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疫情防控-优质网4篇
来源: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2-09-06 18:15:02 点击:
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疫情防控-优质网4篇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疫情防控-优质网 第30卷第5期2021年10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疫情防控-优质网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疫情防控-优质网
30 卷第 5 期2021 年 10 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Vol.
30
No.
5Oct.
2021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管理维护对策齐晓颖(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处 , 吉林 132101)摘
要:疫情防控常态化环境给各行各业人员带来新的心理健康问题 , , 做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 , , 在这种背景下
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是崭新的世界课题 , , 势在必行 。
高校如何构建正确和积极模式解决大学生因
为疫情引发的各种校园适应障碍和人际交往恐慌等心理问题 , , 坚持心理防疫不能缺席 。
本文从常态化疫情大背
景出发 , , 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及管理维护对策 , , 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 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 , 为
学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有利的支持 , , 并通过学生将相应的研究成果渗透性地传播至大众视野 , , 为社会心理服务
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 。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 ; ; 大学生 ; ;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管理维护基金项目 :
:
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 (JJKH20210432SZ)
收稿日期 =2021-03-13
文章编号: 1674-7852
(2021)
05-0072-04作者简介:齐晓颖,副教授 , , 在读博士 , ,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O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 Mental
Health
Proble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Qi
Xiaoying( Student
Affairs
Office ,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
Jilin
132101)Abstract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new
mental
health
problems
have
been
brought
to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
Study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s
a
new
topic
for
psycholog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and
also
it
is
an
imperative
task.
How
to
construct
a
correct
and
positive
model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caused
by
the
epidemic ,
such
as
campus
adaptation
obstacles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anic ,
adhere
to
the
psychological
epidemic
prevention
cannot
be
absent.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
epidemic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countermeasures .
It
aims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
train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
provide
favorable
support
for
the
school "
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ork ,
and
spread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results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rough
students
"
penetration ,
and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college
students
;
mental
health
;
influencing
factors
;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2019 年末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Coronavirus
Disease ,
COVID-19 ) 暴发 , 我国紧急采取了严格的全民居
家隔离 、 线上办公等管控措施 , 给世界人民争取了更多的疫情防控经验和珍贵的防控时间 。
但是这场疫情
因为世界各国文化差异,防控措施和方法不同 ,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难和危机 , 给各国人民造成了心理的
恐慌 , 经济和政治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⑴ 。
为了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
理防控工作 , 教育部成立了疫情防控心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 《 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 ,
修订了疫情危机干预方案 , 采取有效措施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维护,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 维护和
谐稳定局面曲 ] 。。
。. .。
。
第 5 期
齐晓颖: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管理维护对策
731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1.1 常态化疫情管控引发的人际恐惧大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讲 , 无疑是人生全方面发展的时期 , 是收获友情 、 爱情以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时期 。
