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专题党课: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我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5篇)

来源:党课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24 10:50:02 点击:

篇一:专题党课: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我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者:郗胡平[1]作者机构:[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出版物刊名:国际商务财会页码:3-6页年卷期:2023年第16期主题词:外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外资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助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制造业吸引和利用外资面临全球投资下行压力加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双向挤压”等外部挑战和引资结构过早“去工业化”、外资企业在我国根植性有待提升等内部挑战。未来,应以先进制造业为抓手,构建延链补链强链引资格局为导向,增强外资对中国投资黏性,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篇二:专题党课: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我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篇三:专题党课: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我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

  (一)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持续推进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

  (二)开展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允许北京、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若干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进行扩大开放试点。支持信息服务(限于应用商店)等领域开放举措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好落地见效。

  (三)扩大银行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在保障安全、高效和稳定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依法开展银行卡

  清算业务。深化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行业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专业保险机构在境内投资设立或参股保险机构。

  (四)拓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债券市场业务范围。优化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境内资本市场有关程序,进一步便利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按规定参与境内债券承销。研究稳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五)深入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投资试点。扩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范围,规范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管理企业及基金在注册资本、股东等方面的要求,拓宽基金可以投资的范围。完善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私募基金并依法开展各类投资活动。

  二、加大政策力度,提升对外商投资吸引力

  (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外资项目清单。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大对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加大对基础制造、适用技术、民生消费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外资项目纳入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允许享受相应支持政策。

  (七)落实税收支持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再投资企业所投资的项目,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政策。落实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

  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融资并用于境内投资项目。推进实施跨境贸易投资外汇管理便利化政策,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业务便利度。

  (九)强化用能保障。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等政策,一视同仁保障外资项目合理用能需求。加快推动绿证交易和跨省区绿电交易,更好满足外商投资企业绿电需求。

  (十)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定降低制造业企业用地、用能、用工、物流等成本的政策措施。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规划整合重点开发区,与东部地区结对开展外商投资产业转移合作,建立健全项目推介、干部交流、收益共享的机制和实施细则。

  三、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做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

  (十一)清理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政策措施。及时处理经营主体反映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许可、标准制定、享受补贴等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歧视行为,对责任主体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加快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内外资企业生产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全

  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十二)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加快推进修改招标投标法。组织开展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集中纠治一批经营主体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破除制约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招标投标的不合理限制。制定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避免出台排斥限制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

  (十三)公平参与标准制修订。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以相同条件参加先进制造、工程材料、信息通信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相关标准化组织机构,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及时公开国家标准信息,提高标准化工作的透明度、开放性。

  (十四)提高行政执法科学化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坚决避免重复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逐步推行以远程监管、预警防控为主要特征的非现场监管。

  (十五)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依托重要展会平台,开展“投资中国”重点投资促进活动,向境外投资者全方位展现我国优质营商环境和投资机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发挥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作用,支持地方“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促进更多项目洽谈签约。

  (十六)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平台,深化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商会协会、国际组织的常态化交

  流,及时回应各方关切,针对性做好服务保障。完善各级外商投资企业投诉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健全外商投资企业直接联系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并推动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持续推进部门数据共享,通过部门信息共享能够获得的信息,不得要求外商投资企业重复报送。

  四、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创新合作

  (十七)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与总部数据流动。规范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组织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规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等相关工作,促进外商投资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数据转移标准,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立港澳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制度,稳步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数据便捷流动。

  (十八)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为外商办理来华签证提供便利,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随行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签证入境有效期放宽至2年。推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航空枢纽的国际航班数量加快恢复。

  (十九)优化外国人在华工作和居留许可管理。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办理流程,采取“一口受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形成更加快捷高效的审批机制。加强部门协同,为引进的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停居留、永久居留提供便利。

  (二十)支持国内外机构合作创新。深入实施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外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平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五、完善国内规制,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二十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接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规则,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涉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打击、惩治侵犯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行为。

