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5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8-21 08:10:10 点击: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5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商业2.0理论研究35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周华庭(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湖南常德415900)摘要:乡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2.0 理论研究35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周华庭(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湖南 常德 415900)摘要:乡村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支撑。但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呈现出整体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为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应深挖地方特色,实行产品差异化、加大投入力度、规范经营管理和加强专业培训。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问题;对策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发展必须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惠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期居民旅游休闲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发生频次极高的一种旅游行为,特别是围绕城市周边开展的周边游、农家乐、民俗村等各种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正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根据《2020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旅游用户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2.07亿人,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925亿元。同时,随着疫情对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的逐步减弱,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乡村旅游再度兴起。乡村旅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各大旅行社也纷纷开辟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乡村度假村等特色产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产品的咨询量、预订量也在不断持续上升。一、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一)有效激活农村产业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选择。作为扶贫产业中的旅游产业,能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引擎作用。乡村旅游给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挖掘了农业产业中的附加价值,促进了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并激活了农村产业深入发展的潜力,也延伸了产业链,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还可以盘活农村土地,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对于环境卫生要求极高,将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村容的不断改变,促进了农村卫生条件的快速改善,推动了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有利于乡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对个性化、原生态、特色化、唯一性的追求,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佳选择。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治理,能让农村环境更加优美,空气更加新鲜、水源更加洁净。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资源保护和环境美化,促进农村科学规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为当地群众全方位、多形式参与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群众收入的新增长源。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勤劳致富,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还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留守老人养老等深层次社会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拥有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四)促进城乡之间融合乡村旅游带动了广大的城市居民汇聚乡村,必然要实现城乡之间资本、信息、消费等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这种自由流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为广大农村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本流,这种流动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与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需紧跟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城市居民不断的来乡村旅游,享受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现实与精神体验。游客源源不断地汇聚农村,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同质严重特色不鲜明,模式不创新,已成为制约乡村旅游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产品特色不鲜明,整体水平不高。首先,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品位不高,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难以达到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很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停留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与多样化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基本上都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缺乏创新设计与深度加工。乡村旅游过分依赖农业资源,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二)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虽然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但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规模大、档次高的乡村旅游区,既需完善基础设施,又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近年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很多县乡财力有限,大幅提高旅游投入力不从心。当前,基础设施落后仍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许多旅游地周边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三)管理粗放不精,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各地针对乡村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在平时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相互扯皮、利益争夺等问题。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找到负责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管理办法。从该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也比较缺乏,大多数“农家乐”协会形同虚设,致使许多开发和经营的不当行为时有发生,得不到应有的规范。(四)专业人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乡村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很多乡村旅游经营的项目和景点,经营管理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导。
。. .。
。
商业 2.0 理论研究351致了乡村旅游大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损害旅游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人才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旅游意识亟需加强,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中。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一)实行产品差异化,创造旅游品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路线设计等方面,要走出模仿复制的老路。乡村旅游要走精品化、差异化路线,创造属于乡村旅游的个性品牌。各旅游景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在自身的优势景点上进行深入挖掘本土乡村特色,提高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依托本土的自然资源、原有的产业基础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相关的产业品牌,通过对自身文化的深入挖掘形成独特的旅游风味。同时还要加大对旅游景点品牌的建设力度,创造优秀的乡村旅游品牌。(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乡村旅游要想提高体验质量,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的领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专款专用,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给予土地、资金及政策扶持。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直接影响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水平。政府可以优先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加大道路、交通标识、通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游客咨询中心、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点、农副产品商店,配备路灯、户外招牌,开通城市到主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公共交通专线,优化乡村旅游的出行条件。(三)规范经营管理,健全管理体系要将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景区来管理运营。首先要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建立成立行业协会、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鼓励农民或经营管理者成立民间团体等,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制度规范。一要促进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化,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二要加强品牌建设,组织评选表彰一批最佳导游、最佳农家乐、最佳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行业先进典型。