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9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9-09 20:10:06 点击: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9篇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有真切的获得感,也应是当前破解民办高校思想教育现实困境的重要路径。 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9篇,供大家参考。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9篇

篇一: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iddot; ·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有真切的获得感,也应是当前破解民办高校思想教育现实困境的重要路径。

 与此相关的研究,学界少有专门提及,多涵在高校教学质量的相关研究之中,或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或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或与整个教学环境与教学管理有联系,等等,不一而足。

 虽言之凿凿,而与民办高校的现实针对性较低。

 众所周知, 民办高校因其办学宗旨总或多或少地与经济发展相联系,从学生到教职员工,经济视域的考量总要多于工作或学习本身的价值。

 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与教师的收入挂钩,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总要与自己实际的获得感相匹配,否则,要提高教学质量,基本上是画饼充饥。当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不同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视域进行讨论。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里,学生学习的态度应是反应教学质量的最佳窗口。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场域和行为—— — 教学场所的学生到课率,通过剖析学生到课率低的内在机理,尝试破解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难题,或可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寻得有益的启示。一、民办高校到课率现状解析一般而言,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多重维度和标准,但至少有两个维度是必须周严的。

 一是教师的维度。

 教师本人的教学情况,如教学的规范性,教案的科学性等等。

 二是学生的维度。

 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不能仅看教师的表现,还要看学生的获得。

 无论教学内容是何种科学,教师的讲授和引导是能否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某种科学的关键。

 过去有较长一段时间,在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教学评价中,都少有学生的评价,认为学生并不懂得教育的科学性,学生的评价最多只能做为参考。

 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这种无视学生评价的状况现在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之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够通过软件平台适时进行。但我们也应看到,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单纯通过网络打分的形式还很不够。

 比如一些学生认为某位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就故意给老师很低的分数,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又使老师们感到无所适从。

 事实上,从教师的维度对一个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评价, 不同的学校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通过现在经常采用的各类教学比赛,评价教师比赛成绩的标准,就可见一斑。

 但客观地说,如何通过学生的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们认为,结合学生的到课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应是丰富教学质量评价维度和标准的有效方式之一。所谓学生到课率,是指在“无正当理由情况下,某一时段在课堂或其它教学场所参与教育教学的实际学生人数与应到人数的比值”。

 [1] 不少论者认为,学生的到课率不能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维度或标准。

 因为,作为学生按时到课是天经地义,不到课学习是学习品质问题, 跟教师的教学质量无关。

 确实地,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按时到校上课是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基本手段, 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大学阶段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尤其是民办高校,学生是否到课要比公办高校更具有自主性。学生选择是否到课,并不简单地根据学习品质要求的习惯,更多地是从自我学习的需要。这就必然涉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因此,可以客观地说,学生到课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反应一所民办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以到课率作为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其益处至少有二, 一是能够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检查出勤率是主要方式之一,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到课也是对一个大学生进行学习品质培养的有效手段。

 辅导员在检查学生出勤率的同时进行课堂到课率的记录,便捷而客观。二是能够实现督促与培养相结合。

 用到课率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从学生到课率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王守平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学生到课率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以反映出一所高校整体的校风和学风,进而反映出学校的整体风貌。

 目前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到课率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

 因此,我们立足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学生到课率这一视角,分析管理者、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尝试从端正思想认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层面探寻出路,以期为当前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到课率;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网络文化中心建设项目“丙辉网络思政中心”( Szzgjh4-4 )作者简介:王守平( 1989- ),男,安徽蚌埠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2018 年 11 月第 15 卷 第 11 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15 No.11Nov.2018133万方数据

 · ·质量,就要求学生不能随意旷课,因为这时旷课不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的责任行为,到课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应认真对待的同时也将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蕴含其中。到课率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在同一个学校,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到课率都是满勤, 即使是偶尔的有几人无辜旷课,也是到课率低的表现。依循这样的理解,我们以为,如果绝大多数情况下到课率能够保持在某一个水平线上,即可以认为到课率正常,高于这个线,即可以认为到课率高,而低于这个水平线,则认为是到课率低的表现。综上所述,通过民办高校到课率这个窗口,探看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现状是有现实理据的。

 为此,我们以 Y 民办高校作为范本,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通过 Y 高校到课率的解析,结合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状态,我们对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所遭遇的现实困境有了基本的对策。我们对 Y 民办高校一年级、 二年级 11 个专业学生上课情况进行了为期 4 周的调查(前半学期 2 周、后半学期 2 周),其中理工类专业 6 个,占比 54.55% ;文史类专业 5 个,占比45.45% 。

 统计发现,学生在这 4 周内到课率(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及到课率均指思政理论课的到课率)

 大一年级为85.13% ,大二年级为 65.91% ,这与该校正常到课率 95% 的均值相比,到课率显然偏低。

 综合分析这种现象,我们发现到课率偏低因不同因素存在不同的特点。第一,到课率随入学时间不同有差异。

 总体来说,学生到课率与学生入学时间呈反比关系,入学的前几周到课率较高,而随着时间推移到课率呈下降趋势。

 据调查统计,前半学期 2周教学中,大一年级总体到课率约为 87.03% ,大二年级总体到课率约为 74.41% ;后半学期 2 周教学中,大一年总体到课率约为 81.13% ,大二年级总体到课率约为 59.11% 。第二,到课率随年级不同有差异。

 从调查情况看,高年级学生到课率低于低年级学生到课率。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一年级学生到课率为 81% ,二年级到课率为 72% 。第三,到课率随任课教师不同有差异。

 一般而言,校内任课教师高于外聘任课教师, 辅导员任课教师高于普通任课教师。

 调查显示,在一年级的思政理论课堂上,校内任课教师学生到课率为 84% ,外聘任课教师学生的到课率为 81% 。

 二年级的思政理论课堂上, 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的到课率高达87,6% 。第四,到课率随课程不同有差异。

 以班级为单位,对比分析不同课程的学生到课率可以看出, 专业课到课率高于思政理论课,实训操作课到课率最高。可见, Y 民办高校伴随入学时间增加到课率反而下降,这一过程的变化亦是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不满意的表现,究其原因是教师的讲授没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获得感。高年级到课率低于低年级到课率, 辅导员任课教师到课率高于其他教师到课率则是说明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教育与管理没能有机结合。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加强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势必要提高当前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有很多, 在此我们从思政理论课学生到课率这一视角来研究思政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从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学生到课率现状解析可见,导致思想政理论课存在若干问题的原因诸多,而学校的办学环境、管理理念,教育主体的职业认知以及教育客体的学习态度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主要从认识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一)认识误区导致的现实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 ,意义重大,但在民办高校中,仍然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 集中表现在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方面。管理者对课程认知不科学。和公办院校不同,办学的成本和收益是民办学校首要考虑的问题, 学校管理者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重技能课程轻德育课程的认识误区。第一,对思政理论课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高校思政理论课直接关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重要问题, 但目前民办高校管理者对开设思政理论课仍存在“无用论”观点,认为“民办高校学生自费上学,自谋职业,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行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就业不起作用。

 ” [3] 导致存在非专业思政理论课教师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情况。

 第二,对思政理论课课程的考核不重视。

 教师本应依据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但民办高校管理者出于生源稳定的考虑, 往往认为只要学生思想道德不存在问题,该课程就必须给予通过,往往对教师施加压力,导致教师对思政理论课考核不做要求或流于形式。1. 教育主体对职业认知不清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4] 如果思政理论课教师自我职业认知都不清楚, 都不坚信自己的职业,那么教学质量何以得到保障? 学生到课率何以提高? 目前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对职业认知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方面来看,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刚毕业或近几年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且流动性较大,“学校与其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使得教职工往往存在严重的打工心理” [5] ,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知, 甚至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认同的现象,往往以生源质量差为由,忽视对自我教学的反思和提高。