  (二十二)健全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科学界定重要数据的范围。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判,推动加快构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探索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加快与主要经贸伙伴国家和地区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机制,推动构建多层次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网络。

  (二十三)积极推进高标准经贸协议谈判及实施。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推进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动部分高标准经贸规则纳入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二十四)加大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力度。发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开放引领作用,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率先建设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并适时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梯次对接。支持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立足国情,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率先探索实施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国内规制、投资便利化、数字贸易等领域谈判成果。

  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部署要求,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获得感。各地区要在营造环境、改善服务方面下更大功夫,把外商投资企业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突破口,善于用创新性思维解决矛盾问题,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各部门要抓紧细化实化各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推动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跟踪评估各项政策实施效果,适时总结经验、复制推广。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篇四:专题党课: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我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

  (一)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持续推进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

  (二)开展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允许北京、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若干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进行扩大开放试点。支持信息服务(限于应用商店)等领域开放举措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好落地见效。

  (三)扩大银行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在保障安全、高效和稳定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依法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深化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行业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专业保险机构在境内投资设立或参股保险机构。

  (四)拓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债券市场业务范围。优化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境内资本市场有关程序,进一步便利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按规定参与境内债券承销。研究稳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五)深入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投资试点。扩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范围,规范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管理企业及基金在注册资本、股东等方面的要求,拓宽基金可以投资的范围。完善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私募基金并依法开展各类投资活动。

  二、加大政策力度,提升对外商投资吸引力

  (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外资项目清单。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大对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加大对基础制造、适用技术、民生消费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外资项目纳入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允许享受相应支持政策。

  (七)落实税收支持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再投资企业所投资的项目,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政策。落实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融资并用于境内投资项目。推进实施跨境贸易投资外汇管理便利化政策,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业务便利度。

  (九)强化用能保障。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等政策,一视同仁保障外资项目合理用能需求。加快推动绿证交易和跨省区绿电交易,更好满足外商投资企业绿电需求。

  (十)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定降低制造业企业用地、用能、用工、物流等成本的政策措施。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规划整合重点开发区,与东部地区结对开展外商投资产业转移合作,建立健全项目推介、干部交流、收益共享的机制和实施细则。

  三、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做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

  (十一)清理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政策措施。及时处理经营主体反映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许可、标准制定、享受补贴等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歧视行为,对责任主体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加快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内外资企业生产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十二)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加快推进修改招标投标法。组织开展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集中纠治一批经营主体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破除制约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招标投标的不合理限制。制定招标投标领域公平

  竞争审查规则,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避免出台排斥限制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

  (十三)公平参与标准制修订。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以相同条件参加先进制造、工程材料、信息通信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相关标准化组织机构,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及时公开国家标准信息,提高标准化工作的透明度、开放性。

  (十四)提高行政执法科学化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坚决避免重复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逐步推行以远程监管、预警防控为主要特征的非现场监管。

  (十五)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依托重要展会平台,开展“投资中国”重点投资促进活动,向境外投资者全方位展现我国优质营商环境和投资机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发挥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作用,支持地方“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促进更多项目洽谈签约。

  (十六)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平台,深化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商会协会、国际组织的常态化交流,及时回应各方关切,针对性做好服务保障。完善各级外商投资企业投诉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健全外商投资企业直接联系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并推动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持续推进部门数据共享,通过部门信息共享能够获得的信息,不得要求外商投资企业重复报送。

  四、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创新合作

  (十七)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与总部数据流动。规范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组织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规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等相关工作,促进外商投资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数据转移标准,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立港澳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制度,稳步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数据便捷流动。

  (十八)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为外商办理来华签证提供便利,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随行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签证入境有效期放宽至2年。推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航空枢纽的国际航班数量加快恢复。

