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7篇

来源:党课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7 14:55:05 点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7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 22022年专题党课讲稿坚决当好“四个表率”做“两个确立”的忠诚维护者 党的十九届六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7篇

篇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

2022 年专题党课讲稿坚决当好 “四 个表率 ”做“两 个确立”的忠诚维护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决议》的这一重大论断,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得出的重大结论,阐明了把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保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思想精髓,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谈谈我对“两个确立”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要牢牢把握三个“根本保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顺应时代要求的重大政治判断,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把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两个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

 供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两个确立”深刻阐明了我们在新征程上要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一根本性问题,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保证,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二)“两个确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根本保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情况下,在党领导人民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两个确立”体现了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深入把握历史规律的高度历史自觉和强大政治定力,体现了全党统一思想、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坚定信心。新的征程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就一定能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汇聚更为磅礴的奋进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两个确立”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根本保证。拥有领导核心的政党,才能够凝聚磅礴力量;依靠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

 “两个确立”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了根本保证。深刻把握“两个

 确立”,我们就能始终把握发展规律,运用科学世界观 二、要正确认识“三对关系”,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核心要义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真谛真义、精髓精华,必须从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相互联系的观点出发,筑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基础。

 (一)要深刻把握“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的关系。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重视领袖和科学理论的作用。从2016 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到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到2018 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两个维护”,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历史决议的形式宣示“两个确立""的重要政治论断,可以看出,“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是内在统一的,“两个确立”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供了思想指引,“两个维护”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提供了政治保证,“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都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二)要深刻把握“两个确立"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两个确立”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政治保证。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来说,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申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的领导核心的基本观点。就加强党的思想

 建设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历史性贡献、世界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彰显了科学理论对伟大实践的引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所以说,“两个确立”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前进的重大问题,有利于凝聚引领全党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步调一致向前进,必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要深刻把握“两个确立”与统筹“两个大局”的关系。当前,我们面对的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尤其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运筹帷幄,尤其需要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来凝聚人心。“两个确立”再次宣示,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定盘星"和“主心骨”,我们党就能在“两个大局"深度演进互动的复杂条件下,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始终把握发展规律,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乘风破浪、开创新局。要坚决当好“四个表率”,切实做好“两个确立”的忠诚维护者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决定道路方向,决定事业成败,决定党的兴衰,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新的征程上,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千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更加坚定

 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做“两个确立”的忠诚雏护者,必须铸牢忠诚之魂,作政治过硬的表率。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要旗。鲜明讲政治,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以政治上的过硬确保 XX 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一要坚定政治信仰。要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二要提高政治能力。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时刻牢记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三要强化政治担当。要以党的旗。为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创造性推动党中央决策部暑落地落实。(二)做“两个确立”的忠诚维护者,必须扛起担当之责,作干事创业的表率。担当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一要在自我革命中彰显担当。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率先垂范,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影响带动身边的党员干部换理念、换思路、换状态。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清除妨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依赖、坚决打破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效能大提升、发展大跨越,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闱,以千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二要在攻坚克难中展示担当。当前,无论是发展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保持不服输的顽强斗志,主动跳出“舒适区”、勇瞠“深水区"、敢闯“无人区”,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把一个个困难点变成出彩点。三要在狠抓落实中诠释担当。实现宏伟蓝图,关键在抓落实。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既要登高望远谋全局,更要身体力行抓落实。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抓铁有痕、踏右留印的作风狠抓落实,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实事和好事,让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成为我们党员千部最鲜明的特质。(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维护者,必须恪守为民之心,作践行宗旨的表率。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目中最高位骆,始终把人民至上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让越来越多人民群众荷包鼓起来、日子富起来、笑容多起来。一-要站稳群众立场。要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换位思考,以实际行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二要走好群众路线。要带着最质朴的感情,走进基层,深入一线,多吹田坎上的自然风,多坐群众家的硬板凳,听百姓言、交百姓心、解百姓苦,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

