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党史1000字(1篇)
来源:党史学习 发布时间:2023-05-04 14:00:14 点击:
篇一:讲好党史1000字
2023年铭记党史演讲稿1000字以上5篇
为了把一篇演讲稿写得很是吸引人,大家在写的同时肯定非常仔细,演讲稿可以依据听众的工作性质来选择最佳的选题,下面是我为您共享的牢记党史演讲稿1000字以上5篇,感谢您的参阅。
牢记党史演讲稿1000字以上1敬重的老师们,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宠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那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识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
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活力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念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蒸蒸而上,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家立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期望朝着现代化的雄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遗忘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取……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呼喊,如同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覆盖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宏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今,炎黄子孙们的幻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成功。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动着银镰乘风破浪,奋勉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溢朝气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将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英勇地担当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子。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旧是我们在**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我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幻想,培育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驾驭实践潜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建设的崭新篇章!
多谢大家!
牢记党史演讲稿1000字以上2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呼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挽救中国的声音到2023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持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宏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我们的祖国,我们的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恒久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斗争年头,多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成功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犹如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成功,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我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似乎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恒久矗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忱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屹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视这座宏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烁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宏大精神,并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雄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艳丽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勉向前!
这天,坐在宽敞光明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华蜜的**小康社会的我们,仰视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就应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坚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驾驭丰富的科学学问,为祖国的**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那里我想和大家一齐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专心工
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让我们在学问的海洋里翱翔,在幻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学问丰满羽翼、武装自我。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今刻做起,响应时代的号召,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而拼搏!
牢记党史演讲稿1000字以上3敬重的老师们,敬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心和中心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起先了宏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心红军长征的动身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心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起先了汹涌澎湃的长
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与这个宏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宏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成功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担当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心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华蜜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苦痛。他们为了解脱这些苦痛,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今日你们生长在红旗下,异样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会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此刻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那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可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所以,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与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与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们镇里调研工作和《文革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许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今日就简洁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党史吧。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心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珍贵看法,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缺憾的是至今已仅有三条依稀可见。其次天,凌晨,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磻溪、康厝,于午时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穆阳镇,最终,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回到。今日我们站在这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对宣
扬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依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人,选择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线上,最终回乡的也仅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人世了。
还有闽东游击战中,官岭很重要,如官岭的单岔处“官岭战斗”遗址,有闽东著名的“高山小红军”故事。有曾志(原中心组织部副部长)先辈领导的社洋分田分地运动。有“龟山之战”等遗址都很壮举的。
那么,“红军窑”算是甚为奇异了,这个位于官岭村庄外200多米处,是一个自然的陈窑了,四周自然铸成的削壁,占地50平方米,深30米,下大上小,来回须绳子攀沿,人入景中,影随步移,原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首长也到过那里,召集革命先辈们开过会,探讨过闽东革命发展情景。在那里你能够看到这个古镇更为悠远的历史了。
官岭,今日穿行古巷道,脚步叩在满是雨痕的旧石板路面上,发出嘹亮的回响,身边闪过的是百年前古屋老宅,布满青苔的无人住房和年轮印记的空房,思绪萦绕于藤条之间,真的,似乎在那里乏累的灵魂才最终找到了皈依之所。世纪之交,年轮顺转,在生生不息的时间中,在深深宅院的残垣断壁中,凝聚着这古村庄积淀了几百年历史的品行,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对,今日,让我们随着文字的跳动,近距离的谛视这些沧桑的古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轨迹,同时也触摸它的脉搏,体会着那怦然心动的感觉。
尽管今日这个村子,的确不如往昔,尤其有些被荒废的古屋长满青苔,在阳光照射下特别刺眼,许是一个巧合,许是一个错位,这以往出过多少革命志士(九位安德县委书记中我们官岭就占了3位)的地方竟被荒废,这无疑是一个不合谐的音符,那守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业在现代礼貌环境中,突然被人叹为观止,生出很多格式的感憾,是福、是祸、是喜、是悲或者兼而有之。
当然历史归历史,现实归现实,这个村子至今昭示着因诸多因素而失去往昔的景秀而怅然,灰飞烟灭,总之过去的都过去了,历史却留下了一份难以估价的遗产,这决不是让今人因遗产而困囿自我。仍有村民依旧如故地住在黑檐乌瓦的老屋里,村子里除鸡犬之声外,也很难听到随着时代随着节拍各领风骚的流行歌曲,莫非那里墨守成规吗?。。。。。。当然,闽东志士从游击队到随叶飞去北上抗日,到全中国解放后,今日他们都已不在人世间了,可今日我们站在那里,就是意味着要继承他们遗志,在改革开放年头中,为国家建设做出一份贡献吧!