三要促进旅游服务智能化,加快建成一批智慧旅游系统,推进大数据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四)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应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大力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才能确保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要督促并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我国的旅游政策法规,规范服务操作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一方面是要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引进和聘请专业的策划管理公司来点对点指导,重点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经营、服务培训、宣传营销。另一方面是要抓培训,建基地,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层要定期组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培养领军人才,对普通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服务态度、安全卫生、地方文化等相关知识培训。参考文献:[1] 刘绣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2).[2] 牟少岩.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根本障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3] 李红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8(11).作者简介:周华庭(1977-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研究。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9C0446)向着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前进,避免传统思想所导致的思想不统一导致制度推进后期难以继续实行的问题。(三)通过证书的选择推进个性化教学在人才培养上,学校需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选取的相关1+X证书,应包括专业首选及备选证书。针对新型制度进行课程上的改革优化,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倾向,对职业技能进行初步筛选,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再加以评判分析,确定专业学生最适合的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并将相关职业技能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出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是整个制度的最终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个专业筛选出多个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并针对每名学生的自身水平、个人爱好,加以评判分析,再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选择符合学生水平,也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的相关职业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成绩、学习态度时刻保持关注,一旦遇到不合适的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重新评估,如果在职业技能选择上存在问题,应及时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以及能力的展现进行职业技能的调整,避免学生在不合适的职业技能学习上浪费时间,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推进个性化教学深度发展。(四)开展1+X证书的评估与评价。由于新型制度的推行应用一般都会出现各种阻力,因此,首选的1+X证书应该适当对原先的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有改进作用,以减少制度推行的阻力,因此必须开展1+X证书的评估与评价工作。在教师方面,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模式教学的适应,同时,教师应该是1+X证书制度评估评价的首要人选。在教学实行阶段,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针对化培养,增加实践的机会,将学习与工作进行融合,教学过程中,相关职业能力标准是否与企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对接就看学习的内容是否能完成工作岗位的相关工作,教师可以就此对相关证书进行估计与评价,作为今后是否选取该证书作为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依据。在考核评级层面,应保留原先的笔试部分,确保理论基础的支撑作用,但考核形式上应该更贴近现实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注重考核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不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掌握上。三、总结新型1+X证书制度,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新型发展方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这种改变从根本上出发,对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改进,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全面化的人才。在实际情况中,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学校,一定都会有自己的落实方法,但整个规划的核心思想与方向无疑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教育质量的追求。这些正在变革的学校、企业正是这条新路线上的先驱者,通过他们的努力,整个制度也会一步步完善,逐渐从一种新的制度成长为更成熟的发展方向,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已经迈出第一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新型制度,会完全替代现有的教学思路,为学校、学生、企业提供更好的选择与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吴南中,夏海鹰.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变革逻辑与推进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20(8):14.[2]韩志孝.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16-18.[3]余真翰. 专业群视阈下基于产业学院平台的物流管理”1+X证书”推进机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20,410(11):153.上接第349页。
。. .。
。
篇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l.37 No.1Jan. 2021赤 峰 学 院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第 37 卷第 1 期2021 年 1 月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旅游需求逐渐成为刚性的消费需求 [2] ,乡村旅游凭借体验性强和内涵性多样等特点,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乡村旅游正在逐步成为旅游业新的投资热点。尽管乡村旅游特色明显,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潜力。但是,旅游项目经常存在着不稳定性因素,常见的不稳定因素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忽视对环境的管理和保护,使环境遭到破坏,一方面有可能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另一方面,环境的修护工作也需要很多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最终,无法实现项目开发的目标。因此,本文拟以龙岩市培斜村为例,基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对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各个阶段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以便提出风险管控的措施,确保实现旅游项目开发的整体目标 [2] 。1 基本理论概述1.1 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为核心要素,在合理的范围内将农村的各种自然级人文景观进行有序开发,再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各种要素融入其中并进行有机结合,最后形成一个独特的旅游形式 [3] 。19 世纪的欧洲是乡村旅游的起源 , 欧洲联盟( EU )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将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 ruraLity) 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 [4] 。1.2 旅游项目的定义所谓的旅游项目就是为了实现旅游目的和功能,在一定时间、空间及成本预算内,达到旅游某种预期而进行的一次性任务。1.3 乡村旅游项目的特点综合国内外关于旅游项目的研究,可以看出旅游项目与其他大型项目具有较大的差别,所以要对旅游项目进行风险管控,势必要了解旅游项目的特乡村旅游项目风险管控研究—— — 以龙岩市培斜村为例蒋晨丽, 冯 琴, 王文艳, 李泽娟, 郑惠婷(龙岩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 要: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旅游业具有敏感性特征,该特征导致其在项目建设中需要面临更多的风险 [1] 。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龙岩市培斜村为例,依据相关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发放问卷等方法,发现培斜村的旅游项目在开发、建设、运营阶段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发现的经济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四大块进行风险管理探究,根据实际情况对未来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提出风险管控措施,不仅对解决现有的风险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具有相关问题的乡村旅游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乡村旅游;项目风险;风险管控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60X ( 2021 )
01-0095-07收稿日期:
2020-10-19基金项目:
2019 年福建省软科学项目( 2019R0087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S202011312029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课题( FJJKCG20-322 )通讯作者:冯琴( 1997- ),女,四川南充人, 2017 级旅游管理学生,主要从事旅游风险管理研究。95 - -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21.01.023
点。1.3.1 乡村旅游的大部分土地资源还是归政府所有我国由于土地产权特有的制度安排,农村集体土地在经营性旅游使用方面具有较大的限制,有关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性始终没有出台。所以想在乡村开展新的旅游项目会常常面临着用地难或者用地紧张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面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1.3.2 乡村旅游项目的季节性首先,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来自附近的游客。