 起、干在一起,把好作风、好口碑、好形象印在群众心底里。三要增进民生福祉。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方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充分更公平惠及人民。(四)做“两个确立”的忠诚维护者,必须保持敬畏之心,作清正廉洁的表率。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绷紧纪律之弦,清清白白做人、干于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一要一心为公。要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时刻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把自己交给工作,把进步交给组织,把评判交给事业,为人民用好权,为发展尽好力。二要一身正气。要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三要一尘不染。要加强党性锻炼,强化道德修养,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维护 XX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2 2022 年专题党课讲稿:学史力行奋楫扬帆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

 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一重要论断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学史力行是重要落脚点,学党史、悟思想,只有经过学史力行,才能实现办实事、开新局。

 一、党史学习重在努力践行、学以致用 概括地讲,学史明理,就是通过学习,明白道理;学史增信,就是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学史崇德,就是崇尚道德;学史力行,就是努力实践。其中,明理是前提,增信是保障,崇德是动力,力行是目标和落点。

 首先,知行统一于行。明理、增信、崇德属于“知”,力行属于“行”。知行辩证统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对立统一,但它们统一于行,即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动力、检验标准与目的。在知与行对立统一关系中,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重点,是关键。

 其次,学以致用方为学。学习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宋代哲学家朱熹说得好,“为学之实,固在践履”,道出学习的真谛。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反过来,用以促学,通过实践既可检验学的成效,还可发现新问题,深化学的内容,进一步促进学,巩固拓展学的成果。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体现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上,体现在学以致用上,只有把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方法、对策,才能发挥“知”的作用。学习党

 史也是这样,如果不能“力行”,那么明理、增信、崇德就只能停留于头脑中,无法落地、落实、见效,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过来,“力行”有助于学深、学精、学透,融会贯通。

 最后,党史学习的重要功能在于力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关键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世界的认识与学习,最终是为了改变世界,实现美好生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这就意味着,实践是我们反思历史、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并发挥历史镜鉴、启迪、教...

篇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

课讲稿】规律与路径: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1],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样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在根本理论、价值目标、根本旨归和理论视野四个层面的内在规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宗教理论在宗教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从 2001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努力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体系”[2],到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提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3],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4],反映出党在宗教理论方面的创新及宗教理论上的自信自觉。

 近年来,学界主要从形成条件、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理论特点等视角探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其一,关于形成条件。郑筱筠认为这一理论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5],卓新平认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两大重要因素的有机结合[6],龚学增从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两个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形成的主要条件[7]。其二,关于发展历程。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这一理论经历了四个阶段。何虎生等认为这一理论经历了成功开创、框架确立、不断推进、已经成熟阶段[8];毛胜认为这一理论经历了开创、推进、丰富、发展阶段[9]。其三,关于内容构成。学界有“两层次”“三层次”“五层次”的观点。龚学增认为这一理论包括基础层次和应用层次的理论政策[10],叶小文认为这一理论包括基本观点、基本认识、基本方针[11],沈桂萍认为这一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时期宗教本质及其表现的

 理论、宗教工作根本宗旨的理论、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12],蒲长春认为这一理论是由哲学基础、核心理论、基本原则三个层次构成[13],何虎生、胡竞方从宗教属性论、宗教问题论、宗教工作论三个有机部分架构了这一理论的基本框架[14],牟钟鉴认为这一理论包含了宗教社会论、宗教和谐论、宗教文化论、宗教生态论、宗教理论[15]。此外,刑国忠从底线、核心、关键、愿景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理论的最新发展[16]。其四,关于理论特点。何虎生认为这一理论具有“科学性与创新性、时代性与针对性、实践性与指导性、开放性与凝练性的特点”[17],刘福军从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发展性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一理论的鲜明特性[18]。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进行了一定研究。何文钜从正确认识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坚持评价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等七个维度[19]阐述了如何坚持和发展这一宗教理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理论创新”[20]是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本文拟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在规律出发,即从根本理论

 的科学性、价值目标的人民性、根本旨归的实践性、理论视野的发展性四个视角,探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原则和现实路径。

 二、基本遵循: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探索并遵循宗教、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规律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宗教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不是唯心的、形而上的,而是唯物的、辩证的。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宗教问题、宗教工作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探索和遵循宗教、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客观规律。