而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 , 大学生由此引发了自卑 、 焦虑 、 孤独 、 恐慌 、 苦闷等感受 , 更有严重者产
生了抑郁情绪 。
大学生在对疫情的恐慌下 , 不仅要建立正确的三观 , 顺利完成学业,还要运用豪猪哲学和
谐友好相处 、 互相理解 , 建立抱团取暖且舒适的人际关系 , 掌握为人处世的原则 。1.2 常态化疫情管控引发的生活 、 学习不适大学生属于一个从青年期向成人期转化的过渡时期,身心发展和各种能力都有待提高 。
长期隔离引
起的不适 , 会使学生的自我管理 、 自身维护 、 自我认知以及认知事物能力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
给大学生
的心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 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1.2.1 作息时间紊乱 、 睡眠障碍引发的心理障碍超长假期导致学生作息紊乱 , 管理自己的能力不足 , 疫
情常态化防控导致大学生同情与恐惧心态并存,进一步引发大学生的恐慌和担心⑷ 。
焦虑恐慌等负面情
绪或许对于疫情防控是把双刃剑,但过大的负面情绪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 PTSD) 等⑸ 。1.2.2 情感不稳定引发的苦闷彷徨
被动隔离的时间越长 , 见面互诉衷肠的机会就越少,很多事情憋闷
在心 , 无人可诉;对着手机的发泄远远比不了线下的互动交流 。
随着很多地区的解禁 , 有研究和实验证明
很多情侣因为相互隔离造成了互不信任 , 矛盾激增 , 焦虑烦闷 , 甚至达到了分手的边缘 。1.2.3 学习习惯和方式改变带来的压力
各地复学再三拖延 , 自制力差的大学生变得拖沓,整天打游戏 、
刷疫情信息和无用的短视频 , 导致学生无暇投入到自主学习和钻研课题中,上课 “ 撞钟 ” , 课后对付作业,
价值感偏低 、 后悔自责 、 患得患失 、 焦虑失眠 、 自我否定 。
使得大学生身心俱疲 , 自身的能力发展受到严重
的限制 。1.3 超长假期和学校相对隔离环境引发的身心综合症每年假期学生都能参加拜访亲戚和朋友聚餐等活动 , 但由于疫情 , 正常的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 , 在家
又必须面对父母甚至祖父母的管理 , 导致大学生的情感得不到充分释放和表达 。
随着隔离时间的逐渐延
长,学校开学后有的高校采取半封闭管控措施 , 学生无法自由出入校园 , 加上每天收看的疫情信息 , 压抑的
情绪导致不计后果的表达 , 表现为喜怒无常 、 烦恼狂躁 , 内向压抑的学生 , 甚至选择在沉默中爆发 , 尝试暴
力解决问题 。1.4 常态化防控对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1.4.1 大一新生的积极适应困难
许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对集体生活几乎没有经验 , 看待事物的视野和
格局不同 。
防疫环境又给本就不适应的大一新生带来了对大学的不完全认识 。
因此 , 学生不能积极适应
大学生活 。
他们对大学四年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对自己的职业认知也会有一定的片面性 。
容易造成学
生的恐慌 , 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 。1.4.2 毕业生学习 、 就业的压力
疫情对当年的应届毕业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 实验 、 论文 、 考研和公招
考试的准备 、 就业的压力等 , 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 , 专业的发展 、 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就业前
景 , 未来的就业选择等问题都时刻困扰着大批毕业生 。1.4.3 大二 、 大三学生的发展焦虑
大二 、 大三学生还不成熟 , 看不准人生目标和规划 , 加之疫情影响 , 看
到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 心中对于未来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 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 对未来发展充满焦虑 。
2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维护与管理对策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大学生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因此 , 学校要联合家庭和社会及时关注和管理学生
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安全 , 做到 “ 三提前 ” , 即提前发现 、 提前干预 、 提前治疗,防患于未然 。2.1 建立独立的心理健康防御机制针对突发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高校应积极探索和构建独立有特色的网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机制 , 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 。2.1.1 开展动态心理普查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状况 , 筛选危机个体,类似身体的 “ 核酸检测 ” ,
积极探索大学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思想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 , 并对其原因加以分析 , 及时开展心理援助。
。. .。
。
74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第 30 卷
服务 , 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 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 、 正确应对疫情⑻ 。2.1.2 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服务
第一时间分批 、 分地区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 纠正错误
观念 , 构建资源 , 寻找希望 , 帮助大学生积极应对疫情 , 缓解不安 、 担忧 、 紧张 、 恐慌等不良情绪 。
疫情期某
高校开展了高风险 、 低风险地区等 5 个不同层次的 QQ 和微信心灵互助群 , 及时开展了有温情 、 温度 、 温暖
的心理咨询服务 。2.1.3 开展疫情特色课程
开展全国性思想政治名家课程 、 心理课 、 心理讲座 、 心理咨询和具有网络特色
的疫情防控等心理答疑课程和活动 ,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教会学生自助 。
要帮助大学生规划和调整隔离期
的学习和生活 , 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有效的自我保护策略和方法 , 让大学生重新认知自己 , 重新认识危机
事件 , 并对如何应对当前和控制未来类似危机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重新适应生活 。2.2 指导师生正确运用新资源 , 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利用网站 、 微信公众号 、 QQ 微博平台等网络资源 , 开展爱国主义 、 集体主义等红色教育,引导学
生树立积极目标 , 传播正能量 , 积极应对疫情 。
要培养学生接受和理解情感和情绪的能力 , 找出情感情绪
背后的真实需要,从潜意识的流动上升到意识的自觉 , 不断在意识中表现客体的自我和主体的自我 , 促进
自我意识的成长 ; 塑造爱和规则 , 促进其人际交往经验的增长 ; 强化生命教育 , 促进生命价值的成长 。加强对大学生家国情怀 、 家国格局 、 家国境界的培养,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 使他们对中国文化
