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单(6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20 18:20:07 点击:

篇一: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单

  

  石柱全域旅游

  四月的石柱,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春夏交织的盛景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行走在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赏渔舟唱晚,芦花飘香,万鸟临空飞翔;徜徉在“渝东第一峰”大风堡,观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千野草场芳草青青,鸟语花香,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南国草场风光??这仅仅是石柱全域旅游发展呈现出的些许片段,也是石柱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谱写出的壮美赞歌。

  进入全域旅游时代,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抢抓发展机遇,将旅游业视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型产业,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风情土家,康养石柱”品牌,同时促进景区提档升级,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不断培植康养旅游新业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如今,旅游业已成为石柱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这座极具魅力的康养休闲城市,正在全域旅游的大海里奋力遨游。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四大土家族自治县之一,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9.3%;境内基本形成“四高一铁一港”综合交通体系,是成渝地区通往中东部地区的重要交通门户;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和中国最大莼菜基地;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57.4%;是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啰儿调”的发源地,是唯一登录中国正史的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乡。这里生态秀美,人文厚重,是一个让游客沉醉其中,尽享休闲的好地方。

  近年来,石柱紧扣康养休闲游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把石柱建设成为武陵山区特色生态经济强县、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县、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坚持以转型康养、绿色崛起为主题,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基本路径,以康养旅游为突破口,以产业融合为主要动力,全产业、全领域、全地域地做大做强康养产业。

  2016年11月,石柱被批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自进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来,石柱县通过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治理体系;编制完善全域规划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全域旅游设施,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全域旅游服务,增强游客满意度;强化全域旅游监管,保障游客权益;推进旅游扶贫富民,实现共建共享;创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谋划旅游新亮点;实施旅游整体营销战

  略,打造形象品牌八大举措,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石柱先后改造提升了千野草场、西沱古镇、银杏堂等景区景点,建成油草河漂流、云中花都、佛莲洞、七曜山地质公园、沪渝G50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等一大批旅游项目;同时坚持以创建黄水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莼菜农业公园为主抓手,加快西沱古镇、懒人山谷、万寿山等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开发;以土家康养小镇、休闲旅游地产、康养主题酒店、乡村民居等为依托,打造“住养”产品。

  踏实的行动体现在顶层设计的方方面面;开放的眼光源于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石柱确定新思维,明确新思路,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局更名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安排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多部门和单位联合行动,全力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1+4+N(“4”包括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以及旅游食药监分局)全域旅游综合治理体系,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县、乡、村三级联动,支持各景区、乡镇的旅游工作创特色、上台阶??

  各行业积极融入,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全域旅游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已经让石柱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2017年,石柱县接待游客822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0.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46.78%,黄水旅游区单日游客量突破18.5万人次,黄水旅游度假区成为游客心中首选避暑胜地,石柱县成为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

  乡村振兴旅游扶贫

  石柱县是全重庆唯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也是唯一一个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特殊县份。近年来,石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旅游和精准扶贫结合开展,利用旅游产业扶贫、富民,让广大的贫困户也能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朝着全县脱贫摘帽的全年目标而不懈努力。

  5月入夏,距离黄水镇10公里的万胜坝,40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莼菜。蓝天白云下,连片的莼菜向天边蔓延开来,清凉得微风卷起微微的碧波,“无垠莼田泛绿波”的美景让人心醉。

  石柱是“中国莼菜之乡”,莼菜种植总面积达1.3万亩,莼菜种植农户4100多户,莼菜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每年5到9月莼菜成熟时,就有数不清的游客慕名而来,除了享受夏日的清凉以外,还可以在水田里体验采摘莼菜,或者在太阳湖景区乘船游湖,吃土家菜、喝土家砸酒、听土家民歌感受独特的夏日快乐。

  “我每年夏天都会来石柱。吸引我的除了石柱夏日的清凉以外,莫过于看在眼里碧波荡漾,吃在嘴里润滑可口的莼菜了。”来自重庆主城的黄女士是万胜坝的常客,“万胜坝现在都快成我第二个家了”。

  如今的万胜村依托莼菜、太阳湖与土家族文化,家家户户端起了旅游碗,吃上了旅游饭。“去年我的农家乐赚了10万元,卖莼菜赚了4.5万元,流转土地到合作社有5000多元的分红,再加上外出打工赚的钱,一年到头还是有个20万元左右。”万胜坝村村民马富兹说。

