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8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8-22 11:05:06 点击: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8篇《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全文: 文章出版处: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这是毛泽东在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8篇,供大家参考。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8篇

篇一:《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东《论十大关系》 全文:

 文章出版处: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人民出版社.1986.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讲话中, 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 总结了我国的经验,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地基本思想。

 最近几个月, 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 农业、 运输业、 商业、 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 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

 综合起来, 一共有十个问题, 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 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 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 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但是, 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 在国内, 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

 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 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 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国际上,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 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 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总之, 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下面我讲十个问题。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 还谈发展什么重工业? 所以, 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必须处理好。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上, 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

 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 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 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 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 货币不稳定。

 我们对于农业、 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

 我们一直抓了农业, 发展了农业, 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 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 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 轻工业的投资比例, 更多的发展农业、 轻工业。

 这样, 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 它还是为主, 还是投资的重点。

 但是, 农业、轻工业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加重的结果怎么样? 加重的结果, 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 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重工业也可以积累, 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下, 轻工业、 农业积累得更多更快些。

 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 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 想得厉害一点, 还是差一点? 你如果是假想, 或者想得差一点, 那就打击农业、 轻工业, 对它们少投点资。

 你如果是真想, 或者想得厉害, 那你就要注重农业、 轻工业, 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 积累更多

 些, 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 轻工业, 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 轻工业。

 从长远观点来看, 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 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 几十年后算总帐是划不来的。

 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 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

 所谓沿海, 是指辽宁、 河北、 北京、 天津、 河南东部、 山东、 安徽、 江苏、 上海、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 都有百分之七十在沿海, 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 但是, 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 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我们也没有犯大的错误, 只是最近几年, 对于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 对它的发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

 这要改变一下。

 过去朝鲜还在打仗, 国际形势还很紧张, 不能不影响我们对沿海工业的看法。

 现在, 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 估计短时间内打不起来, 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这样, 如果还不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 那就不对了。

 不说十年, 就算五年, 我们也应当在沿海好好地办四年的工业, 等第五年打起来再搬家。

 从现有材料看来, 轻工业工厂的建设和积累一般都很快, 全部投产以后, 四年之内, 除了收回本厂投资以外, 还可以赚回三个厂, 两个厂, 一个厂, 至少半个厂。

 这样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认为原子弹已经在我们头上, 几秒种就要掉下来, 这种形势估计是不合乎事实的, 由此而对沿海工业采取消极态度是不对的。

 这不是说新的工厂都建在沿海。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 使工业布局逐渐平衡,并且利于备战, 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 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至于沿海原有的轻重工业的扩建和改建, 过去已经作了一些, 以后还要大大发展。

 好好的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 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如果采取消极态度, 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

 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

 如果是真想, 不是假想, 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 特别是轻工业。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不可不有。

 现在, 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

 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 我们的军队加强了, 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还要强些, 装备也有所改进。

 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 我们不晓得造飞机, 造汽车, 现在开始能造了。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

 但是, 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 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 以后还要比现在强, 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怎么办呢? 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 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费发展得更快了, 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一九五零年, 我们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 已经提出精简国家机构、 减少军政费用的问题, 认为这是争取我国财政经济情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之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三十。

 这个比重太大了。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 要使它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以便抽出更多的资金, 多开些工厂, 多造些机器。

 经过一段时间, 我们就不但会有很多的飞机和大炮, 而且还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弹。

  这里也发生这么一个问题, 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 十分想要, 还是只有几分想, 没有十分想呢? 你是真正想要、 十分想要, 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 多搞经济建设。

 你不是真

 正想要、 十分想要, 你就还是按照老章程办事。

 这是战略方针的问题, 希望军委讨论一下。

 现在我们把兵统统裁掉好不好? 那不好。

 因为还有敌人, 我们还受敌人欺负和包围嘛!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 因此, 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四 国家、 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 合作社的关系, 工厂、 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

 为此, 就不能只顾一头, 必须兼顾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 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 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拿工人讲, 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 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 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 最近决定增加一些, 主要加在下面, 加在工人方面, 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我们的工资一般还不高, 但是因为就业的人多了, 因为物价低和稳, 加上其他种种条件, 工人的生活比过去还是有了很大改善。