 其一,洞察世界宗教发展普遍规律。19 世纪中叶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受宗教影响很深的封建专制统治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政治在当时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所以主要的斗争就转为反宗教的斗争。”[21]马克思、恩格斯把对宗教的批判作为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和手段,将宗教批判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和人的解放相结合,指出历史的选择不在于只是消除宗教幻想,更重要的是确立现实世界的

 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2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真正揭示了世界宗教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回答了“宗教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深刻指出了宗教存在的根源、经历的发展阶段和消亡的历史条件,辩证阐明了宗教的双重社会作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要结合新的实际,继续深化对宗教的本质、根源和作用的规律性认识。

 其二,把握我国宗教健康传承规律。历史上有许多人为消灭宗教的教训,也有许多宗教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走向衰亡的例子,不论是社会还是宗教本身,都要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必须认识到,宗教根源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信仰的消亡要随着宗教根源的消亡而消亡。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宗教不仅存在,还有扩展之势。这表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还未达到足以消灭宗教存在根源的程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是对宗教健康传承规律的科学把握。宗教界应激发内生动力、自我求变,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

 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好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三,拓宽对宗教本质内涵的认识视野。宗教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宗教属性作出的最根本的判断。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不可调和的,宗教有神论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所以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在此基础上,宗教还是一种群众性信仰和特殊的文化现象。广泛存在的信徒使得宗教由抽象的哲学问题转变成具象的人的问题,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态度涉及每一个信教和不信教个体的基本人权。同宗教信仰及其信奉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既使得个体教徒被组织起来成为一种社会力量,也使得宗教由单纯个人的私事拓展为涉及公共利益的公事。宗教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与我国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吸取了我国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哲学、医学当中的不少优秀成分,可以研究和发掘其中的精华”[23]。如今,现代社会的客观需求正不断拓宽对宗教本质内涵的认识视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其四,辩证看待宗教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共生共存。宗教既有心理调节、道德制约作用,也有对人们思想麻醉和行为控制的作用,既可以成为增进社会和谐的力量,又可能成为引发社会问题的诱因。宗教的社会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看宗教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宗教同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被剥削者用来精神压迫的阶级基础已经消失,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宗教遵循生存发展规律提供了社会环境,也为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创造了空间。在此背景下,宗教界应主动求变,增强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革除不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落后因素,挖掘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党和政府要坚持“导”的态度、提高“导”的能力,正确处理好以人为本和党的领导、信教自由和依法管理、抵御渗透和扩大开放、发挥作用和限制影响、内生动力和宏观引导、宗教事务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关系,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其五,深化对我国宗教问题性质和特征的规律性认识。这里的宗教问题特指由宗教因素引起的已经上升为矛盾的现实问题,涉及宗教的各个方面,通常需要通过政治、社会等手段加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由于摆脱了反动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利用,“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已经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24]56。同时,宗教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从而使宗教问题激化为对抗性矛盾。因此,要全面认识宗教因素在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特殊地位,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前者要坚持团结的方针、采取民主和教育的方法,对后者要坚决制止和打击,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基于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并对信教群众具有较大影响的客观现实,党和政府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尤其在我国,宗教不仅在一些民族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因素紧密关联,宗教领域的历史矛盾和现实问题、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交织。面对宗教领域新问题新变化,党和政府既要扎实推进宗教领域传统问题的解决之策,又要积极应对宗教领域非传统问题带来的冲击,还必须妥善处理涉宗教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其六,深化对我国宗教工作性质和方法的规律性认识。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开展的工作,包括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

 常的宗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25]。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耐心细致做好信教群众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真心实意为信教群众办实事好事,满足他们的合理宗教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深入细致做好团结教育和服务引导工作,必须坚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此外,就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宗教工作还是统战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认为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主要的、在信仰上的差异性是次要的,因而要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对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进行争取、团结、教育,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后者旨在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

