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5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24 15:20:02 点击:
篇一: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
一、知识讲解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2.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3.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耕地
问
题
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
成
因
对
策
林地、草地
沼泽地
其他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区域
发
展
方
向
发
展
重
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1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
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山区
“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的转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4.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二、经典高考试题
变
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已经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
答案
(1)B
(2)B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
解析
注意答题角度,从农作物品种、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答。
答案
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三、跟踪训练
花椒喜阳光、耐寒、耐旱,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土壤。河南淅川,紧邻丹江口水库,其生产的花椒质优、早熟,深受人们喜爱。但近几年花椒种植规模有所下降。下图为河南淅川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淅川花椒开花、结果较早的自然条件是
A.
太阳高度大
B.
受东南季风影响大
C.
空气稀薄
D.
水库水体调节作用强
2.
淅川花椒种植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A.
山区面积广大
B.
科技落后
C.
市场需求减少
D.
生态移民
【答案】1.D
2.D
【解析】
1.
花椒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土壤。淅川紧临丹江口水库北侧,花椒开花、结果较早的自然条件是水库水体调节作用强,区域温暖湿润,D对。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太阳高度相同,A错。与周围地区都是受东南季风影响,B错。海拔较低,空气不稀薄,C错。
2.
淅川花椒种植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进行了生态移民,D对。山区面积没有变化,A错。科技水平不断提高,B错。浙川花椒深受人们喜爱,说明市场需求大,C错。
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
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B.
增加土层深度
C.
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D.
增加耕地面积
4.
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A.
土层较薄
B.
光照充足
C.
温度高
D.
降水多
【答案】3.C
4.D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
3.
读图可知,“上田弃亩”,作物种在垄沟,利于积蓄水分,减少干旱对土壤作用的影响,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故选C。
4.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经济作物种植多在垄上,以防雨季积水成涝。故选D。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5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13.75万亩,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万人。下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③浓郁的农耕文化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有
A.
小麦种植园
B.
苹果采摘园
C.
傣族风情园
D.
古村文化园
7.
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A.
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
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的产量
C.
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
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5.A
6.D
7.A
【解析】
5.
由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因此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一是需要有美丽的乡村风景,另外需要有浓郁的农耕文化,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A。
6.
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小麦属于北方的作物,苹果属于温带的水果,AB错误;傣族在云南,C错误;海南的古村文化园适宜布局在那大“中国农业公园”,故答案选6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D项。
7.
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农业和当地的农耕文化发展旅游业,能够就地创业,增加收入,A正确;对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影响不大,B错误;主要是就地就业,不会导致人口外迁,C错误;能够传承传统文化,但对该地城市化水平影响不大,D错误。故答案选A。
“花果同树”是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果农选择晚熟果实品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挂果保鲜”技术,在果实成熟时把部分果实通过“留树保鲜”保留在树上,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右图示意花果同树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实现“花果同树”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气候
D.
品种
9.
下列地区最有利果农实施“挂果保鲜”技术的是
A.
四川盆地
B.
黄土高原
C.
江淮平原
D.
山东丘陵
10.
使用“花果同树”技术能
①提高果农经济效益
②促进果树品种改良③带动美丽乡村发展
④显著增加果实产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8.B
9.A
10.D
【解析】
8.
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故B正确。
9.
由材料可知“挂果保鲜”技术,果实成熟保留在树上应为冬季,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由于秦岭等对冷空气的阻挡,四川盆地冬季气温相对高,不受寒潮的影响,因此可以实施“挂果保鲜”技术。故A正确。黄土高原和山东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丘陵冬季气温低,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受寒湖影响,发生低温冻害。故B、C、D错误。
10.
“花果同树”通过留树保鲜,柑橘的品质得到了提升,上市时间延长,避免了产品集中上市,实现了错季销售,提高果农经济效益,但没有促进果树品种改良,也不会显著增加果实产量。“花果同树”,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景区,推出旅游体验活动,市民可闻橘花香,观赏花果同树,采摘柑橘,并开展了柑橘节一系列活动,同时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D正确。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
A.
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
B.
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
C.
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
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
12.
滴灌技术的优点
①调节田间气候
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③增加地下水含量
④减少无效蒸发⑤适宜全面灌溉
⑥保持土壤结构
A.
①④⑤
B.
⑤③④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13.
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
A.
劳动力不足
B.
农业科技落后
C.
水资源不足
D.