  (十九)优化外国人在华工作和居留许可管理。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办理流程,采取“一口受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形成更加快捷高效的审批机制。加强部门协同,为引进的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停居留、永久居留提供便利。

  (二十)支持国内外机构合作创新。深入实施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外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平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五、完善国内规制,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二十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接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规则,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涉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打击、惩治侵犯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行为。

  (二十二)健全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科学界定重要数据的范围。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判,推动加快构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探索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加快与主要经贸伙伴国家和地区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机制,推动构建多层次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网络。

  (二十三)积极推进高标准经贸协议谈判及实施。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推进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动部分高标准经贸规则纳入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二十四)加大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力度。发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开放引领作用,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率先建设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并适时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梯次对接。支持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立足国情,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率先探索实施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国内规制、投资便利化、数字贸易等领域谈判成果。

  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部署要求,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获得感。各地区要在营造环境、改善服务方面下更大功夫,把外商投资企业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突破口,善于用创新性思维解决矛盾问题,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各部门要抓紧细化实化各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推动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跟踪评估各项政策实施效果,适时总结经验、复制推广。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篇五:专题党课: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我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新园区五年及2021年工作总结

  近年来,高新园区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大和*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工业立县、生态兴县、创新强县”三大路径为引领,突出“项目为王、创新为要、作风为基”工作主线,聚力打造生态科技新城、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引领区、生态智慧示范区“一城三区”的功能定位,成为我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的最美*风景。

  一、过去五年及今年工作总结

  (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近五年来,园区全面推进党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美丽园区建设等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1.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园区党工委以上率下,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三个年”、“三服务”、“群众路线”等活动,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扫H除E”专项行动。

  抓牢“两个责任”,班子成员签订责任书,研究制定廉政风险点与防范措施清单,定期进行自查自纠,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常态,使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五年以来,累计查处违规收

  受礼卡礼金吴某某、梁某某、赵某共9人,开展谈心谈话330余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34项,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党课、党日活动150余次。

  2.科技创新持续发力突破。一是加快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科创服务中心为依托,创建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支持服务;完善智能装备小镇客厅建设,建成*智造展陈馆;打造县数字产业园,浙江联通5G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思创医惠科技、旷视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入驻;*首个工业地产项目——置信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业园全面建成。现有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小微集聚园2家,入驻孵化企业160余家。

  二是加大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强的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园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6家,国家级产业基地4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0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70家,上市企业14家。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打造“zf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合作、市场运作”的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实现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全覆盖”。通过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推动5家企业为主体,领衔、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3项。目前,园区拥有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工作站16家、省级外国专家工作站9家。

  3.中高端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园区陆续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其中三花制冷空调元器件项目、日发智能纺机装备项目、中柴机器项目、日发精机航空项目、恒鹰动力项目、德力石化项目、自力数字自动化装备及智能控制阀项目、自力太

  阳能项目、捷昌生命健康产业园、中财一期、中财二期等相继建成投产;捷昌智能家居物联网产业园、几米物联网产业园、善研科技项目、三花四通项目、中财三期等正加快建设。2018年至今已完成工业投资70亿元。

  同时,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大力推进纺织、制冷等行业智能化改造试点,深化“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经验的推广应用,重塑核心竞争力。园区形成制冷配件、智能纺机、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等高端产业集群,聚集多个全国乃至全球的“单打冠军”,其中四通换向阀、车用电子膨胀阀、微通道换热器、维生素E等13个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4.产城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一是优化空间规划,挖掘土地潜力。围绕加快补齐园区项目用地紧缺短板、加快推动托展空间保障项目落地,开展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做好积极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可利用土地挖潜等工作。2016年至今,共完成土地出让、划拨用地147宗、3831.4亩;挖掘出低丘缓坡等可拓展物理空间近1万亩,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着力园中村建设,做到城乡“不偏心”。近年来,园区一改重企业轻村民的传统,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在“三服务”活动中,重点加强对园区范围内园中村和基层组织的走访力度,实现园中村走访“全覆盖”。另一方面,全力做好土地征用款支付方式规范工作,在县委县zf的统一组织与安排下,举全园区之力做好规范工作,确保园中村群众利益不受损。