 在无产阶级政权下面, 工人的政治觉悟和劳动积极性一直很高。

 去年年底中央号召反右倾保守, 工人群众热烈拥护, 奋战三个月, 破例地超额完成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计划。

 我们需要大力发扬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

 这里还要谈一下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

 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 不给工厂一点权力, 一点机动的余地, 一点利益, 恐怕不妥。

 中央、 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应当各有多大才适当, 我们经验不多, 还要研究。

 从原则上说, 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 要有统一性, 也要有独立性。

 比如我们现在开会是统一性, 散会以后有人散步, 有人读书, 有人吃饭, 就是独立性。

 如果我们不给每个人散会后的独立性, 一直把会无休止的开下去, 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死光吗? 个人是这样, 工厂和其他生产单位也是这样。

 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 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

 再讲农民。

 我们同农民的关系历来都是好的, 但是在粮食问题上曾经翻过一个错误。

 一九五四年我国部分地区因水灾减产, 我们却多购了七十亿斤粮食。

 这样一减一多, 闹得去年春季许多地方几乎人人谈粮食, 户户谈统销。

 农民有意见, 党内外也有许多意见。

 尽管不少人是故意夸大, 乘机攻击, 但是不能说我们没有缺点。

 调查不够, 摸不清底, 多购了七十亿斤, 这就是缺点。

 我们发现了缺点, 一九五五年就少购了七十亿斤, 又搞了一个“三定”,就是定产定购定销, 加上丰收, 一少一增, 使农民手里多了二百多亿斤粮食。

 这样, 过去有意见的农民也说“共产党真是好” 了。

 这个教训, 全党必须记住。

 苏联的办法是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 又不给它米吃, 又要马儿跑得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 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我们的农业税历来比较轻。

 工农业品的交换, 我们是采取缩小剪刀差, 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我们统购农产品是按照正常的价格, 农民并不吃亏, 而且收购的价格还逐步有所增长。

 我们在向农民供应工业品方面, 采取薄利多销、 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 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 一般略有补贴。

 但是就是这样, 如果粗心大意, 也还是会犯这种或那种错误。鉴于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 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

 合作社同农民的关系也要处理好。

 在合作社的收入中, 国家拿多少, 合作社拿多少, 农民拿多少, 以及怎样拿法, 都要规定得适当。

 合作社所拿的部分, 都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生产费不必说, 管理费也是必要的, 公积金是为了扩大再生产, 公益金是为了农民的福利。但是, 这几项各占多少, 应当同农民研究出一个合适的比例。

 生产费管理费都要力求节约。

 公积金公益金也要有个控制, 不能希望一年把好事都做完。

 除了遇到特大自然灾害以外, 我们必须在增加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争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员每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加, 百分之十的社员能够不增不减, 如有减少, 也要及早想办法加以解决。

 总之, 国家和工厂, 国家和工人, 工厂和工人, 国家和合作社, 国家和农民, 合作社和农民, 都必须兼顾, 不能只顾一头。

 无论只顾哪一头, 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 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

 这是一个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 必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教育。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 目前要注意的是, 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 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 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

 我们的国家这样大, 人口这样多, 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 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 把地方卡得死死的, 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中央要发展工业, 地方也要发展工业。

 就是中央直属的工业, 也还是要靠地方协助。

 至于农业和商业, 更需要依靠地方。

 总之, 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 就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中央要巩固, 就要注意地方的利益。

 现在几十只手插到地方, 使地方的事情不好办。

 立了一个部就要革命, 要革命就要下命令。

 各部不好向省委、 省人民委员会下命令, 就同省、 市的厅局联成一线, 天天给厅局下命令。

 这些命令虽然党中央不知道, 国务院不知道, 但都说是中央来的, 给地方压力很大。

 表报之多, 闹得泛滥成灾。

 这种情况, 必须...