 其次,从思政理论课兼职教师方面来看,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在专职教师不能完全承担学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时, 往往通过聘请附近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专业类在读硕士研究生担任教学任务。

 兼职教师自身的特殊性无疑使得他们不可能对教师职业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教育主体不正确的职业认知,直接影响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到课率。2. 教育客体对学习认知不全面。

 教育客体对学习认知不全面主要表现在缺乏职业规划和推崇“非专业课程无用论”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再加之其“百分之百”推荐就业的招生口号宣传,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正确的学习理念和规划的现象。此外,“非专业课程无用论”也是民办高校学生的共性问题,在他们看来,进入民办高校就是为了学习技能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他们往往只134万方数据

 · ·重视本专业课程学习,对非专业课程学习动力不足,对类似思政理论课学习普遍认为无用且无意义。

 从对二年级学生的调查来看, 思政理论课学生到课率 54.6% , 专业课到课率80.1% 。

 亦证实了这一观点。(二)实践误区导致的现实困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课题和挑战,而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理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但当前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不仅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误区,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1. 管理者在实践中的误区。

 管理者既是思政理论课的总导演,又是顺利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有力保障。在当前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管理者在队伍管理和规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无疑制约思政理论课效果的实现。首先,思政理论课队伍管理不尽科学。虽然衡量思政理论课队伍是否科学的标准有很多方面,但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情况以及专兼职比例是不可避开的三方面。第一,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在民办高校中思政理论课教师基本上是刚毕业和近年来毕业的高校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人才严重缺乏,而退休返聘、外聘的老教师由于精力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时有效指导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二,职称普遍偏低,思政理论课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基本上是外聘、退休返聘人员,本校教师很少,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第三,存在着多岗多责的现象。目前,民办高校缺乏一支专职思想理论课师资队伍, 大部分既承担着教学工作又兼任行政职务,岗位不明确,力量较分散。综合来说,思政理论课队伍建设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其次,思政理论课规范管理不到位。对思政理论课教学主客体进行规范管理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第一,对于教师的岗位职责没有明确规定。

 目前在民办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上,对教育主体的管理往往只是笼统地根据课程管理条例,没有形成专门的...

篇二: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llllllllPlllM l[ 1l llllIJJlll lllllllY 2 6 0 5511P r iv a te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s p r o b le mstu d e n tsId e o lo g ic a la n dP o litica lE d u c a tio na n d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 sb yC 眦NP e n gB . E . ( n u n a nN o r m a lU n iv ersity )20 0 5A th esis su b m itte dinp a r tia lsa tisf a ctio no fth er eq u ir em en tsf o rth ed eg r eeo fM a ste ro fL a wiIlId e o lo g ic a la n dP o litica l E d u c a tio nin th eG r a d u a te sc h o o lo fH u n a nU n iv e r sityS u p e r v iso rP r o f e sso rC H E NY u x ia n gM a y ,20 14

 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弘鹃日期:

 多叫中年矽多月艺厂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l、 保密口,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 不保密固。(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储签名:

 髂、 岛导师签名:日期:

 9纠牛年96月少日日期:

 训岬年6月石B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又是一项育人的综合性教育。

 其本质要求就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民办高职院校通过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更新, 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有组织的思想教育活动, 向大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克服大学生的自身弱点, 通过德育教育来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技能较为扎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 政治体制的变革,办学理念偏差和目标扭曲、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都深刻地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形势、 新情况面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现得还不够适应, 困难重重。

 目前民办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陈旧、 机制滞后、 师资队伍基础薄弱、 教育教学方法僵化以及学生层次多样化、 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因此, 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要认清和把握新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转变工作理念, 完善工作机制, 逐步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 快速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和规范有效的保障机制;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政策、 资金等保障措施; 要创新人文素养培育, 拓宽教育途径, 在充分明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上, 开好理论课, 丰富第二课堂人文素养活动内容; 更重要的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重视人文关怀, 加强人性化教育。

 在行之有效的理论措施指导下, 在社会、 学校、 家庭、 教师、 学生的共同努力配合下,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又快又好发展。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II

 硕士学位论文A b str a c tR u nb yth e lo c a lp e o p lein th eid e o lo g ic a la n dp o litic a le d u c a tio n o fc o lle g estu d e n tsisn o t o n lyth e e d u c a tio n to m o r a lq u a lityo fc o lle g e stu d e n ts, isac o m p r e h e n siv ee d u c a tio nte a c h in g . Itsessen tia lr e q u ir e m e n tisa c c o r d in gto th er e q u ir e m e n tso f th e sta te a n dso cie tyto cu ltiv a teq u a lif ied c o lle g estu d en ts. P r iv a te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s th r o u g hth eu p d a teo f so f tw a r e a n d h a r d w a r e f a cilities,ta k in gth er ig h t a p p r o a c htoo r g a n iz e did e o lo g ic a l e d u c a tio n , th e c o lle g estu d e n ts toth e c o r r e c t o u tlo o k o n lif e a n dv a lu e s, a n dto o v e r c o m e o w nw e a k n e sse s o fc o lle g estu d e n ts, th r o u g hth e m o r a l e d u c a tio nto c u ltiv a te ab a tc h o fn o b le c h a r a c te r a n dth ep r o f e ssio n a l k n o w le d g e m o r e so lidh ig h —q u a lityta len t te a m . T h isa rticlef irsto v e r v ie wo fp r iv a te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sa n d its ch a r a cter istics a r ein tro d u ced ,th in ka sc o lle g estu d en ts’ id eo lo g ica la n dp o litica le d u c a tio no fth en e wp o sitio n , ita lla sp e c tso fq u a lity e d u c a tio n f o r stu d e n ts a n dh a b its h a v e su b tle tr a n sf o r m a tio n a n dc o n str u c tio n e f f e c t. Instu d e n ts’ p r iv a te 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stoc a r r yo u t th eid e o lo g ic a l a n dp o litica le d u c a tio nw o r k , toim p r o v e c o lle g e stu d e n ts’ id e o lo g ic a la n dp o litica lq u a litya n dim p r o v eth ep o litica l a c u m e n a n dp o litica l d iscrim in a tio n ,im p r o v eth ea b ilityo fr e sistu n h e a lth y th o u g h tsa n dc o n sc io u sn e ss, th e f o r m a ti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e d u c a tio n , se r v ic e e d u c a tio n , e n v ir o n m e n ta l e d u c a tio n \” . T h e n . in th isp a p e r , th e n o n 。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a ly se sth ep r e se n tsitu a tio no fid e o lo g ic a la n dp o litic a le d u c a tio n in h ig h e r 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s, th a tin th e p r o c e sso fp r iv a te 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id eo lo g ica la n dp o litica le d u c a tio n toc a r r y o u t , r u nb yth e lo c a lh ig h e r v o c a tio n a l sc h o o l te a c h e r s th in k th a t h a v e d o n e a lo t o fle a r n in gf o rstu d en ts,b u td id n 。