有坚定的信心 , 相信中国速度 、 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
在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斗争中 , 人民网和全社会形
成了育人的整体氛围⑼ 。
女 , 人民网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联合组织的 “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
政大课 ” , 取得了强烈的反响 。
师生积极收看收听 , 统一了思想 , 凝聚了共识 。
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
共同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云端新模式;腾讯会议 .Zoom, 城市 、 农村 、 高楼大厦 、 山间小路形成了学生 、 教
师 、 学校三方的遥相呼应 , 真情互动 , 高校辅导员 、 思政导师 、 专业导师共同在抗击疫情中进一步深化了
“ 大思政 ” 育人格局 , 共同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 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净化和升华 。
更加深刻地体
会到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人民至上的理念 , 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拥护 , 更加
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联合思政其它载体 , 营造全员 、 全方位 、 全过程心理育人空间 。
如吉林某高校易班,集思想 、 心理教育 、
教育教学 、 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实名制综合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 , 激发大学生内在的自身资源 , 使
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 。
同时也弥补了单纯心理育人空间的局限性 , 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
目的 。2.3 加强多方资源整合共享,组建校内外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夯实专业力量在特殊时期 , 学生心理问题有可能集中爆发 , 需要心理援助和咨询的人数会增加 , 高校要认清形势 , 做
好资源融合 , 校内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学生朋辈辅导 、 心理辅导员和心理教师的力量优势 , 同时联合体育教
师和校医 , 做好户外体育活动和锻炼 , 普及好医学常识 , 适当运用中医理论 , 加强身心理论学习 。
校外要集
中本地高校甚至国内高校资源共享 , 提前做好工作预案和准备 。
学校与学校之间 , 学校与社会之间也要联
合起来 , 如医院 、 社会团体和社会心理公益组织 、 社会心理援助热线及平台 , 充分整合资源 , 疑难问题相互
支援 , 共同化解 。
同时针对性地开展疫情期心理健康专业培训,增强专业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和
管理能力 。3 结语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 ,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
心理问题多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数量 、 严重程度
也比以前更严重 。
且由于学生求助意识不佳 , 导致高校心理教育侧重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压力会因此...
篇二: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疫情防控-优质网
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调适陈祎婷( 湖南工程学院 , 湖南湘潭 411104 )摘要 ::
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针对大学生心
理困扰进行积极地干预和调适具有重要意义 。
本文从大学生心理调适的目标入手 , 分析其心理困扰的具体表现 ,
并提出合理应对举措 , 以期改善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 :
疫情防控常态化 ; 大学生 ; 心理调适目前 , 我国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 各高校非
常重视疫情防控及大学生心理健康 , 在保证教学工作
稳定开展的基础上 , 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
心理问题提供有效指导 , 有针对性地满足大学生合理
的心理需求 , 同时对部分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积
极干预 , 帮助学生构建稳定心态 、 顺利度过疫情防控适
应期 。1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调适的目标保障高校大学生具备健康 、 理性的心理状态对于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社会稳定和校园稳定都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因此高校复学复课期间应该对大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提供心理调适服务以实现三个
目标 :1.1 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高校积极采取多项管理措施防止疫情反弹和传
播 , 学生返校复课后需要面对一系列特殊管理制度 , 可
能难以快速适应 ! 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调节障碍 !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
所以大批学生返校后 , 高校
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 ! 还应该积极地进行学生
心理调适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科学的方式调节情绪 、
保持稳定心态 。1" 增强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应激能力高校校园是人员最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之一 , 且校
内人员流动性大 。
疫情在校园内发散式传播的可能性
极易导致学生的恐慌心理 , 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和心
理危机 。
为此 , 高校应该提前对学生群体做好充分的
心理建设工作 , 指导学生科学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
件 , 增强心理应激能力 , 同时通过情景模拟 、 提前干预
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免疫能力 、 做好心理准备 。1" 维护心理健康 , , 促进自我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管理学生需重点关注的问
题之一 !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 ! 学生群体的心