篇二:《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全文, 论十大关系全文下载,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原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 书笔记,论十大关系的意义,论十大关系读书 报告,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 全文:

 ,泽东 《论十大关系 》 全文:

 ,东《 论十大关系》 全文:

 ,《论十大关系》 全文:

 ,论十大关系》 全文:

 , 十大关系》 全文:

 ,大关系》 全文:

 ,关系》 全文:

 ,系》 全文:

 ,》 全文 :

 ,全文:

 ,文:

 ,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全文:文章出版处: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人民出版社.1986.

  论十大关系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讲话中, 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 总结了我国的经验,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地基本思想。

 最近几个月, 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 农业、 运输业、 商业、 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 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

 综合起来, 一共有十个问题, 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 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 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 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但是, 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 在国内, 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

 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 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 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国际上,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 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 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总之, 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下面我讲十个问题。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 还谈发展什么重工业? 所以, 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必须处理好。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上, 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

 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 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 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 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 货币不稳定。

 我们对于农业、 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

 我们一直抓了农业, 发展了农业, 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 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 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 轻工业的投资比例, 更多的发展农业、 轻工业。

 这样, 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 它还是为主, 还是投资的重点。

 但是, 农业、轻工业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加重的结果怎么样? 加重的结果, 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 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重工业也可以积累, 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下, 轻工业、 农业积累得更多更快些。

 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 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 想得厉害一点, 还是差一点? 你如果是假想, 或者想得差一点, 那就打击农业、 轻工业, 对它们少投点资。

 你如果是

 真想, 或者想得厉害, 那你就要注重农业、 轻工业, 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 积累更多些, 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 轻工业, 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 轻工业。

 从长远观点来看, 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 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 几十年后算总帐是划不来的。

 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 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

 所谓沿海, 是指辽宁、 河北、 北京、 天津、 河南东部、 山东、 安徽、 江苏、 上海、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 都有百分之七十在沿海, 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 但是, 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 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我们也没有犯大的错误, 只是最近几年, 对于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 对它的发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

 这要改变一下。

 过去朝鲜还在打仗, 国际形势还很紧张, 不能不影响我们对沿海工业的看法。

 现在, 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 估计短时间内打不起来, 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这样, 如果还不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 那就不对了。

 不说十年, 就算五年, 我们也应当在沿海好好地办四年的工业, 等第五年打起来再搬家。

 从现有材料看来, 轻工业工厂的建设和积累一般都很快, 全部投产以后, 四年之内, 除了收回本厂投资以外, 还可以赚回三个厂, 两个厂, 一个厂, 至少半个厂。

 这样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认为原子弹已经在我们头上, 几秒种就要掉下来, 这种形势估计是不合乎事实的, 由此而对沿海工业采取消极态度是不对的。

 这不是说新的工厂都建在沿海。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 使工业布局逐渐平衡,并且利于备战, 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 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至于沿海原有的轻重工业的扩建和改建, 过去已经作了一些, 以后还要大大发展。

 好好的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 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如果采取消极态度, 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

 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

 如果是真想, 不是假想, 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 特别是轻工业。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不可不有。

 现在, 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

 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 我们的军队加强了, 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还要强些, 装备也有所改进。

 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 我们不晓得造飞机, 造汽车, 现在开始能造了。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

 但是, 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 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 以后还要比现在强, 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怎么办呢? 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 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费发展得更快了, 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一九五零年, 我们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 已经提出精简国家机构、 减少军政费用的问题, 认为这是争取我国财政经济情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之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三十。

 这个比重太大了。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 要使它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以便抽出更多的资金, 多开些工厂, 多造些机器。

 经过一段时间, 我们就不但会有很多的飞机和大炮, 而且还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弹。

  这里也发生这么一个问题, 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 十分想要, 还是只有几分想, 没有

 十分想呢? 你是真正想要、 十分想要, 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 多搞经济建设。

 你不是真正想要、 十分想要, 你就还是按照老章程办事。

 这是战略方针的问题, 希望军委讨论一下。

 现在我们把兵统统裁掉好不好? 那不好。

 因为还有敌人, 我们还受敌人欺负和包围嘛!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 因此, 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四 国家、 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 合作社的关系, 工厂、 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

 为此, 就不能只顾一头, 必须兼顾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 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 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拿工人讲, 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 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 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 最近决定增加一些, 主要加在下面, 加在工人方面, 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我们的工资一般还不高, 但是因为就业的人多了, 因为物价低和稳, 加上其他种种条件, 工人的生活比过去还是有了很大改善。