例如:学生或者附近的居民,消费水平也不会很高。其次,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具有季节性,淡季时旅游吸引力下降,旺季时旅游吸引力相对来说会增加。1.4 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的概念于 1956 年第一次在 《哈佛商业评论》上出现,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组织里的任何人都有责任对组织的纯粹风险进行管理。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的报告,风险管理有三个定义。( 1 )风险管理是系统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的形式化过程。( 2 )风险管理是识别和控制能够引起不希望变化的潜在领域和事件的形式系统的方法。( 3 )风险管理是在项目期识别、分析风险因素,采取必要对策的决策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5] 。2 龙岩市乡村旅游项目现状调研2.1 龙岩市的简介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不仅是内陆邻海城市还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 [6] 。2.2 龙岩市乡村旅游收入现状2019 年 1 月 -12 月, 龙岩市旅游总收入为576.47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7.0% 。
旅游总人数为 5504.06 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9.5% ,七大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 760 亿元 , 休闲农业旅游 950 万人次 [7] , 更多数据如表 1 表 2 所示。2.3 龙岩市乡村旅游资源现状龙岩市是福建省新兴的旅游区,是全国著名的“将军之乡”,旅游资源种类多,而且品位高、规模大、保存完好 [8] 。
更多旅游资源如表 3 所示。2.4 龙岩市乡村旅游政策扶持现状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龙岩市政府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出台了 《龙岩市旅游局旅游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和措施》 等文件, 致力于促进龙岩市乡村旅游的发展。3 龙岩市乡村旅游项目问题分析3.1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就目前龙岩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龙岩市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乡村旅游的核心问题之一。龙岩市许多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仍然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难以让游客接受,减少了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3.2 营销宣传投入不足龙岩市乡村旅游景区宣传营销手段单一,大部旅游景区 12 月止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 % )古田旅游区(人次)
6861135 24.0培田古村落(人次)
293400 38.1天子生态旅游区(人次)
676262 15.8武平梁野山(人次)
2537241 45.2培斜旅游景区(人次)
1000000 19.5表 2 2019 年龙岩市主要旅游景点的旅游人数数据来源:龙岩市统计局项目 12 月止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 % )旅游总收入(亿元 ) 576.47 27.0旅游总人数(万人次)
5504.06 19.5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人次)
252569 29.7外国人过夜人数(人次)
74834 18.7港澳台过夜人数(人次)
177735 35.0表 1 2019 年 1-12 月龙岩市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旅游资源类别 主要景点乡村旅游资源 培斜村 培田古民居 洋畲村生态旅游资源 梅花山 梁野山 冠豸山红色旅游资源 古田会议 长汀苏维埃旧址 邓子恢纪念馆客家文化资源 永定土楼 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 高北土楼群表 3 龙岩市旅游资源类别与主要的旅游景点经济与旅游管理96 - -
分都采用本地电视台、本地广播、本地论坛等传统媒体宣传,传播范围较小,宣传面不大,影响力度小 [9] 。3.3 旅游项目风险突出3.3.1 经济风险( 1 )周边省市客源的分流。近年来,龙岩市周边省份的迅速发展和同类旅游资源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源市场。尽管龙岩市的乡村旅游资源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知名度、产品的规模和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市场竞争力很弱 [10] 。( 2 )项目周期长,资金风险大。与一般的工业项目相比,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项目的投资回报期限也长,这会使得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要承担很大的资金压力,如果银行的贷款利率有所变化,会给旅游项目的建设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11] 。( 3 )变现能力弱。
旅游项目一旦建成就要对外开放,对外销售的过程就是将旅游资源转变成资金的过程。
例如:培斜村的旅游项目大部分都是承包给外面的商人来经营,如果景区不能吸引足够多的游客前来消费,会使所销售的旅游产品不能立即变现,变现能力弱对旅游项目的开发商来说也是一个风险 [12] 。3.3.2 政策风险( 1 )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
在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土地政策等政策的变化对项目的开发影响重大。龙岩市政府在开发前期为了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可能会颁布一些优惠的政策,但随着旅游项目的成功建设,考虑到公共利益的需要,可能会调整相关的优惠政策,最终给旅游项目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2 )政府扶持力度低。
通过对龙岩市现状的调研,我们了解到,政府会对旅游景区进行政策扶持,但是,政府的扶持力度低,而且政策覆盖面小,这会使得旅游景区很难对项目进行开发和运营。3.3.3 环境风险虽然龙岩市森林覆盖率居福建省首位,可是根据龙岩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加快,为龙岩市旅游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引来大量的人流和物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生活垃圾、废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13] 。3.3.4 经营管理风险( 1 )开发经营者思想不足,经营理念存在偏差。龙岩市由于经济欠发达、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开发经营者对景区的开发思想依然停留在较低层次。在经营理念上,依然看重自然风光,对景区的交通、环境、服务等规划意识薄弱 [14] 。( 2 )缺少风险应对机制。
龙岩市培斜村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尚未成熟, 缺乏对外部打击的缓冲机制,经营管理水平的落后势必会让龙岩市的乡村旅游项目在建设或者开发时面临较大的风险。4 龙岩市乡村旅游项目风险识别—— — 以龙岩市培斜村为例4.1 培斜村及培斜村旅游项目简介培斜村地处新罗区西部小池镇, 距中心城市20 公里,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实现了以“竹茶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三大特色产业为中心。培斜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中国特色村等。2019 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近 3.5 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 125 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 2.55 万元。目前, 培斜村已经建立了培斜乡村森林公园、溪流漫步、 九溪庐漂流等旅游项目, 是一个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
据统计,培斜旅游景区 2019 年游客接待人数突破 100 万人次。4.2 培斜村旅游项目风险识别方法对一个地区进行风险的管控,进行风险的识别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本论文选择了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风险识别。4.2.1 鱼刺图法鱼刺图法是通过带箭头的线将风险问题与风险因素直观表现出来,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
如图 1 所示。4.2.2 头脑风暴法图 1 鱼刺图法分析经济与旅游管理97 - -
头脑风暴法通常是采用会议形式,召集乡村旅游、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寻求他们的意见, 然后把各位专家的想法统一结合起来,做出归纳总结 [15] 。4.2.3 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将咨询专家成员采取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求预测意见,通过几轮咨询后,专家成员的预测意见开始趋向集中,直至最后得出一致的意见 [15] 。本文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在培斜村召集了部分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各项目的管理者为主的培斜乡村旅游项目风险识别大会,从问卷出发,直观地发现游客对龙岩市培斜乡村旅游项目在开发运营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内容,并对目前存在的风险进行整理,识别出项目风险,如图 2 所示。4.3 培斜村旅游项目风险识别结果5 龙岩市乡村旅游项目风险评价—— — 以龙岩市培斜村为例5.1 旅游项目风险评价方法介绍5.1.1 访谈法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一种由面试者和被调查者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16] 。5.1.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国内外社会调查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问卷是指为统计和调查所用的、以设问的方式表述问题的表格。5.2 培斜村旅游项目风险评价为了对培斜旅游景区了解得更彻底,设计了调查问卷,请游客结合自身对培斜旅游项目的理解填写此问卷,在培斜旅游景区发放 5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50 份,有效率达 100% 。图 3 是对问卷调查第一部分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从图 3 可以看出,在本次所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中,男性占 28% ,女性占 72% ,可以大致看出培斜乡村旅游的女性参与者对风险比较敏感。从图 4 可以看出, 19-30 岁占比 60% , 其次为31-50 岁占比 28% , 51 岁以上占比 4% , 18 岁以下占比 12% 。从年龄层上可以看出培斜村旅游的参与者以年轻的家庭为主,带孩童出游的家庭在旅游过程中对景区项目风险的关注度偏高。从图 5 可以看出, 自由职业比例最大, 占比40% , 其次是学生所占比例 28% , 行政机关占比22% ,事业单位最少,占比 10% 。
可以看出自由职业者人群对景区项目风险的察觉意识更高。图 2 项目风险识别基本步骤风险类别 风险因素集经济风险市场供求风险资金筹措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决策风险旅游安全风险政策风险产业政策风险政局稳定性风险政府的扶持力度环境风险环境污染风险景观破坏风险生态破坏风险表 4 龙岩市培斜村旅游项目风险识别结果图 3 性别分布图图 4 年龄分布图经济与旅游管理98 - -
从图 6 可以看出,月收入在 2000-4000 元的人数最多,占比 34% ,其次是月收入在 4001-6000 元的,占比 28% ,月收入在 2000 元以下的占比 26% ,月收入在 6001 元以上的占比 12% , 从月收入情况可以看出参与培斜乡村旅游游客的收入大致处于中等水平,同时可以反映出参与培斜乡村旅游项目的费用较低,适合大部分游客参与。通过对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此次调查所涵盖的样本范围较广,可以相对较为客观地反映出调查地区不同群体对景区旅游项目风险的感知情况 [17] 。下面是对问卷调查第二部分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 1 )经济风险因素分析处理如图 7 所示。从图 7 可以看出,培斜旅游景区的经济风险因素变化明显且风险程度主要是较大,说明培斜旅游...