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学校应对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加以重视 , 积极安排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 有
必要时可以面向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调适 。2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主要心理困扰
的表现2.1 对现实安全防范措施的担心目前 , 国内已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 但境外输入和无
症状感染者情况仍然存在 , 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
全 。
特别是像校园这样人员密集的场所 , 疫情防控做
的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学生群体的生命安全 ! 是每位
大学生都有所顾虑的地方 。2" 对学习生活秩序恢复的焦虑疫情的爆发打破了原有校园生活节奏 , 学生虽能
通过网络学习基础课程 ! 但无法进行实验操作 ! 毕业论
文 、 求职相关工作开展受到一定阻碍 。
因此 , 随之而来
的不确定性 、 失控感和焦虑感让学生迫切地渴望学习
和生活的秩序能够恢复如常 。2" 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隐忧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 、 经济带来负面
影响 , 对应届毕业生而言 , 求职 、 升学等关乎未来发展
的问题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 如应届毕业生不能像往
年一样参加大型线下招聘活动 , 无形中丧失很多就业
机会;参加研究生复试则需适应 “ 云面试 ” 模式 , 没有前
人的经验借鉴 。
与此同时 , 疫情正在悄悄改变社会的
人际互动模式 , 大学生难以清晰地判断职业前景 、 制定
个人发展规划 , 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深的
忧虑 。2" 重大生活事件引发的创伤对于大学生来说 , 自我的心理调适机制尚未建立
成熟 , 容易因重大生活事件发生而承受长时间的心理
创伤 。
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应激障碍 , 因
此社会 、 学校和家庭应对疫情期间重大生活事件引发
学生心理创伤给予高度重视 。3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调适的对
策与建议3.1 畅通信息:心理困扰讲出来如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 , 最有效的解
决办法是将问题讲出来,利用畅通的信息资源化解情
绪压力 。
首先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的科普宣传 , 引导
学生关注个人心理状态 ! 自主学习基础性的心理健康
知识 ! 从容 、 理性地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产生的
心理应激反应;其次学校应扩展心理调适服务渠道 , 如
建立心理困扰咨询网站 、 打造心理互助朋辈队伍等 , 为
学生寻求心理救助资源提供便利 。3" 加强排查:重点对象找出来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应有针对性地开展 ! 首先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压力评估和排查 , 找出重点对象 , 以
向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干预 。
为提高评估筛查工
作的有效性 , 高校可以从网络问卷的集中调查和特殊
群体的摸底排查两个层面开展筛查工作 , 及时掌握学
生的心理动态 ! 全面准确评估心理压力 ! 从而找出心理
调适的重点对象 。作者简介 :
陈祎婷 ( 1991
—
)
, 女 , 汉族 , 湖南省湘潭市 , 硕士学位,研究方向 :
高校思想政治 。
。344
4 4
锋绘 丄 2021 年第 4 期。
。. .。
。
“ 三 教一体 X
的
线 上教
效性研究郎少萍(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 辽宁营口
115000 )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 ,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
各地高职院校为减少广大
师生感染病毒的风险 ,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 基于 “ 三教一体 ” 的教学模式 , 遵循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形式的线上教
育工作 。
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在疫情防控期间 , 以 “ 三教一体 ” 模式为教学背景开展线上教育的现状及有效性进
行研究 。关键词 :
高职院校;疫情防控 ; 三教一体 ; 线上教育受疫情的影响 , 教育部做出 2020 年春季学期延期
开学的决定 , 并提出了 “ 停课不停教 , 停课不停学 ” 的指
导意见 , 线上教学 、 网络授课等形式成为近阶段高职院
校的主流教育模式 。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 高职院
校以突出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 将原本线下进行的
实践教学活动变革为线上教育 , 从教学目标设定 、 教学
资源搭建 、 教师队伍建设三大方面 , 为广大学子的线上
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但线上教育的虚拟性 、 不透明性 、 延迟性等特点 ,
也注定这种教育模式会存在诸多问题 。
利弊兼并 , 疫
情期间 “ 三教一体 ” 模式下高职院校线上教育的有效性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 还要具体针对教育模式的优势与
不足进行分析讨论 , 方能得出下一步结论 。1 疫情期间 “ 三教一体 ” 模式下高职院校线上教
育的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 , 催生出的各类网络
教学平台为现阶段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载体 , 尤其在疫
情期间 ! 高职院校中教师的教学 、 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线
上教学平台展开 。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 , 教育的网络化 、
平台化已然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 而线上教育的
优势 , 也将助力这一方向的持续发展 。1.1
“ “ 互联网 + +
” ” 赋予的丰富教学资源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全新的教学方式 ! 更
多的是海量的教学资源 、 丰富的教学形式 ! 在各种信息
技术产品的辅助下 , 教师和学生都将享受到线上教学
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对于教师而言 ! 线上教学意味着可以引进更多样
化的信息技术手段 ! 丰富教学课堂 、 实施高效的教学方
法,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时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
况,调整自身教学计划 。对于学生而言 , 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或
app 、 各大线上教学平台等 , 灵活参与线上学习 , 不再拘
泥于传统教学中的形式化 、 流程化 , 自主选择性更强 ,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3" 整合资源:情境优势显出来1.
