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7篇【完整版】
来源: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1-26 14:00:07 点击:
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我们升华思想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哦,小伙伴们能够在读完一些文字后用心编写一篇读后感,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是我们升华思想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哦,小伙伴们能够在读完一些文字后用心编写一篇读后感,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篇1
说到我国的经典作品,那真是人人都晓得啊!在这四部经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了。以前,只看过几集旧版的电视剧,觉得挺没意思,不太喜欢。可是,最近我偶然间看到了青少年版的《红楼梦》,却爱上了这本书。
?红楼梦》,一般人会认为我们这个年龄不太适合吧!但是12岁的我,还蛮喜欢的,至少能看懂一些故事情节。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都令我难以忘怀。我也是看完后为书中的人物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不太喜欢薛宝钗,更喜欢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位内向的女孩子,她从小母亲就去世了,长大后,才被送到了贾府,“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在里面,我最喜欢的便是“黛玉葬花”了,我就大概给大家讲一下吧!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黛玉借对花的爱惜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典型的借景舒情。同时,也因这一举动,消除了宝黛之间的误会。从这个小故事中,我还知道了一首很有名的曲子,就是《葬花词》了,里面写的真的很美呢!我觉得林黛玉真有才啊!
读完了青少年版的以后,我有了这样的一个结论:这本书以贾宝玉为中心,让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啊!
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篇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梦中事,写尽人间悲与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啊,这世间有多少痴情男女,尽管天各一方,缘分却让他们遇见,正是这样,才成就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千古佳话与传说。或是离别,或是相聚,分分合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细细数来,却只剩下满纸心酸。
初看红楼梦时,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林黛玉那纤细柔弱,娇嗔素雅的身姿,越看越觉得心酸。金陵世家是一个富裕的大家族,黛玉来到了这里,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巧合!在这里,她认识了贾宝玉,一个她永远深爱着的人。他们互生情愫,本以为可以依偎一生,但他们的故事却随着家族的落败而落下帷幕。故事的结局留下伤感,每当我看到最后,总会不由自主的流下泪,我仿佛看到了黛玉那柔弱的身姿,以及在痛焚情稿时被火光照得发白的脸庞,她是多么可怜啊!最后,“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瑶”的黛玉还是去世了。从此,贾宝玉和林黛玉,一阴一阳,就此别离……
人人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为什么世间还会有如此之多的悲伤情事?一番深深的思考,我朦胧地懂得,这世界上有太多的磨难需要我们来度过,而不只是你情我意那么简单。我们都要经历人生的许多许多,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险阻,就好似爬山,山势那么高,路途那样险,有些人在山脚就选择放弃,而有些人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往前,势不可挡。如果你坚持走下去,那么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宝玉认命了,屈服了,他选择与宝钗在一起,最终又选择了出家。这就是结局,这个悲伤故事的结局……
抬起头,看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能把人生装点得五彩缤纷的便是那一次又一次美好的错过,还有与错失相依的一抹心酸……
说到辛酸处,悲伤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者。
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篇3
年前随着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热播,我这个红楼迷再次捧起原著,边看电视边与原著作起了比较。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又把原著看了两遍。先谈一谈对一号主人公贾宝玉的看法吧!