 在无产阶级政权下面, 工人的政治觉悟和劳动积极性一直很高。

 去年年底中央号召反右倾保守, 工人群众热烈拥护, 奋战三个月, 破例地超额完成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计划。

 我们需要大力发扬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

 这里还要谈一下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

 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 不给工厂一点权力, 一点机动的余地, 一点利益, 恐怕不妥。

 中央、 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应当各有多大才适当, 我们经验不多, 还要研究。

 从原则上说, 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 要有统一性, 也要有独立性。

 比如我们现在开会是统一性, 散会以后有人散步, 有人读书, 有人吃饭, 就是独立性。

 如果我们不给每个人散会后的独立性, 一直把会无休止的开下去, 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死光吗? 个人是这样, 工厂和其他生产单位也是这样。

 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 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

 再讲农民。

 我们同农民的关系历来都是好的, 但是在粮食问题上曾经翻过一个错误。

 一九五四年我国部分地区因水灾减产, 我们却多购了七十亿斤粮食。

 这样一减一多, 闹得去年春季许多地方几乎人人谈粮食, 户户谈统销。

 农民有意见, 党内外也有许多意见。

 尽管不少人是故意夸大, 乘机攻击, 但是不能说我们没有缺点。

 调查不够, 摸不清底, 多购了七十亿斤, 这就是缺点。

 我们发现了缺点, 一九五五年就少购了七十亿斤, 又搞了一个“三定”,就是定产定购定销, 加上丰收, 一少一增, 使农民手里多了二百多亿斤粮食。

 这样, 过去有意见的农民也说“共产党真是好” 了。

 这个教训, 全党必须记住。

 苏联的办法是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 又不给它米吃, 又要马儿跑得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 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我们的农业税历来比较轻。

 工农业品的交换, 我们是采取缩小剪刀差, 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我们统购农产品是按照正常的价格, 农民并不吃亏, 而且收购的价格还逐步有所增长。

 我们在向农民供应工业品方面, 采取薄利多销、 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 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 一般略有补贴。

 但是就是这样, 如果粗心大意, 也还是会犯这种或那种错误。鉴于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 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

 合作社同农民的关系也要处理好。

 在合作社的收入中, 国家拿多少, 合作社拿多少, 农民拿多少, 以及怎样拿法, 都要规定得适当。

 合作社所拿的部分, 都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生产费不必说, 管理费也是必要的, 公积金是为了扩大再生产, 公益金是为了农民的福利。

 但是, 这几项各占多少, 应当同农民研究出一个合适的比例。

 生产费管理费都要力求节约。公积金公益金也要有个控制, 不能希望一年把好事都做完。

 除了遇到特大自然灾害以外, 我们必须在增加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争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员每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加, 百分之十的社员能够不增不减, 如有减少, 也要及早想办法加以解决。

 总之, 国家和工厂, 国家和工人, 工厂和工人, 国家和合作社, 国家和农民, 合作社和农民, 都必须兼顾, 不能只顾一头。

 无论只顾哪一头, 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 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

 这是一个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 必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教育。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 目前要注意的是, 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 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 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

 我们的国家这样大, 人口这样多, 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 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 把地方卡得死死的, 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中央要发展工业, 地方也要发展工业。

 就是中央直属的工业, 也还是要靠地方协助。

 至于农业和商业, ...

篇三:《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摘要]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在总结建国以来建设经验和以苏联模式的缺点和错误为鉴戒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走自己的建设道路所要解决的十大矛盾问题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基本思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旧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十大关系;形成背景;调查研究;基本思想

 “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又指导着伟大的实践;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深入调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关于如何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其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所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经济、政治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其

 中所蕴含的理论方法和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论十大关系》产生的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建设模式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试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新生状态,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对中国进行封锁,世界上只有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情和支持新中国。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将战火烧向中国,一直得到美国支持的退居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还时刻准备着反攻大陆。在这种情况之下,新中国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政策,同苏联结盟以抗衡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可能的军事进攻。

