:总结和规划(最终总结) 规划 精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