  三是精心谋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增强区域竞争力。近三年完成zf投资项目投资43亿元,南岩隧道、小镇客厅、科创服务中心、五都安置配套、沃西大道至三花路接线工程、下衣片道路工程、旧山坪至下金山道路工程、园区综合配套提升工程、梅渚消防站、人才公寓、邻里中心等重点zf投资项目相继开建或完工,有效提升园区南岩和梅澄区块的公建配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5.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全程代办制度,设立“一站式”代办窗口,配备专职代办员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以“zf”代替“企业跑”,实现“一个机构、一站式服务、一办到底”的专业化服务。深化工业项目全流程管理,合理压缩审批程序,实行“一窗受理、容缺办理”,探索企业信用机制和项目审批高位督办机制,建立“投资项目守信失信名单”向社会公布。2020年11月,华雄机械、品正科技、卓远纺织等精准供地项目通过全流程管理,实现“白天摘地、晚上办证”,刷新了工业项目从招商到落地、拿地到动工多项纪录,受到人民网、浙江日报等媒体关注。

  二是深化落实“三驻三服务”。结合“五员”工作制,为每家规上企业落实驻企服务员一名,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困难问题,第一时间落实解决。疫情期间,园区实行“四个一”驻企服务,选派担当意识强、业务素质好的优秀干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驻扎帮扶,“点对点”上门讲解企业开复工事项流程,“手把手”指导复工备案材料填报,走访企业3000余次,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10000多件,解决企业困难问题370余个。

  三是提速政务“数字化”。推行“代帮办、手机办、网上办、远程办、预审批、容缺批”的审批机制,发挥5G应用先导优势,让数据跑、信息跑代替企业跑,确保企业项目申报办理不停歇。仅*疫情期间,园区服务“不打烊”,通过数字化方式,累计完成行政许可及审批办件量388项,备案项目180个。

  6.美丽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起,园区按照“一园一案一策”要求,认真分析园区大气污染防治现状,进一步落实治理措施,深化“低散乱”企业综合整治、企业废气专项治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臭气异味网格化管理,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仅2019年,园区共整治提升纺织、机械制造行业等“低散乱”企业42家,其中关停企业11家,搬迁19家,升级改造11家,合作转移1家,低氮改造天然气锅炉8台。

  二是开展“大花园式”美丽园区建设。深入开展“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加快园区环境改造提升,对沃西大道、泰坦大道两路两侧的绿化进行提升,对智能装备小镇和澄潭江两岸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2018年,完成智能装备小镇AAA级旅游景区认定,累积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2019年,完成高新园区花海建设,202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花海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打造成新嵊地区远近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三是打赢“污水零直排”攻坚战。建立“污水零直排”作战室,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挂图作战,园区污水零直排已全面建设,基本实现294家规上企业全覆盖。制定澄潭江“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治本导向、需求导向,将“污水零直排区”和“河长制”工作作为园区重点工作,完成对澄潭江2.5公里梅渚堤进行清障和美化。

  (二)2021年工作总结。今年来,*高新园区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目标,以园区整合提升为契机,狠抓项目建设、招商选资、土地保障和数字化改革,经济增长平稳有序,优势产业加快集聚,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经济指标企稳向好。1-8月份,高新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5.03亿元,同比增长34.08%;完成工业增加值95.25亿元,同比增长32.93%。亿元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5.19亿元,同比增长33.58%;完成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81.37亿元,同比增长33.16%。1-8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4.39亿元,同比增长49.8%,全市增速第一。园区现有规上企业294家,上市公司14家。