 在国家建设上,刚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多少经验,只能根据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来建设国家。政治上,苏联实行的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地保证了人民政权的稳固性。经济上,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依靠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建

 立起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独立的工业体系,这对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国有着切实可行的示范作用。在建国初期,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是遭受百年战争破坏的国家,百废待兴却又缺少资金、设备和技术,生产力水平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状态。苏联的经济模式,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便于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生产和社会建设。苏联模式成为新中国建国之初摆脱内外危机的适当的和必然的选择。

 (二)苏联模式矛盾和弊端显现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面对国内外反对势力的围剿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列宁以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化解了危机,随后以新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俄国的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斯大林继任后,俄国内外仍然危机四伏,加之主要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模糊,于是逐渐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高度封闭的外交体制等等,这种苏联模式在短期里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是长期施行,高度集权的政治容易破坏民主,不利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高度集中的经济容易导致生产关系僵化,不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和改善

 民众的生活;高度封闭的外交会妨碍对外学习交流,容易导致自身的狭隘与落后。

 1953 年 3 月,斯大林逝世。6 月,民主德国柏林发生群众游行示威要求改善生活的事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种种骚动不安的迹象,充分说明苏联模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已经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新中国在解放初的三年经济恢复时期里,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进行经济建设是模糊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不满意,心情不舒畅。”①又经过三年多建设经验的积累,原先的建设模式也出现了不适,现实到了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的时候了。1956 年 2 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披露的内容震动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揭示了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都是正确的,尽管淆乱许多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但在相当程度上破除了许多人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和教条。毛泽东说:“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辩证地看待斯大林个人的是非功过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败得失,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为契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

 紧密结合起来,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朝鲜战争后国际局势有所缓和

 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始终是外部侵略和欺凌中国的总后台,有关侵略和反侵略的新认识产生,总是与美中关系联系在一起。1953 年 7 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使党和国家在世界上获得巨大威望,中国人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强。彭德怀就此向世界宣布:“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③毛泽东预测“现在,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估计短时期内打不起来,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④并认为中国应该尽量利用这个和平时期进行国家经济建设。

 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中国赢得空前的国际威望,1953 年 12月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后来得到印度和缅甸两国的共同倡导,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

 要准则。1954 年 4 月—7 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新中国努力推行“同一切愿意和平的国家团结合作”的方针,⑤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1955 年 4 月,中国参加在印尼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拉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自此新中国同世界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外交关系,并逐步形成走向世界的外交格局,这一时期外交的成就为中国致力国家建设争取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四)建国初期国家各项建设的经验积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是一个被帝国主义百年侵略掠夺、被国内反动统治者长期剥削压榨,近代工业停滞落后、农业原始生产倒退、交通闭塞运输阻滞、通货膨胀物资匮乏、人民生活异常困苦的国家,整个国家处于一穷二白又千疮百孔的状态。中国共产党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工作的重心,紧抓国家财政经济的集中统一管理,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抵御资产阶级享乐思想的侵蚀,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阶级所有、合理調整民族工商业。经过三年的努力,到 1952年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

 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在经济恢复的同时,国民经济的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中,国营经济由于属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人民政权的支持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中国依旧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为了提高工业化水平,1953 年开始实施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由于注意从当时国情实际出发,做好统筹兼顾,采取灵活政策,改善人民生活,至 1956 年即宣告计划规定的任务提前完成,初步建立起以重工业为主的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与此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至 1956年初,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渐铺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实现国民经济的好转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济建设经验,加之对苏联模式的缺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

 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二、《论十大关系》的形成过程

 (一)《论十大关系》的调查研究和发表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了解实际,而了解实际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党工作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⑥只有通过适当的途径、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才能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思考加工,以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调查研究入手。为准备八大报告,刘少奇从 1955 年底开始就分别听取了中央部分工业部门的汇报,毛泽东自1956 年 2 月 14 日开始至 4 月 24 日期间,同政治局、国务院部分同志一道先后听取了 34 个部委的工作汇报,以及国家计委编制的关于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国防工