  近年来,石柱县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万胜村围绕“大黄水”旅游开发,打造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黄水人家”,马富兹的农家乐就是其中的一员。经过几年的发展,“黄水人家”已经成为石柱知名农家乐连锁品牌,仅万胜坝村就有“黄水人家”153个。

  2017年,石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989万元,发展“黄水人家”会员1074家,成立分社23个。通过申报实施旅游收益扶贫项目281个,直接带动贫困户493户(其中,贫困户直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58户),间接带动贫困户1753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通过基金收益扶贫模式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400余户。数据显示,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石柱已先后实现了65个贫困村、5万多人贫困人口脱贫。

  提升品质发展创新

  2018年,中国正式进入“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全域旅游正在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优质旅游发展理念。

  石柱顺时应势,继续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加快项目建设、品牌创建、宣传营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致力探索以休闲观光为基础、民俗体验为特色、康养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业发展新路径,并不断向优质旅游发展理念迈进。

  下一步,石柱将全面贯彻落实《石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严格对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开展相关创建工作。快速完善县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能职责,组建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食药监分局,不断探索创新全域旅游综合治理体系。着力强化与宣传、组织、政法等党委部门和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城乡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部门的联动,合理推进创建工作开展。

  同时,加强五大核心产品打造。一是积极创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以大风堡——太阳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核心,打造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巾帼土司城5A级景区,创建万寿山、西沱古镇等一批4A景区,创建油草河景区、万寿古寨、云中花都寨等一批3A景区,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快速推进冷水康养特色

  小镇、中国土司城、七曜山地质公园、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西沱古镇、万寿山、懒人山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大项目,大带动”促进全县旅游经济大发展;四是围绕“五彩乡村·康养石柱”形象定位,按照“一县两极四区多点”布局,以民宿旅游及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持续深入推广“黄水人家”品牌,壮大社员队伍,提升服务水准。精心策划举办好莼菜节、菜花节、荷花节等乡村旅游节会活动,丰富产品业态,提升市场知名度。

  鼓荡激情扬征棹,一路轻舟乘东风。如今的石柱,处处美景勾勒出一幅全域旅游的美丽画卷,康养旅游展露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石柱正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文化魅力,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向建设“全国著名全域康养胜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篇二: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单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安排部署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筑牢*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建立健全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全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编制完成*市“三线一单”环境功能分区管控、县域生态环境风险调查评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及各工业园区规划。

  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比例为*%。“多规合一”试点为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为解决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提供了示范,积累了经验。

  二、林草资源保护修复成效明显。强化天然林、湿地资源及草原保护修复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全市共聘请护林员*多人,负责*万亩天然林项目的保护和管理;拟建设国家储备林*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建立*个保护地,使全市*%的典型生态系统和*%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全市*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到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全市可利用草原*万亩已全部落实草原家庭承包政策,发放草原所有权证*本,使用权证*本。积极推进全市一般湿地认定工作,已建(在建)湿地保护小区*个,面

  积达*公顷,湿地保护率由*年的*%提高到*年的*%,自然湿地保护率由*年的*%提高到*年的*%。

  三、城市生态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投资近*亿完成中心城市“三个*”生态*工程、*河湿地公园、龙陵县龙山湖等一批生态恢复治理项目。根据《*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名录》显示,青华海鸟类种数增加到*种,比*年前的*种增长了近八成,成为全省鸟类最多的国家湿地公园;

  中心城市地下*项目,*条*公里*及*座监控中心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累计入廊管线*千米,有效解决有效遏制了各类管线“马路拉链”“空中蛛网”等问题,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被列为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中国农业公园创建单位。

  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运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新科技新手段,构建涵盖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林草资源、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流失的全市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和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是全面部署实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年,累计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个,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废旧农膜综合利用率达到*%。完善污染物排放

  许可制,*年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完成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垂管改革、综合执法改革。

  三是投资*万元建成集合生态环境数据中心、一张图、展示平台及环境监测监管等*个应用功能的“智慧环保”监控中心,初步实现了纵向接通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数据,横向对接市直相关部门矢量数据及监测数据互联互通。投资*万元建成以水资源监控、河长制管理平台、水源保护区管理为重点,环保、水利、气象信息化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智慧水务”平台,实现水资源取、用、排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五、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市县乡村四级河湖库渠管理保护机制。市委、市政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总河长、市长任副总河长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全市*条河流、*座水库和*个湖泊共确定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名,全市河湖库渠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实现了“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的目标。在*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国家中期验收评估考核中,我市获得全省第二名。