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的小说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主人公都是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人物,唯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文弱少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文弱少年,给读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却不亚于英雄人物。在原著中,曹雪芹以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表现了贾宝玉高尚的人品:他时时处处胸中装的心里想的,都是别人,尤其是下人、穷人、无权无势、无家无亲的苦难人。
若按常理,,贾宝玉完全有条件摆出鹤立鸡群之态。论其位,他是位于三公之首的荣国公府内最受宠爱的正宗嫡孙;论其才,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他“其聪明灵秀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属宋徽宗、唐明皇、陶潜、秦少游、唐伯虎”等才子之列。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即是证明:他即兴题联,清词丽句,妙语连珠,四座皆惊;论其貌,第三会说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这位位优、才高、貌美的怡红公子,丝毫没有优越之感。
宝玉对下人,存主仆平等之心,互相关爱,互相服务。下人为他梳头,他也为下人梳头;他病了,下人端汤捧药,守护床前,下人病了,他端汤捧药,守护床前。冬天,晴雯在外面门上张贴宝玉写的三个大楷字,把手冻僵了,宝玉见了便赶紧用自己热手握住,以送温暖。
在物质上,宝玉对下人亦是关爱备至。他在府内与贾母共餐,见有豆腐皮包子,是自己的下人最爱吃的,就谎说自己最爱吃,让人送到怡红院,给下人留着;元妃赐与他的糖蒸酥酪,下人爱吃,他自己就不吃,给了下人。第十七回写到因宝玉题联受到其父与众人的赞许,几个小厮便向其要赏,宝玉说每人赏一吊钱,小厮们嫌赏太轻,“不容分说,便将宝玉身上所佩之物尽行解去”。这情节看似写小厮,其实作者是旨在表现宝玉在物质上对下人的慷慨大方,决不吝啬,亦见其地位平等,关系亲密。第二十回写贾环与丫头莺儿掷骰子,本来贾环输了,反说自己赢了,就硬抓莺儿的钱。借此机会,莺儿对宝玉、贾环做了对比,对贾环说道:“一个做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玩,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他剩下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罢了。”第二十九回,写宝玉随贾母去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为讨好贾母,给宝玉送了三五十件贵重礼物,均是金、玉之品,宝玉却说他要这也无用,不如叫小子们捧去,散给穷人。
解人危难,是宝玉关爱下人的又一侧面。第七十七回,写王夫人大开杀戒,把聪明正直的晴雯、芳官及四儿三个女孩儿赶出府去,连衣被都不得带走。他们生活无着,有的还无家无亲,均在危难之中。宝玉却因其母顽固而无力相救。为解人危难,他只好藏起内心痛苦,曲曲折折,说着好话,陪着笑脸,恳求袭人,瞒上瞒下把三个女孩儿的衣服、素日用品,另赠几吊钱,偷着让人送了去。
凡此种种,文中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纵观红楼全书,对宝玉的千万条贬词,多因其与人为善。长辈的训斥和钗、黛的埋怨且不去说,就连某些下人,也把他的为善之举视为呆傻糊涂。在第三十五回中有两个婆子从怡红院出来谈论到贾宝玉时说:“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象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疼不疼。这可不是呆子?”另一个婆子笑道:“我前一回来,听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有些呆气。下大雨淋得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吧。你说可笑不可笑?”
这真是:都笑宝玉痴,谁解其中味啊!
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篇4
自从在电视上看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剧情也是非常的精彩!
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的逆子;所同情怜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因为和尚的一句话使黛玉和宝玉无法在一起”,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篇5
初中时语文课文有一篇就是节选名著红楼梦,老师说过有一段描写的特别好,那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见到王熙凤时的场景,“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这边是红楼梦中一位有名的主角,个性鲜明的“凤辣子”。
这短短一段话一位生动形象的角色就浮现在读者们的眼前了。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整篇名著核心人物,传奇故事的中心—林黛玉。
林黛玉来到贾府时不过六、七岁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多行一步”,哪里还象个“无亲母教养、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真算得上是绝顶聪明。
来到王夫人屋里,老嬷嬷让黛玉炕上座,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又显黛玉识大体。
再过来见王夫人时,在坐位上还是如此,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也只是挨王夫人坐,贾政虽不在家,始终是不坐贾政之位的。
这些描写不仅能看出林黛玉的聪明伶俐,家教极好,更能看出在那个时代连小孩儿都要从小接受等级制度,控制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代表了家族,对于小孩儿来说这是多么沉重的包袱啊
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篇6
文: 星星 曾经,我只是一块顽石。
曾经,父母哀我之愚劣,怒我之不肖。有诗为证: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上骂!