 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因而要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三、价值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不在于只是实现使人摆脱宗教有神论的束缚,更重要的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不是超阶级的、工具性的,而是人民的、解放的。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其一,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普遍人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权并不是使人摆脱宗教,而是使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26]312 但是在阶级社会中,“哲学思想的根本方向决定于它所从属的阶级的根本利益”[27],而宗教教导广大被剥削者要“顺从和忍耐”正好符合了极少数剥削者的根本利益。列宁之所以将宗教称为“精神上的劣质酒”[28],是因为其所处的阶级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剥削者所谓信教自由总是为剥削本身服务的。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充

 分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进行“精神压迫”的本质,指出要秉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信念,追求真正的人权,实现人民的精神解放。因而,在消灭了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要把人民和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实行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绝不放弃用“纯粹的思想武器”,跟一切利用宗教愚弄人民的行为进行斗争。前者意味着就国家而言,宗教是私人的事情;后者意味着就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宗教并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公共事务管理。

 其二,保障公民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党很早就主张“对于宗教尚且必须以信仰自由为原则”[29],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党和政府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决纠正“左”的倾向,既要避免以阶级划分的标准对宗教进行分野,也要反对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消灭宗教;二是科学把握思想信仰上的差异,不能把宗教信仰上的分野置于政治上的分野之上;三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以宪法为根本依据,党和政府实行宗教信...

篇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

自信专题党课讲稿-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关键词】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本课程从强调“四个自信”的原因、“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和如何坚定“四个自信”三个方面深入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大纲】

 一、强调“四个自信”的原因 二、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科学内涵 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四、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第一节 强调“四个自信”的原因

 同志们好。这个题目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 、 理 论 自 信 、 制 度 自 信 、 文 化 自信。”“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当今中国已经到了一个需要自信、也能够自信的时代了。这正是我们党提出“四个自信”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是,实现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二是,从外部环境看,国外各种敌对势力对中国道路的质疑和否定从未停止,各式各样的 “ 中国崩溃论 ” 从来未中断过。

 同时,一些西方反华势力妄图利用互联网平台“扳倒中国”。凡此种种,其根本企图就是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坚定“四个自信”就是为应对这种挑战。

 三是,从我们自身看,仍有人甚至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国的道路和制度缺乏信心,使得坚定 “ 四个自信 ” 成为必要。

 当下,有的人认同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认为借用或接受西方的政治话语,对我们不会有什么损失;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有的人甚至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幻想用西方制度改造中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

 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中国也到了一个能够自信的时代。何以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说:“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这三个来源清晰说明了我们能够自信的理由。

 首先,我们的“四个自信”源于伟大的实践,这是我们能够自信的底气之所在。

 1950 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180 亿美元,只有美国的约 5%。现在,中国拥有了如下头衔: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有共计 7 亿多人口摆脱贫

 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 70%;80 万亿 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 15.5%,最近五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0%,13 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些成就是我们资金支援。

 其次,自信来源于人民的选择、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决策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提出的,始终坚持高度尊重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以人民的选择为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人民群众意愿、代表

 人民群众心声、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成功之路、必由之路,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

 再次,自信来源于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最后,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兴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习近平

 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可以说,悠久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党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的底色,正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把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其根本道理就在此。

 第二节

 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什么?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四个走出来”,深刻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道路自信呢?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两个“一定能”,即“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在新中国

 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方向,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个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道难题。

 冷战结束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国家采纳了西方模式,按照“华盛顿共识”所

 主张的现代化道路,搞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自由主义,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仍难以稳定,教训十分深刻。与此相反,中国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基本国情,既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又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走出了一条成长于资本主义体系之外,打破对西方路径依赖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中国特色”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政府不放松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各国经验,灵活运用市场力量,而不是盲从西方盛行的新自由主义,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颇有生命力的新

 道路。乔舒亚·库珀·雷默在《北京共识》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适用于中国的,也是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时过八年后,他再次强调,中国的实践表明,通往现代化道路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曾经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福山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 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 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

 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第三个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一条道路是不是正确?不仅要看这条道路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更要看这条道路能不能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对民生投入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有的。美国学者库恩认为,“在人类的历史上,以前从未有过如此之多的人口以如此之快的速度过上这样水准的生活。” 道路好不好,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衣食住行的持续改善中、从国家面貌的巨大变化中、从充满希望的憧憬中,切身感受到中国道路的正确性,发自内心地拥护这条道路。

 第二,

 理论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

 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科学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同时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提出并践行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成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指导我们党和人民沿着中国...