 业建设规模速度、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与有关人员进行了探讨,在结合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的经验和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端等基础上,思考了今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1956 年 4 月 25 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报告了其总结和思考的重要结果——《论十大关系》,5 月 2日毛泽东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就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同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作为指导方针体现在大会的报告及相关的文件之中。1965 年 12 月27 日,毛泽东的这篇会议报告印发全国县团以上领导干部学习。1976 年 12 月 26 日,在《人民日报》的第一版上正式公开发表。1999 年 6 月,此文被收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⑦

 (二)《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通过对新中国三年经济恢复期以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综合性地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解决的十大矛盾问题,也就是十大关

 系。即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方针政策、向外国学习的问题等方面的思考。提出这十大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一定要处理好这些矛盾,以便“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⑧

 三、《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必须经历的过程,而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是工业化的核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就曾说“没有重工

 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⑨新中国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工业在工业化道路中的意义,都要求新中国发展以重工业优先的工业体系,完成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毛泽东研究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时,直言“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同时,他也指出“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也就是要在重点投资重工业的建设的同时也要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以免出现像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那样片面发展重工业,而导致“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严重问题”,⑩出现人民生活必须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从而动摇长远发展的基础。毛泽东关于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关系的论述,实际上阐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也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其他部门的发展,这是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模式。

 在生产力布局上,针对历史原因造成的沿海与内地工业

 发展比例不合理的状况,毛泽东研究后认为“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而且“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这样做也有利于备战。在考虑到新的战争短期内不会爆发,他主张要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以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毛澤东认为我们“还有敌人,我们还受敌人欺负和包围”,所以中国一定要加强国防建设,“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但同时也认为经济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而且“军政费用必须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二)兼顾各方利益改革经济体制的思想

 在利益分配问题上,“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毛泽东认为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就不能...

篇四:《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论十大关系》讲话的时代背景

  1956 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 1953 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 已有年多的实践经验。

 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 年 2 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 34 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同年 4 月 25 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论十大关系》内容简介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十大关系是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 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 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 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论十大关系》全文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国内 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

 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

 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下面我讲十个问题。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

 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 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 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我们一直抓了农业发展了农业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加重的结果怎么样加重的结果 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也可以积累但是在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轻工业、农业积累得更多更快些。

  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点那就打击农业、轻工业对它们少投点资。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所谓沿海是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在这两者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也没有犯大的错误只是最近几年对于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对它的发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这要改变一下。

  过去朝鲜还在打仗国际形势还很紧张不能不影响我们对沿海工业的看法。现在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 估计短时期内打不起来 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这样如果还不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那就不对了。不说十年就算五年我们也应当在沿海好好地办四年的工业等第五年打起来再搬家。从现有材料看来轻工业工厂的建设和积累一般都很快全部投产以后四年之内除了收回本厂的投资以外还可以赚回三个厂两个厂一个厂至少半个厂。这样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做?认为原子弹已经在我们头上几秒钟就要掉下来这种形势估计是不合乎事实的由此而对沿海工业采取消极态度是不对的。

  这不是说新的工厂都建在沿海。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

 并且利于备战 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 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至于沿海原有的轻重工业的扩建和改建过去已经作了一些以后还要大大发展。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 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如果采取消极态度 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

 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要更强些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一九五〇年我们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提出精简国家机构、减少军政费用的问题认为这是争取我国财政经济情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三十。这个比重太大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要使它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以便抽出更多的资金多开些工厂多造些机器。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不但会有很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弹。

  这里也发生这么一个问题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还是按老章程办事。这是战略方针的问题希望军委讨论一下。

  现在我们把兵统统裁掉好不好那不好。因为还有敌人我们还受敌人欺负和包围嘛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四 国家 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 、 “公私兼顾” 。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拿工人讲 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 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 最近决定增加一些 主要加在下面 加在工人方面 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我们的工资一般还不高但是因为就业的人多了因为物价低和稳加上其他种种条件工人的生活比过去还是有了很大改善。

 在无产阶级政权下面 工人的政治觉悟和劳动积极性一直很高。去年年底中央号召反右倾保守工人群众热烈拥护奋战三个月破例地超额完成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计划。