 t s e e o rf eel th estu d e n ts. S tu d e n tsg e n e r a llyth in ko fth e m se lv e s a sp r iv a ted oth eid e o lo g ic a la n dp o litic a l e d u c a tio no f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 sc h o o ls toc a r r yo u t is n o te n o u g h . 0 nth e o n eh a n dm a yb e th er e su lt w ith th e r e la te dto so lic ito p in io n sa n dS u g g e stio n so fc h a n n e ls, p r iv a te 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 sc h o o l te a c h e r s te n d to te x tu a lm a ter ia ls, stu d en tsw itha sse m b ly o p e r a tio n ssu c ha su pissim p lea n dc o n v e n ie n tw a yf o ra d v ic e , w h ile stu d e n ts te n d to th in k th a tth e se a r ef o r m a lism , n o th in gm ea n in g f u l.O nth eo th e rh a n dm a yb e d e r iv e df r o mid e o lo g ic a la n dp o litic a l e d u c a tio n in m id d lesc h o o l stu d e n ts a r ea w a r d e d , a n dn o n - g o v e r n m e n ta l 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 sc h o o l te a c h e r sis th eim p le m e n te r , d if f e r e n t a n g les, f eelin g sw illc e r ta in lyh a v ea c e r ta ing a p . Inth elo n gte r m , e v e r y o n ein th eid e o lo g ic a la n dp o litic a le d u c a tio ntoc a r r yo u t th e vin th eIII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 a n d , ju st m e n t io n so m e o fp r o b le m sn o tp a in f u ln o t to itch , a n dc a n n o tf u llyref lectth ep r o b le mo fstu d e n ts c a r e a b o u tm o st. T h e n , inth isp a p e r , p r iv a te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stu d en ts’ id eo lo g ica le d u c a tio n f o r th e c u r r e n t situ a tio n isa n a ly z ed , th a ta f te re n te r in gu n iv e r sity ,th estu d e n tsg e n e r a lly h o p e f ree—sta n d in g se lf - im p r o v e m e n t, S O th e yh a v eth e c o u r a g eto b r e a k th er o u tin e , a n d tr a d itio n a l, d o S T H u n c o n v e n tio n a lo ru n o r th o d o x . F o r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c o lle g e stu d e n ts, a w a yf r o mth ep a r e n ts。

 c o lle c tiv ea c c o m m o d a tio n , in d e p e n d e n te c o n o m ice x p e n d itu r e co n tr o l, self a r r a n g e d a ilylif esu c h a sc h a n g e sin th e e n v ir o n m e n t a r e c r e a te do bje c tiv e c o n d itio n s f o rth o u g h tc o n sc io u sn e ss o fin d e p e n d e n c e , f u r th e ren h a n ce th eirin d e p e n d e n t co n scio u sn ess,im p r o v eth ea b ility o f se lf - r e lia n c e . B u ta t th e sa m e tim e inth ee c o n o m y ,p sy c h o lo g ic a l, so c ia l r o lep o sitio n in gis n o ti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o f te n m a k e s th e mh a v etor e ly o np a r e n ts, te a c h e r sa n df r ien d s. P a r en ts f o r th ep o litica lm o v e m e n t s a n d th en e g a tiv ev ie wo fth ep o litica l e v e n ts, w h ic ha r ep r o d u c ec e r ta inb ig o tr ys e xo f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stu d e n ts. F in a lly ,b a se do n th ep r o b le m s p u tf o r w a r d th ec o r r e sp o n d in g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th in k in g .K e y w o r d s:

 p r iv a t e h ig h e rv o c a tio n a l c o lle g e s; T h e id e o lo g ic a la n dp o litic a le d u c a tio n ; 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 sIV

 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摘要………………………………………………………………………………IIA 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I附表索引…………………………………………………………………………. . V II第1章绪论……………………………………………………………………. 11.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1. 1研究背景………………………………………………………………. . 11. 1. 2研究意义…………………………………………………………………. . 11. 2研究现状概述………………………………………………………………. 21. 2. 1国外研究综述…………………………………………………………. . 21. 2. 2国内研究综述…………………………………………………………. . 31. 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1. 3. 1研究思路………………………………………………………………. . 41. 3. 2研究方法………………………………………………………………. . 51. 4 本文的创新之处……………………………………………………………. 5第2章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概述……………………………………………一62. 1“民办高职院校” 的界定……………………………………………………62. 2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概述……………………………………. . 62. 2.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62. 2. 2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72. 2. 3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82. 3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02. 3. 1民办高职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欠佳…………………………………一102. 3. 2民办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不足………………………. . 102. 3. 3社会对民办高职学生的评价与认知过低……………………………. . 10第3章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 123. 1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123. 2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现状调查………………………………………133. 2. 1调查目的………………………………………………………………133. 2. 2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133. 2. 3调查情况分析…………………………………………………………14V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 2. 4 调查结果………………………………………………………………213. 3民办高职学生思政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223. 3. 1教育理念上的困境……………………………………………………. 223. 3. 2教育内容上的缺乏……………………………………………………. 233. 3. 3教育方法上的单一………………………………………………………25第4 章创新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分析…………………………. 274 . 1转变教育理念、 完善工作机制……………………………………………274 . 1. 1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 …………………………………………. 274 . 1. 2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284 . 1. 3建立规范有效的保障机制……………………………………………. 294 . 2充实民办高职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内容……………………………………294 . 2. 1狠抓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294 . 2.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一304 . 2. 3情理交融发展是民办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点………………314 . 2. 4 创新人文素养活动形式, 丰富第二课堂教育内容……………………324 . 2. 5情感性和互动性教育…………………………………………………一334 . 2. 6 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44 .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54 . 3. 1以人为本………………………………………………………………354 . 3. 2理实结合………………………………………………………………364 . 3. 3循序渐进………………………………………………………………37结语………………………………………………………………………………………………………. 39参考文献………………………………………………………………………………一4 1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44附录B 教师调查问卷……………………………………………………………………………4 6致{ 射………………………………………………………………………………………………………. 4 8V I

 硕士学位论文附表索引表3. 1信度检验结果………………………………………………………………14表3. 2K M O 和B a r tle tt的检验…………………………………………………14表3. 3民办高职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感沟通调查结果………………. . 15表3. 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感沟通调查结果………………………………. 15表3. 5民办高职学校教师民主管理调查结果……………………………………. 17表3. 6 学生民主管理调查结果……………………………………………………17表3. 7 民办高职学校幸福指数调查结果…………………………………………18表3. 8 学生心理疏导措施调查结果………………………………………………18表3. 9 民办高职学校教师组织文化管理调查结果………………………………. 19表3. 10 学生组织文化管理调查结果……………………………………………. . 19表3. 11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一20V II

 第1章绪论1. 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 1研究背景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已经从原来的无资金、 无师资、无校舍的状态, 发展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主要力量之一。

 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注重自身办学特色,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

 民办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栋梁的摇篮, 而民办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才能立足于激烈的竞争并获得长足发展。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进而为社会培养合理的人才, 这就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又是一项育人的综合性教育。

 其本质要求就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民办高职院校通过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更新, 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有组织的思想教育活动, 向大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克服大学生的自身弱点, 通过德育教育来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 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开展, 但受到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的影响, 民办高职院校还采用了一些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 通过满堂灌的教育方式难以被学生所接收, 更难以达到教育的预期结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逐步增强。

 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适应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手段上, 主要还是采用了靠嘴传授, 死板说教的方式, 虽然能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 但和...