篇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

22 专题党课讲稿【六篇】

 【第一篇】

 深刻领会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对于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具备了如下条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提供了时代背景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是以新时代为时代背景

 的。在新时代,要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而要回答新时代提出的这些新的时代课题,就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这在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产生。而且,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提出了客观要求。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党适应这一变化,提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奠定了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以实践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

 “四个全面”,开启了新征程。在新时代,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积累了新鲜经验,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习近平的核心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提供了重要保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的实现,离不开伟大领袖的决定性作用。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这一伟大领袖。毛泽东对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进行积极探索,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产生了邓小平这一伟大领袖。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这一伟大领袖。党确立习近平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为充分发挥其理论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习近平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没有习近平掌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标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其标志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作为第三次飞

 跃的标志,主要原因如下。

 (一)对新的时代课题进行了科学回答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主要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发展等时代课题。在新时代,党要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这三个课题,是更深层次的时代课题,要求党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来加以解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科学回答了这三大时代课题。一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一时代课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具体涉及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二是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课题。比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应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通过“两步走”战略、贯彻“十四个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措施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比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是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要通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厉行党的自我革命等举措来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面临的三大时代课题,在理论创新上实现了新突破,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二)具有原创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在党的历史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新发展理念,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四个意识”,十九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构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等等。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创造性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创造性地提出净化政治生态,等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极强的原创性。

 (三)是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十八大以后开始形成,成熟于十九大召开前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于党的十九大以后。随着这一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其科学体系日益明晰和完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初步勾勒了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增加了“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两方面,从而将“八个明确”进一步拓展为“十个明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还将十九大以来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纳入到“十个明确”之中,比如,比如,将十九大以来党提出的“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纳入了“十个明确”之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十个明确”“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十个明确”的概括表明,这一思想已是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已完全达到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所需要的理论创新水平。

 (四)真理性已被实践检验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对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曾从十个方面进行了集中概括。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对指导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更好的指导作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十三个方面对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总结,认为党领导人民“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在经济建设上”“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在政治建设上”“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在文化建设上”“在社会建设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在外交工作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九年来,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九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思想是科学真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与第二次飞跃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和第三次飞跃,均发生于改革开放以后,这两次飞跃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因此,科学把握第三次飞跃与第二次飞跃的关系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与第二次飞跃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也存在明显区别。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为第三次飞跃奠定了重

 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是以第二次飞跃为基础的。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为第三次飞跃明确了主题。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继续坚持了这一主题。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为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比如,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从坚持可持续发展到建设美丽中国,都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党在新时期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为第三次飞跃创造了良好条件。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推进当代中国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第三次飞跃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是对第二次飞跃的超越 党的十九大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之作为第三次飞跃的标志,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这反映了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认识。

 十八大以来,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将之写进党章,标志着这一思想走向成熟。党的十九大将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这一思想“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党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这一思想的新发展。随着这一思想的完善,它已形成了独立的理论形态,将这一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独立出来已是大势所趋。

 尽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存在共同点,比如,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但二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二次飞跃的成果。党的十三大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体现了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逐渐形成,这是第二次飞跃的延续。这两个成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形态,因此,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于改革开放历程开启 30 多年之后的新时代,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更系统、更深入、更科学的回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实现了第三次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反映了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把

 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放在党推进民族复兴的视阈来看,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过程中,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在中华民族富起来的过程中,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在中华民族强起来过程中,实现了第三次飞跃。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在新时期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在新时代实现了第三次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第三次飞跃,充分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认识。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深刻启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

篇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

22 年专题党课讲稿(十篇)

 【篇一】

 发扬全力攻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 同志们:

 今年是建党 101 周年,北京冬奥成功举办,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我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也正在顺利统筹推进中。但我们也要看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的双重不利影响,以及全区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和内外部的风险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增收压力,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党建引领,化危为机,全力攻坚,积极应对。为响应的号召,下面我以“发扬全力攻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深刻把握“全力攻坚”的丰富意蕴 我们先来弄清“攻坚”的内涵。根据辞海的解释,“攻坚”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攻打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如战争年代的各种攻坚战役。《管子• 制分》中提到“故凡用兵者,攻坚则初,乘瑕则神”;第二层意思是比喻努力解决某项任务中最困难的问题,如脱贫攻坚和我们今年 XX 工作的全力攻坚。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

 “ 攻坚 ” 是一种精神

 在 2022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

 就能到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都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昌盛,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坚定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二)

 “ 攻坚 ” 是一种胆识

 胆识是胆量和见识,既体现为一种勇气,也体现为一种人性品质。胆识并非生而有之,需要在重大斗争中经受磨砺,需要在攻坚克难中锤炼。一些干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惧不前,就是缺乏这种胆识。当前,我区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对我们 X 工作如何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胆量,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自身的局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胆魄,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做到“越是艰险越向前”。

 (三)

 “ 攻坚 ” 是一种信念

 信念是一种坚定的信心和判断。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机。面对一块块难啃的骨头,难以拿下的阵地,中国人

 民挺起脊梁、奋起抗争,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这正是攻坚信念的鲜明写照。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建国大业的开拓壮举,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伟大复兴的近在咫尺,表现出了我们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二、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全力攻坚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各项工作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困难和风险。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时刻保持“全力攻坚”的斗争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

 一方面,从国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必须大力弘扬“全力攻坚”的斗争精神。

 在江西考察时指出:“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深入分析,全

 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们既要重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既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的资金保障,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努力完成各项 XX 指标;我们既要有增强 XX 监管的先手,也要有增加 X资金效益的高招;我们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这些工作推动起来绝非易事,更需要“全力攻坚”的斗争精神。

 另一方面,从党情看,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要经受住考验,必须大力弘扬“全力攻坚”的斗争精神。

 2022 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脱离群众、精神不振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自我革命精神淡化,有的骄奢腐化,违反党的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当前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

 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须大力弘扬“全力攻坚”的斗争精神。从我们的党员队伍来看,主流是好的,是一支有能力、有担当、想干事、甘于奉献、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的队伍,但面对艰巨的组收压力,繁重的改革任务,不断变化的风险挑战,还是暴露出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甚至还有党员存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心态。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全力攻坚”的斗争精神。

 三、如何弘扬“全力攻坚精神”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任务艰巨繁重复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一)坚定 “ 四个自信 ” 是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体干部职工只有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咬紧牙关,坚定必胜信念,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力弘扬“全力攻坚精神”才有意义、底

 气和价值。

 (二)把握 “ 四个维度 ” 是基础

 2022 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的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大力弘扬“全力攻坚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1.坚定攻坚意志。就是要做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面临的各种斗争也必然是长期的,没有坚定的斗争意志,必然难以为继。为此,必须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2 .把准攻坚方向。就是要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只有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3 .明确攻坚任务。就是要做到“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对于涉及 X 职能的攻坚任务,要

 加强科学预判,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三)统筹 “ 四个举措 ” 是关键

 大力弘扬“全力攻坚精神”,就是弘扬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就是弘扬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精神,就是弘扬不畏艰险、敢闯敢拼的大无畏精神,为此要统筹立场、主体、实践、方法等关键要素。

 1. 旗帜鲜明站稳立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为此,全局党员干部群众必须旗帜鲜明站稳立场,做到“四个更加自觉”,即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花钱大手大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 X 事业改革创新潮流,坚决破除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的沉痛顽疾;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提高政治站位,化解各项涉及 X 职能的监管及债务风险。2,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2022 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强调攻坚精神,就需要在不断的自我革命中实现使命担当,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革命是破旧立新,是浴血重生,需要勇气和魄力。我们要在工作中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自

 我革命中增强 X 工作的本领,在增强 X 工作本领中实现自我革命。党课就讲到这里,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篇二】