篇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20.8- 27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于法稳1黄 鑫2岳 会3摘要: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面对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乡村旅游更加迫切需要从注重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优质的旅游环境。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特征,并从发展规划的整体性与科学性、资源可持续、产业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旅游产品和服务、保障措施等六方面甄别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内涵特征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新时代,乡村旅游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力源,而且在优化乡村优质资源环境、拓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碧星,2018),对巩固精准扶贫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法稳,2019;乌兰,2018)。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乡村休闲旅游总量达32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8500亿元① 。在全域旅游理念提出并推广之后,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2017)。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及实施方案,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然而, 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7AZD012)、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中国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实施状况调研”(项目编号:GQZD2020015)、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基于乡村振兴的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农业三大体系构建中实施效果评价”(项目编号:18CCXJ04)的资助。① 参见:《农业农村部:4月以来全国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1.5亿人次》,http://zw.china.com.cn/2020-04/28/content_75986802.html。网络首发时间:2020-09-14 09:59:21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262.F.20200911.1405.006.html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28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涉及范围广、延续时间长,乡村旅游业基本上都处于“停摆”状态,短期内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居家防疫使城乡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被压抑,迫切需要释放的窗口。疫情过后,人们回归自然的欲望一定会更加强烈,同时也会对健康、高质的旅游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乡村旅游将迎来发展的契机。基于此,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阐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加精确概括其概念和内涵特征,通过甄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二、相关文献综述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系统研究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概念(Pizametal.,1978;GilbertandHudson,2000)和特点(MilmanandPizam,1988);当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政府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Rasoolimaneshetal.,2017;Nooripooretal,2020)、旅游动机(ParkandYoon-Shik,2009)、旅游市场细分和营销(PatoandKastenholz,2017)等方面。一些研究指出依据旅游动机开发产品及旅游主题设定,有助于乡村旅游长期可持续发展。关于乡村旅游评价标准的研究指出,游客满意度、旅游目的是决定因素(GilbertandHudson,2000),并依此从营销学角度推出相应的旅游模式和产品有利于经济发展(BriedenhannandWickens,2004;PatoandKastenholz,2017)。然而当前国外还没有开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仅聚焦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Cucarietal.,2019)、旅游资源质量(Hyun,2018)等方面。相对而言,中国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总体起步较晚,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不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李涛,2018;张洪昌、舒伯阳,2019;于法稳,2019)、对策(杨德进、白长虹,2016;胡静,2018;张碧星,2018;李周,2020)以及乡村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国内还尚未有准确定义以及深层次剖析,仍具有较大的研究拓展空间。1.有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方面的研究。从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可以划分为产业萌芽、产业发展、快速扩张、提质增效四个阶段,所对应的经营模式分别是自主经营、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市场混合经营(李涛,2018);若从经营主体的视角切入,可以将其划分为社区主导、企业主导、政府主导及其多元互嵌的组合模式(张洪昌、舒伯阳,2019)。当前,中国乡村旅游正处于由初级发展阶段向规范发展阶段的过渡期,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如发展模式单一,区域特色不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足,产业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文化要素挖掘深度不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等(田洪,2019);同时,还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和技术人才匮乏、特色项目不足等多重困境(秦杨,2019)。总体来说,乡村旅游发展普遍存在着“先天不足”“运营不当”“保障不力”等问题(于法稳,2019)。2.有关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评价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甄别其中的关键问题,可以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四川为例的省级层面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乡村旅游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武少腾等,2019)。地级、县域层面的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竞争力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资源禀赋、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29 -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及客源市场、设施完善程度、旅游产品销售能力等都是不同程度地影响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因素(胡宇娜等,2015;王新越、朱文亮,2019),只有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才能提高其竞争力,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多种驱动因素中,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之间的彼此耦合,对乡村旅游的影响较大(陈志军、徐飞雄,2019)。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视角来看,农民维持的“亲缘网络”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自主创业(张环宙等,2019)。投资收益、回报预期、主体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也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涛,2018)。从乡村旅游的游客视角来看,原地重游意愿主要取决于乡村旅游地品牌和情感的寄托(王跃伟等,2019)。3.有关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与对策方面的研究。在众多的乡村发展路径中,旅游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在旅游导向下,实现“大旅游”与“大农业”的相互渗透,重构乡村的生产、生态、生活和文化空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着眼于“三农”,着力于“三生”,以旅游发展为主导或推动,改变农村现状,拉动就业、带动农村人口“回笼”,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社会福利,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基础上重构城乡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统一(胡静,2018)。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联动,关键在于提升旅游扶贫生态效率,具体包括新技术旅游扶贫、负责任旅游扶贫、便利化旅游扶贫、精准性旅游扶贫、全覆盖旅游扶贫和高质量旅游扶贫(杨德进、白长虹,2016)。除了以上的融合和衔接发展思路之外,乡村旅游发展还必须从休闲者的需求、竞争力的提升和可行性的分析三个发展策略出发,同时处理好几对关系,主要围绕长期效益、改进供给、中低端市场、文化创新、慢生活和保障公平竞争,恢复旅游资源的公共品属性,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李周,2020)。鉴于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乡村旅游应该从产业链的全局谋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张碧星,2018)。为此,首先需要考虑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处理好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农家乐”等重要关系(崔凤军,2006),其次依据乡村旅游自身特点,强化运营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于法稳,2019),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乡村旅游地供给需求将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乡村旅游地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陈志军、徐飞雄,2019),需要实施项目创新、强化政府的监管、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乡村旅游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张众,2020)。