我敬我的父母,我怀念他们,但我不爱他们。我更爱我的姐姐元春。
当我还很小时,我与元春姐姐同住在祖母身边,刻未相离。姐姐比我大十多岁,她有时严厉,有时仁慈,象一个真正的母亲似的,抚育着我。当我三四岁时,姐姐已口传教授了我几本书,识得了数千个字。她为我而骄傲,我因她而欢心。然而,姐姐终究还是离开了我,被送入皇宫深院。
当时我好想我的姐姐。每每地,被父亲杖责疼痛时,别的孩子往往喊的是妈妈,而我喊的是姐姐。
其实,在别人的眼里,我的家庭是非常幸福的。我的大伯贾赦是一等将军,世袭的荣国公;我的父亲贾政是工部员外郎。虽然我很顽虐,幸而我的祖母非常地宠爱我,她总是将我从父亲的杖责下解救出来。我爱我的祖母。母亲总是很忙!忙着那打理不尽的家务,忙着应对妯娌们的嫉妒。大宅门么,总是如此!直到我表哥贾琏和母亲的内侄女王熙凤结婚后,母亲才轻松多了。她将管家的重任交给了二嫂。
母亲希望我同我的表姐薛宝钗结婚。她是母亲的妹妹的女儿,她家里是世袭的皇商。母亲说这是金玉良缘。
我不愿意。我知道母亲并不在意我同意与否,可我实在是不愿意。
薛宝钗长得很美,人又聪明,学问又高。而且她从不卖弄她这些优点。在生活中,她安分,从时,孝顺。长辈们都喜欢她,同辈们都敬服她。“她是完美的大家闺秀。”大家都这样说。
可我就是不愿意这门亲事!因为,我懂得什么是爱情——在这个寂寞的,肮脏的世界里,唯有我的爱可以带给我生存的欢乐和情感的休憩。我看不惯我周围的一切。伯父贾赦强夺民财,欺淫弱女;哥哥贾琏投机取巧,无所不及。我的贾珍哥哥是宁荣两府的房长,他虽然袭侯位,掌家族,但干的事哪一件我瞧得上?连冷子兴(母亲陪房丫头的女婿)背地都说他“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过来了”。奴才们也跟着狐假虎威,横行四乡。
我也不喜欢我的父亲。大家总说他“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可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没才干的男人,不称职的父亲。他若是有才干,会在放外任时,任李十儿胡作非为吗?他若是有才干,我们家会乱到这种地步吗?就连呤诗作赋时,他都没一句好词句!偏偏还喜欢同一帮文人清客们交游——看到我稍显才才华,他就打击我;遇到我胸怀不快,他不仅不闻不问,还要严加指责。他对我的关心连我的丫环所能做到的也不如。他只知愚忠愚孝,也要求我那样做。
我受不了这一切。我不堪忍受这一切。我以拒绝科举功名的方式,在我心中抵制着这片乌烟瘴气。虽然我有时也不得不与薛蟠,冯紫英等来往(他们总比贾琏的奸俗强一点,在我的心里),大部分时间我都躲在大观园里,与我的姊妹和丫环们在一起,她们比起门外的他们心灵上要干净得多。
我的心上人林黛玉是最理解我的人了。我俩就象是曾前生注定,我的每一缕思絮都牵挽着她的心绪;她的每一滴泪珠都打痛了我的心。她是我全部的追求,她性灵才美,她知我赏我,她用她纤弱的心为我造就了爱的海洋。在有她的日子里,我曾经如此醉过——而今一切都已成空——留几句警语与世人罢: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干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它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篇7
这一回是写贾宝玉过生日。生日宴会上的种种情节,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很陌生,不感兴趣。但有两件事却写得很精彩。
记得在大学读书时,一天,女同学汪妹拿着《红楼梦》来找我,说这第62回贾宝玉过生日写得没味啊!要我给她讲出点味来。我不答,只是紧紧盯着她的脸。她说,你老看我干吗?我说,我看你的两只迷人的凤眼,好美。她红了脸,一笑,走了。
其实,我看这位女同学的脸,就是给她解答问题。这个汪妹的脸虽然很平常,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凤眼,水汪汪的,漂亮极了。古人说,石蕴玉而山辉。有了这么一双美眼,她的脸,甚至她的全身都生出光辉来了。(可笑!)