 我们需要大力发扬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

  这里还要谈一下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应当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从原则上说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比如我们现在开会是统一性散会以后有人散步有人读书有人吃饭就是独立性。如果我们不给每个人散会后的独立性一直把会无休止地开下去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死光吗?个人是这样工厂和其他生产单位也是这样。各个生产

 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

  再讲农民。我们同农民的关系历来都是好的但是在粮食问题上曾经犯过一个错误。一九五四年我国部分地区因水灾减产我们却多购了七十亿斤粮食。这样一减一多闹得去年春季许多地方几乎人人谈粮食户户谈统销。农民有意见党内外也有许多意见。尽管不少人是故意夸大乘机攻击但是不能说我们没有缺点。调查不够摸不清底多购了七十亿斤这就是缺点。我们发现了缺点一九五五年就少购了七十亿斤又搞了一个“三定” 就是定产定购定销加上丰收一少一增使农民手里多了二百多亿斤粮食。这样过去有意见的农民也说“共产党真是好”了。这个教训全党必须记住。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 又不给它米吃 又要马儿跑得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 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我们的农业税历来比较轻。工农业品的交换我们是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我们统购农产品是按照正常的价格农民并不吃亏而且收购的价格还逐步有所增长。我们在向农民供应工业品方面...

篇五:《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讲《论十大关系》导读邓翠华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导读内容• 一、时代背景二、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针• 三、五大重点关系的基本思想• 四《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的意义

 一、时代背景• (一)国内背景:• 1956年上半年,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央逐把和国工的重 共中 开始 步 党 家 作 着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但是,如何实现这个转移?如何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这是当时必须回答的问题。

 • 另一方面,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行了近三年半,总体上很成功。但是,由于我们当时没有管理全国经济工作的经验,在许多方面照搬苏联,因而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当时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国际背景•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尖锐批评斯大林错误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极大震动。

 • 苏联共产党内部矛盾公开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过去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如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很不平衡;苏联把农民挖得很苦。•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具体背景• 1955年底起,为准备八大报告,刘少奇分别听取了中央一些工业部门的汇报。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二、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针:• 基本思想:• “以苏为鉴”,根据中国情况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

 《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大关系:•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这十大关系不是平列的,而又有重点。“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

 三、五大重点关系的基本思想•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工农业并举的重要思想,使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但其中应以重工业为建设的重点,同时,不能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它会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强调在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的前提下,既要重视发展内地工业,改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此为基础,加强和发展内地工业,促使全国各地经济的普遍发展,促进全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更好结合。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大国,建设强大的国防十分重要,但是,一。

 定要有首先加强经济建设的思想 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用增强经济建设的力量来增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强调三个方面必须兼顾,特别要照顾农民的利益,还要给工厂一定的权力,一定的独立性。

 •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强调给地方更多的权力和独立性,发扬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其它五大关系:• 6、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地方民族主义要反对,但重点是反对大汉族主义。• 7、在党和非党的关系上,强调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8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上,肯定还有反革命,但强调已经大为减少,镇压反革命要少抓少杀。• 9、在是非关系上,讲党内是非一定要分清,但强调要好意地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10、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也要学习

 四《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的意义:• (一)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 1958年3月,毛上, 年 月 泽东在成都会议 的讲话中说1956年4月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1960年6月,在《十年总结》中他又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 (二)《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针,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作了重。

 要准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些指导思想和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

 五 当代启示• (一)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统筹兼顾,善于处理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论十大关系》中统筹兼顾等相关理论内容。• (三)善于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和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思考题• 1.试述《论十大关系》一文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文有何重大意义和启示?

篇六:《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t课件 1 第六讲 《 论十大关系 》 导读

 ppt课件 2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ppt课件 3 导读内容 • 一、时代背景 二、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针 • 三、五大重点关系的基本思想 • 四《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的意义

 ppt课件 4 一、时代背景

 • (一)国内背景:

 • 1956年上半年,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逐步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 但是,如何实现这个转移?如何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这是当时必须回答的问题。

 ppt课件 5 • 另一方面,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行了近三年半,总体上很成功。但是,由于我们当时没有管理全国经济工作的经验,在许多方面照搬苏联,因而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当时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ppt课件 6 国际背景 •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尖锐批评斯大林错误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极大震动。

 ppt课件 7 • 苏联共产党内部矛盾公开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过去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如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很不平衡;苏联把农民挖得很苦。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ppt课件 8 具体背景 • 1955年底起,为准备八大报告,刘少奇分别听取了中央一些工业部门的汇报。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 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ppt课件 9 二、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针:

 • 基本思想:

 • “以苏为鉴”,根据中国情况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 毛泽东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

 ppt课件 10 《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

 •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ppt课件 11 十大关系:

 •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 这十大关系不是平列的,而又有重点。“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

 ppt课件 12 三、五大重点关系的基本思想 •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工农业并举的重要思想,使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但其中应以重工业为建设的重点,同时,不能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它会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ppt课件 13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 强调在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的前提下,既要重视发展内地工业,改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此为基础,加强和发展内地工业,促使全国各地经济的普遍发展,促进全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更好结合。

 ppt课件 14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 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大国,建设强大的国防十分重要,但是,一定要有首先加强经济建设的思想。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用增强经济建设的力量来增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ppt课件 15 •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 强调三个方面必须兼顾,特别要照顾农民的利益,还要给工厂一定的权力,一定的独立性。

 ppt课件 16 •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强调给地方更多的权力和独立性,发扬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ppt课件 17 其它五大关系:

 • 6、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地方民族主义要反对,但重点是反对大汉族主义。

 • 7、在党和非党的关系上,强调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8、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上,肯定还有反革命,但强调已经大为减少,镇压反革命要少抓少杀。

 • 9、在是非关系上,讲党内是非一定要分清,但强调要好意地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 10、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也要学习。

 ppt课件 18 四《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的意义:

 • (一)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

 •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说,1956年4月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1960年6月,在《十年总结》中他又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ppt课件 19 • (二)《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针,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些指导思想和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

 ppt课件 20 五

 当代启示 • (一)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统筹兼顾,善于处理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关系。

 •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论十大关系》中统筹兼顾等相关理论内容。

 • (三)善于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和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ppt课件 21 思考题 • 1.试述《论十大关系》一文的主要内容。

 • 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文有何重大意义和启示?

篇七:《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十大关系》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新挑战。“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缓和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向。一战后新的国际贸易和金 融体系建立。二科学技术开始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三国际形势出现一系列新特点,对中国共产党提出新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经过苏联模式暴露弊端。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一个报告,提出了一个基本方针,即“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报告就是《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内容《论十大关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意义《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有利于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

 谢 谢

篇八:《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十大关系》 讲话的时代背景

  1 9 5 6 年初,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 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

 社会主义建设, 从1 9 5 3 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 已有3 年多的实践经验。

 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 总结自己的经验,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 9 5 6 年2 月 后, 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 4 个部委的汇报, 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 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 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同年4 月2 5 日, 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

 《论十大关系》 的主要内容 前五个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

  1、 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 国家、 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5、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后五个关系, 论述了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及处理好中国与外国关系的问题。

 1 、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2、 党和非党的关系

  3、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4、 是非关系

  5、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 毛泽东同志长期以来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十分注重经典理论的消化及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并以此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我国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我们是否要将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指导我们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呢?回答是肯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十余年的改革路程充分证明了这一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是应坚持到底的。

   (二)批判的继承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 社会主义的建设初期, 毛泽东同志没有采取固步自 封, 闭关自守的态度, 而在正确分析国际, 国内形势的基础上, 以一个共产党人宽广的胸襟与博大的胸怀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 同时又以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 强调对外国经验要进行科学的签别, 批判地继承, 而不能照搬、 照抄, 改革开放以来, 为更好的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我们广泛学习、 引进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和

 改革的经验与理论, 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对这些理论与经验应采取分析, 继承的态度, 多年来学习西方的做法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而且取得了具大的成就。

   (三)

 勇于创新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

   毛泽东同志一贯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尊重苏联革命与建设的经验, 但又不完全迷信, 而是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找到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独特的正确道路, 取得了革命与建设的成功,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上所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其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创新; 毛泽东同志纵观局势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 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首创精神。

推荐访问:《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十大 背景 过程
上一篇: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作文4篇
下一篇:防洪防汛安全教育教案9篇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