另外,乡村旅游亟待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优化创新思维,在与文化创意融合共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乡土文化多样性,挖掘乡土文化的潜力,保护、传承和弘扬民俗、人文、服饰、饮食、民居等文化元素,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与业态(王跃伟等,2019)。总之,乡村旅游发展应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共享化的开发战略(桂拉旦等,2018)。上述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借鉴。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分析,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内涵特征进行了剖析;二是甄别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引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作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工具,就是要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语境下,界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剖析其内涵特征,从而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理论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30 -指导。(一)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观,也称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其根本点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核心就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刘国光,1996)。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理论的涵义,就是实现两个子系统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按照一定数量和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配合得当,有效运转(谭崇台,2000)。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向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融合和延伸,实质是把经济发展控制在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经济增长能力的阈值内,既能兼顾经济增长又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保持良性循环状态。该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以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为基础,以高水平的协调发展模式,来提升人类对生活的满意度。本文主要基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认知,分析乡村旅游如何围绕高质量主线,从以往的供需错位、粗制滥造、同质模仿、产能低效发展转向供需匹配、绿色发展、文旅融合、产业高效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创新、体验的旅游需求。有利于甄别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供需匹配。乡村旅游市场的运作是依托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来实现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成为公众的普遍需求,大众旅游活动常态化、大众化、散客化发展态势凸显。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公共供给需要适应公共需求的规律。因此为了满足游客休闲旅游需求,在公共供给方面,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小镇、生态农庄等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旅游产品“百花齐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进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后,大众旅游群体消费逐渐升级,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旅游公共需求群体更加多极化,旅游需求个体呈现出差别化和个性化特征,对优质、完善的乡村旅游环境偏好更加强烈。同质化、单一化、低水平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已不再能够满足旅游群体对高品质、高效率旅游体验的需求。乡村旅游要得到更长足的发展,迫切需要提质增效升级。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精准对接游客需求,通过拓展旅游方式、更新旅游内容,提供高质、有效供给以满足旅游群体不断变化的需求,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2.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注重绿色发展。新时代,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目的就是通过丰富乡村的发展路径,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和统一。重视绿色发展,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时势使然。早期乡村旅游大都无视可持续发展,因为一些无序规划、盲目开发行为,致使大量乡村资源被破坏、环境遭受损耗,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很大。进入新时期后,国家层面提出的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基本遵循,加之,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凸显,乡村旅游已经基本回归到优先保护资源、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状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包括了提供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开发优质的、独具特色的绿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一系列绿色发展实践理念,把生态经济观、生态技术观、生态文明观等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31 -3.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追求文旅融合。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元素符号。乡村的每个人都拥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即使走出乡村,也有着“乡愁”,于是,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这些人的精神依托,承载起城市人回归田园,返璞归真的重要功能。纵观乡村旅游内容,无论是农耕技术、生活习俗还是民间工艺等,均蕴含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珍贵的历史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民族性特色。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传统出现了“沦陷”迹象,例如古村落趋于消失,传统技艺丢失,甚至乡村文化衰落,产生了内容变异、形式低俗等问题(桂拉旦等,2018)。此外,乡村旅游景点普遍缺乏创...
篇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140 ・ 《 生态经济 》 第 35 卷第 4 期 ( 2019 年 4 月 )Ecological
Economy,
Vol.
35,
No.
4
(April
2019)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 — 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例王磊 I, 杨晓霞 I, 向旭 2, 樊昊 3(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重庆 400715 ;2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重庆 400715 ;3. 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 , 重庆 400065)摘要 :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 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如火如荼 , 但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乡村旅游开发 ,
乡村旅游开发也存在风险 。
文章以处于乡村旅游发展起步阶段的城口县河鱼乡为例 ,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 对
其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进行研究 。
研究结果表明 :
河鱼乡乡村旅游开发总体风险等级属于一般风险 ; 风险最高的
是市场风险 , 其次是经济管理风险 、 技术风险 、 外部协作条件风险和经济风险 , 最后是自然灾害与环境风险 、
政策风险 、 乡村旅游资源风险 、 社会风险 。
河鱼乡乡村旅游开发要保持可持续发展 , 可从以下方面注意风险防
范 :
成立旅游开发风险管理小组 ,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 , 提高交通通达度 ,
优化整合资金等 。关键词 :
乡村旅游开发 ; 风险评价 ; 模糊综合评价 ; 城口县河鱼乡
中图分类号 :
F59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4407(2019)04-140-06Research
on
Risk
Assessmen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Chengkou
county
Heyu
Township
in
ChongqingWANG
Lei 1 ,
YANG
Xiaoxia",
XIANG
Xu 2 ,
FAN
Hao 3(1.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3.
School
of
Tourism
and
Service
Man
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065,
China)Abstract:
Stimulating
by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tourism
has
gain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Risks
exist
in
the
exploration
of
rural
tourism
since
there
are
areas
unsuitable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o
investigate
its
ris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is
paper
conducts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Chengkou
county
Heyu
township
in
Chongqing:
a
poverty
area
at
its
early
stage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sults
indicate
a
general
risk
for
the
overall
risk
level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eyu
township.
Market
risk
ranks
firstly,
followed
by
the
risk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technology,
external
collaborative
condition,
and
economy.
The
risks
of
natural
disaster
and
environment,
the
risks
of
policy
and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social
risk
have
relative
minor
influences.