经济成本较高
【答案】11.D
12.C
13.B
【解析】
11.
据材料可知,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故针式滴头可以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的说法与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无关,均可排除。
12.
滴灌技术不利于调节田间气候,故①错误;滴灌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从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而减少地下水的含量,故③错误;滴灌技术可以将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故不适宜全面灌溉,⑤错误;结合定义分析可知,滴灌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无效蒸发、保持土壤结构,故C项正确。
13.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由于受到农业科技水平的限制,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受到较大的限制,故B项正确;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劳动力资源充足,故A项错误;滴灌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故C项错误;该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可知经济成本较低,故D项错误。
通辽市农科院在科尔沁沙地(见左图)建设占地500亩的沙地生态修复试验基地:主要采用沙地衬膜(经拉沙造田平整后采取铺设衬膜形成防渗层,如右图)技术种植水稻,并利用稻田里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腐殖质散养鸭子、螃蟹、泥鳅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该试验基地发展沙地衬膜种稻的主要原因是
A.
种植技术先进
B.
劳动力充足
C.
日照时数长
D.
土壤腐殖质多
15.
该试验基地的水稻生产属于
A.
混合农业
B.
生态农业
C.
季风水田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16.
沙地衬膜种植水稻会
A.
加剧盐渍化
B.
抑制土地沙化
C.
改善地下水质
D.
造成生物入侵
【答案】14.A
15.B
16.B
【解析】
14.
水稻好暖喜湿,在沙地里种水稻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该试验基地发展沙地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衬膜种稻的主要原因是种植技术先进,A正确。
15.
由材料“利用稻田里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腐殖质散养鸭子、螃蟹、泥鳅等”可知,该试验基地的水稻生产属于生态农业,B正确。
16、由材料可知沙地衬膜会防止水分下渗,不会加剧盐渍化,对地下水质没有影响,种植水稻不会造成生物入侵,增加植被会拟制土地沙化,B正确。
篇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
阜阳十中校本课程
高二年级部
人教版《地理》必修Ⅲ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
编写教师:
审核教师:
审核时间:
4.1.2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
1.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及农业发展方向。
课前预习案
Ⅰ.教材助读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_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大型________农场,经营规模达上万公顷,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农业________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地区专业化生产
(1)______________是商品化的前提。(2)北部主要种植________。(3)中部主要种植________。(4)南部主要种植________。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自20世纪以来,由于__________,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__________利用,导致农业__________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和__________严重,土地沙化、__________和草场退化加剧,__________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
(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__________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保护__________,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Ⅱ.预习自测
1、关于东北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B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严格控制,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
C积极营造人工林
D促进珍稀树种的更新
2、处方农业就是根据农业技术人员开出的处方,农场主按处方购买一定数量的农药,化肥它杜绝了农药,化肥的滥用。发展处方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A.节省投资
B.减少化肥,农药残留
C.
减轻水土流失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Ⅲ.疑问和交流记录
课
疑问记录——请将自己学习中的疑交流记录——请将自己与大家交流的内容记录下问写下来。
来。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探究材料】
上图为我国南方的稻田农业和东北地区的机械化农业比较图。
1.通过上图探究: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为什么?
2.由两幅图片的对比,你能得出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粮食生产有哪些突出特点?
班级:
姓名:
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3.探究教材P65图4.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全国
264.53199.5437716.5521.94探究点二
农业发展方向
【探究材料】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kg,降幅近30%。
材料二
有人把中国入世比喻成“与狼共舞”,狼羊共舞大多数的是“羊入狼口
”,那么怎样让我们做一只聪明的喜羊羊,由“羊入狼口”变为“狼入羊手”。
1.通过哪些方法来保证入世后中国大豆的生产?
2.东北地区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和发展目标?
3.为了实现由“羊入狼口”变为“狼入羊手”,东北地区农业应坚持怎样的发展方向?