篇三: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代教育 青春嘉年华·232·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也是教育的本质。民办高校大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使得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其侧重点在技能掌握。近来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民办高校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出发,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民办高校在课程标准、重视程度以及教学内容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并制约思政课建设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一、民办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概念界定(一)民办高校的概念在我国,私立(民办)教育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样。春秋战国时期,圣人孔子就设立私学,成为了私人办学的先驱,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在古代教育体系中,私学之称谓相对于“官学”而言,而在近代的教育体系中,私立(民办)学校之名则相对于“国立(国办)学校”而产生。民办高校的界定可依据产权为基本的划分标准,同时可分为广义上的民办高校和狭义上的民办高校。广义上的民办高校就是直接根据办学主体的资金来源划分,即《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定义,只要创办学校时投资主体为非国有资本,就可以界定为民办学校。狭义上的民办高校指除去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等国有资产,以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为投资主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同时,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一种特殊教育形态,具有民办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民办高校,也包括了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为代表的“国有民办”高校,即广义上的民办高校。(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含义及范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按照课程学理内涵和内容侧重点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诸多的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学理上了定义,目前学界较为统一的共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

 施玉莹

  董丽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及各高校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许多有益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加不能忽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导致其作用无法有效发挥。本文主要介绍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对策是一门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的国家课程,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德育学科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根据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政策规定,结合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状,笔者以“课程建设”为原点,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划分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理论研究体系等四大部分。其中,教材体系是整个课程建设的起点和前提,包括了指导思想、教育目标、课程设计等基础性内容;教学体系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涵盖了课程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方法、渠道、效果等方面;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是影响课程建设效果的关键环节,包括了师资来源、结构、培训等要素;理论研究体系是指导课程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践成效的重要参考,着重体现为学科发展、课题研究、学术探索等方面,这个体系不仅为探索创新课程改革各方面内容搭建平台,而且是反哺课程建设其他三个体系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通过四个体系的相互支持、相互服务、相互补充,能够有效地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方面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稳步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及成因(一)课程标准不达标教育部对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标准落实不达标现象。2020 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第十二条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应当设置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统筹思政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培养、培训。”但我们仍然看到,大多数民办院校存在着没有为思政课单独设立二级学院,而是挂在其他公共课二级学院名下,没有一个独立的研究机构。此外,每年对于学生的专项经费和教师的科研经费很难落实到位。教师人数也存在严重不足,多处挂名等现象层出不穷,忽视了思政课建设标准的真正意义。(二)重视程度边缘化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思政课的知识接受程度。民办高校学生大多起点较低,其中一部分对思政课并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更没有考研、公务员的相应需要,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的必经过程。民办高校重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多倾向于专业课的侧重点。一定程度上,在思政课重视程度上出现偏差,学校各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不如专业课重要。在专业课与思政课任务冲突时,往往选择前者。学生在。

 。. .。

 。

 新时代教育 青春嘉年华·233·课堂上,出现严重的抵触和不重视,睡觉、逃课、玩手机屡见不鲜,没有形成有效的价值认同,思政课形同虚设。特别是在考查课过程中,大班额授课,一些课程授课周期较短,在没有认全班级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考试,在考查课过程中出现串换试卷的现象,教师根本无法及时发现,造成学生对思政课严重忽视。民办高校党委成立较晚,因此在思政课领域关注度较少,也导致思政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归属感和自信心,积极性不强。(三)教师结构不合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而当前许多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当前思政课建设要求。首先,民办高校处于经费等多重因素,在教师结构上大多为兼职和专职两部分共同构成,且专职教师在工作中要相应承担部分行政工作与外聘教师对接,工作任务相对繁杂。其次,存在着每名教师要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比重较大,其中应届生较多,因而没有太多经验,在授课与备课方面有充足经历,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水平。再次,教师流动性较大,大多成手后便离职,导致教学稳定性不强。兼职教师由于本单位还有教学工作,并且已原单位工作为中心,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任务并不上心,尤其是在学生的交流中,很难准确把握学情,而这项工作则落在专职教师身上,这无疑为专职教师增加了另一部分工作量,相应地分担了专职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三、解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面临困境的对策分析(一)加强党委管理促监督民办高校党委要落实中央关于思政课的有关精神,抓队伍、资金、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建设,推动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别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以及培养经费的落实方面,必须严格把关,来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建设成效。学校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找出思政课建设的主要矛盾,无论是在建设大局观上,还是在师资队伍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支撑保障资金上,都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在民办院校形成建设好思政课的理念,打造教师讲好课、学生积极听课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讲思政课,齐头并进推动思政课建设。要分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的差距,不要将所有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全部划分到思政课建设之中,为教师相应减负,才能更好地推动思政课的建设。(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促育人思政课教学大多理论性较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体现尤为明显。民办高校学生大多基础较弱,其理解有一点更困难。教师授课过程中缺乏一定互动性,以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小,特别是在未来就业当中需求较少。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针对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不断调查与掌握信息。将思政课内容与学生的就业以及未来发展相结合,思政课教师需要了解学校的整体特色、学生的未来发展、就业规划多方面信息,进行精准有效的学情分析,及时有效地回应学生的诉求,并给与关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得思政课不枯燥而生动有活力。(三)加强高校思政课队伍建设促成效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涉及学科较多、领域较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于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要不断提高理论深度和拓宽视野。同时,作为高校教师,科研建设也要不断加强,不仅在实践教学方面要下狠功夫,也要专研学术研究。与公办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集体备课,和观摩学习,吸取有益经验,并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针对性教学。特别是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于民办高校学生来讲更需要直观生动的感性吸引,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材施教。也要对教师给与相应的奖励机制和提高同等薪资待遇,让其感受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加大专项经费培训学习,从而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总之,新时代带来新机遇,新机遇面对新挑战。民办高校虽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同样承担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在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能回避,要主动分析其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长效发展。参考文献:[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2] 阙明坤,孙艳艳: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现状、困境与对策 [J]. 中国高等教育,2020,(Z2).[3] 梅传声,毛亚梅:关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考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19(22)[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作者简介:施玉莹(199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董丽娟(1984—),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基础部主任助理,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本研究为 2021 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应用型本科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JF1421055。负责人:董丽娟,参与人:孙建伟、杜艳华、施玉莹、赵继红、王春媛)。。

 。. .。

 。

篇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36卷 第 9期 V01.36 No.9 开封教育学 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6年 9月 20日 Sep.20 2016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6.09. 09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 陆晓娟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32) 摘 要:高校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本文主要分析 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即丰富 思政教育内容,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师资 队伍建设,以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6)09.0210.03 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 趋势 Et渐显现。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 (以下简称 “思政教育” )中各种新情况、新 问题层出不穷,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进一 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优化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体 系,培养更多创新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满 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一)对思政教 育重视不足 首先,多数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一般采用大班授 课的形式,每次上课的学生多达一百人,且普遍将 思政课安排在下午,且平均每周只有两课时,课时严 重不足;其次,多数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抱着完成 任务的心态进行授课 ,对课堂纪律、学生听课效果等 关注不足 ;最后 ,在学校 和教师 的影响下 ,多数学生 认为思政课可有可无,不重视思政课学习,如部分 学生在思政课上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以及逃课等。

 (二)思政教育 内容重复 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存在交叉 重复的现象。如《基础》中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与《毛概》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 上属于同一内容,这导致学生重复学习相同的内容, 既造成了教学内容混乱,又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政 课的兴趣 。

 (三)思政教育方式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仍采用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 行思政教育,各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仍把 自己当作课 堂主体,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说教,忽视学生的主体地 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相关内容,教学效果 不理想。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按时完成教学 任务,每次课上尽可能多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 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接受能力,导致学生能真正消 化、吸收的知识有限。

 (四)轻视思政教育实践 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高校并没 有意识到教育实践的重要性。目前,高校在思政教育 中普遍存在 “重理论,轻实践” “重课堂,轻课外”的 现象。首先,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思政课实践教 学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支撑,但大多数高校由于对思 政实践课重视不足,导致对其经费投入十分有限,这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 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较单一。目前,多数高校的实践 教学仍停留在观看录像资料等层面,主要以室内实践 为主,实践形式和内容单一,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 高,实践教学未能发挥其实际作用。最后,缺乏系统 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多数高校并没有将实践教学 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只是将其当作理论教学的辅助,

 因而,未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二、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开始进入重要的转型阶段,受经济全 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 收稿 日期:2016—09—03 作者简介:陆晓娟(1982一 ),女,宁夏吴忠人,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10·

 生观等受到巨大冲击,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极端主义”倾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产生怀疑,对党的思想、政策等理解不透,动摇 了党的领导地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思政教 育渠道受到新兴媒体冲击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兴 媒体应运而生,如微博、即时通信软件等,并在大学 生的 El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 兴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渗透性强、资源丰富等 特点,学生利用多媒体软件能自主收集到较多的教育 材料,而教师在思政课上讲授的部分知识可能已经过 时, 或学生已经 自主学习过,导致学生对其授课内容 不感兴趣 。

 .