  二是园区实现融合发展。今年,两大园区完成整合提升,开创了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整合工作受到了省发改部门的肯定,推荐金华、台州等地开发区(园区)借鉴。整合后,园区拥有高新区块、经开区块和儒岙区块等199平方公里空间区域,集聚资源要素,实现地域融合;形成“6局室+3中心”的体制框架,厘清园区与属地镇街职能边界,实现机制融合;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举行党史讲座、党史专题研讨会等30余次,进一步增强了园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实现人心融合。

  三是招商选资成效显著。突出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对接一线发达城市优质企业,一心扑在项目上,用心用情服务,加快项目签约落地。1-10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60.3亿元,一期投资28.35亿元,其中1-5亿元项目9个,5-1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目前,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

  四是项目攻坚加快推进。目前有续建、新建重点工业项目74个,五洲新春、新柴股份等11家已投产;蓝翔、本发等18家工程已竣工,准备入驻;SKF、捷昌等41家按期建设,爱斯凯等4家企业已挂牌。今年共安排zf投资项目55个,其中新建项目34个,续建项目21个,按计划推进36个,超前12个。1-9月,共完成投资13.54亿元,预计今年实际投资20.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海创广场一期(海创大楼)建设项目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100%;南岩路过江畅通工程万丰大道段十三节底板、十四节垫层完成,完成进度73%;人才公寓(职工宿舍)主体结顶,二次结构、填充墙完成,形象进度60%。

  四是数字化改革亮点纷呈。今年在机构设置上单设数字化服务中心,以“小切口”联动“大牵引”,突出实用性、可行性,加快推动数字化改革工作,打造极具*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名片。目前已建应用平台3个,在建平台6个,谋划平台2个。其中,轴承产业供应链集采平台入驻轴承企业21家,线上累计交易额1.6亿元,综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9%,提升企业利润4%-6%,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系统应用场景大赛上荣获二等奖;

  上线闲置资源共享平台,整合闲置厂房20万平方米,破解企业发展空间难题,在全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评比中获得第一名。上线运行工业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以数字化打破项目管理、信息、服务壁垒,实现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进度加速化。

  六是土地保障卓有实效。1-9月,完成产业项目做地1268.49亩,完成率127%;完成土地农转用征收报批29宗,用地面积1394.4亩。完成土地供地46宗,用地面积1785.47亩,其中产业项目23宗,用地面积1204.47亩,消化批而未供面积1723.77亩;共有产业项目熟地954.92亩,完成率110%。对园区土地空间资源进行再规划、再挖潜,按照近、中、远期建设时序,梳理出近期可利用工业用地约8803亩,中期约6576亩,远期约4133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推进较慢。产业项目中,几米集团*物联网产业园项目、浙江固安力高速精密冲床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可明生物医药产业园、爱玛康智能按摩椅等4个项目,由于前期项目设计变更等原因,导致开工时间延迟,进度滞后。zf投资项目中,19个项目因土地指标及其他zf性原因无法开工,包括承诺项目南岩路过江畅通工程、*经济开发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

  二是招商选资进度滞后。今年园区需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目前已签约12个,总投资130亿元。虽然完成了半年度考核目标,但是离全年目标仍有差距;今年园区考核外资任务为3600万美元,目前已完成1200万美元,离完成全年考核任务还有一定距离。

  三、未来五年及明年工作思路

  (一)明年工作思路。2022年是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的奋战之年,园区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之年,园区从产业集聚向产城融合的见效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园区以提档升级的晋位意识、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雷厉风行的效率作风、项目至上的优质服务,致力于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2年总体工作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大和*届*中全会精神,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目标,突出“项目为王、创新为要、作风为基”,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推动园区在主导产业、城市功能、创新平台、保障能力、队伍素质等五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努力成为发展速度快、项目落户多、生态环境好、主导产业鲜明、干事氛围浓厚的高新技术园区。2022年各项工作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目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

  ——城市建设目标。完成zf投资项目投资25亿元。

  ——招商引资目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超100亿元,落地云雀计划项目30个,新签约项目落地率30%以上。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