积极探索 “ 专业 + ” 心理防疫 。
疫情防控常态化
背景下的心理调适工作具有系统性 , 既要做好知识宣
传 , 又要完善咨询服务体系 , 同时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
性 , 从而打造专业心理场 。2.
深入开展心理防疫网络宣传 。
心理防疫应充分
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 有助于
学生轻松便捷的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从而打造网络
心理场 。3.
着力夯实班团心理防疫基础 。
大学生多以班级
或社团为单位组织各类活动 , 因此心理防疫也应该充
分发挥集体号召力 , 通过活动宣传引导学生相互援助 ,
进而打造班团心理场 。4.
持续营造社区互助防疫氛围 。
在校园生活中辅
导员 、 心理健康中心等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 他
们能够收集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 “ 第一手 ” 信息 , 通过
及时的情绪舒缓有效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 。
因此以校
园为社区的模式帮助大学生放松心态 , 组织心理辅导
沙龙或情绪宣泄活动 , 打造社区心理场 。3" 分层分级:服务体系建起来全面建立校园一 、 二 、 三级心理服务体系 :
通过心
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活动 、 充分的心理咨询和
必要的心理干预 、 心理危机防控等方面措施 ! 同时动员
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 通过联合 、 会商等方式共同帮助学
生解决心理问题 。我国的疫情防控虽然取得阶段性胜利 , 但疫情防
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在继续 。
高校
应该结合大学生现实情况 ! 通过各部门间的联动合作 、
资源整合发挥合力 !! 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积极进行心
理调适 , 共同帮助大学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状态 。参考文献周敏.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 " ( ( . . 黑
龙江教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21 ( 03 )
)
.高杰.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防护策略武汉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 , 202019 ( ( 06 )
)基金项目 :
疫情期间 + + 三教一体 ” 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 :
YZYKY2020012
作者简介 :
郎少萍 ( 1983
—
)
女 , 辽宁营口 , 满族 , 本科 , 讲师 , 研究方向 :
汉语言文学 。
。锋绘 」 2021 年第 4 期 』
»
345。
。. .。
。
篇三: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疫情防控-优质网
iddot;219·职教广角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速度快,时间短,缺乏特异性。由于大多数学生生活在高职院校,人口密度高,感染的风险高,一旦高职院校发生重大疫情,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恐慌、困惑、焦虑、抑郁等,这可能导致失眠、疲劳、食欲不振、胸闷、头痛等一系列反应,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问题。疫情所造成的心理危机不能立即消除,不能及时结束传染病,心理健康问题的修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冠状病毒肺炎的背景下,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防疫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关注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应对疫情,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学会寻找危机的机会,更好地应对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机遇和挑战。针对疫情防控背景下新的大学生心理变化,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策。这对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面临的挑战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冠状病毒肺炎调查的最新发现,大约有 99.65% 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媒体了解疫情的原因、基本情况和严重情况。但由于疫情多渠道传播,部分学生产生了恐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疫情所造成的心理危机不能立即消除,不能及时结束传染病,心理健康问题的修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学生的心理表现还有思维缺乏、意志薄弱、心理疲劳,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缺乏理解、社会意识淡薄、自我定位不准确心理不成熟,职业规划不明确和不充分,沉迷于虚拟世界逃避现实,同时也与社会环境有关。比如疫情期间,随着家庭隔离措施的严格实施,人们的心理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验,大学生精力充沛,积极向上,但心理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大学生每天在家“自我封闭”,每天通过网络媒体接收新闻,并观察确诊病例。每天都有新的病例和死亡,以及一些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给处于恐慌状态的学生和家长造成心理负担。再加上有些学生过着单调的生活,过度依赖互联网,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延迟、易怒等行为变化。这些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长期自我控制、压力防控、疫情严重等情况都会促使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焦虑症状。2. 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疫情期间,有关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该措施的实施限制了学生在校园内的活动范围。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些制约因素逐渐引起了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此外,常态化疫情防控期,大学生返校后出现了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疫情期间,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采取网络教学形式授课,线上授课形式存在学生不适应,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抵抗、焦虑、抑郁、焦虑易怒和其他学习心理。这些心理现象在学生返回到学校后不会立即消失,心理健康问题的修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增加心理健康的风险,如恐慌、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三、存在问题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一些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重视不够,刚刚成立了心理健康委员会。在课堂上,这部分学校每天都缺乏对全体员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探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雒淼淼 孙 洁 党 娜 张 青【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职院校的使命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在疫情警钟敲响的情况下,各大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针对疫情防控背景下新的大学生心理变化,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策。这对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mis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train qualif i ed talents with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refore, in the wake of the outbreak alarm, the majo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school. In view of the new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i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 i cance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关键词】疫情;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管理【Keywords】epidemic situ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ental health;Administration·220·职教广角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面临突发疫情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系统、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2. 大学生自我照顾能力薄弱。调节个体心理的最好方法是自我咨询,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咨询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和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自我照顾能力,当疫情发生时,出现了大量的虚假信息,许多学生因虚假信息而产生不稳定的焦虑和缺乏信心,由于确诊病例的增加,一些学生存在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会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调节情绪等。