 (二)市场经济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El渐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 发展壮大,我国经济体制 日益完善,社会大众的民主 法制意识、竞争意识等大幅提升。社会市场经济自身 具有其特殊性,存在诸多消极因素,极易使当代大学 生出现自私心理,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市场经 济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极易受到利益驱使,扭曲价值 取向,导致各种问题出现,如心理素质差、不具备艰 苦奋斗意识等。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 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存在的矛盾 El渐激化 ,富裕阶层 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社会不公平现象普遍化,加上 法制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下的享乐主义与金钱主义不 断腐蚀人们的思想。随着城市化进程 日渐加快,不同 行业、领域的竞争 日渐激烈,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当 代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诸多挑战,而各种社会问题的 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已有的价值观,使其出 现道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三)西方价值理念的影响 新时期 ,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多极化”特征,

 各 种文化思潮不断涌现,而国际环境、国际形势 已经 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形势处于多极化格局中。在该 背景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军事等方面 的优势,对我国实施 “西化” “分化”图谋,通过各种 途径不断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进行思想、 文化等方面的渗透,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 念 ,导致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受西方思想蛊惑,价 值观念逐渐模糊不清。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 思政教育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使其 自身能力、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展现 自身价值。为此,高校必须客观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 素,从不同角度入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

 (一)丰富思政教育 内容 第一,积极借助科学理论,注重理想信念教育。

 在社会实践中,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向往,而 信念是人们在特定认识基础上,对某一理论的主张、 见解,并身体力行的一种状态。在思政教育过程中, 高校要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明确思政教育 的目的、性质,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借助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科学 理论多角度武装学生,并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 况,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及当下国际形势政策,丰富思 政教育的授课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与我党相关的 “理论、方针、政策”等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 “三观”。

 第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注重社会主义道德 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与培育大学生的民 族精神至关重要,需要多角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民族团结与平等教育,全方位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由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社 会形象、民族精神风貌联系紧密,是促进我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基础,因而高校必须意识到社会主 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思政 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 象,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 学生进行具体化的思政教育,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 育、集体主义教育;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更加注 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教育。

 (二)加强思政课 实践教 学 首先,提高对思政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将思政 课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使其与理论教学处于 同等重要的地位,共同参与学生的成绩考核。其次, 改善实践教学模式。一是,引导学生参观实践基地, 并为学生布置参观感悟等方面的作业;二是,学校可 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双休、节假 Et等,安排 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进社区” “进敬老院” “帮助留守儿童”等活动, 并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实践报告;三是,教师可以及 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课题研讨,就一些热点、难点问 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模拟,如模拟道德冲 突、模拟法庭等,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

 (三)创设 良好的校 园环境 首先,创设 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清新 自然、干 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能使高校大学生陶冶情操、提升 · 2l1·

 审美水平,进而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 风尚。其次,创设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一是各 高校可定期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到活动中,使学生在参加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 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二是定期邀请道德模范到 学校开展相关教育讲座,宣传自身的光荣事迹,使学 生在 “学模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其三,思 政课教师要有效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介,如广播、宣传 栏、校报、校园杂志及网络等,开发关于思政教育的 节目或栏目,积极向学生宣传和普及思政教育内容,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实现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 思政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久的、持 续的过程 ;思政教育也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 教授其他课程的教师也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 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实现思 政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有效融合。如大学语文教师可 以在讲授语文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文本内 容,总结出课文中蕴含的关于美好品质和道德素养的 精华部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的基础上,提高自身 的道德水平。

 (五)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各高校要认真做好思政教育的师资选聘工 作。第一,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专任 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人数及实际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合理配备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第二,提高思政教育教师的选 聘标准,要求教师除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及高超的实 践能力外,还必须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在 相关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的领 导。其次,各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育教师的培训。第 一, 高校要建立完整、系统的培训体系,即包含岗前 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等培训体 系。高校要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着力提升 ·212· 教师的授课能力;还要从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学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 水平和道德素质。第二,高校要根据思政教育课程 的特点、性质,定期开展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研讨会, 为教师提供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其不断开拓视 野,提高 自身综合素质。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内外涌现出多元化的 社会思潮,在这一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成 为当务之急。各高校要全方位分析当前思政教育存 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 决措施,以改变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提高思政教育的 有效性,确保一系列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促使高 校真正走上素质教育道路。

 参考文献 [1]郭瑾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 ,

 2015, (3):36—37.

 [2]赵云霄,韩彦,江祁萌.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 研究 [J].知识经济,2015, (9):155—156. [3]彭锦霞.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J].

 学理论 ,2015, (13):246—247.

 [4]黄宗将.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 [J].教育与职业, 2013, (27):54—55. [5]王玲 .浅议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 (12):37. [6]姚云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转变——浅析新时期 高校思政工作的特点和对策 [J].现代交际,2010, (8):

 2l-22. [7]刘涛.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J].

 品牌:下半月,2012, (4):64.

 [8]肖婷 .“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 fJ].开封 教育学院学报,2015, (1):203—204.

 [9]罗云.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 [J].教育 观察,2012, (10):13—16.

 (责任编辑 :张红雨 )

篇五: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学生思想行为呈现出一些新时代的特点,在调查分析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考察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对策,即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加强全员育人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育人环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和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益。[关 键 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路径探索[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07-0016-03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①唐明生,徐宁敏(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贵州 毕节 553100)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在思想、行为、心理、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与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有较大区别,学生思想行为呈现出一些新时代的特点,本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分析、研究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在考察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特点为了准确、客观地了解当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我们深入贵州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一线,通过发放问卷 1256 份、访谈、观察等,调查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思想主流健康,功利思想较重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主流积极正向,政治取向正确,具有家国情怀 [1] 。调查显示,有 20.3%的民办高职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比其他知识重要,有 74.2%的高职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同等重要 [2] ;有 89.33%的学生认为在新时代谈论思想道德修养有现实意义;假如国家突然遇到危难,你会如何抉择 [2] ?绝大部分学生会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呈现爱国情感;与此同时,学生的功利思想也较为严重,人生价值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认可度占比 30.81%,也有 31.61%的学生认为两者都要兼顾。(二)生源结构复杂,学习动力不足近年来,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扩大,生源较复杂,调查结果显示,有 52.87%的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其他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有 89.17%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基础知识结构较差,综合素质整体不容乐观,调查还显示,有 46.06%的高职学生选择民办高职院校是为了提高学历,有38.27%的高职学生选择民办高职院校是因为录取分数低、容易报考,有 60.46%的学生喜欢在这样的民办高职院校学习,有 9.47%的学生非常喜欢在这样的民办高职院校学习。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学习不积极主动、被动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性较大,学习能力较弱等。这些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开展的难度。如果仅是简单沿袭或者套用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使教育工作停留在表面,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成效 [3] 。(三)自我约束力弱,沉迷网络世界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弱,具体表现在上课、寝室里就寝、体育活动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管理和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生还热衷于网络游戏、抖音、快手、微信、短视频、直播、购物等,占据学生大部①本文系 2021 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课项目“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021SZ01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唐明生(1980—),男,汉族,贵州威宁人,硕士研究生,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思政教学部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教育研究16 - -