  ——要素保障目标。完成融资45亿元,转贷10亿元,完成资产注入10亿元,完成营业收入3.5亿元;保证2000亩的后备用地,500亩产业项目熟地,完成企业供地1000亩以上。

  ——科技创新目标。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和新产品产值分别同比增长8%。

  根据上述工作要求和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五大方面:

  1、坚持招大引优,推动主导产业再提升。牢筑“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一抓招商引资。通过产业招商、科技招商、人才招商、以商引商等模式,在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数字智造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支持重点企业跨界融合,引进一批通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项目,不断丰富园区产业业态和竞争力。二抓强化服务。实施在建项目领导班子、科室挂钩联系制度,健全干部职工“五员”联系企业制度、项目会诊制度、答辩精准供地制度和项目代帮办制度等,深入现场、深入项目,积极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困难,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举园区全力狠抓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三抓产业培育。通过对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成长型企业和苗子型企业的分级培育,加块形成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数字智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实现从传统企业向科技型企业、上市企业的转变,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澎湃动能。加快推进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抓好总部经济建设。重点抓好中财管道、三花智控、新和成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度。

  2、坚持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功能再提升。围绕产城融合目标,继续加大zf投资项目建设力度,优化规划体系,加快功能性配套项目建设,强化建管并举,大力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和园区支撑力。重点抓好高端科创园、小微产业园、人才公寓、配套道路等项目建设,大幅度提升园区的产城融合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加快编制整合各类规划,加强规划审批和批后管理,引导园区有序开发。加强园区环境常态化管理,加强绿化保洁、五水共治等工作,加强环保监管和安全生产,着力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3、坚持克难攻坚,推动保障能力再提升。不断创新保障的思路和方式,确保实现园区实现可持续开发。一抓资金保障。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项目对接,优化贷款结构和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二抓土地保障。积极开展空间拓展与土地挖潜,保障各类重点项目有效落地,盘活村级留用地,加快土地开发流转,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抓拆迁改造。围绕产业项目发展与产城融合需求,继续开展园中村拆迁改造工作。抓好园区企业违建分类处置的指导协调,配合镇(街)做好拆违控违的协调配合工作。

  4、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再提升。一抓特色小镇建设。将智能装备小镇和万丰航空小镇作为园区发展的金名片,对特色主导产业、环境等进行全面提升,重点发展航空智能装备、交通运输智能装备、航空服务、航空旅游等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二抓科创平台建设。加大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力度,使园区在更高层面上构筑发展载体,加快推动南岩科技城、重点企业研究院、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平台建设。三抓科创氛围营造。以省级产学研协同创新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省级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各项任务在园区率先落地,努力为全省提供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天姥英才”海内外人才创业创新大赛,争取获奖项目优先落地,推动园区人才集聚和产业转型的深度融合,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5、坚持抓人促事,推动队伍素质再提升。一抓党建主体责任。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推动“清廉高新”建设,抓好*大精神的贯彻学习,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高标准打造园区党员活动中心。二抓好内部管理。推动高投和工投集团实体化运作,按照三定方案与工作实际,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与分工,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从严从实抓好内部管理,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能,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队伍保障。三抓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办好“高新论坛”,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提拔肯吃苦、敢担当、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全力建设踏实奋进的高新铁军。

  (二)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大和*中全会精神,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立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聚力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按照打造大平台、发展大产业、引进大企业、实施大项目的思路,突出数字强园、产业强园、科技强园、文化强园路径,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的全县高能级发展平台,为“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现代化*,努力成为‘重要窗口’中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2、目标与定位

  总体目标:实现“四个一”的总目标。即“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一千亿产值”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我县高新园区进入省高能级战略平台20强。