3. 缺乏完善的心理风险干预机制。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风险干预,这实际上是一个考验。学校心理风险的干预机制是否完善,但在疫情中学校在心理风险干预机制上的表现参差不齐,一些学校通过正式的学校账户、QQ 课堂等。然而,一些相对不完善的学校应对机制建设滞后,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四、几点建议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制定学校总体标准和战略的重要位置,不仅要抓好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等,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2. 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应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传授一系列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应对疫情的自我意识能力,并利用在现实生活中所学心理知识来缓解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也要定期参加成长教育活动,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实现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指导者,努力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导师和健康成长的朋友,对有不良情绪的学生要进行引导,在充分认识从学生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可以辨别事实和情绪,帮助学生面对和处理现实中的困难,理解学生的情绪,不要试图去描述和理解他们的情绪,以减少或消除他们的情绪,注意控制咨询时间,建议每次不超过30分钟。避免过于敏感,当他们感到有点不舒服时,不能惊慌失措,感觉自己感染了病毒,分心是克服这种压力反应的好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生活状况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让学生真正关心,提供相关信息,对生活中的防疫、疑难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咨询、指导。对那些有恐惧、焦虑等情绪问题的学生,不应急于给予指导和安慰,而应尽可能多地表达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对情境背景的调查,指出情绪的含义,如恐慌意味着预警和动员,焦虑反映了承担责任的愿望等。3.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引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养成学习和休息的习惯,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鼓励学生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组织大学生积极开展校园音乐、放松身心等情感释放活动。组织体育锻炼等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及时释放不良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以便更好地应对压力。在防疫期间,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QQ、网络教室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交朋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如海报大赛、心理阅读大赛、心理在线讲座等。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消除大学生的普遍恐惧,稳定大学生的情绪,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爱好的特点,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还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报告,指导学生心理护理利用现有的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在线或离线讲座,还可以开辟多种交流渠道如电话咨询、网络交流等,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及时沟通和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平台,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还可以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生理上总是乐观和积极的。脑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四分之一,通过运动,脑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提高心肺功能和感觉功能的协调性。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更加灵活。在疫情期间组织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在家中的长期疲劳,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要在更健康的心理环境中,面对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它还可以更好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治疗因心理紧张引起的学生神经衰弱。正常、规律和健康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好好休息和努力保持生活的稳定是很重要的。它将变得更具弹性,免疫系统和病毒将获胜。合理安排食物,喝更多的水,保证新鲜水果和蔬菜、鸡蛋、鱼乳和其他动物性食品补充蛋白质和牛奶。睡眠对于保持良好身心健康、提高免疫力和应对复杂情况非常重要。许多学生有不同的睡眠障碍,他们可以了解具体睡眠情况,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是否难以入睡或早起,并集中精力了解学生入睡或早起后的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引导学生保证正常睡眠。4. 转变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康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预防胜于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应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
·221·职教广角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健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咨询能力,因此,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同时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咨询能力,使学生了解在各种情况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5. 加强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帮助学生积极乐观地看待疫情。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影响非常大。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产生影响和趋势的舆论和意见,网络舆情表达迅速,信息多样,形式互动,具有公开性、多样性、突发性、隐蔽性和偏差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对疫情防控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疫情防控背景下,为了减少学生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关注的网络热点平台,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疫情,学会适应疫情,积极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及时监控网络舆情热点。还应站在网络思想教育的立场,引导学生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减少网络虚假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此外,组织学生党员信息员,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反馈网络舆情,收集热点话题,将积极的信息正确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意识判断所收到的信息,学会正确判断信息的价值。不仅有助于有效地在线判断大学生的舆情,同时也有助于及时控制网络舆论中的负面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感和社会责任感。6. 引导学生从权威来源获取信息。流行时期的各种谣言很难分辨真假。这些谣言可能是危言耸听的,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薄,辨别能力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教育学生不要散布谣言或相信谣言。尤其是不要肆无忌惮地阅读媒体的新闻,不加任何精神食粮地散布谣言或夸大负面新闻,要通过官方权威渠道了解疫情,看到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的英勇事迹,增强战胜流行病和解决心理危机的信心。7. 引导大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识淡薄对该地区疫情的担忧以及互联网上无法区分的信息和谣言已经使一些学生感到恐惧,他们担心自己是否患有新的冠心病,然后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对防疫工作缺乏信心也会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的蔓延。8.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首先,在不同的阶段对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测试和评估,如角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一年级人际沟通与学习压力;应及时发现和评估突发事件等重大疫情引起的心理问题,尽快发现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卫生管理人员应及时保证评估质量。其次,根据不同评价群体的特点,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找出大学生心理压力原...