  *市于*年被水利部列入全国河长制湖长制拟激励市县公示名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六、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市、*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市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

篇三: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等关于开展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发改环资[2015]3214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发布日期】2015.12.31【实施日期】2015.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5]3214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大连市、宁波市、青岛市、深圳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水利厅(局)、农业厅(局、委)、林业厅(局):

  1/5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工作要求,按照《关于请组织申报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1447号)的安排,近期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第二批申报地区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了集中论证、复核把关,并向社会公示。现同意北京市怀柔区等45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责任。先行示范地区要对《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制度建设重点进行系统梳理,细化任务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明确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时间要求,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和目标任务实现。有关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尽快印发《方案》。

  二、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先行示范地区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以及有关专项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和确定的制度建设重点,勇于探索和创新,力争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三、加强与“十三五”规划衔接。先行示范地区要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引领,在思维理念、价值导向、空间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率先大幅提高绿色化程度。要将先行示范目标,特别是资源环境类约束性指标,纳入本地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区域性、行业性、专题性规划之中,并做好与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十三五”目标的衔接。

  四、抓好重点项目实施。先行示范地区要结合实际需要,进一步论证《方案》中重点项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工程措施对先行示范目标的支撑。各地区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优选一批工作基础成

  2/5熟、投资规模较大、实施效果明显的标志性重点工程项目,加快项目入库,做好项目储备,落实前期工作,按有关程序批准实施。

  五、健全工作机制。有关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环保、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并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京津冀协同共建地区(北京平谷、天津蓟县、河北廊坊北三县),以及重庆市大娄山生态屏障(重庆片区)、四川省川西北地区、四川省嘉陵江流域、广东省深圳东部湾区(盐田区、大鹏新区)等地区,要建立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六、总结报送工作进展。先行示范地区要加强工作调度,及时总结阶段性进展情况,按季度报送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制度建设进展情况,并于每年12月底前形成年度总结,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有关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加强先行示范工作跟踪并监督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对先行示范建设地区予以积极支持,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协调指导、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组织先行示范区工作人员培训和专家问诊行动,及时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有关试点示范进行评价考核,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附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及制度创新重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3/5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2015年12月31日

  附件

  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及制度创新重点

  序号

  地区名称

  制度创新重点

  1.强化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与机制;

  北京市怀柔区

  2.探索建立生态红线制度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3.推进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

  1.构建循环型社会相关制度,探索京津冀“城市矿产”协同发展的有效模式与机制;

  天津市静海区

  2.创新地方水环境管理与土壤修复的政策和制度;

  3.探索“多规合一”的制度安排。

  1.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河北省秦皇岛市

  2.探索海陆统筹、低碳经济相关制度;

  3.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

  1.创新区域联动机制,探索京津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模京津冀协同共建地区(北京式;

  平谷、天津蓟县、河北廊坊北三县)

  2.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探索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53.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1.把矿产资源开采、土地复垦与矿山生态系统修复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作为建立矿区生态系统修复机制创新的重点;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

  2.在合法合规、保障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把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作为农村宅基地市场化制度的创新点。

  1.探索矿业城市废弃地利用的融资机制及土地高效利用制度;

  山西省孝义市

  2.探索煤炭枯竭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机制;

  3.探索城镇低效用地(塌陷治理区、矿山土地复垦区)整治与利用机制。

  1.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税改革、建立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2.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探索“多规合一”;

  3.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1.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责任追究制度;

  2.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辽宁省大连市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5/5

篇四: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单

  

  水利部关于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水利部

  【公布日期】2021.01.13?