 分时间,甚至上课时间都在玩手机,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抖音、打游戏等上,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对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四)心理情况复杂,存在自卑心理民办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大部分是高考失利了才选择民办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且有大量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学生,他们大多是为了混个文凭,提高学历,带有浓厚的社会气息。加上社会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与公办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较,有 61.9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差距,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差距较大,升本及就业压力大等,造成了极其复杂的心理,调查显示有 62.42%的学生不太自信,他们存在自卑的心理。二、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民办高职院校的举办者重视力度不够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高职院校相比,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在校生每年所缴纳的学费,国家的扶持和补助较少,其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很多举办者能直接决定教师队伍的生存状况、学校部门的设置等,甚至有些民办高职院校连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科研的二级机构都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完成上级要求的层面上,执行力度很弱,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发展关系不大,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部门职责不明晰,各自为营等,多被动地开展工作,自主创新不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们的观念直接决定整个学校的发展,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资金投入在能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地方,期望投资短、见效快等,因此,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不高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超且稳定的专业化育人队伍。通过调研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发现,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不高、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兼职教师过多、多部分人员缺乏责任心、政治观念淡薄、自身修养不够、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学校层面的培养体制机制缺失、队伍归属感不强、流失比较突出等问题,这样长期下去,将会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特色不突出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教育教学方法陈旧、照本宣科、考试过关、应付差事等,学生几乎不参与课堂,学生“到课率”“抬头率”不高,缺乏创新,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重视因材施教;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大班授课现象较为普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丰富、不充实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美好的发展需要,如教育内容不丰富、不充实、不完善,让高职学生觉得内容空洞,难以激发求知欲望;教育内容选择较呆板,不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教育内容不新颖等;第二课堂教育内容不丰富,没有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很好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育人工作没有很好地贯穿到各个阶段。(五)教育环境有待改善教育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 [3] 。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思想政治教育又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举办者在这方面投入不足,这样就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由于体制机制的特殊性,部门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校园环境建设缓慢,优雅的校园环境尚未形成,校园文化育人内容不丰富,功能有待发挥。网络育人内容也不丰富,平台建设缓慢等没有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作用。三、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根据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合新时代背景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以下解决措施。(一)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民办高职院校举办者要提高政治觉悟,着眼长远,明确办学动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三全育人”理念,打造全员参与,实现全员育人无人不在;构建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全程格局,实现全程育人无时不有、整合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无处不在。(二)加强全员育人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是关键。一是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完善招聘、选聘工作,形成一套科学规范、能留住教师的聘任制度,课题 教育研究17 - -

 即用薪酬留住教师、用事业留住教师、用情感留住教师等;二是加强民办高职院校育人队伍的师德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自身修养、把育人工作贯穿始终;三是可以通过“传帮带”、内部管理、一些激励机制来优化和开发教师人力资源,促进人才梯队的建设;四是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民办高职院校切实可行的全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五是要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入口关。2019 年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4] 。”全面推进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是关键。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要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学历、教学和科研能力。(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针对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再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小班讨论、情境教学法等,尊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积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5]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向专业课程有机渗透同向同行的一体化教育格局;民办高职院校要重视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要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5] ;统筹发挥学校、家庭、社会自我教育的育人资源,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将育人工作贯穿到高职学生的各个阶段,融入学生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的各方面。(五)优化育人环境要切实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优化育人环境。一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举办者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认识高度。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培养的全过程,融入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有效化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打通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堵点,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创造全员育人的工作环境。学校党政一把手要齐抓共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队伍要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等的育人要素,将育人职责贯穿各岗位工作始终,部门间要形成合力的体制机制。三是构建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发挥隐形教育的作用。四是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家庭等要形成合力,共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和保障机制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要想真正见效,一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监督、指导、管理,确保民办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正常开展,确保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每学期都要对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督导检查,不断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需要完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三是需要健全“三全育人”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四是健全考评体系,完善学生评价手段,各部门协作,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参考文献:[1]赵锋,邹忠.基于高职学生创新思想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6):115-117.[2]李阳.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3]林树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0):80-81.[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5]张平,丁德智. “三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39-41.◎编辑 栗国花课题 教育研究18 - -

篇六: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时代Science Times

 科学时代·2014年第 15期

 123的培训。

 在就业教育教学过程中, 也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多投入精力,使其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多为其开放实验室培养实践能力。3、对就业困难学生展开心理咨询,帮助学生直面就业压力针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对就业竞争存在的恐惧和自卑心理、强烈的等靠要依赖思想、虚荣心和攀比心、不考虑长远发展的急功近利、道德观念不强等问题,二级学院党组织需要加强对其心理咨询工作,通过解释,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问题存在的原因,解除他们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通过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克服问题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分析, 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自信心;通过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善自我和改善环境,进而达到心理平衡。4、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给予物质上的支持,缓解其部分经济压力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级学院党组织可在政策许可范内,在自身财力基础上适当对学生进行支持,有助于缓解学生部分经济压力,提高其就业成功率。动员各种校内资源和社会力量从资金上解决家庭困难大学生因为求职而产生的经济紧张问题。

 例如,为学生提供参加公务员考试、升学考试、招聘会往返车费等。党建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思想保证和基础,就业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建与就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本身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学生背后家庭情况的改善,也关系到学校发展和稳定。就业帮扶工作做得好,学校和谐安定,发展后劲更足;就业帮扶工作做得不好,不仅学生家庭和本人的投入面临重大损失,而且对社会来说也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将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必能促进高校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共同提高。参考文献:[1] 徐慧敏 . 建设高校二级学院服务型基层教工党支部的探究[J]. 青年与社会,2013(04).[2] 高 翔 . 关于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互相促进的探讨 [J].高教高职研究,2012(10).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项目编号 12JDSZ3078)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璐 (1979.7- ) 男,陕西延安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未动,政治先行,因此可以说稳定、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随着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民办高校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有和公办院校相同的特征,即学生基本上以 90后为主,标榜自由个性、追逐时尚等,但是又有其独特性,如教育成本大、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因此,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针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结合民办高校的学生的特征逐步摸索出适应民办高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必须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样,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国家为了支持和扶持民办高校的发展,先后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民办高校的地位予以肯定。有了制度、政策的有力保障,民办高校的发展更加如鱼得水。民办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特色,逐步摸索出社会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它要求我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策——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柳俪葳

  邢令果

  高国华

  陆

 兵

  魏贵娟

  马琳娜 / 河北传媒学院 【摘

 要】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办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年龄特点,应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同时,有效利用新兴媒体,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此精神贯彻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最广大学生的利益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和意识,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三)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以 90后为主,既标新立异又张扬个性。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但要尊重学生的共性,还要适度保护学生的个性。

 同时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个别人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惯用说教的方式,不仅不能有任何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可以运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缩短与学生之间的代沟。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不同时代的学生受时代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工作。二、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治理论课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在民办高校存在这样一种尴尬的现象,学生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扭转此种不利的局面,笔者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笔者单位马列教学部结合重大节假日,如学习雷锋纪念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全国法治宣传日等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如在组织纪念革命先烈的清明节祭扫活动中,就充分利用了石家庄的红色资源——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同时也把其定为实践教育基地。不仅让学生对石家庄的历史有了充分的了解,还让学生懂得了今天安静、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坚

 124

 科学时代·2014年第 15期高等教育管理· Higher Education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毅力。(二)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不断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其中不乏一些腐朽、没落的消极思想。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广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迷茫和混乱。针对这样的现象,一味地堵的办法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必须采用疏导的办法。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利用课堂前十分钟左右,让学生针对自己关心的时政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最后进行整体点评。这样的形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也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关注的动态,对个别认识偏激的学生单独交流,及时化解学生思想政治不良倾向。在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中,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发挥高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一)充分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民办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其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民办高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1、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学习中所展现出来的共同的精神风貌。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校风和学风长期以来都是学校长抓不懈的工作之一。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是学生成长的源泉、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软实力。2、建立和师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高校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是传道、授业、 解惑的教师, 课下是学生的益友。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促成教师和学生亦师亦友关系的确立, 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

 摈弃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不高、 不好教的错误观念,结合学生的特点, 逐步摸索科学的教学方法, 从心底爱学生。