篇四: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疫情防控-优质网
会观察2020 · 6(上)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危机干预姜 琪 谢芳琳 王江波摘 要 2020 开年之初,新冠肺炎引发的严重疫情让全国人民宅在家中无法外出,本该正常社交、如期开学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长时间呆在家中、上网课。因此在关注疫情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针对当前疫情形势下大学生行为表现与心理健康现状,结合零零后大学生行为特点,探讨疫情防控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所在,通过寻找解决当前困境的路径以达到减轻其心理压力发生的目的,便于大学生们身心健康地开展学习、生活。关键词 新冠肺炎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作者简介:姜琪、谢芳琳、王江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60一、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一)长期未返校,游戏、短视频 APP 等占用大量时间疫情成为 2020 年中国经济的“黑天鹅”,对很多实体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但游戏、短视频行业却呈现出增长趋势,长期宅在家不能出门,大学生们也普遍把时间消耗在了游戏和短视频当中。据统计表明,春节疫情期间,IOS 免费榜前十名棋牌类游戏单日下载量较平日有三倍以上增长,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较平日增长30%,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增长 17.8%,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的用户规模均迎来 30%以上增长;易观千帆数据显示,1 月 26 日至 30日的 5 天内,快手和抖音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较节前(1 月 1 日至23 日)增长近 1 亿小时。虽然游戏和短视频等在疫情期间为大学生们带来了为数不多的娱乐休闲时光,但是关注力和思考力才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大量的学习和阅读来保证。当大学生们不需要付诸劳动就能从游戏、短视频中收获愉悦感受,长此以往,他们的关注力和思考力都会直线下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二)缺少正常的社交活动,倾诉要求得不到很好的发泄过年期间是大学生走亲访友的时间段,但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大家无法出门无法享受美食美景,正常的社交活动无法得到满足,正常的同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家中面对父母则无处发泄,进而可能会导致大家内心不满和心理波动。随着在家隔离时间的增长,玩游戏和刷短视频带来的短暂快感也不复存在,对正常学生来说,暴躁、易怒、无所事事等各种不良情绪开始显露,也开始跟父母进行宣泄;但是一些腼腆内向的学生可能不会通过常规的手段和渠道来进行不良情绪的发泄,所以极易在特殊疫情影响下导致心理抑郁和交流障碍。(三)突发的家庭矛盾极易造成学生心理状态波动疫情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收入减少、职业压力增大、家人长时间相处但却缺少真正意义的沟通导致家庭矛盾升级。以西安市为例,已开放的婚姻登记处离婚预约天天爆满,而受到最大影响的则是家中的孩子。父母每天无休止的争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家庭矛盾又存在碍于面子不好跟别人发泄的窘境,逐渐的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封闭自我、不愿交流。(四)假期状态松懈,对职涯规划欠缺思考,产生各种焦虑现在大学生由于在过去的高中生涯中持续的学习,到了大学后有了放松的理由和机会,会出现迷茫期和缺乏人生思考。而在学期中间,学校会有针对性的职涯规划讲座或者如火如荼的校园招聘,大的环境会给他们造成紧迫感,而疫情导致的延迟开学则将这种迷茫和不思考也同样往后顺延。大学生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游戏、短视频上,不愿意去思考未来发展,虽然会造成假期间短暂性的堕落,但是高中时期曾经的辉煌和优秀过往仍旧会给他们带来各种焦虑,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表现,低年级是学业焦虑,高年级是就业或读研焦虑。因此,疫情期间的青年大学生们就像一个矛盾集合体,一边无限享乐、一边无限焦虑。急切需要高校辅导员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减压和疏导。二、疫情防控中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一)只能线上沟通,缺少面对面交流抛开疫情原因,大学生同样也会出现前述很多的问题,但是正常的开学、正常的社交、正常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则会帮助他们很好的去缓解压力,无奈的就是现在的沟通只能有线上方式,再加上长时间在家独处,有问题的学生更加的封闭自己的内心,逐渐的就变得更加严重。◆社会观察2020 · 6(上)面对面交流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当面交流才能直观的看到学生的面部表情、细节动作等等,并根据他的肢体动作来判断对话是否匹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更好的去帮助他们。而且面谈面谈时双方的交流更通畅、反馈更及时,情感的流动更频繁更顺畅,相比其他的心理咨询方式,面谈毋庸置疑是最优的。(二)青年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性格不踏实,存在逃避问题的共性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够优秀的问题根源在哪儿,但是却不愿去面对,一味的去逃避,或者家庭条件富足有足够的退路。比如说青年学生在大学期间成绩不好、实践经历少、情商低、不够尊师重教、缺少人生规划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解决办法,他们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是事情一旦落到自己身上,需要拿出真抓实干的劲头儿的时候,他们往往就偃旗息鼓了。究其原因不过是不愿意去面对问题,逃避解决问题所付出的辛劳,还是独生子女家庭宠溺孩子所造成的不踏实和懒惰。