  【文

  号】水保〔2021〕11号

  【施行日期】2021.01.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土保持

  正文

  水利部关于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水保〔202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六字”治水思路,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目录的通告》要求,现就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创建思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综合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打造一批高标准的水土保持示范样板,为加快推进全国生态保护修复和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创建原则。自主建设、自愿申报、严格评审、动态管理,推动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三)创建类型。包括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国家

  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三类(以下简称示范县、科技示范园、示范工程)。

  二、创建程序和标准

  示范创建按照建设主体自愿申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水利部组织评审认定的程序开展。

  (一)申报。示范县由县级人民政府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工程由建设单位或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示范工程为部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直接向水利部申报。申报材料包括申请报告、创建成效总结,以及能够反映创建成效的影像资料等。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推荐意见,于每年6月30日前报送水利部。

  (二)评审。水利部委托第三方对申报材料进行专家评审,并视情况进行必要的现场复核。

  (三)认定。水利部按年度据第三方评审结果进行审核,确定年度示范县、科技示范园、示范工程认定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公布。对认定的科技示范园,水利部定期组织评估,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创建标准的,取消示范资格。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标准见附件1-3。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示范创建作为统筹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创建标准,强化监督指导,为示范创建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有序推动示范创建工作开展。

  (二)建立激励机制。对认定为示范县和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的县,省级在安排水土保持资金时要重点倾斜支持。对认定的科技示范园,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在水土保持监测和科研等方面予以支持。认定为示范工程的生产建设单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按诚信激励有关规定,对其承接的其他生产建设项

  目,简化水土保持审查审批程序,可减少现场检查的频次。水利部在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时,对示范创建突出的省份,给予适当加分。

  (三)建立管护机制。示范创建工程要建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理经费,巩固和提升示范创建成果的质量标准,确保长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水利部不定期对已认定的示范工程开展暗访督查,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取消示范资格。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总结推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的成效经验,扩大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全社会重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与参与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通知》(办水保〔2004〕50号)、《水利部关于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的通知》(水保〔2011〕504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4〕143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16〕223号)同时废止。

  水利部

  2021年1月13日

  附件1: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创建标准

  附件2: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标准

  附件3: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篇五: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单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时期,淮安市经济总量迈上4千亿元台阶,在全国百强市排名逐年攀升。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达到11500美元。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85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着力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2:42。9:45。9转变为2020年的10。2:40。5:49。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82%。获批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实现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翻番、达到560户,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7。4%。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2。68万人次,是2015年的2。6倍。全市铁路总里程达263。9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63。4公里。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4313亿元、实施3487个城建重点项目。“四好农村路”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313公里,行政村双车

  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提前两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3。53万人、15。51万人、122万人、62。11万人和54万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0多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重点内容

  全市经济总量迈上4千亿元台阶,在全国百强市排名逐年攀升。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达到11500美元。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85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着力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2:42.9:45.9转变为2020年的10.2:40.5:49.3。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凹土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优势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特色产业,富强新材料、比亚迪新能源专用车等项目竣工投产,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生态文旅等特色服务业加快发展,华强方特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等高附加值高颜值农业提速增效,创新打造“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入选首批国家品牌名录,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稳居全国设区市前列,获批中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82%。获批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实现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翻番、达到560户,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7.4%。国家创新平台取得重大突破,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获批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淮阴工学院获批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围绕主导产业累计建设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8个,形成产业技动能转换不断加速

  术协同创新的“淮安模式”。成功创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今世缘酒业、苏盐井神荣获全国质量奖。共创草坪成为全市首家主板上市民营企业。出台22条人才新政,全市人才总量达58.7万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分别达117名、61名,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5家。淮安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涟水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丁集等3个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金湖创成中国渔业机械创新制造产业基地和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航空枢纽能级不断提升,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淮安涟水机场获批国际机场并跨入中型机场行列,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2.68万人次,是2015年的2.6倍。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全线通车,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全市铁路总里程达263.9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63.4公里。公路网络提档完善,宿扬高速公路、503省道、348省道淮安区及洪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段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402公里,公路网人口密度位居全省第二。水运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淮安新港二期、许渡作业区、城东作业区、淮河出海航道整治工程等重点港航项目,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全市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231公里,位居全省第三。城市交通重大工程快速推进,先后建成了以市区淮海路上古淮河桥、运河大桥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城市桥梁,总里程48公里的市区内环高架工程建成通车,并实现了与高铁无缝衔接。