 第二、提升学生的素质。作为学生要树立尊师重教的意识,在校期间苦练基本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力争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3、鼓励德育创新课题科研立项 科研是现代大学的职能之一。笔者单位不但鼓励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科研立项,还非常鼓励以德育创新项目为研究内容的科研立项,不但提供经费支持,还为这些科研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便利条件。经过层层选拔、严格筛选,最终有 12项课题脱颖而出,根据去研究成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划分为重点和一般课题。经过这样一个从实践转化为理论,再从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教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所指的教师涵盖了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1、实行导师制为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模式,笔者单位舞蹈学院推行导师制度。和传统意义上的导师不同的是,导师不仅对专业知识答疑解惑,还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困惑。导师制是一种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导师主要对学生进行“ 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导师制的推行,使得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建立教师党员联系宿舍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笔者单位建立广泛的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宿舍制度。教师党员以各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各方面的难题和困惑。(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辅助作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应如何,直接决定了其是否具有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建立辅导员助理制度笔者单位还推行辅导员助理制度,通常情况下,在大一下半学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后开始实施这一制度。顾名思义辅导员助理就是辅助辅导员完成对学生的管理作用。而且助理本质还是学生,但是通常是学生中的榜样人物,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表率作用。辅导员助理主要负责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的工作。业余时间在辅导员办公室值班,主要处理一些临时性工作。辅导员助理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逐渐成为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衔接纽带,这种衔接作用在民办高校中表现的更加明显。辅导员助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具有非常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在选举辅导员助理时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选举,否则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2、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学生中的基层组织, 由在学生中成绩优异、综合素养较高的先进份子组成。学生党支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和组织。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重要平台。笔者单位学生党支部经常利用重大节假日等契机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党员严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通过这些学生的榜样作用,对其他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四、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网络等各种传媒载体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在慢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 在丰富、快捷、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网络也成了一些卑劣现象的容身之所。

 良莠不齐的信息不仅冲击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甚至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有效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不仅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将不敢直白表露的内心想法坦诚的表达出来。另外,还专门建立了网上邮箱、微博、微信等形式和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活动。就民办高校而言,要利用好网络这个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严格肃清网络垃圾,达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总之,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为社会接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事关民办高校是否能长久发展的重要命题,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主导作用,借助于网络这一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争为社会输送一批批高质量的人才。参考文献:[1] 章国平、徐跃进 .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原因分析 [J].教育与职业 2010,(5).[2] 刘新玲 .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

篇七: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民办高校要正视自身在领导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方面的特殊性,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形成合力作用的领导机制、稳定而坚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发挥内部整合机制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道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契机,民办高校得以快速发展。截止 XX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民办高校 X 所(含独立学院 X 所,成人高校 X 所),比上年增加 X 所。普通本专科招生 X 万人,比上年增加 X万人,增长 X%;在校生 X 万人,比上年增加 X 万人,增长X%。可见,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习近平在十九大上对中国现阶段做出了历史性的深刻判定,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也表明民办高校也进入了新时代。在 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新形势……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就给民办高校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点亮了明灯,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办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和责任,提升民办高校办学实效性,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使得民办高校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与公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些共同点之外,他们还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足够重视,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民办院校严格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织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 号)的要求,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进行改革,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和年终考核。但由于办学体制和组织机制运行的特殊性,使得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的作用有限。民办高校在投资主体、管理方式和組织机制上不同于公办学校,公办高校实行的是“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也就从源头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决策机构不是党组织。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引导和监督学校遵守法律法规,参加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学校决策机构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督促其依法治教、规范管理。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董事会、行政部门建立联系,相互协作沟通。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性的发挥,使其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民办高校由于自身在办学经费、机构设置

 方面的特殊性,未能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⑤,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通过主渠道——思想政治课老师和辅导员来完成,学校其他管理人员未能参与其中,未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作用。加之民办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重视务实性,多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锤炼,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或“不必要论”影响着大部分师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步维艰,效果不显著。

 (三)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可见,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民办高校办学是自筹经费,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也由民办高校自己解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配备。即使配备充足,也由于民办高校实行聘任制,最初聘任期限一般为一年,这样,使得专职教师缺乏“职业安全感”,在心理上没有“归属感”,会出现专职思政教师流失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民办高校难以组建一支稳定而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也就影响了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有效性。从长远上看,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

 二、新时代 XX 科技学院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探索 XX 科技学院是一所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立足本校实际,针对本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本校思政工作的新方法,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协调校党委和董事会的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形成领导合力作用

 XX 科技学院立足新时代民办高校发展实际,适应民办高校发展的需要,实行董事会和校党委委员交叉任职领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党组织负责人相当于摆设的现象,实现校党委和董事会共同学习领会党的政策精神,共同为学院的发展谋出路,共同解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积极相互协调,在实践中增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逐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领导合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建立内部整合育人机制,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XX 科技学院在实践中探索,教书育人、生活育人、实践育人的内部整合育人机制初现雏形。

 教书的载体是课程。XX 科技学院不仅鼓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积极参加省级课程比赛,打造精品课程,而且还注重各个课程之间的协同,使各类课程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生活育人是重要手段。XX 科技学院积极利用学生公寓这一载体,让辅导员走访宿舍,参与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实践育人是重要补充。XX 科技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新时代,学院利用这个平台,组织契合时代发展的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動,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教师队伍,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实基础

 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生命线。XX 科技学院自升为本科院校以来,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 号)的要求,学校聘用了一些优秀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博士和研究生,要求是中共党员,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扎实的马列理论基础、较高的责任感及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为了留住这些人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学校通过提高待遇、提升教师发展空间,关心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个人成长,努力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院校能够持久稳定的有效开展。

 总之,在新时代,民办高校要立足高校发展实际,抓住契机,把握民办高校的发展规律,稳扎稳打,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篇八: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21 年第 20 卷 第 4 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 ( 20 )

 4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陈豫岚 张 辉【内容摘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功能、有效提升民办高校育人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优化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成效的持续提升。【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机制研究”(编号:19VSZ121)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豫岚(1982. 5 ~ ),女,河南西平人,广州工商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张辉(1964 ~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广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民办高校在管理模式、资金来源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差异,但是民办高校与其他普通高校一样,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高等人才培养工作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民办高校同样需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需要重视通过提升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成效,为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做出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明确的课程建设标准能够确保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得以按部就班地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然而,一些民办高校忽略了构建思想政治课建设标准所具有的意义,这则导致了这些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中呈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另外,虽然我国教育部门针对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颁布了许多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从师生比例、经费投入、课程设置等多个层面对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由于这些文件并不具备强制性,因此部分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中并没有按照相应标准来开展,当然,也有部分院校在相关标准的落实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境,如在师生比方面,当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岗位薪金待遇、社会认可度较低时,则这些岗位将难以呈现出足够的吸引力,这将制约思想政治课建设中的师生比达到相应标准。由此可见,提升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课建设标准的重视程度并解决民办高校在落实思想政治课建设标准方面的现实困境,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必要路径。(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亟待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这不仅导致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知识和素养的建构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也会因为教师忽略学生学习需求而导致教学内容出现适用性不强或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以及这些平台与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征,虽然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部分民办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由于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应用的意识与能力,导致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仍旧以板书、教材为主,这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三)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课师资力量建设方面给予的关注以及投入有待提升。教师是对思想政治课建设标准进行贯彻的主体,同时也是组织教学、开展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主体,因此,无论是思想政治课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发展滞后等,都反映出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综合素养难以满足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需求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民办高校在教师招聘工作中欠缺科学规划与严格标准、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欠缺投入与创新等,都是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综合素养难以满足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需求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强调师资建设工作在思想政治课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是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成效的必要路径。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对策(一)贯彻课程建设标准。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承担的重要职责,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颁布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这一文件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发展、规范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一文件所具有的内容、内涵等作出准确、深入的把握,在提升思想政治课建设地位的基础上,严格贯彻这一文件对高· 3 6 2 ·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年第 20 卷 第 4 期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21 ( 20 )