牢记党史演讲稿1000字以上4敬重的老师们,敬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即会呈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闻名战斗英雄、模范
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午时,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其次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头,抬不起头来。原先,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
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非常奇妙的暗堡,挡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议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留意隐藏。”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拂过。但董存瑞镇静机灵,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假如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样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响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
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需立即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心,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文风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多谢大家!
牢记党史演讲稿1000字以上5小时候,看着有关长征的电视节目,我曾天真地问爷爷:“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爷爷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随着岁月
的消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齐又争辩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假如我生在那时候,我必需在雪山和草地开很多很多的商店,特地卖健力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一首多么气概的壮歌,这又是一个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啊。
爷爷讲的故事穿越时空,把我带到了七十年前那场汹涌澎湃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
漫漫征程,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红军的热血长征路上的第一战——血战湘江。红军战士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拼死渡江,牢牢锁住渡口,誓死保卫中心,红军战士死伤过半,8。6万人仅存3万人。生死攸关,痛定思痛,关键时刻,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从今,红军心存信念,充溢了期望,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成了红军从一个成功迈向另一个成功的制胜法宝。四渡赤水演绎了斗争的千古绝唱,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从今长征路上捷报频频: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红军稀奇制胜,冲破
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最终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日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多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奇迹、世界军事的壮举,创建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震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成功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密切团结的高尚品德。
爷爷曾讲过在长征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我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骄傲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
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慢慢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终一次的党费。
茫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应对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应对空气淡薄的冰山雪岭,应对险象环生的沼泽草地,全部红军官兵坚守着这样一个铁的承诺,只能攀登,不能停留,只能向前,不能回头,直至牺牲自我的一切。正是有了这种为党救国救民的革命幻想信念,在死前的瞬间,在大雪埋身的瞬间,他们依旧非常醒悟,还记忆犹新伸出胳膊指向前进的方向,坚信革命必需会成功。他们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精神永生,恒久激励着活着的人革命究竟。这些震撼心灵的画面,向人们雄辩地证明:世界上的中国红军长征史,就是红军官兵在崇高幻想和坚决信念下的奋斗史。
红军长征的宏大成功,实现了把党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以南奠基于大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的战略任务,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扬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地球上的一条永恒的红飘带;
长征是铭刻在人类历的一部英雄史诗;
长征是
70年弹指一挥间,长征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但时至今日,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不朽精神却依旧穿越时空,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人,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听着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唱着长征歌曲,长征精神已从父辈身上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并且成为我们的人生航标,不断激发着我们潜在的生命能量。
正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听着爷爷讲的故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浮此刻我的面前,那一幕幕战斗的场面壮烈在我的身边……或许我无法体会先辈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的真谛,或许我恒久不能走进长征中牺牲将士的英灵,但我明白了什么叫华夏子孙“生当做人杰,死为亦鬼”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懂得了从头越”的英雄气概。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响亮的歌声回荡在我的耳畔,老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尽情的嬉戏……
我已经望见了那飘扬的国旗上,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颜色,是长征点燃的火炬燃烧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最终请让我用歌声来结束我的演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成功歌声多么响亮,歌颂我们宏大的祖国,从今走上旺盛富强……
我的演讲结束了,多谢大家。
推荐访问:讲好党史1000字 党史 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