To
keep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HeYu
township,
measures
could
be
taken
from
multi
aspects,
including
establishing
risk
management
group
and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mechanism,
optimizing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integrating
funds
and
so
on.Key
word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isk
assessment;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hengkou
county
Heyu
town中国己开启 “ 大乡村旅游时代 ” , 作为未来万亿级的
新兴大产业 , 乡村旅游己成为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新型经济载体 , 发挥着扩内需 、 稳增长 、 促就业 、 减贫困 、
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2017 年 ,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
村旅游游客接待达 22 亿人次 , 经营收入超 6
200 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乡村旅游发展
的又一剂催化剂 , 使得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日益蓬勃 , 投资快速增长 、 项目大量上马 。
但不是所有的
地方都适合乡村旅游开发 , 有的地方人满为患 , 带来大
量环境风险 、 社会风险 , 而有的地方却是百业萧条 , 造
成大量资本与经济损失 。
习近平总书记 2017 年 10 月 19
日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 , 既要鼓励
发展农家乐 , 也要对乡村旅游进行分析和预测 , 提前制
定措施 , 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
因此加强乡村旅游
第一作者简介 :
王磊 ( 1992 — )
, 男 , 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
E-mail:
450610400@qq.com通讯作者简介 :
杨晓霞 ( 1964 — )
, 女 , 四川乐山人 , 博士 , 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 旅游开发与规划 。
E-mail:
786964702@qq.com
王磊等 :
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 •
141
•开发风险的研究 , 对乡村旅游开发的风险及时做出分析
与预测 , 提前采取措施 , 是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
效途径 。目前 , 国内有关旅游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安
全风险 3 〕 、 旅游风险感知宀冋 、 旅游风险认知旅
游生态风险旅游风险管理 m 引等方面 , 对旅游
开发风险的研究主要有海岛旅游开发风险 Z22 〕 、 旅游地
产项目开发风险旅游开发土地流转风险 “ 列 、 非物 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宙等方面 。
对乡村旅游风险
的研究主要有乡村旅游土地流转风险 [ 24 " 251 ,乡村酒店投
资风险 "281 、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风险国 、 乡村旅游经营
风险卩 。
创等方面 , 对乡村旅游开发风险的研究几乎没有 。
位于渝东北的城口县河鱼乡 , 是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核
心区 , 也是我国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 , 属山地地貌 ,
海拔在 860 〜 2
500 米之间 ; 森林覆盖率达到 80%, 年
均气温 20C 左右 ,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
2013 年被评为
农业农村部全国 “ 美丽乡村 ” 创建试点乡 , 2014 年成功
创建市级生态文明乡镇 , 是城口县独具特色的楹联之乡 、
山地鸡之乡阳 。
2015 年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 截至
2017 年年底 , 河鱼乡拥有乡村旅游接待设施 “ 大巴山森
林人家 ” 64 户 , 床位 580 个 , 接待游客 30 多万人次 ,
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较好 。
但受市场 、 经济 、 社会 、 政治 、
天气 、 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 河鱼乡的乡村旅游开发
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
因此 , 选择河鱼乡作为案例地 ,
对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 可为我国其他地区
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设计1.1 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指标选取乡村旅游开发是将乡村旅游资源 “ 转化 ” 为乡村旅游
产品的过程冋 , 在 “ 转化 ” 的过程中受到社会 、 市场 、 经
济等多风险的不确定性影响 。
本文在参考旅游开发风
险 Z
22.
26,34 ] 、 风险管理阴 21 旳 、 项目开发风险冋 、 投资
风险 “ 卯 、 融资风险閃等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 结合风
险分类方法 , 从乡村旅游资源风险 、 市场风险 、 经济风险 、
社会风险 、 政策风险 、 自然灾害与环境风险 、 经营管理
风险 、 技术风险 、 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9 个方面构建乡村
旅游开发风险指标 , 具体包含 34 个二级指标 ( 表 1 )
。( 1 )
乡村旅游资源风险 。
因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中旅游
资源的观赏性 、 休闲性 、 参与性 、 季节性 、 丰裕度 、 组
合度等给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导致的风险 。( 2 )
市场风险 。
因旅游客源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发
生偏离 , 或者周边旅游市场竞争力增强 , 或者旅游需求
表 1 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 二级指标 指标释义旅发评标D D 村开险指系 乡游风价体乡村旅
游资源
风险观赏性 乡村旅游资源具有的美感和吸引力休闲性 02 乡村旅游资源具有的休闲度假功能参与性 03乡村旅游资源具有的游客加入 、 融入
功能季节性 04 乡村旅游资源在各季间气候的差异丰裕度乡村旅游资源具有的种类 、 数量等丰
富程度组合度 0,6 乡村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优劣市场风
险 2旅游需求波
动风险 D lx人们对外岀旅游的旅游产品需求量发
生变化带来的风险客源市场规
模风险 02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规模带来的风险旅游消费水
平风险 03游客购买旅游产品的能力差异带来的
风险市场竞争
风险周边同类旅游项目的排挤 、 竞争带来
的风险经济风
险 %投资风险乡村旅游开发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风险融资风险 02乡村旅游开发筹资引起的收益变动
风险经济稳定性
风险 03当地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对旅游需求与
消费的影响旅游收入风险 Dj4乡村旅游活动带来旅游收入的不确定
性风险利益分配风险当地居民 、 旅游投资者 、 政府等之间
利益分配不合理带来的风险社会风
险 Q当地居民态
度风险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开发所持有的稳
定的心理倾向当地居民的
文化素质
风险 02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对乡村旅游开发
的影响当地社会治安风险 03当地社会的安定秩序文化冲突
风险 D m游客带入的外来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
的冲突风险政策风
险 Q,法律法规的
健全程度
风险 Z )
)
51相关现行法律 、 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
规等的完善程度相关政策的
变化风险 D*与乡村旅游开发有关的政策不稳定性
带来的风险自然灾
害与环
境风险自然灾害
风险久滑坡 、 泥石流 、 洪水 、 台风等自然灾
害风险资源破坏
风险 D&2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自然 、 人文等资
源的破坏风险周边环境污
染风险 d 65乡村旅游开发给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带
来的污染风险经营管
理风险经营管理者
能力风险 0 】乡村旅游活动经营管理人员组织管理
能力高低带来的风险人力资源
风险 02人员岗位配置的合理性风险接待服务质
量风险 03对游客的接待 、 咨询 、 事件处理等服
务质量给乡村旅游带来的风险管理机制不
健全风险乡村旅游运营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健全
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技术风
险 2规划设计
风险 Dn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设计的技术方案及
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风险建设风险 》 82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中的建设技术 、 建
设难度 、 施工安全等易造成损失的可
能性外部协
作条件
风险6交通通达性
风险 》 91乡村旅游项目所在地的对外交通通达
情况供水风险 d 92 乡村旅游开发地供水情况带来的风险供电风险 》 93 乡村旅游开发地供电情况带来的风险通信风险 d 94 乡村旅游开发地通信状况带来的风险
・ 142 ・ 《 生态经济 》 第 35 卷第 4 期 (2019 年 4 月) Ecological
Economy,
Vol.
35,
No.