  城乡面貌、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特色更加彰显,创成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新增4A级景区6家、4A级以上景区达19家,金湖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清江浦、洪泽、盱眙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总数苏中苏北第一。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4313亿元、实施3487个城建重点项目,生态文旅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等功能片区的综合承载力和品质显著提升,里运河文化长廊、高铁商务区加快建设,淮安金融中心投入使用成为城市新地标,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淮安央视秋晚迎来了高光时刻,高分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公共交通不断优化,正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式运营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年载客量超1千万人次。镇村建设全面提速,盱眙龙虾小镇、施河智教乐享小镇、淮安高新区智芯小镇、蒋坝河工风情小镇、河下非遗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三河镇创成国家卫生镇,前锋镇白马湖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塔集镇高桥村黄庄入选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新建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7个、美丽宜居乡村634个。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向乡村延伸,“四好农村路”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313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提前两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生态创建走在全省前列,在苏北率先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金湖县建成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洪泽区、盱眙县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全面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与交办问题。全市环境质量逐年改善,2020年市区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0.3%。排水生态文明成效凸显

  渠苏嘴断面历史性消除劣Ⅴ类,标志着全市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创新河、湖、断面“三长一体”管护机制,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入围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创建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78.2%。实施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大运河沿岸化工企业搬迁。生态环境满意率居全省第二,在2019年度设区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考核中,位居苏北第一、全省第七。“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态文旅水城特色更加彰显、内涵更加丰富。

  “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实现,42.2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70个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3个重点县区成功摘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3倍、1.5倍。4万余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全面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任务。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3.53万人、15.51万人、122万人、62.11万人和54万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0多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在全省率先建立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等进入全省前列,荣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淮阴中学成为全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挂牌成立,进一步打响“学在淮安”品牌。新增2所三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幸福家庭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淮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安区、淮阴区、盱眙县跻身全省基层卫生20强县区行列,不断彰显“医在淮安”优势。大力实施“双名工程”,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话剧《纤夫》等剧目先后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村官三部曲”顺利进京演出,被国家文旅部誉为地方戏曲的涟水现象。文物保护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中期评估成绩全国第三,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面对接长三角区域异地就医“一单式”直接结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成体育公园170个、健身步道600公里,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由2014年全国第六次场地普查的1.18平方米提升至2.49平方米,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成功举办国际智力运动精英赛、砂板乒乓球世界杯、全国田径大奖赛、“一带一路”国际攀岩大师赛、首届全国青少年国防体育大赛等赛事。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效突出,高效完成全省首批、苏北唯一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试点任务,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成为全省唯一公众安全感连续四年保持增长的设区市,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建成全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17年实现“双下降”。

  圆满完成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布局优化和园区优化整合,行政效率效能进一步提高。创新开展“35745”审改专项行动并常态化运行,全面实施三十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启动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数字化联合审图”获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不见面审批”列入省标准化试点。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水利管护制度改革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案例”。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法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治化营商环境被全国工商联列入全国5个标杆城市之一。财政奖补集成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39项重要改革“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推广联耕联种、农地入股等经营模式。对外合作取得标志性成果,首提首倡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建淮河开发公司挂牌运营。引进超亿美元项目77个,实际利用外资54.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7%。获批国家级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新设立全国首家“一站即成”台商台胞服务中心,打造了淮安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信息家电产业园、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等一

  批国家级平台,举办台商论坛、台湾·淮安周、淮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周、“与台企同行”等活动,连续7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宁”字头教育、医疗资源相继落地,宁淮特别合作区、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等平台开辟区域合作新路径。

  淮安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规划目标

  分类

  序号

  指标

  2020年目“十三五”年均增速标值

  123456经济强

  7891011121314百姓富

  1516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15年价)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

  城市(Mbps)

  农村(Mbps)

  4000275150048289058582.089010050410002000015(累计)

  6.3—

  5左右

  提高2.9个百分点

  提高3个百分点

  —

  提高18个百分点

  提高7个百分点

  提高0.3个百分点

  翻两番

  1.8提升80Mbps提升42Mbps8左右

  8.5左右

  —

  完成情况

  2020年预计

  4025.37264.21—

  49.326—

  5857.41.82—

  922001004031819730—

  宽带接入能力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718192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就业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602.540425972010完成省定指标

  完成省定目标

  提高5个百分点

  —

  增加6张

  维持稳定

  年均5万

  提高1.5个百分点

  提高5个百分点

  提高3.2个百分点

  —

  —

  —

  —

  —

  —

  64.52.97401.7640.998.2227.811完成省定目标

  20.5完成省定目标

  完成省定目标

  完成省定目标

  完成省定目标

  80.325902724.2—

  1009021222324252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728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93031空气质量