  基本目标:建设千亿大平台。在整合提升基础上,新产业平台在全省各类开发区(园区)中实现争先进位,新产业平台综合实力跨越发展。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力争突破1000亿元。规上企业个数达到45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100家,产值超十亿元企业达到20家。打造科创活力园。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对新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到2025年,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5%以上。构建产业大集群。以数字经济为引领,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带动作用强、贡献突出的领军企业。筑成美丽花园城。加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推动新产业平台生态环境建设,产业提质增效明显,产出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亩均税收达到35万元/亩,亩均增加值达到120万元/亩。

  3、战略重点与主要举措。一是构建“3+*”的制造业体系。“3”即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数字智造产业,*即通用航空、新材料、其他未来产业。

  ——生命健康,坚持绿色高端、国际先进的发展战略,面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胶囊等领域,聚焦发展生物技术药物、营养保健品、天然药物、医疗器械等,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分工协作和深度融合,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国际先进的生命健康隐形冠军集聚地。力争到2025年,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

  ——高端装备,坚持智能化、服务化、系统化发展导向,聚焦制冷装备、精密机械、大交通装备等领域,聚焦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环保装备、制冷配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先进的高端装备智造基地。力争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数字智造,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新基建”,实施一批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智能装备嵌入式软件、人工智能、信息服务、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工业互联网集成服务企业,打造一批智能生产车间、智慧企业示范样板、“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数字园区”等在内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超前布局一批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构建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及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争创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以上。

  大力培育航空特种加工设备、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及专用工装夹具的研发制造,联动发展通用航空运输、航空培训、航空旅游等通用航空产业链,以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为重点方向新材料产业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产业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产业,加快未来产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构筑技术、产业、应用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环境相互支撑的园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二是构建创新平台。打造创新活力城。以南岩高铁链接片区和浙江(*)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为核心轴,联动城北台地,共同谋划建设*创新活力城。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科技服务业态等,布局新型创业载体,提升科技城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市场化推广和产业化发展,打造“三生融合”的创新创业活力城。构建智造科创走廊。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集全县之力推进*智造科创走廊建设,主动融入G60、*城西、宁波甬江三大科创走廊。加快推进高端科创园、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等标志性工程建设,谋划布局一批高新技术创业社区、创新工场等新型创业载体,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新格局,提升智造科创走廊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推进高新园区提档升级,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园区。

  深入推进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先行区、高端产业聚集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创新联合体。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重大技术成果中试熟化与工程化、产业化,推动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争取与杭甬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联合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业研究院。

  三是壮大企业主体。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按照“总体部署、分级培育、整体推进、动态管理”方式,实施“雄鹰行动、头雁行动、云雀计划、新星工程”的梯度建设策略,全力培育本土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创新型、龙头型雄鹰企业,大力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头雁企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企业家。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企业破产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2025年园区内上市企业(过会、审核)达到25家。

  四是建设数字园区。布局新通讯设施,推进5G设施建设,探索5G应用示范场景,推动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融合,打造一批5G技术行业应用创新标杆。统筹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开展大数

  据中心、云平台、工业互联网等IPv6改造,持续推进光纤入户和无线园区建设。推进园区神经元感知设施部署,打造“城市神经元网络”体系,构建涵盖全区域、全对象、全要素、立体化的城市多维物联感知神经元基础设施,促进物联数据高度汇聚。

  五是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编制重点招商目录清单,绘制重点招商地图,构筑立体式招商信息平台,建立招商信息共享、落地协调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驻点招商,探索开展委托代理招商、专业机构招商和智囊参与招商。鼓励企业利用产业配套上下游关系开展产业链招商,结合自身转型升级积极引进战略合作商,开展合资合作、并购重组。整合现有招商政策,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顶层设计、高层推动,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推动招商体系和招商能力现代化,构建招商新格局。

推荐访问:专题党课: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 推动我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课 利用外资 高质量
上一篇:专题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汇聚强国复兴伟力(5篇)
下一篇:四史的党课(4篇)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