这一回宝玉生日的确写的平常。便有两节文字却写得很出色。就是如回目所述的两件事:
史湘云在宴会上喝醉了酒,到后园石板上睡着了,周围满身是芍药花。这个场面真的是美极了。只有史湘云这样豪爽的小姐,才有这种浪漫的举止。
花,常是女人的代名词;花,又常被人用来作为爱情的一种隐喻。学生樊静帆君曾有一幅小画,把这个场面画了下来,从睡着的史湘云的表情上,流露着一和潜伏着的爱情的欲望,极富情趣。樊君这画是把曹氏在这个场面中的潜台词揭示了。
唐伯虎有《海棠春睡图》,画的是杨贵妃酒醉后在海棠花畔睡眠。这位唐明皇的宠妃,平时美,醉时更美,醉了睡时更更美,她的这种美,用一个“春”字,即爱情的欲望,可以概括。湘云醉眠的美,作者用了一个“憨”字来概括。憨者,天真纯朴也。湘云的天生丽质,在她平时,因家境困惑和心直口快带来的种种烦恼所扰,减弱不少。醉了,睡了,醒时的一切烦恼都没有了,美的本来面目直露无遗。
看过一部印度片《痴情鸳鸯》:大地一片无边无际的鲜花,金色的菊花堆满大地,鲍比小姐醉卧花上,她的男友不断用花瓣撒她,两人在花中相爱,尽情享受爱的欢乐。现代人会这样写,
?红楼梦》时代则不会这样写。写湘云醉眠花茵,已是很放胆了。
作者写湘云,是写她的“睡着的爱情”;写香菱,是写她的“醒了的爱情”;二者相互对照,相互映衬,极妙。
香菱在玩花草时被泥水弄污了新裙子。贾宝玉向她献殷勤,(评:“献殷勤”三字妙。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曾说,在人间处世这个把戏里,最绝妙的方法是“献殷勤”。嘻,这位“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在对女人的处世上,却深有讲究啊!!——评得妙!)用袭人的一条新裙子给她换了。这样的事看来平常,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把一个“情”字化在其中,又用一个“呆”字来强化香菱的性格。真是妙不可言,妙趣横生。别林斯基说,艺术的技巧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样写。作者在这里就是在“怎样写”上下了功夫;在“情”字和“呆”字上下了很大很深的功夫。
香菱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血泪中渡过来的,刚从拐子那里出来,又嫁给了蠢货薛蟠当妾。她从来不知道爱是何物?从来不曾获得过异性的爱情。她好像已麻木了,只知学诗做诗而不知其他。是谓“呆”也。但她是人,是一个情窦已开的青春少女。女人,就是想有男人来爱她。香菱也不例外。当宝玉见她污了裙子,如此这般地关心她,呵护她,殷勤地为她服役;宝玉的意图是同情她的不幸,对她献上一份灵的爱。这对于香菱,她能不感动吗?“情解石榴裙”,一个“情”字传达出了她解裙时的心态;蕴含着多少没有写出的,但读者能够用自己的想象悟出的内容啊!她解裙时,叫宝玉背过脸去;换了裙,即来拉宝玉的手。她的裙,因玩“夫妻蕙”而湿,又因遇“并蒂莲”而解,而换;个中意味之深长,读者未必能悟。她两次红着脸,对宝玉欲言又止,而终于对他说“不要告诉你哥哥”的秘语,表示了她内心对宝玉的一片爱。香菱由呆而醒,爱欲蠢蠢而动。文章至此已是含蓄与淋漓尽致并举矣。(评:你真分析得透彻,分析得有味。《红楼梦》被你这样的赏析,味才出得来!)
宝玉对香菱为何如此倾心呢?答曰,香菱者,香灵也。香菱的本质是诗和花的合一,是香与灵的合一,是黛玉、妙玉的另一个影子。(评:研究得这样的透彻,我看你也算得上是这方面的专家了。真有味!)
推荐访问:红楼梦贾宝玉的读后感7篇 红楼梦 读后感 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