  32333435森林增长

  3637社会38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

  法治建设满意度

  PM2.5浓度下降(%)

  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林木覆盖率(%)

  (%)

  氨氮

  氮氧化物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

  完成省定目标

  环境美美

  752080222415010092提高7个百分点

  —

  保持稳定

  年均下降约3.4个百分点

  保持稳定

  —

  提高20个百分点

  保持稳定

  文明程度高

  39404142434445464748公众安全感(%)

  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个)

  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城乡居民依法自治

  (%)

  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

  开发强度(%)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公顷)

  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重(%)

  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

  92以上

  11929790181839.4721.14—

  增加4.5个

  提高2个百分点

  提高2个百分点

  —

  —

  —

  保持稳定

  保持稳定

  10:62:2898139799持续提升

  —

  —

  39.6421.34—

  空间管控能力增强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按照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阶段性部署安排,“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实现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方位巩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创新淮安、开放淮安、美丽淮安、幸福淮安”建设由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打造展现蓬勃生机,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建设要素涌动、活力迸发的“创新淮安”。构建“333”主导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地位更加凸显,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效对接、深度融合,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创新指标后来居上,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充分发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更多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淮安经验”。

  建设和合南北、通济江淮的“开放淮安”。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在淮安加快落地转化,“空铁水公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航空货运枢纽,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各级开发园区、各类特色园区综合承载力与竞争力显著增强,台资集聚示范区功能效应更加彰显,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培育形成更多新增长极。

  建设清新疏朗、自然水韵的“美丽淮安”。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明显优化,中心城市品质和首位度全面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达到省定要求,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美丽江苏建设示范市取得重要成果,“水

  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游品牌更有影响力,生态文旅水城特色更加彰显,成为江苏美丽中轴和绿心地带的明星城市。

  建设共建共享、文明和谐的“幸福淮安”。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低收入群体增收长效机制逐步健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创业更有质量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高品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军民共建持续融合,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大幅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淮安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20年2025年“十四五”累计或预计

  目标

  年均增速

  属性

  分类

  序号

  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025.375280年均增长6%预期性

  2经济强

  人均GDP(美元)*1150015300年均增长6%预期性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64.21306年均增长3%预期性

  4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4.117.5年均增长5%预期性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675.852300年均增长7%预期性

  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

  —

  —

  年均增长7%提高0.38个百分点

  提高7.6个百分点

  预期性

  71.822.3预期性

  857.465预期性

  92635提高9个百分点

  预期性

  107080提高10个百分点

  预期性

  11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47.365年均增长5%以上

  预期性

  1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568提高3.5个百分点

  提高3.41个百分点

  增加76公里

  预期性

  13普通国省公路乡镇节点覆盖率(%)

  91.5995预期性

  14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公里)

  163239预期性

  15机场货邮吞吐量(万吨)

  1.217增加15.8万吨

  预期性

  16干线航道达标里程(公里)

  227.6307.8增加80.2公里

  预期性

  17百姓富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8.76年均增长6%预期性

  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增长2.4增长3左保持年均增长3左右

  右

  预期性

  19人均预期寿命(岁)*77.6979左右

  增加1.3岁左右

  预期性

  20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90以上

  90以上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完成省定指标

  30完成省定目标

  —

  约束性

  21百姓富

  2.97—

  预期性

  22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27.8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个)*提高2.2个百分点

  约束性

  232.4—

  预期性

  2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完成省定目标

  完成省定目标

  完成省定目标

  完成省定目标

  完成省定目标

  完成省定目标

  保持稳定

  完成省定目标

  11.5—

  约束性

  2520.5—

  约束性

  2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环境美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林木覆盖率(%)*27—

  约束性

  2711—

  约束性

  2880.3—

  约束性

  2990—

  约束性

  3024.2—

  约束性

  31社会文明程度高

  33法治建设满意度(%)*90—

  预期性

  3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8持续提升

  490增加0.7年

  约束性

  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持续提升

  —

  预期性

  34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保持稳定

  完成省定目标

  —

  约束性

  安全保障

  35耕地保有量(万亩)*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公众安全感(%)*762.46—