 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党课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担当年”活动的具体措施,也是针对当前一些不良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所抬头而作的集体提醒谈话。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忠诚干净担当,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道德风范,体现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座右铭。因此,今天我就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大家做个交流。

 一、要对党忠诚,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忠诚是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魂,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

 一是要加强学习教育,在思想政治上 特别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使其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修身立德、提升境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教科书”

 和“工具书”,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但从平时检查督导情况看,部分单位理论中心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学习计划不明确、学习内容不全面,存在实用主义和突击应付的现象;少数基层支部理论学习开展主动性不强、自选动作亮点不足、消极对待督导测试抽查;部分党员干部学习自觉性不强、体会交流认识不深、应知应会掌握不清等等。各单位要对照党章党纪党规深入检视问题,切实把学习教育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手段,从思想源头上高度重视理论学习。

 二是要强化舆情防控,在意识形态上特别慎重。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组工部门涉及服务民生领域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良影响,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风险研判和舆情防控,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升级网络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科学研判风险及动态管控,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三是要注重严格自律,在如实报告上特别详尽。严格自律反映的是党性,体现的是作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严格自律上带好头、作表率、立标杆。但从系统内看,我们仍有部分人心存侥幸,甚至故意隐瞒个人

 情况,比如八小时以外管理不自觉,遇有情况不主动向组织汇报等,这些都是“伪忠诚”“两面人”的表现,有些事情组织和领导不知情,等问题出来了才大吃一惊。因此,每名党员干部任何情况下都要时刻想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特别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

篇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

/p>

 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共产党员网分享打印纠错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习近平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法度者,正之至也。”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大量法律法令,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建立新型法律制度积累了实践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国家机

 2

 构组织法、选举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框架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抓住法治体系建设这个总抓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3

 2020 年 11 月 16 日至 17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法治体系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备,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存在薄弱

 4

 点和空白区;法治实施体系不够高效,执法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不够科学;法治监督体系不够严密,各方面监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法治保障体系不够有力,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涉外法治短板比较明显,等等。这些问题,必须抓紧研究解决。

  我多次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从国内看,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从国际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我们必须加强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升涉外执法司法

 5

 效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我讲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定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等重大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晰、立场特别坚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是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治体系,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所误导。

  第二,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古人讲:“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

 6

 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要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要发挥依规治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作用,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格局。要聚焦人民群众急盼,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毒品犯罪和“邪教式”追星、“饭圈”乱象、“阴阳合同”等娱乐圈突出问题,要从完善法律入手进行规制,补齐监管漏洞和短板,决不能放任不管。这些年来,资本无序扩张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野蛮生长、缺乏监管,带来了很多问题。要加快推进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修订工作,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7

 2021 年 4 月 25 日至 2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 25 日下午,习近平在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了解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毛泽东同志说过:“搞宪法是搞科学。”要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提高立法效

 8

 率,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各级立法机构和工作部门要遵循立法程序、严守立法权限,切实避免越权立法、重复立法、盲目立法,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推进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要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绝不容许利用职权干预司法、插手案件。

 9

 2019 年 2 月 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这是 1 日上午,习近平在北京市公安局,同公安英模和干警代表一一握手,向全国广大公安干警致以新春祝福。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第三,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当前,法治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

 10

 题,原因在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要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健全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运行机制,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加强对立法权、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的监督,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进行。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队伍,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要深化执法司法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法治专门队伍管理教育和培养。要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继续依法打击执法司法领域腐败行为,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需要强调的是,法治领域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强,必须把握原则、坚守底线,决不能把改革变成“对标”西方法治体系、“追捧”西方法治实践。

 11

 第四,运用法治手段开展国际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运用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能力明显提升。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加强涉外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要把拓展执法司法合作纳入双边多边关系建设的重要议题,延伸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安全链。要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建设。

  第五,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我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举措。我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概括为“十一个坚持”。要加强对我国法治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要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律师自觉遵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等从业基本要求,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要把推进全民守法作为基础工程,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

 12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各级党委(党组)要担负好主体责任,聚焦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主动担当作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央依法治国办要发挥好职能作用,推动党中央法治建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要齐抓共管、压实责任、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法治化水平。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2021 年 12 月 6 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篇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

22 年党史学习党课讲稿 :

 一世纪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考”得怎么样?