 4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提出的要求,从而确保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对课程建设标准的有效贯彻,要求民办高校能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民办高校需要重视做好课程建设标准传达工作。在此方面,民办高校有必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等,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相关标准作出详细认知,从而为标准贯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当然,民办高校也可以依托校园媒体、互联网媒体或者由教育工作者组织班级会议等方式,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开展课程建设标准宣传工作,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建设、配合课程建设,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课程建设标准的有效落实提供坚实保障。2. 民办高校有必要对课程建设标准落实情况做出实时监督。通过规范与约束管理者、教学工作者思想与行为,确保教学工作者能够以课程建设标准为镜,推动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教学实践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民办高校需要通过针对课程建设标准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了解课程建设标准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课程建设标准落实策略的探索指明方向并提供依据,促使课程建设标准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课建设活动。(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成效最终体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学生所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此,民办高校不仅需要关注课程建设标准的落实,而且需要关注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具体而言,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思想政治课教育理念。现代教育要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出学生在知识与能力建构中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实践进行优化,从而确保思政课中的知识供需能够实现平衡。2.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推动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得以与时俱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则是提升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成效的有效路径。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3.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掌握学生认知规律、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教学工作者还需要重视推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活力以及吸引力。如教学工作者可以尝试将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高校大学生群体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仍旧不可忽视,特别是在思想政治课改革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专业素养与教育能力更是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民办高校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助力。1. 民办高校需要为师资建设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不仅能够为教师培训设施的完善、培训环境的优化提供保障,而且也能够通过提升教师薪金待遇,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岗位所具有的吸引力,促使民办高校能够吸收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提升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成效。2. 民办高校需要在做好招聘工作的基础上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招聘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所具有的活力与持续发展潜力,为此,民办高校需要围绕教师队伍结构制定规划,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师招聘工作,从而促使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方面呈现出更为合理的特征,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能够在构建成长共同体的基础上实现协同进步。3. 民办高校需要构建思想政治教师考核制度。民办高校不仅需要围绕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需求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而且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通过对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效做出考察,了解教师培训工作成果、发现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成效得以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为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师资保障。三、结语综上所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实践中,课程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发展滞后、师资队伍难以满足课程建设发展需求等问题都客观存在,这些问题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为此,民办高校有必要对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明确、宣传以及贯彻,并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与此同时,民办高校需要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在思想政治课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加大投入、强化考核等,提升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从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参考文献】[1]梁君,单美英,颜娟花. 民办高校思政课要应对学生的“三维度”与“八类型”———基于“思修”课教学对象前测的实证探究[J]. 教育观察,2020,9(1):115 ~117[2]高春波.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1:50 ~51[3]黄磊.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河南农业,2019,21:32 ~33[4]沈为英. 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困境与突破路径[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184 ~185· 4 6 2 ·

篇九: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在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它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提供指导,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政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对此,教师应当进一步的分析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策略。该文主要论述了当前高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大学阶段是学生确立自我,确定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在于从理论的高度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以及理性上接受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经久不衰的动力。对此,

 就需要以学校的党建工作为指导来推动两者的融合,促进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在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一)

 党建工作开展时忽视思政教育工作。在当前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是基于分数、干部角度来发展党员。对此,高校的学生在入党上虽然能够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没有对入党这件事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在入党过程中出现入动机不纯正的问题。没有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功利性教程,在工作过程中的价值、情感、理论认同有待提升。与此同时,随大流现象较为明显,后备军不足,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

 党建思政教育缺乏常态化。当前,高校在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党建制度以及考核机制,导致很多制度都流于形式,容易出現三分钟热度的情况。与此同时,常态化的教育没有形成,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实现入脑入心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党员前期培养的过程中较为扎实,但是在后续教育的过程中问题严重,缺乏监督和教育,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发挥。

 (三)

 吸引力不足,学生动力不强。在对青年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抓住学生实现理论认同。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充分把握本质。然而,在当前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理论为主的问题,讲解的方式较为空洞。不能根据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的内在动力不足,导致课堂积极性不高,党建与思政教学工作缺乏吸引力,阻碍了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意义 当前高校在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落实,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就当前党建与思政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们灌输知识性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对党建与思政教学的兴趣,无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当前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其他课程,将党建与思政课程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可以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当前在对党建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在其中引入创新模式来启发学生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

 深化文化课程改革。当前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多学校会将学生们的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教学的标准,这就对师生产生了误导。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过分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忽视了在其中融入党建与思政的理念,使得文化课程为应试教育而服务,最终导致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党建与思政教育,不能够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人才。对此,在实际中职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融入党建与思政教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重视文化课学习,在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将党建与思政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中职文化课教学过程中,能够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帮助课程向着道德素质教育方向更好地发展,以此顺应时代的趋势。

 (二)

 有利于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党建与思政教育主要是让高校中的所有课程都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断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然而,作为文化课程学科,其中包含着很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人文习俗等。对此,在文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党建与思政教育十分重要。当前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关注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和挑战,不断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德素质培养。针对人才的评价需要看重其专业知识、品德、职业态度等。文化课作为基础课程,在其中渗透党建与思政的思想能够将我国的思想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文化课教学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

 促进思想品德发展。当前,高校在不断扩招,导致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复杂。很多学生的基础薄弱,参差不齐,学习积极主动性又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的职业以及未来没有确定的规划。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变化。在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育人的题材和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以此构建更为灵活、轻松的课堂氛围来唤醒学生的热情。通过文化课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为他们的未来的职业奠定基础。

 三、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措施 (一)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高校进行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贯彻到实践教学中,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融合,以此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党建和思政工作更好地开展。例如,可以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国情党情课题的调研活动,在宣传红色教育中进行实践,从而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并促进课程的延

 伸。与此同时,学校可以让党员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在社团班级宿舍中带头,深入学生当中来推动师生的沟通交流。此外,还可以开展小水滴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暑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带动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榜样力量。

 (二)

 搭建网络平台,加强宣传。当代高职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较高,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微视频、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已经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改变了他们原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有效增强高职学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就可以搭建相应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开设相关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互动、交流、问答、学习和宣传。由于这些新媒体互动性强,且具有匿名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收集学生的想法,进而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来改善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让教育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促进两者更好的融合。

 )

 (三)

 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是思政课堂的引导者,他们既能够传播知识也能够引导学生们成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包括专业修养、政治修养,从而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做好示范作用,不

 断激励学生们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首先,教师需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端正政治观念。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时政热点、国家大事、新闻等来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关心时政。此外,教师还应当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需要加强学习,以此来感染学生们,让他们养成主動学习党的理论的良好习惯。

 (四)

 加强思想防线建设。在当前这一阶段,很多思想政治的工作者会从党的基本路线、政策、方针等角度出发,强化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宣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能够做到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对党的理解和信任。积极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在日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这种思想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将管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健全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学生行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当今世界是网络化的时代,大学生会愿意通过网络来学习新的知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来开展。只有在网络方面抓住主动权,完善教育网络体系,才能够给大学生带来便利,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渠道。

 (五)扩大思政教育范围。大学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主要贯彻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一过程。在时间蔓延的过程中,学生在任何阶段都可以接受到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家长反馈和校内网站来对学生进行远程党建与思政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学校也可以为学生们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来落实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际“三全育人”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个人素质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由于学生的成长规律性,他们在每一个阶段所的需求都不相同。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特点来进行教育内容的设计,让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年帮助他们解决实践技能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两者的融合。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搭建网络平台,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来强化思政教育以及党建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推荐访问: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对策 现状及 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工作总结报告四篇【精选推荐】
下一篇:XX县2018年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全文)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