  约束性

  3669.965.五年降幅79815以上

  98年均降幅3.2以上

  约束性

  37—

  预期性

  注:带*的指标为省规划指标,其他为淮安特色指标。

篇六: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单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做法

  优质生态是*最靓丽的名片。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深耕绿色发展,雕绘大美*。

  一、抓实节能降耗,助推发展提质增效

  (一)聚焦“三个重点”,推进节能降耗。聚焦重点行业提升能效。推进石化产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产业上强链、延链、补链。*年石化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能耗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聚焦重点企业降耗降碳。*%完成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定期精准调度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以上的*家*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大户能源消费情况,*年*家共减少用能*万吨标准煤,能耗同比下降*%。聚焦重点工程节能改造。

  实施一批有重大节能效果的工程。恒力石化累计投资*多亿元,通过换用变频电机、改用新型高效催化剂、改造脱丙烷塔系统等,年节能超过百万吨标准煤。逸盛大化集团投资*亿元,通过回收利用PET装置工艺塔热能、PTA主装置低温热源,年节能*万吨标准煤。中石油大石化公司投资*亿元,通过改造加热炉系统等,年节能*万吨标准煤。

  (二)强化“四项措施”,推进节能挖潜。对全市*余家能耗*吨标准煤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一分析研究,梳理全市节能挖潜空间。针对*实际,谋划实施四项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高耗能企业关停并转进行挖潜;强化政策约束,通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压减煤电发电小时数、缩短水泥企业生产时间等政策进行挖潜;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清洁化替代进行挖潜;实施节能改造,以钢铁、煤电、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通过节能改造进行挖潜。

  二、优化能源结构,助推能源绿色革命

  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能源结构有效优化,能源安全持续巩固。

  (一)加快发展绿色能源。按照稳妥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积极开发生物质能的思路,加快建设清洁能源项目。核电方面,红沿河核电全面投产,庄河核电前期工作按期推进,核电装机超越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风电方面,庄河Ⅰ、Ⅱ和Ⅳ海上风电场全部并网发电,并网规模达*万千瓦;普兰店乐甲风电、华能电厂分散式风电建成投产。

  光伏方面,建成庄河永记水库渔光互补项目,庄河入选全国整县光伏推进名单。生物质能方面,*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年内投产,规划建设金州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立了以焚烧为主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年,*市发电装机总容量*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发电量*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二)持续巩固能源安全。构建以中科院*化物所科研成果为基础、以*融科储能为产业龙头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实施了*余套应用示范项目。*融科储能在建和投运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约*%、钒电解液占全球市场份额*%。把智能电网作为重要基础。建成红沿河*千伏送出工程,新建*千伏冷家工程,形成以红沿河核电站、庄河电厂为主要电源点,*千伏三通道、六回线路网架与*主网相连,*千伏南部双回“C”字型、北部双环网结构的坚强环网。把能源保供作为重点任务。现役煤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电企业积极参与

  电力调峰。推动煤电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并重转变。把能源储运作为重要保障。长兴岛*座*万吨原油码头、*万吨储罐建成投用,铁大线原油管道*段改造工程全线贯通;高压管道旅大线、普庄线和天然气应急调峰储备站等项目有序推进。统调电厂*%落实煤炭中长协合同。

  三、培植绿色产业,助推经济低碳转型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谋划布局绿色产业。

  (一)加速石化产业绿色转型。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着眼高质量发展,按照“减油增化,绿色高效”的思路,加快绿色转型步伐。以芳烃资源为源头,依托恒力、逸盛聚酯项目发展聚酯、工业丝产业,带动纺织面料产业发展;依托烯烃/芳烃资源引进和发展下游产业,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方面形成产业优势;依托现有特色优势,重点发展环保高效催化剂、高纯气体、核用硼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绿色环保材料等新兴精细化工项目。

  (二)加快氢能产业有序发展。成立*市氢能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年)》,设立“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区”进行先行先试。首批*座加氢站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年产*万套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化生产线开工建设。发挥中科院*化物所等科研院校研发优势,全市累计申请燃料电池领域专利*余件,授权发明专利*余件,保持全国领先。

  (三)加紧碳捕集利用探索实施。立足本地科研优势,结合化工园区稳定的

推荐访问: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单 第二批 文明建设 示范
上一篇: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宣传标语(10篇)
下一篇:2024年卫生高质量发展思路(2篇)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