三、疫情防控中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的办法(一)家校协同育人,及时了解学生家中状况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家校协同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切实发挥家庭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家校协同育人就是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行使共同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责任,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团结协作有效联动,形成合力协同育人。家校协同育人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学校协同家庭教育孩子,即学校教育系统要素进入家庭教育系统协同产生教育功能,其本质上仍然是家庭教育范畴;第二是家庭配合学校开展育人工作,即家庭教育系统要素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产生教育功能,本质上则是学校教育的范畴。在疫情特殊时期,家校协同育人的部分角色互相转换,学校教育系统除了正常的授课内容外,还应更多主动去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情况甚至是家庭状况,这样能有更充足的准备去应对学生突发情况,提前做出预案。(二)根据学生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转移注意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所有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意外以及不顺心的事儿,成熟的心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去缓解心理压力,但是仍然会有很多事情是我们独立个体不能很好排解的,因此需要很多的外界帮助。在缺乏外界帮助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另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帮助我们暂时的忘却心中的压力,那就是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别的事情上,让自己忙碌起来,然后就没有时间经历去思考让自己痛苦难受的事情。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在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年级有针对性地去布置一些课堂外的额外任务,在转移他们注意力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帮助他们成长。例如,引导低年级同学读几本书、做一些线上家教,反思一下短暂大学生活的得与失;引导大二、大三学生网上投递一些实习简历,调研一些企业和行业背景等,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引导大四学生做好考研复试准备以及就业准备,积极做好学生转职场人的心理准备,提醒他们提前掌握必备技能。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转移注意力的选项,分散和转移注意力的成功率就越大,安然度过情绪危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三)充分利用新媒体,线上模拟校园日常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平等、互动、自由和开放的特点,这也是新媒体迅速融入人们生活的重要原因。虽然新媒体有种种弊端,但它同样也给高校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虽然疫情期间只能通过一根根网线来连接学校和学生,但是我们也要利用好新媒体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为例,疫情期间,学校不仅如期开学、正常上网课,未耽误任何的教学环节,同时还很好的利用了延长的假期和网络手段,结合 2020 哈工大百年校庆主题,开展了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和学风促进活动,像“你好,云同学”“云帮扶”类的学风建设活动;像“我和百年工大相约在春季”“每日运动打卡”类的文体活动;像“云升旗”“共上一堂思政大课”“云班会”“云家访”“团校培训”“青年大学习”类的思想政治类活动。充分的校园文娱思政活动不仅可以很好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坚定政治立场,而且可以很好的转移各种矛盾,预防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四、结语在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努力下,我们终将打赢这场战“疫”。作为高校辅导员,疫情期间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足预案才能更好开展工作,才能更好的迎接学生们返校,才能在正常开学后让大学生们身心健康地开展学习、生活。高屋建瓴,切准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时代方位;铸魂育人,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精神实质;开拓创新,提高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真实本领。参考文献:[ 1 ]马俊.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J ].文存阅刊,2019.[ 2 ]孙沂.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扰调适[ J ].技术与市场,2016 ( 2 ):146-147.[ 3 ]王敏.新时期高校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J ].中国农村教育,2019,297 ( 11):19-20.[ 4 ]宋玮.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研究[ 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5 ]佘海蓉.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思品课德育功能研究[ J ].成才之路,2016 ( 14 ):19.
推荐访问:疫情常态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疫情防控-优质网 疫情 常态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