当堂检测
1、读“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回答(1)~(2)题。
项目
资本投
人力投
自然资
资本
人力
(各项
入量
入量
源效率
效率
效率
目代
化肥粮食/粮食/表要
劳动力(粮食/劳动日
素)纯量(Kg劳动日/耕地(kg化肥
/公顷(Kg/(Kg/)公顷)/公顷)Kg)日)
平均
西北
6省
197.25213.5283315.7513.86西南
4省
186.60312.3397921.4412.69中原
4省
320.93180.2448613.9824.83东南
5省
317.18169.4566518.6136.56东北、新疆
235.65119.4490821.7842.25(1)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南5省最优的农业生产条件是()A.耕地面积
B.化肥用量
C.劳动力效率
D.耕地质量和自然条件
(2)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少,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A.农业生产落后
B.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D.气候条件优越
2、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C.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D.积极开发宜农荒地
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篇三: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
第四章
区域经济进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进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其次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进展方向
教材第66页活动
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连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应仍是一个比较紧急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进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进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
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
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进展立体经营。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分,加之降水丰沛,格外适宜甘蔗生长。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对农村经济进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进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夫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进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转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削减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爱护了土地资源。对池塘水源来说,由于有机物大部分可被鱼吃掉,多余的有机物在清除塘泥作肥料时,被准时除掉,不会造成水体富养分化现象。
4.可以。黄淮海平原上比较典型的鱼塘—台田模式中,鱼—果—粮、鱼—果—菜模式比较普遍。
学业达标
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缘由是()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土壤肥沃,黄土广布
D.地势平坦,水源充分
解析: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广布;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答案:A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2~3题。
2.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③不合理的浇灌,土壤盐碱化
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第2题,结合东北地区海陆位置、地形及季风气候的特征分析,年降水量分布的成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及东南季风影响。第3题,东北地区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黑土的冲刷和湿地的破坏。
答案:2.B
3.A
下图为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浇灌水
源充分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5.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分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宽敞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的主要缘由;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浇灌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答案:4.D
5.C2014年8月8~10日,第六届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黑龙江加格达奇进行。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
读图,回答6~7题。
6.美国蓝莓能够在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平原面积宽敞,适宜蓝莓大范围种植
B.土壤肥沃,有利于其生长
C.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D.浇灌水源便利
7.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进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进展的方向是()A.抓好“自然
林爱护工程”
B.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进展
C.进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
解析:本题组以蓝莓生产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及该种农业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和进展方向。第6题,由材料可以看出,蓝莓主要生长在东北三大农业区中的林业和特产区,东北地区林区面积宽敞,所以有利于蓝莓大面积推广。第7题,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链的延长反映了特色产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由原
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答案:6.C
7.C8.依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8月1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2013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其工作目标是: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加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连续稳定在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分别达到1亿亩和58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调整到3000万亩以上,小麦面积稳定在5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到480万亩以上,确保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50亿千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及谷物单产(千克/公顷)比较。
黑龙
江
人均耕
0.31地面积
单位面积
53777066592969296366642753220.210.100.020.070.040.10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谷物产量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缘由。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缘由造成的?
(4)为连续保持全国商品粮第一大省的地位,你认为黑龙江省可实行哪些措施实现粮食增产?
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不利条件及今后进展的措施。(1)东北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主要是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余粮多。(2)东北商品粮基地增产潜力大,宜农荒地多;其他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下降,增产潜力不大。(3)东北平原粮食单产低是由气候低温(热量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及农业投入不足等缘由造成的。(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提高单产。
答案:(1)土地宽广,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余粮多。
(2)有道理。东北平原目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增产潜力大,同时还有宜农荒地可开垦。而其他一些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进展等缘由,耕地面积会有所下降;同时目前单产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3)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不足等。
(4)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等。
能力提升
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月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B.土地石漠化加剧
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进展的举措是()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
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
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
D.有方案地退耕还沼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为三江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月,该地以沼泽地为主,随着北大荒开发的进行,沼泽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大,会导致干旱、洪涝灾难频繁。第2题,目前可以实行有方案地退耕还沼,促进该地的可持续进展。
答案:1.A
2.D
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A.三江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黄淮海平原
D.太湖平原
4.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
④农业生产投入削减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农作物两年三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第4题,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削减肥料使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答案:3.C
4.C
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缘由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解析: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缘由是地广人稀。
答案:D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30日黑龙江农垦局负责人称,北大荒集团公司定位做大粮商是中心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垦区要具有世界眼光,要深刻理解中心和农业部的精神和要求,推动农垦事业再上新台阶。要抢抓机遇,实施大的进展战略,提升市场掌控力量和影响力量,利用自身实力与优势,把握国际市场话语权。
材料二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填写下表。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甲
乙
丙
夏季光热充分、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难频繁
(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缘由是______________,社会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乐观意义。
(4)为增加“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实行哪些合理措施?