  沿着历史长河回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这个主题,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始终践行初心使命、接力赶赴时代大考、不断交出优异答卷的历史。

 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百废待兴的建设年代,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起步,为了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风云激荡的改革时期,面对“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为了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 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党正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井冈山下的旌旗在望,长征路上的雄关如铁,横渡长江的雄师百

 万,天安门广场的礼炮齐鸣,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改革开放的南海诗篇,新时代的筑梦中国……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这份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答卷,书写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刻印在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里。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从世情看,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置身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我们深知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深知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努力营造对我国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

 从国情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异常复杂严峻。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制度优势显著, 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从党情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同时,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 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能反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我们党自己。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懈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常出常新。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全新的考卷已经铺展开来,更为艰难的考题等待着

 我们去解答。

 当此之际,我们尤须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锚定奋斗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的这“五个必由之路”,是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是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把握历史主动、夺取新的胜利的重要遵循。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了精辟概括:一是有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为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

 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我们要适应时代之变、顺应时代之需、回应时代之问,用好“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交出优异答卷,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2022 党课讲稿 :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

 同志们:

 这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部署 20__工作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齐心协力,扎实做好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两方面的问题:

  一、20__年主要工作 回顾 20__年,工业新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主动预防、突出重点、有效监督、严厉惩处、务求实效”的要求,自觉把惩防体系建设责任制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一起抓,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效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重点完成了以下六

 方面工作:

 (一)加强廉政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__年,工业新区各级各单位从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入手,以落实 “八项规定”、“六个禁止”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了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教育活动。如:公安局以案为鉴,加大对干警的管理和教育力度,坚持经常性开展法规学习,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案例警示教育;国税局开通 12366 廉政短信平台、健全廉政信息网络,及时发送廉政知识,并开展了执法为民大讨论;地税局开办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党课。还有一些部门、单位经常征求和 听取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干部职工存在的苗头性问题,采取谈心、提醒等方式,主动解决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年来,各级各部门通过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好转。

 (二)强化制度建设,权力运行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强化人、财、事监督管理,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努力构建内抓权力制衡,外抓公开透明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局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工作办法》,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财政局从采购预算、计划、执行等方面入手,着力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土地局修订完善《开发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二级市场,有效地防止了政府收益的流失。有关单位制定征地拆迁理赔办法,理赔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社会发展局出台了《关于城镇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区低保户申请条件和审核工作程序,有效地规避了“人情保”、“关系保”等风险问题的产生,在服务行为方面,招商局进一步修订“项目进区一条龙服务程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纪委监察局运用科技手段,建立了廉情信息预警监控

 系统,进一步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为实现防范在先、关口前移、及时提醒、有效遏制打下基础。

 (三)加大监督力度,经济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去年,纪委监察局牵头,对行政审批、收费和执法行为进行了清理规范,共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114 项,消减审批事项 10 项,简化审批前置要件 30 多 件,规范无证收费行为 5 件。先后起草下发了《关于加强教育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行政部门涉企检查、收费和处罚行为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检查、收费和处罚行为。同时加强对涉企检查行为的监督检查,对部分部门涉企处罚不备案和下达罚款任务等问题进行了严肃批评和纠正,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的发生。

 (四)加大治理力度,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和电算化及网络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涉农专项资金监管平台。已有 110 个村完成了清理,共清理资金 8264 万,资产 13172 万,实行了电算化网络监管,基本实现了对农村“三资”的动态监管和透明管理,对降低农村矛盾的产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五)落实八项规定,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从领导做起,以上率下、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刹“四风”活动。全区共腾退超标办公用房 919 平方米,清理“吃空饷”人员 8 人,清理超编车辆 8 辆,规范机关公务用...

推荐访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一篇:榜样党课讲稿_榜样的力量党课演讲稿10篇
下一篇:党课讲稿(法院)7篇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