4
(April
2019)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的风险 。(3)
经济风险 。
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 ,
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化以及建设成本的变化 , 对于投
资 、 融资的不确定性影响 。
在后期的运营中 , 旅游收入
无法达到预期 , 以及收益分配不合理带来的风险 。(4)
社会风险 。
由于对乡村旅游开发的社会影响估
计不足 , 或者乡村旅游开发地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
给项目建设和运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损失 , 包括当地居
民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态度 、 社会治安 、 文化素质等方面 。(5)
政策风险 。
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给予乡村
旅游开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 以及乡村旅游相关政策调
整对项目带来的风险 , 包括经济政策 、 技术政策 、 产业
政策等的调整变化 。( 6)
自然灾害与环境风险 。
由自然灾害(地震 、 滑坡 、
泥石流 、 洪水等)造成的风险 ; 由于对乡村旅游项目开
发的生态环境预判不足 , 或者是环境保护措施不当带来
的资源破坏 、 环境污染等风险 。(7)
经营管理风险 。
乡村旅游项目在投入运营后 ,
由于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㈣ 。
如经营管理者
的能力不足 、 管理模式不合理 、 人员岗位配置不恰当 、
接待服务质量差等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8)
技术风险 。
用于指导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规划
设计不科学 , 前瞻性不够等带来的风险 , 以及项目建设
过程中的建设技术 、 建设难度 、 施工安全性等造成损失
的可能性 。(9)
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
指由于交通通达情况 、 供水 、
供电等上下游配套发生重大变化给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
运营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1.2 研究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 应用模糊关系
合成的原理 , 将一些边界不清 、 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 ,
从多个因素对评价对象隶属等级进行综合性评价问 。
乡
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涉及多个指标和因素 , 适宜采用模
糊综合评价法 。
具体步骤如下 :( 1 )
确定风险评价因素集合: U=(" “
u 2 ,
u 3 ,
•••, " ” ),
其中 , 2,
3, … , " ) 为评价因素 , 〃表示所有风险
评价因素组成的集合 。(2)
建立评语集 :
K=(v 1;
v 2 ,
v 3 , … , v ” ) , 其中 , 号 (/=1,
2,
3, … , " ) 是评价等级标准 , "是等级...
篇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论坛shi dian lun tan292石家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 SWOT 分析与对策◎郑青 刘娟摘要:2020年是旅游业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冲击的一年,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呈现了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双下降。2021年,有了去年的经验,旅游人总结和发现机遇优势,紧抓 2021 年国内旅游大循环的契机,加速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让旅游业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发挥先锋作用。本文通过 SWOT方法分析,从优势、劣势、 机遇和威胁四个维度对石家庄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在统筹建设,鼓励创新打造特色,和谐共存,集聚人才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而努力。关键词:石家庄;乡村旅游;SWOT 分析;对策2021 年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我国21 世纪以来,第 18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众所周知,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及扶贫助农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当前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平衡状况显著,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无论是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方面,还是发挥乡村自然资源多重效益方面;无论是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方面,还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都离不开旅游业的助力。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场上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一、石家庄乡村旅游业发展的 SWOT 分析(一)优势分析1. 区位优势从石家庄的区域层面看,它是河北的省会,也是河北省的经济中心和商品中心,而它的区位优势又不能仅仅只是从河北的角度来认识,它依托河北省,与北京、天津形成三城鼎立的局面。同时,石家庄立足华北,面向东北、西北,连接十几个省份,还位于中国南北方流通大通道上。交通便利、辐射力强,区位优势明显,是周围其他省会城市不能替代的。从石家庄的乡村区位层面看,在石家庄的诸多乡村都地处优质旅游资源周边,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苍岩山、西柏坡 - 天桂山;有世界桥梁鼻祖赵州桥,有新中国的摇篮西柏坡;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岳寨,这些旅游资源本身地处乡村周边,距离石家庄市区近,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便利条件。回顾 2020 疫情中的旅游业发展,毗邻大城市的近郊生态型乡村目的地,率先复苏反弹甚至不减反增,石家庄乡村旅游区位优势明显。2. 资源优势石家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已经经历了 30年的发展历程,全市的乡村旅游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开发较早的景区景点建设基础好,景区质量高,环境优美。从河北省住建厅资料获悉,结合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及卫星图片显示,石家庄有 70 个绿色村庄。比如,于家石头村、前大地村、柳林屯村、大地村、西里寨村、山南张庄村、塔元庄村、嶂石岩村、周家庄乡、嶂石岩村、杜村、大梁江村、神树村等都是石家庄人经常光顾的美丽乡村。其中,平山县岗南镇李家庄村、正定县正定镇塔元庄村两个村落入选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各个村庄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乡村特殊旅游项目。3. 气候优势石家庄市位于中低纬度亚欧大陆的东缘,临近太平洋所属渤海海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寒暑分明,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一年中,村庄的春夏秋冬四季,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静谧,时光慢慢流淌,景色不停地变换,日夜交替。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生机勃勃;夏天,绿树环绕,满目葱茏;秋天,硕果累累,秋高气爽;冬天,银装素裹,炊烟缕缕。非常适合开展休闲度假旅游。4. 文化优势石家庄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石家庄的传统文化形式众多,举不胜举,常山战鼓,马球表演,乐姬表演,北宋的宫词演唱都曾在石家庄的乡村游中留下千古余韵。在乡村的传统文化活动中还流传着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舞龙灯、狮子舞、霸王鞭、剪纸、绘画等艺术形式。这些传统的技术形式也逐渐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吸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5. 道路交通优势交通环境是乡村门户的形象,是游客走进乡村的第一印象。近年来,石家庄市非常重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并在践行全域旅游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全域突破,点连成线,线连成面,构建起了畅通的全域旅游交通环境,缩短了游客的旅途时间。并不断地建设和完善乡村交通枢纽网,让农业旅游产品运得出、运得高效,让游客实现真正的快进慢游。为方便游客乡村游,石家庄现有旅游公交线路十多条,游客再也不用为交通和出行发愁。(二)劣势分析1. 软环境建设力度不够从石家庄乡村发展的大环境来看,还存在整体规划不完善、景区内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式旅游休闲服务体系。产业融合力度不够,各类乡村旅游产品布局较为分散,产业聚集度低,也影响到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多数乡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墨守成规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了产业发展滞后。同时,用地紧张和资金匮乏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开发深度挖掘不够,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链建设滞后。2.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们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主力,但是村民们不具备旅游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大部分村民仅靠对乡村的一遍热情而投身乡村旅游建设中。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型人才的参与。但是,在吸引旅游人才扎根乡村建设的同时,不能唯学历唯专业论一刀切,需要既懂专业又关注乡村发展,满腔热情的“领头羊”。3. 