解析:(1)主要分析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分,但旱涝灾难频繁。(2)自然缘由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缘由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进展占用大量土地,进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3)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爱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削减粮食种植面积,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4)从加大科技投入,爱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答案:(1)见下表
商品粮基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
地
甲
乙
丙
人均耕地多
夏季光热充分、昼夜温差大
光、热、水充分
因素
热量不足
水资源不足
旱涝灾难频繁
(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
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供应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急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进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进展养殖业。
篇四: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篇五: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
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
地区
温度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10℃的积温
3400℃以上
1000~3400℃
1000℃
作物
冬小麦、早熟棉花、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向日葵、亚麻等春播作物
春小麦、大豆
南部
中部
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条件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
地面结构
山环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山西部
大兴安岭
/6优势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位居三大林区
水绕
地
北部
东部
小兴安岭(黑龙江)
长白山
辽河平原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之首
沃野千里
南部
平原
北部
东部
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广大,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土壤肥沃
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
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东北土地面积广阔的特点为东北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也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性。
宜农荒地最多。东北地区是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其中可供开垦的仅黑龙江省就有300万公顷。东北的宜农荒地不仅数量多,而且土壤的自然肥力高,且集中连片、地势平坦、便于开垦。
土壤肥沃。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土壤肥沃,作物生长好、产出高。东北区土壤类型很多,其中黑土和黑钙土是最重要的耕作土壤。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为黑土区,富含腐殖质。松嫩平原中西部为黑钙土分布区。黑土、黑钙土的有机质是我国土壤中含量最高的。东北区土地资源优势为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其国土整治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速以商品粮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
(三)社会经济条件
东北区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
/6济区,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域工业系统。
本区已逐渐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市场,这都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甜菜和水果基地、牧业基地和水产基地,并且仍是目前国内土地潜力较大的开荒基地。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区。东北区提供的商品粮,为全国粮食供求平衡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交通运输也得到相应的改造和发展,现在本区已具备发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这个运输网以铁路为骨干,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为主,航空、管道相结合的种类齐全的运输网。对外联系方便,农业生产与周边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及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均为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可以看出,东北区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及特殊的人地比例都有利于东北地区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总之,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
(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有耕作业、林业及畜牧业,如表4-3所示。
表4-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地域性
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主要自然条件
热量和水分条平原地区,包括耕作业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件配合较好,基本玉米、大上可满足一年一熟耕作农业区
豆、小麦、水稻
农作物的需求;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
/6含量高
兴安落叶林业和特产区
林业
周围山地环大、小兴安岭和松、樟子松、红绕,森林资源丰富,长白山区
松、白桦、人参、木材蓄积量占全国鹿茸、苹果
主要分布在西总量的31%地势平坦,降马、牛、羊
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拥有众多的优良牲畜品种
畜牧业区
畜牧业
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的温带草原区及部分林区草地
(二)东北地区主要农产品的具体分布地区
农业布局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条件时,要从热量、降水等气候因素以及水源、地形、土壤、市场等各个方面去分析,辨析出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如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为气温低;大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主导因素是城市的发展和分布(即市场因素)等。分析农业生产的特点一般从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类型方面去分析。农作物种类则要从气温、降水量方面考虑。如东北平原湿润但气温低,因此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甜菜等耐旱作物;华北平原热量条件比较好,以冬小麦、棉花等作物为主。列表4-4如下所示。
表4-4东北地区农产品分布地区
农产品
水稻
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谷子
高梁
经济作物
特
分布地区
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及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目前已经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生长季节较短的北部地区,尤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分布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成为我国的“玉米带”
分布普遍,以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
辽河平原为主产区
以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南部
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其次是三江平原
以黑龙江产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附近
长白山区
/6大豆
甜菜
亚麻
鹿茸、人
产
参
苹果梨
柞蚕茧
苹果
畜三河马
三河牛
东北红
牛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
延边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产区
辽南
产品
松嫩平原西部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一)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稳定,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粮达60%以上,占全商品粮的1/4多。
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商品粮基地。以黑龙江垦区为例,播种和大部分田间收割基本上实现了大型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商品粮基地的发展。东北商品粮基地今后要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二)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该区域商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东北地区商品农业的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黑土层几乎流失了一半等等这些问题,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为此,东北区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在东北区内部的不同区域,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列表4-5如下所示。
表4-5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平原区
农业发展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6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西部草原区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山区
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另外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大力协作,这也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6
推荐访问: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及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 商品粮 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