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疫情专题:预防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卫生知识培训

来源: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2-10-19 20:45:02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疫情专题:预防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卫生知识培训,供大家参考。

2022年疫情专题:预防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卫生知识培训

“德尔塔”变异毒株有何新特点?感染后有何症状?如何防范?

一,“德尔塔”变异毒株有哪些特点?

1.传播能力显著增强。

比以往其他毒株的传播能力提高了一倍,比在英国发现的“阿尔法”毒株传播能力提高超过40%。

2.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

从外地前期情况看,甚至短短10天内就传了五六代,病毒传播速度在加快。

3.病毒载量高。

感染者样本PCR检测病毒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有显著增加。患者的CT值非常低,CT值越低就表示体内病毒载量越高,患者核酸转阴所需要的时间延长。

4.“德尔塔”毒株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疫苗对新毒株仍有保护作用。相比未接种疫苗的病例,接种疫苗的病例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二,感染“德尔塔”毒株以后有何症状?

被“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早期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或者轻度的肌肉酸痛,症状非常不典型。

由于“德尔塔”变异株患者的病毒载量高,呼出病毒浓度大,传染性极强,所以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现在密接者的概念是“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xx筑,在发病前四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都是密切接触者。

三,如何防范“德尔塔”变异毒株?

如何防范德尔塔病毒呢?

措施得当,疫情一般会在1-3个潜伏期内得到控制,6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德尔塔病毒表示。无论是通过人,还是通过物,病毒传入以后引起本土传播,我国已经经历了30多起这样的疫情。“近期广州、辽宁、安徽、云南疫情在内的多起疫情应对处置都显示,我们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和策略是有效的”,冯子健说,我们要继续按照常态化防控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人际距离等措施,加强疫情监测。

所以,现阶段,个人防控仍然应持续落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遵守咳嗽礼仪,勤洗手,戴口罩,做好环境物表清洁与消毒,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等。具体如下:

01勤洗手

保持手卫生,餐前,便前,便后,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后,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并用流动水冲洗。洗手过程不少于20秒。不方便洗手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清洁处理。

02勤通风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03不扎堆不聚集

密接人群要远离,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04戴口罩

出门千万要正确佩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05好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科学认知疫情变化形式,通过官方渠道获得疫情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针对德尔塔毒株的特点,必须用更严更快更全面的防控措施,来阻止德尔塔毒株的传播。

一是要更加严密地开展溯源和流调,力争溯源更精准,确保密接和次密接一个不漏,高风险人群重点管控。

二是管控区域的确定要更科学和全面,及时调整高中风险地区,力争将传播的风险控制在管控区域范围内。

三是措施要更快更严。仍然要坚守现行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防控措施,这些措施要被更严格地执行。此外溯源、流调、密接管理、重点人群管控等防控措施都要与毒株传播抢时间,所有的措施必须更快更严。

四是适时开展重点区域的全员检测,使患者发现更彻底,不遗漏,快速切断传播。所以目前南京全城已经开展了两轮全员核酸检测,有的重点区域已经开展了三轮。

五是重点场所要执行严格防控措施。在两站一场一码头、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要严格测温验码、佩戴口罩、防聚集和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

六是全民参与,共同防疫。公众要及时全程接种新冠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在公共交通工具、两站一码头等公共场所要严格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在接触公共场所门把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设施后及时清洁和消毒双手;
减少扎堆,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在公共场所打喷嚏咳嗽等及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
减少使用公共餐具,坚持分餐制;
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一定要去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及时开展核酸检测,排除新冠感染。

推荐访问:疫情 变异 预防 疫情专题:预防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卫生知识培训 疫情专题:预防2022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卫生知识培训 德尔塔变异毒株疫情防控措施
上一篇:疫情简报(完整)
下一篇:全力做好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汇报(民政局)

Copyright @ 2013 - 2025 韵智公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韵智公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6002157号-5