旅游产品档次急需提升石家庄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一个加速期,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的企业和组织越来越多,而多数项目存在产品单一,档次低,可选的品种少,同质化高,差异性小,文化内涵不足,特色不明显的特点。这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必然无法提高游客的重游率,更难以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收入,不能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环境。4. 产品集群优势不强当前的乡村旅游很多还是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要的方式,这种分散性经营的形式使得乡村旅游不能形成产品集群,由于单打独斗式的开发模式,每个项目投入的资金有限,使得项目规模小,分散,游客选择余地小,不能形成集群优势,自然不能以产业集群形式振兴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93(三)机遇分析1. 政策机遇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纵观 2017 年至 2020 年的中央一号文化,都大篇幅提出了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期中2017 年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2018 年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2019 年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2020年提出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可以看出国家希望通过旅游业拉动乡村振兴的决心。经过这些年的政策引导和践行,石家庄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乡村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振兴乡村的好路子。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乡村旅游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2. 市场环境机遇疫情的反复让国际和国内旅游业备受打击,国际旅游停滞不前,国内旅游也很难回到疫情前的那种方式,人们开始思考新的旅行方式,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消费的重要增长点。乡村旅游有利于避免游客大规模聚集,非常多的消费者从城市转移到城市周边的乡村,或以自驾的方式去规模小的城市中的乡村地区旅游,开启了乡村旅游的新热潮。如何在环境困境中发掘新的发展机遇,是当前乡村旅游的重要任务。3. 科技机遇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发展异常迅猛,给旅游业带来了新机遇,新效率、新便利、新体验,也深刻而广泛地改变着乡村旅游业发展。其中,人工智能时代提高了乡村旅游企业的顾客识别和预订效率,能够进行精准营销吸引消费者,也能通过数据深度分析提供口碑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进行市场预测和竞争分析,影响企业决策。疫情期间,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旅游企业纷纷尝试新的探索,旅游直播成为众多旅游企业的新宠,并为企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入。(四)挑战1. 生态环境面临挑战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越来越高,势必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乡村建设与生态维护之间的矛盾。乡村旅游业要想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的理念,尽可能减少乡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隐患,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乡村旅游行业中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乡村旅游的初级模式农家乐、单业态民宿、粗糙的采摘游周边游开始落后,取而代之的是升级的科技型田园综合体、民宿集群、轻奢新型度假营地等创新业态,不紧跟时代变迁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二、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统筹兼顾,构建蓝图加强对石家庄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统筹组织,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机构,研究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摸清石家庄乡村旅游的现状情况,分析和解决重大问题,规划建设乡村旅游产业路、生态路、致富路,打通景区与村落、农户集中区与旅游地块之间的短线交通瓶颈,建立具有乡村特征或民俗符号的公共引导标识系统。(二)鼓励创新,打造特色随着乡村旅游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游客层次越来越高,游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以往的千篇一律的采摘农家乐等传统的旅游产品,必须要注入更多丰富的文化元素到乡村旅游中来,才有可能使游客光顾和回顾。乡村旅游企业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前卫的发展理念和思路,结合自身的优势,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特色化定位,如健康疗养区、景观浏览区、本土文化区、生态体验区等项目有机结合,打造突出特色,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绿色生态,和谐共存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生存的根本。如果在开发乡村的过程中不坚持生态保护意识,就无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乡村的同时保护好乡村的原生性,在建设民宿的同时不破坏乡村的自然环境,在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乡村生态的共赢,走理念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和技术生态化道路,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四)引聚人才,提升素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各类人才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旅游业中的主力军,在振兴乡村旅游业中有着重要意义,努力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热爱乡村的农民群众发挥主人翁作用,对乡村旅游业意义重大。可以通过给予政策优惠,规划指导,技术培训,补贴奖励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开展乡村旅游村点带头人培训活动,逐渐将农民纳入到服务能手,技术能手,文化能人等实用性人才行列中。其次,要吸引各类专业人才为乡村旅游献力献计,通过引入专业服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经营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立产学研基地,鼓励贤能回乡等方式助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五)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近年来,国家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文旅科技创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在逆境中求生存,各旅游企业都在利用科技创新拉动文旅行业发展,“云旅游”“线上直播”“无接触服务”“数字展览”等科技创新,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智慧化需求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科技创新是乡村旅游保持活力的关键,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是推动行业复苏回暖、加快复工复业的重要力量,也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无论是创新产品和服务,还是加强培训、修炼内功,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企业开始应用线上预约、购票系统,为景区“错峰、限量、预约、有序”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此外,不少景区、酒店、演艺企业还推出了基于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型产品。三、结语综合石家庄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石家庄市乡村旅游业在经历的多年的发展后,展现出了如软环境建设、人员素质、产品的档次和集群性等自身劣势,也面临着外部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行业竞争的威胁,但同时,多年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自身优势,也实现了石家庄公共道路更畅通,资源的利用更合理,文化的融入性更多更好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加之疫情后国际和国内旅游发展环境的改变,也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如果可以更好地借助科技的力量,跟上时代的步伐,相信石家庄的乡村旅游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实现更快更好地高质量发展。为此,石家庄乡村旅游企业和组织要同心同力,在统筹建设,鼓励创新打造特色,和谐共存,集聚人才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而努力。(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参考文献[1] 孙国兴 . 推进天津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对策 [J].农业发展 ,2020(1).[2] 于法稳 .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_ 内涵特征 _ 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J].中国农村经济 ,2020(8).[3] 本报编辑部 . 凝神聚力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N]. 中国旅游报 ,2019(12).
推荐访问: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产业发展 乡村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